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称帝了吗?刘备全盛时期的地盘有多大?
刘备是称帝了的。在公元221年,刘备于曹丕篡汉建魏后,在成都称帝,国号“汉”,继承汉祚,年号“章武”。
但刘备全盛时期,却不是称帝之时。而是在公元219年。
这一年,刘备在与曹操的汉中大战时,击败曹操,拿下了汉中全境。然后刘备乘着曹军新败,派遣刘封、孟达占领上庸等地。之后刘备进为汉中王,关羽立马北伐,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围樊城,曹操差点迁都避关羽锋芒。
这时正是公元219年末。在这个时候的刘备是全盛时期,几乎很久没吃败仗了,打的曹操都有阴影了。相比以前被曹操打的遍地跑,简直是一个天,一个地。
这时刘备的地盘应该是拥有汉中、益州全境,加上荆州的南郡、武陵郡、零陵郡三全郡、南阳郡一半。
只有荆州三郡是因为当时为取汉中,不想与孙权起矛盾,于是与孙权湘水划界,将江夏郡、长沙郡、桂阳郡归还孙权。
拿到南阳郡一半则是被孟达、刘封取了上庸等地,加上关羽前期北伐打下来的一点,差不多有一半。
但刘备全盛时期的地盘并不是最大的,最大还得属刚取西川那会,即汉中大战前夕,在公元214年这个时候。
这个时候刘备拥有荆州六个郡,即南郡、武陵郡、零陵郡、江夏郡、长沙郡、桂阳郡,再加上益州。在后来虽然拿下了汉中,但为了与孙权讲和,在此前让出了三个郡,三个郡的地盘是一个汉中没发比的。
不过虽然地盘不如之前大了,但在拿下汉中,关羽水淹七军之时,刘备确实是气势如虹,达到了全盛时期。也正因为刘备势力太强了,两家很怕,关羽才会被曹、孙联手击败。
刘备称帝了吗?刘备全盛时期的地盘有多大?
刘备称帝了,他是在汉献帝禅让退位,曹丕篡汉自立后,假托献帝在许都遇害,为了延续汉朝国祚不得已于221年在成都称帝,国号为汉。
刘备在成都称帝之前,关羽镇守荆州(大部),加上原属族兄刘璋的益州,地盘不可谓不大。但是到了他称帝之后地盘反而缩小了就有些让人不解了,其实蜀汉全盛时期并不在刘备登基后至夷陵之战前的那几年,而是在刘备刚进入西川后的建安十九年(214年)。
当初刘备受族兄刘璋之邀受川协助抵御汉中的张鲁,以关羽镇守荆州,仅分兵4万人给关羽。余下兵马全部随同刘备、诸葛亮入川。建安十九年(214年)益州牧刘璋被迫让贤于族弟刘备,刘备成益州之主,加荆州六郡,在当时实力仅次于曹操,比孙权略强(扬州、交州)。这应该是刘备集团实力最为强大、地盘最大的时候(益州、荆州)。
但好景不长,孙权见刘备久不还荆州,有耍赖之意。于是又于建安二十年(215年)谴诸葛亮的堂兄诸葛瑾为使入蜀要荆州,刘备拒还,诸葛瑾无功而回,此事引起孙权集团的极大不满,加上力主孙刘联合的鲁肃病逝,孙权集团内部主张武力讨回荆州的呼声越来越高。5月关羽驱逐孙权派出的南三郡长史,孙刘两家矛盾激化。而恰在此时,曹操率领大军讨伐割据汉中的张鲁,兵锋直逼益州边界。6月吕蒙率两万军士进取长沙、零陵、桂阳三郡,至7月又加兵至4万数路大军并进,关羽引兵相拒、两军胶着于益阳。此时益州情况危怠,张鲁投降曹操,汉中尽为曹操所有并进逼益州,刘备俱曹军盛,又恐两线作战于已不利,遂与孙权议和,将荆州一分为二,以湘水为界。湘水以东的长沙、桂阳、江夏三郡归孙权所有。
这是221年刘备称帝后的蜀汉疆域,少了荆州六郡(吕蒙雪夜偷袭荆州,关羽父子兵败被杀,孙权收回荆州),多了一块汉中,面积大大缩小,此后蜀汉便一直是三国当中实力最弱的一国。
刘备称帝了吗?刘备全盛时期的地盘有多大?
