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杨家将被困的二郎山是现在的什么地方?有哪些历史故事?

题主所说是不是两狼山?

在演义当中,杨家将在金沙滩之战中损失惨重,大郎、二郎、三郎战死,四郎、八郎被俘,五郎出家,七郎搬救兵被潘仁美所杀,杨业与六郎则被困于两狼山,因救兵不到,寡不敌众,杨业最终撞李陵碑尽忠而死。

不过演义归演义,杨家将可从来没被困在两狼山,像杨业的七个儿子中只有杨六郎是真正存在的。

当时杨业北伐,在形势不好的情况下,被监军王侁逼迫出征,本来相约在陈家谷设伏以备救援,结果杨业退至陈家谷时却并未发现援兵,杨业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继续奋力作战,最终力竭被擒。杨业被俘后,为表忠心,绝食三日而死。

杨家将从来没有被困两狼山,而是受挫于陈家谷。不过不管是正史还是演义,杨业都是尽忠而死,杨家将其实让人佩服的更多是那种忠心报国的爱国精神。

那演义中所指的两狼山在什么地方呢?换句话说演义作者是从那里找到写杨家将被困两狼山这一灵感的呢?

第一种可能应该是在今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车惘镇附近的两狼山,传说现在大狼山和二狼山猛虎洞里还有一个杨家墓存在,居然有传说出现,也是有可能性的。

在演义中杨业是撞李陵碑而死的,也就是说两狼山有李陵碑。

所以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县附近的两狼山谷也有可能,因为此地就有李陵碑。况且此地在雁门关附近不远,刚好也在演义中杨家将抗辽的边疆地区附近。

最后一种可能是在今内蒙古乌拉特中旗,这里山分两座,东边的叫做大狼山,西边的叫做二狼山,也合称两狼山。李陵曾被迫降匈奴,在这里是留有李陵碑的。

当然不排除作者把三者结合起来混在一起写,这种可能性也是较大的。

当年杨家将被困的二郎山是现在的什么地方?有哪些历史故事?

传说,杨业兵入两郎山,听闻山名大惊:“羊(杨)入狼口,岂能生还!何况两只狼!”之后撞碑而殁!演义云:

金沙滩一战,大郎替了宋王死,二郎替了八王赵德芳,三郎马踩如泥,四郎八郎流落番邦,五郎出家五台山,七郎被潘贼乱箭射死高杆上,射了一百单三箭,七十二箭透心穿,老令公杨继业碰死在李陵碑前。现在只剩下六郎稳坐中军帐。

评书演义中,金沙滩一战,杨家将七郎八虎死伤殆尽。杨大郎假扮成宋太宗,双龙会上,用袖箭射死辽天庆王。之后经过一场恶战,四郎、八郎被俘,大郎、二郎、三郎战死,其中三郎在荒荒草滩被乱马踏成肉泥。五郎出家,最惨的是杨七郎,被潘仁美射了一百单三箭,七十二箭透心穿。最后只剩下了杨六郎。

那么,两郎山、金沙滩究竟还有何神奇故事,历史真相如何?如今又在哪里呢?

战役历史背景。

北宋成立后,朝廷上下对当初后晋高祖石敬瑭,甘当儿皇帝,割让了燕云十六州的行为,切齿痛恨,发誓要夺回故土。

宋太祖赵匡胤采取的办法是:积蓄金钱,从辽国手中赎回。可惜没有等到他钱攒够,更没来得及和辽国谈如何赎买,他就驾崩了。

宋太宗赵光义采取的办法,则比较简单粗暴:采取武力夺回。

后来,辽国的一代贤主辽景宗耶律贤驾崩,辽景宗的皇后:萧燕燕执政,被群臣上尊号为“承天皇太后”,也就是评书演义中的“萧太后”(其实辽国历史上有好几个萧太后,此处不展开讲)。

女子当政,在中原王朝看来,这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因此认为有机可乘。

赵光义又听说:萧燕燕和韩德让(也就是评书演义中的韩昌韩延寿)关系暧昧。

赵光义大喜,他想当然地认为辽国处于内乱,这是天赐良机,是收复失地的大好时机。

但是他没有想到的是:他将会碰到极厉害的对手。萧燕燕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女强人。

公元986年,为了夺回燕云十六州。赵光义发动雍熙北伐,东路军由曹彬率领,攻击今河北、天津、北京一带,西路军监军为王侁,由潘美任都部署,杨业任副都部署,进攻山西一带。

