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为什么不传位给聪明的永王刘理而要传位给阿斗呢?

其实传给刘禅最重要的还是因为刘禅是长子,按嫡长子继承制来说,让长子继承帝位应该是理所当然的。

而且在刘备在世之时,刘禅并没有犯下大错,做人很规矩,成为皇太子后也没有变得骄傲自大,依旧是老老实实听老爸话,是个乖儿子。刘备让他学习治国之道、拜伊籍为师、虚心向诸葛亮学习、习武,这些他都一一照办了。刘备有什么理由不传给他?

刘禅其实没有像演义里那般表现的傻里傻气,正史记载诸葛亮评价刘禅为“天资仁敏,爱德下士”;陈寿则评价其“早期任贤相,为循理之君,只不过后期宠信宦官导致败坏”。

虽然诸葛亮、陈寿的评价可能会偏颇刘禅一点,但不管咋偏颇,刘禅都不会如演义里那般差劲。要真那么差劲,再怎么都偏颇不了。刘禅不说他能力出众,但起码是个知人善用的君主,若真是个傻子,恐怕诸葛亮没了,蜀汉也就没了,不可能再坚持几十年。

而且刘备次子刘理的才干也并不是很出众,并没有体现出很聪明出来,甚至可以说是比较平庸,刘备为何要摒弃自己的长子不立,而选择立一个能力并没有特别出众的皇子呢?

他说服不了自己,同样他也说服不了自己的大臣们,废长立幼从来就不是什么主流,刘备没必要剑走偏锋。

而且当时袁绍立袁尚,摒弃袁谭导致兄弟相残,导致曹操得利,比较轻松拿下了北方,当时刘备应该是见证人。刘表立小儿子刘琮,导致刘琦与刘琮也曾一度兵戎相见,这刘备当时就在荆州更是见证者。

而反观曹操,虽然有些溺爱曹植,但他依旧经过深思熟虑选了嫡长子曹丕为继承人,不仅没有导致宗室操戈,国家还稳定下来了。

在刘备前面有袁绍、刘表两个失败例子,也有曹操这个成功的例子,为了自己儿子和国家稳定,我想刘备也不会选择废长立幼的吧!

还有个相当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年龄。刘理出生于公元215年,刘备死于公元223年,也就是说刘备死时,他只有八岁,还是个小孩。刘禅被立为太子时是公元221年,他六岁,在年龄上刘理也没有与刘禅展开竞争优势。

所以当时刘备选择刘禅几乎是没有任何疑问的,谁都不会反对,因为没有理由不去选刘禅。

刘备为什么不传位给聪明的永王刘理而要传位给阿斗呢?

之前回答过一个类似的问题,我的基本意见不变。刘备传位刘禅既是无奈的选择也是最佳的选择。

1、国家内部势力平衡问题。东汉末年,地方世家势力强盛,往往可以左右一地的政治经济。刘备颠沛流离至徐州,后从荆州发家,在益州成就帝业。每到一处,便有当地世家及人才投入其麾下。这样就形成了蜀汉的朝堂上的三股势力:最弱小的徐州派,代表人物麋氏兄弟(蜀汉初期,麋氏兄弟地位甚至在诸葛亮之上)赵云、简雍和孙乾。根基已失的荆州派,代表人物:诸葛亮、黄忠等人。势力最强的益州派,代表人物:蜀汉其余一众文武。益州派势力之强,连刘备都不得不聘吴家寡居的女儿为后(昭烈帝穆皇后)。刘禅为甘夫人(徐州派)所生,荆州长大。正好可以作为维系徐州派与荆州派的纽带。而刘备另外两个儿子刘永和刘理则全是在益州所生。当时蜀汉的形式,刘备伐吴大败,三国之中蜀汉本就最弱。如果再因为内部势力不均衡,造成权力斗争势必再次削弱蜀汉的实力。所以选择刘禅可以平衡蜀汉形势。

2、国家名节法理。刘备成为割据一方的皇帝,靠的是什么?无非就是“汉朝宗室”这个金字招牌。所以其奋斗路上所遇诸侯大多尊称一声“皇叔”。这也是蜀汉对抗曹魏最大的一张政治派就是:我是正统,你是篡逆。刘禅正好是嫡长子,废长立幼,不就成了自打嘴巴,违背法理正统的事情。

3、众皇子中仅刘禅最合适。刘备共有四子:封、禅、永、理。刘封原姓寇,为刘备养子。其在关羽丢荆州时选择袖手旁观,让刘备对其深恶痛绝。刘禅一方面可以保持蜀汉朝堂的平衡,另一方面刘禅生于公元207年,白帝城托孤发生在223年。当时的刘禅已经16岁,已经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具备一定的处政理事的能力。而剩下两子:刘永一方面系刘备与穆皇后(益州派)所出,刘备必然担心出现东汉王朝外戚专政的局面。另外刘备在公元214年夺得益州。哪怕当年迎娶穆皇后,等到白帝托孤之时刘永的年龄也不应该超过8岁。刘理就更不用说了,既为庶子,年龄更小,既不为长,也不为嫡。

