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在关羽面前,颜良坚持了一回合,文丑坚持了三回合,为什么有些人认为文丑不如颜良?
这些都出自演义,我们就用演义来解释。我们先来说说颜良,颜良在当时引军与曹操对峙时,不到三合便斩了宋宪,之后又一刀劈了魏续,宋宪和魏续都是猛将,他们二人原本就吕布手下八健将。之后曹操手下名将徐晃又出去应战,他与颜良大战了二十多回合也战败归来。
这个时候似乎曹营无人敢抵挡颜良了,于是程昱献策让关羽去战。关二哥看了下敌军阵势,说了句“颜良如插标卖首耳”,于是脚踏赤兔马,倒拖青龙偃月刀,直冲敌阵,一直冲到了颜良面前,颜良看到关羽措手不及,被关羽手起一刀,直接刺于马下。确实仅一回合,颜良挂了。再来说说文丑,文丑首次交手是与徐晃与张辽两人,当时文丑见二人赶来,并没有立刻力战二将,而是拈弓搭箭,先射张辽,将张辽战马放到了,然后再对战徐晃,徐晃见文丑后面有大军,于是拨马而走。
正当文丑占优势之时,关羽杀出,他与文丑交马战不三合,文丑感觉不敌,于是害怕了想跑,关羽赤兔马赶上文丑,直接一刀,将文丑斩于马下。文丑不到三回合就心怯,然后被关羽斩杀。
而从以上颜良与文丑的出场与被杀,确实让人感觉文丑可能不如颜良。首先颜良有实际战绩,他很轻松的就单杀了健将宋宪与魏续,然后又二十会合战败了名将徐晃,只不过让徐晃残血跑了。所以颜良的勇猛是在战场有体现的,是硬实力,没有半点水分。而文丑却没有这战绩,文丑虽然挫败了张辽与徐晃,但却不是完全凭硬实力赢的,放倒张辽是乘其不备放箭将张辽战马放倒,而徐晃跑了更多是忌惮了文丑后面的军队。所以说文丑在这次交战时并没有实际单挑战胜敌军大将的记录,于是让人感觉他不如颜良。
更重要的是文丑是真打不过关羽,因为在与关羽交马不到三回合就心虚想跑了。而颜良则不是,颜良被关羽一招给杀了,关羽是出其不意,颜良根本没反应过来,演义也用了一个“刺”字,说明颜良是在压根没准备好的情况下被关二哥给杀了。颜良并不是输在自己打不过,两人其实并不算真正的对决,如果两人在准备好的情况下,真正干一架,结果未知。
正因为颜良没和关羽真正的交手过,让他人对他的战斗力更有想象空间,觉得他可能是真正能与关羽一战的,甚至是击败关羽。
当然以上都只是演义,分析也是对演义的分析。其实正史上关羽确实斩过颜良,也是冲进敌军阵营斩的,但文丑却不是死于关羽之手,他是在与曹操对战时,被曹操打败,死于乱军之下。
不过关二哥虽然是乘颜良不备斩杀颜良的,但毫无疑问关二哥还是相当强的。要知道直接冲入敌军中,杀了主将,并安然无恙回来,这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这应该是真正的在敌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
《三国演义》中,在关羽面前,颜良坚持了一回合,文丑坚持了三回合,为什么有些人认为文丑不如颜良?
应该是文丑武力强于颜良,评论一个武将的武力,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情况,比如敌我阵势力、单挑能力、战场形势等等因素。
不能简单的以关羽一个回合杀颜良,而三个回合杀文丑就认为文丑比颜良强,与之相对比的是,关羽三十个回合与纪灵打成平手,而张飞十个回合就斩了纪灵,难道就认为关羽比张飞强吗?要知道无论在三国演义,还是三国志中,关羽可是明显强于张飞。
要比较颜良文丑的武力高低,就得综合来看他们战绩如何?