杨业、潘美一路军队开始比较顺利,连拔云、应、寰、朔四州。但曹彬所统东路军在歧沟关大败,辽军遂集中兵力大举进攻西路军。

西路军于是面临困难的局面,只好准备退兵,并将四州民众南迁。

在这种非常不利的局面下,杨业被迫冒险出击,两狼山陈家谷之战爆发。

按照杨业和监军王侁、主将潘美事先的约定,杨业率领军队与辽国力战,引诱辽军进入两郎山陈家谷战场。潘美等人在此布下伏兵,等到辽军来到时,预先在此等候宋军突然出击,杨业返身杀回,宋军两股军队夹击,辽军必然大败。

但杨业出击后,监军王侁以为辽军溃败,生怕自己没有功劳,所以提前命令部队出发,之后听说杨业兵败,又提前撤退。最后导致杨业陷入重围被俘虏。后绝食而亡。

“两狼山”今在何处?

关于杨业被俘之处究竟在哪里,目前有多种说法。我认为“两狼山”位于今山西省朔州市境内的说法比较可信。

但朔州市又有两处,都声称:两狼山在自己辖区内。其中一处是朔城区张蔡庄乡下辖的狼儿村,另一处是朔州市怀仁市西南的大峪口村。

《辽史》记载:杨业被俘于狼牙村。

狼儿村位于朔州西南方向二十五公里处,隶属朔城区张蔡庄乡。

那么,在此附近是否可以寻访到陈家谷呢?

恰好,在狼儿村附近不远,就有一处陈家窑,但这里并没有山谷,不符合“张步兵强弩为左右翼以相援”,在这里埋伏大军,等待辽国人进入包围圈的客观条件。

但在狼儿村南面的恢河源头山谷中,地形收窄,当地也有王侁的观战台,具备打伏击战的条件。

此外,距狼儿村30余公里,也有一处陈家沟,峡谷南北走向,长达十里有余,东西两崖奇峰怪石,陡峭如壁。地形也比较险要。

此处阴气逼人,山沟幽深,有许多废弃的土窑洞。据当地人描述,这里就是杨家将演义中的陈家谷口。以前这里居住过的人家,经常死牲口。当地人纷纷外迁,不敢在此居住。

因此,狼儿村的地理环境,具备在山谷口埋伏的条件。当年,估计是杨业自雁门关出广武,遭遇辽军后,与之交战,由于兵力悬殊,杨业边打边跑,把辽军引诱到狼儿村的陈家谷口。

当杨业所部,经过拼死搏杀,付出重大的伤亡代价,终于奔跑到这里,终于松了一口气,以为会得到救援。

但想不到的是,盼望中的伏兵并没有杀出,因此杨继业到达此处后,发现援兵不在,其心情是异常崩溃的。“拊膺大恸”,只好“率麾下力战”,最终兵败被俘。

第二种说法:

两狼山位于山西怀仁的金沙滩,在山西怀仁城南30公里处的黄花梁脚下,正式的名字是大峪山,位于怀仁市西南大峪口村西“翠峰对峙”,形成两山夹一沟的奇观。据《怀仁县新志·山川篇》:

“大峪山在县西南四十里、高五里、盘曲二十余里,与左云四(峙)峰山接连。翠峰对峙,林木森郁,上有雕窝寺,险处有雕巢遗迹,故又名‘雕峪’”。

此处也具备伏兵的条件。据当地县志记载,1938年2月17日,日伪军近30人到大峪口征粮,被我军伏击消灭。解放战争中,也在此处伏击,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人。当地豆今仍保留了烽燧等古代军事设施。

杨业之死,究其实质,是宋朝将领内部协作机制出了问题。而《杨家将演义》里,这些罪过都由“老贼潘仁美”一人承担了。演义中,开封府尹寇准装神弄鬼审问潘仁美,骗得了潘仁美的口供。这种审问方式,如果在现代,绝对是要作为非法证据排除的。

历史上,寇准任开封府尹则在公元1002年。而大将潘美991年已经去世,寇准不可能有机会审问潘美。

关于两狼山金沙滩之战,宋军为何战败?原因其实很复杂,远不止我今天所讲的这些,我将在今后的文章中予以详细阐述,敬请关注。对此您有什么看法?也敬请留言。

当年杨家将被困的二郎山是现在的什么地方?有哪些历史故事?