4、刘禅的大智若愚。刘禅是不是真的是扶不起来的阿斗?我觉得不是。至少他也是中人之资。这是一个懂得在坐困魏都洛阳。通过自污以保全身家姓名。明成祖朱棣也通过自污逃过建文帝的迫害。网上说,诸葛亮死后再无蜀,这观点在历史上也是站不住的。诸葛亮死于234年,蜀汉亡于263年,近30年的时间诸葛亮都是不存在的。即使是诸葛亮钦定下的接班人费祎,也早在253年便已经去世。别人都觉得是诸葛亮成就了蜀汉的稳定与发展。但是力总是相互的,正是刘禅的中人之资以及放权才让诸葛亮有了大展拳脚的机会。而以刘备多年的阅历未尝不是看出这样的情况,所以放心的将刘禅托孤给诸葛亮。(刘备的识人能力,从其比诸葛亮更早一步看出马谡的金玉其表可见一般。)最终保证了蜀汉政权平稳过渡及数十年的安稳。

综上所述,刘禅就是刘备的唯一选择。

刘备为什么不传位给聪明的永王刘理而要传位给阿斗呢?

谢谢邀请。

刘备一共有四个儿子,当时刘封已经被刘备处死了,所以只剩下刘禅、刘永和刘理。那么刘备为什么选择刘禅呢?我们一起来看:

首先刘禅是刘备长子,古时都有立长不立幼的传统和强大的舆论环境。

况且刘备应该也从曹操和袁绍身上汲取了教训,曹操当年非常宠爱曹冲,想立为世子,没想到不久曹冲就被人设计用毒蛇咬死,曹操为了避免再发生骨肉相残,只得立长子曹丕为世子。还有袁绍,因为在立储的问题上左右摇摆举旗不定,最后导致兵败身亡。刘备对此应该感同身受。

再则,三个儿子中只有刘禅是嫡出,刘永和刘理都是庶出,那时嫡出和庶出的待遇是天差地别的。况且也没有什么能证明刘永和刘理比刘禅聪明许多。

最后一点,刘禅也并不是那么不堪,不是什么扶不起的阿斗,他在位整整41年,治理蜀国井井有条。“天资仁敏,爱德下士”是诸葛亮对他的称赞。

所以刘备传位刘禅虽然情非得已,但也是理所当然。

刘备为什么不传位给聪明的永王刘理而要传位给阿斗呢?

刘禅有扶不起的阿斗的说法,那是受三国演义的影响,故意塑造出刘禅无能,来突出孔明,姜维这些忠臣,事实,并非如此,以下几点足以证明刘禅能力不一般:

1在孔明死后,蜀汉争权又延长了30年,这就表明刘禅能力不一般

2在孔明死后,刘禅就下令废除丞相制度,这是一个弱智能做到的吗?

3刘禅在邓艾围攻成都的时候选择了投降,他就不知道一国之君投降没有好下场吗?他不战而降,为的是天下苍生。

4有句著名的此间乐不思蜀,他被押送到洛阳时,司马昭问他的时候,他不这样说他还能活下来吗?如果是你,你会怎么说?

这就证明了刘禅比刘理更适合继承皇位。很重要的,让刘理继位,主上比臣下更弱,主弱臣强,有篡位夺权之嫌,君不见袁绍,刘表的悲剧吗?

刘备为什么不传位给聪明的永王刘理而要传位给阿斗呢?

虽然刘禅非嫡出,但他毕竟是长子。

刘禅生母甘夫人为刘备小妾,因此刘禅属于庶出。由于刘备早年多次丧偶,正室空缺,甘夫人常主持家政。刘备入主西川后,娶吴懿之妹为妻,是为吴皇后,但吴皇后无子。

刘备共有四子,除刘封为义子外,刘禅、刘永、刘理为亲子,但都是庶出,其中刘禅是庶长子。更何况,刘备病逝时,刘理还未成年。

最后,刘禅并非是《三国演义》中所描绘的“扶不起的阿斗”,诸葛亮评价他“天资仁敏,爱德下士”,尽管能力一般,但毕竟宅心仁厚,就可以成为皇位继承人。

刘备为什么不传位给聪明的永王刘理而要传位给阿斗呢?

刘理是否聪明,史书几乎没有记载,阿斗也不是那么不堪。刘备以汉朝正统自居,视曹魏为篡逆,既然自认为是正统就要遵循封建礼制。刘禅是长子,他是继承人的首选人选。而且,刘备入川后,以法治蜀,如果他自己废长立幼,不是自己打自己耳光吗?加上刘备去世的时候,刘禅好歹有17岁了。刘理比较年幼,没有立的理由。刘禅就算不行,还有刘备为他选的辅政人选诸葛亮。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