颜良与文丑首次出场时,韩馥部将耿武和关纯准备暗杀袁绍,颜良和文丑分别对付两人,颜良一个回合杀了耿武,文丑一个回合斩了关纯,比较颜良与文丑的武力时,在这里算个平手。
接下来,文丑大战公孙瓒,十个回合击败了公孙瓒,公孙瓒逃走,然后公孙瓒手下四员健将转住文丑厮杀,文丑一枪刺中一将,其他三将不敌文丑,各自逃走,文丑就追赶公孙瓒,结果这个时候赵云出场。
赵云是为救公孙瓒而来,与文丑大战五六十回合不分胜负,赵云虽然武艺高强,但这个时候赵云是刚刚出场,年仅18岁,而文丑这个时候正处于颠峰期,而且正值壮年,18岁的少年赵云就能与身经百战,位列河北四大名将的文丑打成平手,此处应该更能渲染赵云的武艺高强。
换句话说,文丑颠峰期的武力值只相当于赵云18岁的武力值,这个时候文丑与赵云继续打下去,也是不分胜负的。况且赵云这个时候为救公孙瓒而来,无心恋战。
另外,赵云的武力值是高于文丑一个档次的,按照刚出道的武力值只能算颠峰期武力值的百分之六十到八十左右的标准来看,文丑的武力接近或几乎达到赵云武力的那个档次末端,这样看的话,文丑武力值并不低。
再来看颜良的白马之战,颜良率领十万大军与曹操对峙,当时的曹操大军对颜良感到害怕,曹操首先让吕布手下的降将宋宪先对阵颜良,注意宋宪不是主动出战的,而是曹操指定的,不得不出战,宋宪对战颜良,不到三个回合,颜良就斩了宋宪。
接着是宋宪的好友魏续出战,注意魏续是主动出战的,同样,魏续只不过一个回合,就被颜良斩杀,颜良连斩两将,威震三军。
再接着就是曹操喊谁敢迎战,只见徐晃出战颜良,两人对阵了二十个回合,徐晃不敌颜良,败下阵下,颜良击败徐晃可是实打实的武力击败的,没有任何水分。
宋宪与魏续可是比颜良低两个档次的武将,而徐晃则与颜良的武力处于同一档次,徐晃低于颜良。
以文丑和颜良的对手来作评判的话,文丑的对手更强,颜良的对手弱一些,两相比较的话,两人的武力值接近。
但是文丑还有一战,就是延津之战,当文丑在延津之战中被曹操以计谋击败后,曹操喊谁敢擒拿文丑?这时可是张辽与徐晃两人联手去战文丑,为什么两人联手战文丑,因为单独一个没有把握。
张辽和徐晃是与颜良同档次的武将,在面对败军之将的文丑,还只敢联手应战,说明了什么?说明了他俩明白,只有联手才能擒拿文丑,说明文丑武艺高强啊,徐晃一个人敢战颜良,但是面对文丑,要与张辽联手才敢出击,这本身就说明了文丑强于颜良。
结果呢,文丑一人还真是击败了张辽与徐晃,虽然文丑是用箭射中了张辽,导致张辽受伤落地,然后徐晃与文丑又战不了几个回合就逃走了,说明文丑并不惧怕张辽与徐晃联手,事实上他还是击败了张辽与徐晃的联手。
从这一战来看,文丑武力就强过了颜良,颜良一个人二十回合击败了徐晃,文丑一个人击败了张辽与徐晃的联手,这就说明了文丑武力强于颜良。
然后,在面对关羽时,更是说明了问题,关羽一个人一匹马一把刀,就敢冲入数十万敌军军阵,斩杀主将颜良,而关羽与文丑对战,打了三个回合不分胜负,还是文丑担心害怕而逃走,关羽才能斩杀文丑的,要是文丑不逃走,估计能与关羽大战五六十回合吧,这本身就说明了文丑强于颜良。
《三国演义》中,在关羽面前,颜良坚持了一回合,文丑坚持了三回合,为什么有些人认为文丑不如颜良?