答:首先声明,这是一个悟空问答里的问答题,题目是提问者写的,不是我写的,我只负责回答。诸位看官在阅读我的回答时,请别再指责我乱起题目了。我和诸位看官一样,都看出来了,提问者的题目写错了,杨家老令公当年被困的地方,不是“二郎山”,而是“两狼山”。三个字错了两个,真是错得离谱。

现在核查两狼山,可以查出了三个比较著名的(比较不著名的,应该还有)。

第一个在山西怀仁吴家窑镇,这儿不但有两狼山,还有金沙滩。

甚至怀仁县志里记载,两狼山里原本还有李陵碑和苏武庙的,不过已经被毁了。

第二个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乌拉特中旗,但这个两狼山明显属于当年辽国的地盘,杨家将出现在这里,太扯了。

第三个在山东临沂,这里的两狼山上还有个杨家将的墓地。但杨家将的主要活动区域是在山西,把宋辽交兵的地点乾坤大挪移一样移到山东,太说不过去了。

所以,很多人认为,两狼山就在山西怀仁吴家窑镇。

但是,我们结合杨家将的相关评书,先来看看杨令公被困是怎么回事。

故事说,辽国进攻大宋,兵过雁门关,进入中原地区。

宋太宗就和八贤王一起御驾亲征。

亲征很顺利,很快就收复了幽州。

但宋太宗和八贤王进入了幽州城后,才发现中了辽军的空城计。

于是,杨家将舍身救国,由大郎、二郎扮作太宗和八王,并由其余兄弟六人护卫,参加辽主在金沙滩设下的“双龙会”,从而七狼八虎大闹金沙滩,大郎、二郎和三郎先后战死,四郎、八郎被俘,五郎出家。不过,太宗、八王和众大臣在杨令公的保护下脱逃。

太宗与八王皇帝返京,元帅潘仁美成了幽州宋军最大长官。他公报私仇,逼迫负伤的杨令公带领仅存的六郎、七郎出战,最后,“杨家将被困两狼山”,杨令公碰死在苏武庙前的李陵碑上。

嗯,按照这样的描述,两狼山应该在幽州附近。

但幽州就是现在的北京啊。

那么,关山西怀仁吴家窑镇什么事?!

当然,有人说了,七狼八虎大闹金沙滩、杨家将被困两狼山是演义评书说的事,应该以正史记载为准。

那么,如果按照《宋史》、《金史》等正史的记载,杨令公是在朔州陈家谷(也称陈家峪)力战被俘,拒不投降,绝食而死。

也就是说,没有兵困什么山之事,也没有碰死李陵碑之说,一切都是扯淡。

因此,只能说,世上本无两狼山,只因出现了评书《杨家将》,两狼山都多了起来。

当年杨家将被困的二郎山是现在的什么地方?有哪些历史故事?

杨家将演义也是一部备受大家喜欢的书籍,不过像这一类书籍,作者是在历史的基础上,又自我开拓思路,形成了一个新的故事。这本书籍,并不是正史,不过有很多朋友读过这类书籍后,会不由自主的就将认为是历史。比如说,演绎故事中提到了杨家将当年是被困在了二郎山,但在历史当中,杨业是在陈家谷这个地方牺牲的,并不是困于二郎山。不过既然问到了演绎故事中提到的二郎山,那我们就还是来聊聊这个地方。看看书中的此地,具体是哪一个位置,这里又有什么故事?

二郎山又被称为二狼山,通常有三个地方。

第一,山西怀仁吴家窖镇,这个地方也是书中记载的那个二郎山。在真正的历史当中,杨业还在这里镇守过一段时间,因为这里属于边界位置,也算是一个很重要的地方。可能因为这一段故事,所以作者才会将这里作为了他书中故事的发生地。但不管作者在这个地方用了多么隆重的笔墨来描写故事,它都只能算是一种艺术性加工,并不算是真实的故事。

第二,山东省兰陵县车惘镇唐家庄村。在这个地方也有一个二狼山,据说在这个山上还有一个猛虎洞,里面就是杨家修建的墓地。甚至因为这样的传说,经常还有人上山去祭拜杨家先辈。不过这样的一种说法真的是太不能够让人相信了,因为杨家当初在战场上活跃的地方,主要是在山西北部。而这个地方已经是山东了,两地相隔这么几千里的距离,古代的交通工具又不像现在这么发达,他们怎么可能从那么远的地方跑到这里,甚至还在这里修建墓地呢?所以这样的说法,只能说是当地的百姓希望为这里增添一些名人效益,所以流传出来的一种说法。

第三,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境内。这里有两座山,靠东边的那一座被人称之为大狼山,靠西边的那一座就叫做二狼山。不过这个地方可绝对不会是杨家将们来过的地方,因为在北宋时期,这里就已经被划分成了契丹的地,杨家将既是本事在高强,也不可能出入到敌人的地盘。不过这个地方和杨家将没什么关系,和霍去病倒是有些渊源,因为这就是霍去病曾经说过的狼居胥山。

当年杨家将被困的二郎山是现在的什么地方?有哪些历史故事?