从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建都长安。至公元263年蜀后主刘禅向邓艾投降,在这465年的历史中,得到史学家承认的刘姓皇帝一共有26人。其中被称为“祖”的皇帝只有三个,分别是:汉太祖刘邦、汉世祖刘秀、汉烈祖刘备。所以刘备不仅是称帝了,而且是季汉政权的开国皇帝。他的谥号是汉昭烈帝,在位两年有余。
至于刘备全全盛时期的地盘有多大,我觉得要分开说,因为刘备的地盘,有两个时期都是最大的。
先说后一个时期,也就是刘备全盛时期,在建安二十四年十月(公元219年)。
当年刘备率主力与曹操相争汉中,夏侯渊被黄忠斩于定军山,曹操闻讯后亲提大军与刘备争汉中。刘备凭坚据守,赵云又乘机在汉水劫了曹军的粮草,曹操无奈下只得退出汉中,刘备遂取汉中的南郑。与之同时,刘封和孟达率领一支偏师拿下了房陵和上庸(也属汉中郡)两地。一时间整个汉中地区被刘备军攻占,由于南郑和上庸分别可以威胁关中和襄阳,刘备可以凭坚据守,曹操打他成本很大,而他可以随时攻曹操。因此刘备取得了攻守先机,曹操不敢与之相争。
另外由于汉中丢失,凉州的武都郡变成了一块飞地。曹操将武都郡的五万人移走,给刘备留了一块空地。于是刘备便派兵,象征性的占了武都郡。
到了当年七月,刘备在汉中称汉中王,效仿当年的老祖宗刘邦称王夺天下之旧事。同时又大封功臣于成都,册封许靖为太傅,法正为尚书令,关羽、张飞、马超和黄忠四大悍将分别为前、右、左、后四将军。此时的刘备在实力上跟曹操有差距,但是在地位上已经跟曹操扯平了。两人一个是魏王,一个是汉中王,而孙权当时只是个侯爵。(曹操的魏王是汉献帝册封的,刘备是自立为王)
不过拿下汉中之后,刘备也很无奈。由于曹操在撤军之前移走了汉中百姓,导致刘备耗尽益州十二郡的人力财力,花了足足两年时间,换来的却只是一块有军事价值的空地而已,真可谓是一场惨胜。
一个月后,在荆州驻守了五年之久的关羽在没有事先与刘备达成共识的情况下,于南郡北伐襄樊。曹操先派遣于禁增援,结果曹军在汉水河畔被关羽大破,主将于禁向关羽投降,另一员大将庞德不降被斩。关羽乘胜对樊城发起猛攻,樊城进水,城墙崩塌,而守城的曹军因为多次战败而大量削减,只剩下几千人,城破只是时间问题。同时关羽又派别的将领把曹军将领吕常率领的一部人马包围在了襄阳。曹操任命的荆州刺史胡修和南乡太守傅方等人见关羽势大,都出城投降了关羽。
同年十月,捷报再传。由于不堪徭役,北方的陆浑民孙狼等叛上作乱,声援关羽。这些义军遥受关羽印号,为之支党。一时间,关羽的声势威震华夏。此时的刘备集团,势力达到了巅峰。按保守估计,刘备当时的兵力起码在十八万人左右,而且都是久经战阵的老兵。地盘大约为半个荆州、整个益州(益州南部是羁縻地区),以及凉州的武都郡。总计有十七郡。
分别是益州十三郡:蜀郡、犍为、朱提、越隽、牂柯、建宁、永昌、汉中、广汉、梓潼、巴郡、巴西、巴郡。
荆州三郡:南郡、武陵、零陵。
凉州一郡:武都郡。
大致范围约相当于现在四川、贵州、云南及甘肃西南部和陕西汉中盆地。
备注:按照东汉的行政区划,汉中郡也属于益州,另外上庸和房陵等地原本是汉中郡的下辖县,后来被曹操单独划出。
但是来的快,去的也快。到了当年年底,孙权遣吕蒙、陆逊偷袭南郡,驻守南郡的糜芳和傅士仁向东吴投降。关羽起先不知道南郡已丢的消息,还打算回师救援。结果走半路上才得知后路被断,于是赶紧向西逃亡,打算与上庸的刘封、孟达会合。然而逃至距益州不过二十里路的临沮(湖北南漳)时,还是被东吴军所包围,随后被擒被害。
在关羽逃亡期间,东吴从南郡兵分两路,一路向西直抵夷陵(宜昌),一路向南直取武陵和零陵两郡。于是整个荆州南部被东吴所占,刘备损失了三郡之地。同时孟达向曹操投降,房陵和上庸也被曹军所占。刘备又损失了半个郡的地盘。截止到公元220年,刘备的地盘只剩十三个半郡,即益州十二郡、凉州武都郡、半个汉中郡(按照东汉时期的划分)。兵力损失起码在五万人以上。