在《三国演义》中,文丑的武艺确实不如颜良,但差距也不是很大。
颜良的武艺主要体现在《三国演义》第二十五回中
回目:屯土山关公约三事 救白马曹操解重围精神集中的情况下,颜良是相当厉害的。战不三合,斩杀了宋宪。魏续来报仇,颜良一合就将他劈于马下。
徐晃前去应战,战了二十合就被颜良打败了。
徐晃的武艺是很高的,当年许都救驾,一个回合杀死郭汜手下的崔勇,一合斩杀李乐,遇到许禇,大战五十回合不分胜负。
具体战况见《三国演义》第十四回。
回目:曹孟德移驾幸许都 吕奉先乘夜袭徐郡而颜良二十合迅速击败徐晃,证明其武力当在许禇之上。而曹军中,许禇是第一猛将。他都不行,那其他将领就更不用说了。所以“诸将栗然”。
而关羽到了阵前,万军中突阵,一合斩杀颜良是有原因的。
看《三国演义》第二十五回
回目:屯土山关公约三事 救白马曹操解重围文中有几个字眼,必须注意到。“方欲问时”、“关公赤兔马快”。
也就是说,此时的颜良,并未处于战斗状态中。所以颜良死得比较冤,很难想象,一个能二十合杀败徐晃的猛将,居然非关公一合之敌。
我们再来看看文丑的表现,恰好,徐晃又参与了此次战斗。文丑先是射了张辽两箭,一箭射中盔缨,一箭射中马颊。张辽落马,文丑来杀,徐晃冲上来“截住厮杀”。文中有“徐晃料敌不过”,指的是徐晃打不过吗?但前面有句话是“文丑后面军马齐到”。
这就是说,这其实是一次无规则的乱战,并非两军阵前的单挑。当时文丑正在率军抢夺马匹,而张辽和徐晃双双出马,本来就是不按规则来的,而文丑又放冷箭,与徐晃大战,“后面军马齐到”,文丑这些部下是要参与到这次乱战中的。所以徐晃才会“料敌不过,拔马而回”。
而此时,关羽又出现了。徐晃使斧,曾与许禇大战五十合不分胜负,可见他是个力量型的战将,文丑与他交战,是十分消耗体力的。而关羽使八十三斤的青龙偃月刀,力量更大。文丑更吃不消了,所以就“拔马绕河而走”。
文丑是想逃跑吗?当然不是,他绕河而走,是想与关羽拉开一段距离,因为文丑的箭术是很高明的,他还能够凭箭法取胜。
但“关公马快”,和斩杀颜良的重要原因一样,马快,文丑没有能够通过迂回奔跑而拉开距离,反而被追上了,“脑后一刀”,被斩于马下。
通过这样的对比,我们认为,颜良与文丑相比,颜良的刀马功夫更好,而文丑的骑射功夫更好。
而两军对阵,匹马单挑,颜良比文丑的武艺要高,排名在前也是合情合理的。
《三国演义》中,在关羽面前,颜良坚持了一回合,文丑坚持了三回合,为什么有些人认为文丑不如颜良?
在《三国演义》里关羽斩颜良的原文是:颜良正在麾盖下,见关公冲来,方欲问时,关公赤兔马快,早已跑到面前;颜良措手不及,被云长手起一刀,刺于马下。
关羽斩文丑则是:(关羽)与文丑交马,战不三合,文丑心怯,拨马绕河而走。关公马快,赶上文丑,脑后一 刀,将文丑斩下马来。
文丑是打了三个回合以后心怯逃跑被砍死,心怯起码来说文丑觉得自己打不过关羽,而仅仅三个回合就心怯,这个战绩实在不咋样。
反观颜良,他是被关羽冲杀到面前来不及反应被砍死,因此不能以关羽作为衡量标准,但是之前有20回合击败徐晃的表现,这个战绩甚至比许褚还好,在《三国演义》里也算超一流的高手了。
所以说颜良比文丑厉害也就不奇怪了。
《三国演义》中,在关羽面前,颜良坚持了一回合,文丑坚持了三回合,为什么有些人认为文丑不如颜良?
