三国时期吴国名将朱然是如何死的?正史上他的最终结局如何?
朱然是东吴大将朱治姐姐之子,由于朱治久无子嗣,为了延续香火,他就把姐姐的儿子施然过继过来给自己当儿子,并改其施姓为朱姓,即朱然。
朱然在年少时就与孙权在一起读过书,两人关系很好,于是在孙权接手东吴后,就开始任用朱然这个老同窗。朱然第一次崭露头角是在任临川太守时,当时郡内山贼四起,十分不太平,朱然带了两千人仅用了一个月就平定了骚乱,令很多人对他刮目相看。
因为才能出众,加上老爸是朱治、孙权是同窗,他在后来步步高升,不久便进入了东吴将领之列。在屯兵大坞屯时,他协助濡须口的周泰抵御曹军,多次打退了曹军来犯。之后他又跟随吕蒙袭取荆州,追击关羽,并与潘璋一起在临沮擒获了关羽。
他跟随吕蒙征战立下了不少功劳,是吕蒙的得力助手,很受吕蒙看重。因此在吕蒙病重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之时,特意推举朱然接替自己。于是孙权以符节假朱然,让其镇守荆州江陵。这个时候的朱然已经不再是谁的小弟了,正式转型成大哥了。
说到夷陵之战打败刘备,很多人会将功劳全部归于陆逊,其实不然,在这场战役中朱然作用也不小。朱然当时率军与陆逊一起对抗刘备。攻破刘备前锋,并截断刘备后路的人正是朱然。
在演义中他是在战胜刘备后,因乘胜追击刘备,被正赶来接应刘备的赵云一枪刺死了,相当窝囊。但在正史上却不是这样,他当时并没有追击刘备,更没有死去,在众多将领主张追击刘备扩大战果时,他与陆逊两人力主回军,对抗蠢蠢欲动的曹魏。
夷陵之战后,曹丕果然乘机南征,兵围江陵,想一鼓作气拿下荆州。朱然兵力薄弱,而且粮草殆尽,但他依旧不惧,沉着应战,率领城中军民足足坚持了六个月之久,逼的曹丕不得不撤军。公元228年,他还于石亭牵制曹休后方,以此呼应陆逊,使得陆逊能够大破曹休。其实陆逊能有如此成就,朱然是功不可没的。之后朱然还与全琮等人多次抵御、征伐曹魏,屡立战功,并于公元246年之时,拜左大司马、右军师,
公元247年,诸葛瑾、陆逊等原东吴老臣也已经逝世,老功勋已只剩下朱然一人,于是孙权任命朱然作为大都督,总理东吴军事,是当时东吴朝堂之内除了孙权最说的上话的人。
但他在这个时候也已经66岁高龄了。朱然终究还是抵不过岁月,他在自己权力巅峰这一年染上了疾病,病情日渐严重,并在两年后,即公元249年病逝,享年68岁。朱然去世后,孙权还忍不住痛哭。
朱然死后葬于故乡(今马鞍山),他的墓址于1984年被发掘问世,陵墓中发现了大量珍贵文物。其中还有一对漆木屐,这充分说明了早在1700多年前的三国时期,中国就发明了木屐,木屐是由中国传到日本的。这是题外话了。
总的来说朱然的结局还是不错的,位极人臣,臣子该有的荣誉他都有了,最终于68岁病逝,也算是安享晚年了。不过演义里的他就挺悲催了,被安排在在四十岁那年被赵云一枪戳死了。
三国时期吴国名将朱然是如何死的?正史上他的最终结局如何?
朱然,原名是施然,字义封,他是三国时期江东吴国的名将,朱然最终是因病去世的,他去世时六十八岁,可谓是得以善终之人,朱然去世后,孙权非常难过,并且还素服举哀,朱然也得以死后哀荣。
朱然本叫施然,施然的母亲朱氏是朱治的弟弟。开始的时候朱治因为无子,所以就请求孙策把他姐姐的儿子施然作为他自己的子嗣,于是就收养了施然,因此施然就改为了朱然。
朱然和孙权的年龄相当,他们不仅曾一起学习,而且他们的关系也很好。
朱然曾参加东吴取荆州,随吕蒙征关羽,因功被封也是昭武将军、西安乡侯。后来吕蒙病重,孙权就问吕蒙谁了代替他的位置。吕蒙回答说朱然可以接任。
因此孙权在吕蒙去世后,孙权以符节假朱然,同时让朱然镇守江陵。
后来朱然又和陆逊一起在夷陵之战中,大败刘备,朱然因功被封为征北将军、永安侯。之后曹魏派曹真、张郃等将攻打江陵,虽然曹军势大,但朱然坚守不出,结果曹军攻打江陵长达六个月而没有攻破,最后只得撤军而回。
朱然也因此威震曹营,同时朱然又被封为当阳侯。
后来朱治去世,当时朱治已经有了他自己的嫡亲长子朱才,同时朱才也承袭了朱治的爵位,所以朱然就向孙权请求改回他自己的本名本姓施然,但是孙权却不同意。
朱然在后来又因功被封为左大司马、右军师,之后随着诸葛瑾、陆逊等人相继去世,当时孙权的功臣名将们在世的已经不多,朱然就是在世的一个。因此朱然那时深受孙权的恩宠,得以总理军事政务。
没过多久,朱然就得了病,并且他的病情越来越严重,孙权也对他的病情极其重视,不过虽然孙权给朱然送药送食物,但还是没能留住朱然。最终朱然因病去世,当时他六十八岁,孙权为他素服举哀。
三国时期吴国名将朱然是如何死的?正史上他的最终结局如何?
被我三国第一大将军赵云打死的 也算死在名将手里死得其所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