刘备的另一个地盘最大时期,是东汉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当时刘备打败了刘璋,占据了除汉中外的益州十二郡,加上他的荆州五郡,也是十七个郡。
不过后来孙权认为刘备已经占据益州,想要取回荆州,刘备回应说,自己得了凉州,就还荆州。惹得孙权大怒,于是派吕蒙袭取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刘备于是率兵五万从益州东下荆州,同时让关羽领兵入益阳,准备与孙权火拼。
同年,曹操定汉中,张鲁逃往巴西,刘备听说汉中沦陷后,一方面与孙权议和,与东吴重新划分了荆州,另一方面派遣人去迎接张鲁,但张鲁已经投降曹操。之后曹操留夏侯渊、张郃等镇守汉中,并派张郃多次入侵巴西,刘备只得正式将长沙和桂阳两郡送给孙权,但收回了零陵。
与孙权谈妥后,刘备回荆州,并派张飞回师巴西郡。张飞与张郃大战于瓦口关,张郃被打的大败而逃。随后刘备回到成都。在准备了一年多后,掀起了后来的汉中大战。
总的来说,如果按照东汉的划分。刘备地盘最大的时候,领有十七个郡。公元215年时,没有武都郡和汉中郡;公元219年时,没有长沙郡和桂阳郡。不过在国力方面,前一个时期与后一时期完全不能比。刘备称帝了吗?刘备全盛时期的地盘有多大?
建安二十五年(220),曹操病逝,其子曹丕继承了他的丞相、魏王的官爵。然而曹丕并不满足于“王”这一称号,只有“帝”才是他的目标。于是同年,他逼迫汉帝禅让,改元黄初。
汉帝将大汉皇位禅让给了魏王的消息很快传到了远方的成都,传到了刚称汉中王不久的刘备耳中。传承两百余年的大汉宣告灭亡,作为汉室宗亲的刘备当下决定继承大统,延续汉朝的香火。很快的,蜀中流传起汉帝被曹丕杀害的消息,又有人称,在赤水看见了黄龙,西南方有黄气云云,总之就是,蜀汉地界有帝王之气,将有帝王出现。
做好造势工作,刘备终于在黄初二年(221)登基,宣布国号仍是“汉”,改元章武。
解决了刘备是否称帝的问题,我们再来讨论,刘备全盛时期的地盘有多大?首先,我们来看看刘备入蜀后,势力的发展轨迹:
建安十九年(214),刘备从同族的刘璋手中夺取了益州,与此同时,他仍然占领着向东吴借来的荆州,并交给关羽镇守,此时他的势力横跨荆、益,已经基本实现了诸葛亮隆中对的基本设想,如果能保持住,那么兴复汉室还是很有希望的。笔者认为,此时刘备的地盘最大。
然而,荆州终究是借来的地盘。建安二十年(215),孙权见刘备已经取得了益州,便派遣使臣前来要求按约定归还荆州,可刘备哪肯拱手归还富饶的荆州,于是便推辞说:“须得凉州,当以荆州相与。”耍赖说要等到凉州到手,再归还荆州。
孙权当然不肯,“乃遣吕蒙袭夺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刘备也调集五万兵马往荆州增援,眼看战争一触即发,孙刘同盟危在旦夕。
此时,突然传来曹操已经占领汉中的消息。刘备见势不妙,唯恐陷入腹背受敌的状态而得不偿失,只得缓和与孙权的紧张气氛,并先归还了江夏、长沙和桂阳。
这次行动使得蜀汉失去了荆州的大片土地,刘备的势力范围只剩下益州加上荆西三郡。为了与曹操抗衡,刘备不得不另找出路,这次他把目标放在了汉中。既然无法东进,那就北上。
汉中争夺战前后历时四年,终于在建安二十四年(219),刘备取得汉中,即位汉中王,同年,关羽北伐,水淹七军,斩庞德擒于禁,“威震华夏”,此时刘备的地盘加上了汉中及关羽拿下的荆北,迎来地盘的最后一次扩张。
这次扩张没有持续太久,因为东吴的背后偷袭,关羽在风头正盛时惨遭杀害。刘备在荆州的势力被曹操、孙权各自取回,曾经的横跨荆益变成了偏安一隅。若非还有汉中一地可以据守,从而伺机北征,蜀汉就完全丧失了战略主动性。
试想,假如刘备跨有荆、益,北占汉中,那么按照诸葛亮所计划的“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或许真的“霸业可成,汉室可兴。”遗憾的是,历史没有如果,有的或许只是刘备在白帝城永安宫病榻之上,发出的一声长叹。
刘备称帝了吗?刘备全盛时期的地盘有多大?