咱们假定这个一种情节啊,假如你是一位不看小说不了解三国史的人,单把颜良和文丑这两名字搬出来,你有什么感觉。一个“良”字和一个“丑”字是不是多少会让你觉得颜良的颜值会比文丑高许多,那么我们自然而然也会觉得长得帅的人一定比长得丑的人厉害。可别觉得我在吹,这种感觉并不只是我有,其实各种周边发行商也是这么认为的,你比方说在小时候集的小浣熊三国卡,颜良长这样:
文丑却被画成了这样:
所以颜良肯定就比文丑厉害。
当然这只是我们从固有思维角度做的一个猜想,其实在《三国演义》里,颜良、文丑中的任何一人,都不是关羽能够速斩的选手,并且二人的实力很可能还在关羽之上。颜良文丑是袁绍手下的头牌双子大将,作者给二人的定位就是绝顶高手,二人的实力也在一个水平线上。颜良的实力不用说了,能速败徐晃,秒杀魏续、宋宪,又连败曹营数将,已经是高到不能再高的定位了。而关羽斩颜良也颇为不光彩,颜良依刘备之托去寻关羽,他看关羽跑来时还命士兵为关羽让路,结果关羽到他跟他直接砍死了他,死后也是冤魂不散。文丑知道好兄弟被杀悲痛无比,就要给颜良报仇,袁绍也说了只有文丑有实力击败关羽。
文丑与曹军交战时力战曹军数将不落下风,还箭射张辽怒刚徐晃,等到关羽来时之交战三回合就“心怯”而逃,结果关羽的赤兔马飞快一提速斩杀文丑。文丑究竟在怕什么,首先不可否则,在面对斩杀颜良的关羽,文丑多少还是有些畏惧,更让他畏惧的是此时曹军抄了袁军的后路,曹营应战的大将又多,文丑可是刚刚经历完中计,既然是敌军的计策,自然没有溺战的必要,只能心怯而逃,于是就这么被杀了。
总得来说,关羽斩颜良诛文丑都有运气的成分在里面,严格来讲,颜良的武艺应是大于等于文丑的。
文/逻辑文史游
若二人能活到三国时期,必然还会更好看~
《三国演义》中,在关羽面前,颜良坚持了一回合,文丑坚持了三回合,为什么有些人认为文丑不如颜良?
《三国演义》中,在关羽面前,颜良坚持一个回合,文丑坚持三个回合,为啥有人认为文丑不如颜良?
提问倒也是实情,按照演义描述,关羽干颜良简直就是眨眼之间,马到刀落,从交手角度,一个回合都不到,真正的秒杀啊!可能颜良直到死去,仍然是糊里糊涂、傻乎乎吧?但关羽干掉文丑时,一是从斜刺里横插上来,可能文丑一时半会还没认出,这谁呀?二是战不三合,罗先生加了四个字 : “文丑心怯”,接着回马绕河而走,关羽马快,赶上去脑后一刀,劈下马来。估计认为文丑不行的,这四个字起了很大作用。
当然,还有历史原因。那就是颜良、文丑以前在袁绍军中,二人的排名顺序,一直就是颜良在前,文丑在后,这个原因比较复杂,可能有武力因素,但占比不会太大,一定还有其他原因 : 比如,颜良跟上袁绍,比文丑早,资历老;袁绍危难之时,颜良出过死力,或者袁绍家属得过颜良大好处;颜良和袁绍小儿子袁尚关系好,袁绍爱屋及乌,从而偏向颜良;颜良是袁绍舅家、或者姑家的近亲戚;颜良会来事,和领导关系处得好;相应的文丑直来直去,不讨领导喜欢;文丑犯过错误,甚至是大错误,袁绍因太爱文丑武艺,所以没有深究细查,仍旧任用……等等吧!
对于颜良、文丑的武力,还可以根据其战绩,加以分析。颜良最牛逼的表现,就是战不三合,手起刀落,斩宋宪于马下;交马一合,照头一刀,劈魏续于马🐴下。再就是徐晃战颜良,二十合败归本阵,诸将潥然。而文丑对付的是张辽+徐晃,而且打败了这二位。要不是关羽横插上来,张辽看来死定了。
宋宪、魏续虽然号称吕布八健将,但张辽是八健将之首,宋宪、魏续则排名靠后。仔细分析,这两位至多和高顺相当,要真打起来,高顺曾被夏侯惇打败,而张辽曾经战张郃四五十合、战太史慈七八十合,不分胜负。因此,张辽、张郃、夏侯惇、夏侯渊、曹洪等,武力应该是同一级别。宋宪、魏续即使双战张辽,也不一定打得过。换句话说,颜良如果遇到张辽、徐晃双战,至多也就是文丑这个战果,还不一定呢!
综上所述,颜良、文丑之间的武力,差距应该是很微小的,甚至于可忽略不计。比如,诸侯联军在对付华雄时,袁绍曾经感叹说:“可惜吾上将颜良、文丑未至,得一人在此,何惧华雄”?袁绍这里并没有对颜良、文丑作出区别,作为诸侯,对于自己的武将,应该是知根知底,不会随意褒颜贬文,也不会褒文贬颜。因为这既没必要,也不可能。(614)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