在《宋史》、《金史》等正史中,杨令公及其四子杨延玉,俱在宋太宗雍熙三年,由北宋发动的雍熙北伐中殉国。事情发生在陈家谷一役,杨业率军进攻由辽国大将耶律斜轸率领的契丹大军,结果不幸遇伏,杨延玉战死,杨业身负重伤,被俘后绝食三日而亡,以身殉国。

陈家谷之战的发生地,在宋朝时“三关”之一的宁武关西北方,即现在的山西宁武县西北的陈家沟村附近。

而在杨家将的相关评书和传说中,杨家将被困的地方为“两狼山”。我们先来看一下这个故事的梗概,之后再来推测“两狼山”到底在什么地方。

话说大辽国经过数年的休养生息,兵精粮足,突然发兵三十万,进攻大宋。辽国大军势如破竹,已经过了雁门关,进入中原地区。皇帝就任命潘美为元帅,带上了八贤王等一众老幼,兵发二十万,御驾亲征。

宋军很快收复了诸多失地,“兵过芦沟桥,直捣幽州城下”。结果,中了辽军空城计,包括皇帝在内的宋军被围困在幽州城内。无奈之下,只能派老将呼延赞突围,前往雄州搬杨家将前来幽州救援。

杨令公因为和潘仁美之间的矛盾,有些犹豫,但是杨七郎却单人独骑跑去幽州解围。七郎枪挑梁兴州、马踏芦沟桥、力杀三门,打的辽军是七零八落,结果潘仁美就是不开城门。

而杨令公发现七郎去了幽州,也赶紧点齐人马,带着“七郎八虎”中的剩余七人,急急的赶往幽州,救下了危机之中的杨七郎。

杨家将进入幽州城,接下来的故事就是“金沙滩双龙会”和“杨家将被困两狼山”了。所谓的“双龙会”就是辽主和宋主,两条龙。按照评书所说,金沙滩离幽州城很近,在幽州城北,也就是几十里的距离。

金沙滩一战,为了让太宗和八王脱险,大郎、二郎分别扮作两人,并由剩余六人护卫,佯作投降,引开辽军。而杨令公保着真皇帝和大臣趁机逃走。此役,大郎、二郎和三郎先后战死,四郎、八郎被俘,五郎出家。杨家将仅剩下杨令公和六郎、七郎两人。

此战之后,皇帝返京,潘仁美成了幽州宋军最大长官。他为了替儿子报仇,让六郎、七郎去守芦沟桥,逼负伤的令公出战辽军。但是,六郎、七郎偷偷跑回了幽州,引出了“杨家将被困两狼山”的故事。

辽国元帅韩昌设计,准备将杨家将“从虎口峪引进两狼山的陈家谷”,然后用伏兵困死杨家将。杨令公、六郎、七郎中计,被从陈家谷到虎口峪的五道辽国伏兵困住。

杨家将身陷两狼山狼牙寨,七郎突出重围搬救兵,被潘仁美借故射死;杨令公碰死在“苏武庙”前的“李陵碑”上;杨六郎突围,幸得八郎相助,八郎的妻子肖太后的女儿、三公主玉镜给六郎留了一条逃生之路,又得七郎失散的媳妇杜金娥所助,才顺利脱险,返回京城。

杨家将此战之后,“一柄金刀八杆枪”仅剩下了硕果仅存的杨六郎。

评书很精彩,但肯定不能当真。不过,里面的地名多数在历史上是有的。

核心地点一,幽州,治所在现在的北京附近。

雄州,现代的河北保定雄县。

雁门关,在山西忻州代县县城以北的雁门山中。

核心地点二,陈家谷,前面说过了,就是现代的山西宁武县西北的陈家沟村附近。

苏武庙、李陵碑、金沙滩,多数认为位于山西怀仁县境内。

如果结合雍熙三年的北伐历史,宋朝的三路大军,基本部署在山西、河南、河北到北京之间的区域,最终的目标是合围幽州。而杨业的实际作战区域,基本上都在山西代县的雁门关附近。由此推断,评书中的两狼山应该位于山西境内,只是因为文学创造的需要,将主战场搬到了幽州附近,地名没变,只是重新规划了一张虚拟地图。