刘备称帝这个答案是确定的。
要不然何来先主后主之说。
公元221年,大器晚成的刘备在曹丕篡汉建魏后,也于成都称帝,国号“汉”,年号“章武”。为什么是汉,因为刘备认为自己延续的是汉朝的脉血,承上是汉献帝。
所以刘备称帝之后,“置百官,立宗庙,袷祭高皇帝以下”,并追谥汉献帝为孝愍皇帝。
公告天下,文曰:“惟建安二十六年四月丙午,皇帝备敢用玄牡,昭告皇天上帝后土神祇:汉有天下,历数无疆。曩者王莽篡盗,光武皇帝震怒致诛,社稷复存。今曹操阻兵安忍,戮杀主后,滔天泯夏,罔顾天显。操子丕,载其凶逆,窃居神器。群臣将士以为社稷堕废,备宜修之,嗣武二祖,龚行天罚。备惟否德,惧忝帝位。询于庶民,外及蛮夷君长,佥曰‘天命不可以不答,祖业不可以久替,四海不可以无主’。率土式望,在备一人。备畏天明命,又惧汉阼将湮于地,谨择元日,与百寮登坛,受皇帝玺绶。修燔瘗,告类于天神,惟神飨祚于汉家,永绥四海!”
公元223年四,刘备病逝,享年六十三岁。谥号昭烈帝,庙号烈祖。
不过,说起刘备这个汉的地盘,确实不大。
刘备早期到处飘落,平原,徐州,新野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后来在诸葛亮的帮助下,借赤壁大战盛果,占据大半荆州。
211年,刘备入蜀。并在214年占据益州,此时的刘备辖有益州、荆州大部分。此时刘备的势力达到了全盛。
215年,刘备和孙权和议,平分荆州,东边的江夏、长沙、贵阳三郡划给孙权,西边的南郡、武陵、零陵三郡依旧属于刘备。
218年,刘备又大败曹操,占领了汉中,同时夺取了上庸。
刘备称帝之时,关羽已经为吕蒙所杀,荆州地盘已经归属孙权。刘备发兵征伐,大败于夷陵,之后退兵永安。此时的刘备所管理地盘不过益州及汉中而已。但是,益州的南部属于散郡状态,当地的土豪掌握实权。
公元225年,南中叛乱,后诸葛亮出兵平定雍闿,七擒孟获,平定南中,并置越嶲等郡,形成了南中七郡:牂柯、越嶲、朱提、建宁、永昌、云南、兴古。
到226年之后,诸葛亮北伐,六出祁山,又短暂占领过陇西、天水、南安和安定等郡,但是都是时间很短,不就就被魏国抢回,蜀汉军队还是退回了汉中。诸葛亮六出祁山,实际上并未占领魏国一尺之地。上庸郡、魏兴郡等由于孟达反复,也曾经短暂回归蜀国,不过很快就又被司马懿夺回。
所以,蜀汉鼎盛其实最大的地盘是包含现在的四川中西部、重庆、陕西南部、甘肃东南部、贵州、云南,以及缅甸的西北部。单纯就面积而言,属于三国之中最小的一个国家。人口依然。且其南部,一半国土都是少数民族土著政权,类似于附庸国而已。
所以,蜀汉的势力在三国最弱,刘备的这个皇帝名不副实啊!
刘备称帝了吗?刘备全盛时期的地盘有多大?
刘备称帝的时间,是在公元221年。曹丕前脚刚称帝,刘备集团便对外宣称汉献帝刘协已经被曹丕谋害,为续汉室国统,所以刘皇叔不得不在成都称帝,建国号为汉,年号“章武”,史称蜀汉。
关于刘备的称帝,其实有个站不住脚的地方,那就是蜀汉集团对外宣传的汉献帝刘协死讯。
要知道,曹丕为了表明自家不是篡位,而是刘协主动“禅让”的,对退位后的刘协极为礼遇,封他为山阳公,允许他在封地内搞小朝廷那一套。简单来说,就是曹丕给了刘协一个特权,让他在自己的封地内,可以当小范围的汉室君主。
而且从亲戚关系来说,刘协还是曹操的女婿、曹丕的妹夫呢,不看僧面看佛面,就算是站在妥善安置亲妹妹的角度,曹丕也不会在刘协的物质待遇上太过苛刻。
亡国之君能有如此待遇,这可算得上是曹丕的仁善之举了,曹魏政权能不能不在美篇、微信公众号上大加宣传吗?纵然蜀中和北方离得有点远,信息传得慢,但这么大的事基本也是不会弄错的。
如果刘备真有他口中所说的那么忠于刘协,就不会自己称帝,而是想方设法营救他。救不救得出来,那是另一回事。
刘备真正的目的,是考虑到曹丕称帝了,自己若想继续对抗曹魏,就需要获得和曹丕对等的政治身份,否则就矮一头,喊话的时候声音不够有力,天底下的士人和百姓也会跟着曹魏走。举个例子,东吴的实力并不弱,但无论是《三国志》还是《三国演义》,都隐约将其排在三国之末,为啥?原因之一就在于,孙权有一段时间臣服曹魏,还是最后称帝的。一步晚,那就步步都晚了。
无论是正史《三国志》,还是小说《三国演义》,两部著作都不否认刘备有野心,类似的字眼多处可见。尽管刘备经常哭着喊着要匡扶汉室,由此收获民望,但他手下的得力干将们,比如诸葛亮、关羽、张飞等人,并没有表现出对正牌皇帝刘协的忠诚。
主公的态度,必然会影响到臣属的态度。从蜀汉众人对刘协的漠视,就能看出刘备在和他们的日常相处中,并没有表现出为刘协效力的意思。他们认得主就是刘备,而不是汉之正统的刘协。
赫赫有名的“隆中对”,诸葛亮也全是站在刘备的角度进行规划,没刘协什么事儿。诸葛亮如此多智,岂会看不出刘备的真实想法?隆中对之所以受到刘备的赞赏,除了内容可行之外,估计还因为诸葛亮的立场站对了。
那么,是否能说刘备“匡扶汉室”是假的呢?倒也不是。
咱们可以这么去理解,在刘备眼中,刘协是汉室的代表,却并不等同于汉室,只要汉室存在,皇帝是可以换的。换句话说,刘备的目标是效仿汉光武帝刘秀的模式。
而“匡扶汉室”这个概念,是刘备实现人生价值的工具。或者说,是刘备的人设。人设不倒,自然有很多心向汉室的拥护者。因此,等到刘备有机会建立政权的时候,定的国号也是“汉”,从始至终保持人设的统一,相当的敬业。
那刘备全盛时期的地盘有多大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得先说明一个情况,刘备集团最为强盛的时期,并不是立朝之后,而是在公元214年。
那年益州牧刘璋自食苦果,迫于无奈将益州让给刘备,再加上从赤壁之战中瓜分到的胜利果实,刘备就有了益州和荆州六个郡。
荆州共有七郡,本来是刘表的地盘,刘表死后被曹操接收,结果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大败而归,除了北部最大的南阳郡和长江以北的部分江夏郡之外,其余都让刘、孙两家分了。
孙权分到的是长江以南的江夏郡和大部分南郡,刘备分到的是长江以南的南郡,长江以北的部分江夏郡,以及荆州南部长沙、零陵、桂阳、武陵四个郡。区区两个州,和财大气粗的曹魏没得比,却也差不多能够追平东吴了。这让孙权无比愤怒,怒啥呢?
这么说吧,在此之前刘备带着两位结义兄弟东奔西跑,寄人篱下,没有自己的根据地。没几年竟然就有了两个州的大部分地区,孙权看得很不是滋味。
何况,赤壁之战中,出力最多的是东吴,分到的地盘却比刘备少,孙权不能不生气。更严重的是,为了借助刘备的力量抵抗曹军,孙权将自己所占的南郡借给刘备,接下来就是一个歇后语,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
孙权索要多次未果,一怒之下派吕蒙袭取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刘备应战,双方打得不亦乐乎。正打着呢,曹操提兵攻打汉中,刘备为了避免腹背受敌,软化态度与孙权议和,重新划定疆界。
史料上的记载,双方以湘水为界进行划分,长沙、江夏、桂阳三郡以东属于孙权;南郡、零陵、武陵以西属于刘备,两人各占三郡。这样一来,刘备就少了几个郡。
虽然公元219年刘备打败老对手曹操,最终占据了全部汉中的土地,但此时的汉中人口早就被曹操迁往了曹魏控制的关中地区,故而即便拿下汉中,也弥补不了刘备在荆州一线跟孙权妥协让出去的利益。由此可见,刘备地盘最广、实力最强劲的时候,是在称帝之前的公元214年,地盘包括益州的四川盆地和荆州的六个郡。但此时也是孙刘联盟裂隙渐生,逐步面临摊牌的危急时刻。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