至于什么金沙滩、苏武庙、李陵碑的出现,也只是为了烘托杨家将的忠义,故意安排的历史场景而已。

根据清代成书的《续资治通鉴》记载,杨业被俘地为朔州狼牙村,在此前的史料中很少见到狼牙村的名字。很有可能两狼山也只是后人根据传说杜撰的名字罢了,自然就是指位于现在山西朔州、宁武境内的狼牙村、陈家谷附近的某座山了。

当年杨家将被困的二郎山是现在的什么地方?有哪些历史故事?

看到了许多问答,对二郎山具体在如今哪些地方做出了非常全面的论述。其中不乏有像山西怀仁,山东临圻和内蒙古乌拉特中旗等地。而且在这些地方也都有杨家将战死的纪念碑,和一些历史古迹,甚至还有像金陵沙,李陵碑的一些历史史料中记载与杨家将有关的东西。 然而这些东西是不是真实,我们现在都无法考证。其实在《杨家将演义》当中,杨家将被困的不是二郎山是两狼山。而史料中所记载,杨家将杨业被杀的地方也是在陈家谷。那对于杨家将被困的地方二郎山具体在如今的什么地方呢?

我们没有必要去深究这个问题。其实就像杨家将,在历史上有没有真正存在,又是不是像演义中那么厉害,对国家真的就那么忠诚?我们都没有去考证的必要。杨家将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忠义的代表,是中国忠诚文化的纪念碑。他们的存在代表着精忠报国的精神,是中国人民心中的英雄。

所以我在这里主要讲述一下杨家将被困二郎山的由来以及在二郎山的悲惨遭遇。

杨业在投降北宋之后,宋太祖赵匡胤非常重视杨业的军事才能。将杨业任命为军中节度使,赋予他很高的军事权力。公元986年,宋太宗赵匡义决定率军伐辽,收回在石敬瑭手下损失的燕云十六州。他将兵马分成东西两路军,东路军大将以曹彬为主将,其中西路军以潘美为主将,杨业为副将,王侁为军中监军。

西路大军在杨业的带领下,有势如破竹的气势,一连攻下了云州、应州、寰州、朔州四州。带领军队来到了桑乾河边,而此时东路军曹彬的部队却出师不利。东路军马都被迫撤回到黄河以南,西路军因为得不到东路军的支援,不敢贸然深入,于是便回到了代州。

宋朝便下令西路军将四州的百姓迁往内地。当时辽国萧太后和大臣耶律汉宁、南北皮室以及五押惕隐率领军队十多万人,再次攻陷了寰州。情况危急,杨业建议潘美不要与辽军硬碰硬。应该遵从上级命令保护百姓进行撤离,利用云州和应州的人马将辽军进行分散。

他们将敌军引开需要转移的内陆大道,保证百姓向内地进行撤离。可监军王侁却极力反对杨业的建议:“我们带着如此战斗力强盛的军队,为何要如此畏缩怯懦,我们应该带领所有军队,集中百姓从大道光明正大的撤离。”

不仅如此,监军王侁还讽刺杨业说:“杨将军不是号称“无敌”吗?为何面对辽军就如此怯懦?是不是对这大宋留有二心了?”我们都知道宋朝是一个重文轻武的朝代。当时监军是皇帝派来负责监视军队的,所以实际上监军的话语权还要大于中军主将。

杨业无法反驳,只能从命。果真在撤退之时受到辽军的进攻,军队被冲的四分五裂。杨业对着潘美说:“我带领杨家将将辽军引入陈家谷,你带领部队在这里埋伏将辽军歼灭。”而潘美和王侁在见到辽军非常强烈的趋势之后,以为杨业已经被杀。

于是带着军队撤离了。当杨业带领着杨家将从白天一直打到傍晚,只剩下十几个人,将数万敌军引入陈家口时,却无法见到潘美的军队。虽然非常悲痛和寒心,但还得继续打下去。 尽管身上受了十多处伤,大郎,二郎被杀,七郎被敌军万箭穿心。杨业也中箭倒地,最终悲痛万分,头撞李陵碑而死。其中也有一说是杨业被俘之后不肯投降自杀身亡。一代忠将最终陨落在了陈家谷。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