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军阀公孙瓒为什么没能发展起来?
都说袁绍、袁术一手好牌打的稀烂,其实公孙瓒也是典型一手好牌打的稀烂。他在原本与袁绍相争占优的情况下,慢慢作死,最终输掉了。
公孙瓒在早期一直是北方一个很强大的势力,多次打败北方游牧民族,名气很大,实力甚至要比当时袁绍要强大的多。
也正是因为他的实力更强,他与袁绍的第一次大战也是他率先发动的,目的是为了抢夺冀州。刚开始的时候,公孙瓒打的十分顺利,毕竟实力雄厚,军队战斗力很高,还有一支名为白马义从的特种部队,冀州郡县纷纷是望风归降。
袁绍本来想求和,看着公孙瓒不给机会,只能硬着头皮去打了,双方在界桥大战,史称界桥大战。这战中袁绍令麹义率八百精兵为先锋,公孙瓒由于胜仗打多了,加上欺负麹义兵少,于是膨胀了,下令让白马义从直接冲锋,结果被早有准备的麹义军后面的千张强弩齐发,白马义从损失惨重。白马义从都败了,公孙瓒军慌了,顿时间全军混乱,袁绍军乘机掩杀,公孙瓒大败。
这一战中本来公孙瓒能一鼓作气打败袁绍,彻底拿下冀州的,毕竟在此之前袁绍差不多是四面楚歌了。可惜由于傲慢轻敌,浪费了机会,还被伤了锐气。
不过即便公孙瓒败了,但实力依然不在袁绍之下,可惜公孙瓒又作死杀了刘虞。刘虞是当时汉室宗亲,幽州牧,爱民如子,忠于汉室,名气很大,也是公孙瓒上司。公孙瓒不恤百姓、穷兵赎武让刘虞很不满,于是他出兵讨伐公孙瓒,只想节制下公孙瓒,阻止他的恶行。但由于他过于仁慈,打仗都不允许伤害百姓,导致久攻不下,被公孙瓒抓住机会给打败了。公孙瓒趁势拿下幽州,杀死了刘虞全家。
他虽然拿下了幽州,但由于杀了声望极大的刘虞,他已经得罪了整个天下。他受到刘虞儿子、刘虞旧将、袁绍等多方势力的围剿,被打的无还手之力,逃到易京坚守不出。
其实他只要坚守撑到他们走了,仍然有机会东山再起。可惜他骄横跋扈,疏远他人,只顾自己,与妻妾娱乐,甚至部将被困也不去救援,致使他身边亲信全无,谋臣猛将都离开了他。到了最后,他身边几乎没人了,他也深知大势已去,引火自焚。
公孙瓒因为傲慢,错失了打败袁绍,拿下冀州最好时机;因为错杀刘虞,搞的成为众矢之的,兵败如山倒;最后又因疏远谋臣武将,导致身边无人,最终于绝望之中自焚。
公孙瓒其实有很多机会,可惜他一步一步走错,最终导致势力消亡,发展不起来也怪他自己。
三国军阀公孙瓒为什么没能发展起来?
如果曹操是“悔不该杀了那华佗呀”,公孙瓒就是“悔不该杀了那刘虞呀”,因为自从杀了刘虞后,公孙瓒进退失据,最后被袁绍和刘虞的旧部一起消灭在易京。
公孙瓒早年跟随卢植学习,和刘备是同学,后来又在郡中任职,直到调到北地抵御鲜卑后,才将他的勇猛之气表现出来。有一次,公孙瓒带着数十骑巡逻,遇到几百名鲜卑骑兵,于是公孙瓒两边装上枪头,意气风发,大战鲜卑骑兵,终于将之杀退,威震边关。随后被朝廷任命为代行都督的职务,带领幽州三千突骑,去围剿叛军。但是,渔阳张纯和乌丸国丘力居反叛,攻打蓟中,从此,公孙瓒和丘力居等胡人互攻了好几年。可见,公孙瓒作战勇猛,手下的骑兵战斗力也不俗。但是,丘力居等的骑兵毕竟善于机动多变,突击青幽冀徐四州,公孙瓒却不能阻止。所以,公孙瓒除了善于带兵,作战勇猛外,缺少谋略,所以不能行之有效的对胡人骑兵的防御。
(刘虞)
而日后被公孙瓒所杀害的刘虞,就是此时到达幽州的。刘虞是东汉所有的宗室中,属于汉光武帝直系当中的一个,另外两个分别是陈王刘宠(被袁术派人刺杀),一个是日后的曹魏谋臣刘晔。除了正宗的宗室宗亲身份外,刘虞的声望也很高,特别是之前担任幽州刺史时,能威服边关的各族胡人。所以,朝廷再度派刘虞来幽州叛,就是希望不用动干戈,而平叛乱。这一步,显然是起效果了,丘力居等人十分高兴,立刻退兵并派使者来向刘虞报告,张纯后来也被门客杀害。不过,这让守边无方的公孙瓒十分嫉妒,也为公孙瓒和刘虞这位顶头上司不和埋下了种子。
后来,公孙瓒加入和支持袁术的阵营,和袁绍产生了摩擦,并打出为弟弟报仇的口号,进攻袁绍。但是,公孙瓒击破了青州黄巾军后,更是骄傲自满,所以骄兵必败,公孙瓒败在了袁绍的部将鞠义的手上。虽然打败了,但是公孙瓒的实力还在,让他众叛亲离的,就是杀害刘虞的事件。前文说了,刘虞无论是在东汉内部还是边关羌胡的威望很高,公孙瓒虽然是假手使者杀的,但是明眼人都知道是怎么一回事。所以,刘虞的儿子刘和,还有拥护者,立刻招募了羌胡万人左右的兵马,再加上袁绍大军的夹击,公孙瓒最后在易京兵败而亡。
所以,公孙瓒和刘虞的恩怨,是造成公孙瓒发展不起来的重要原因。首先,公孙瓒是站错了队。他在袁绍和袁术争霸中,选择了袁术,结果袁术称帝,失去了天下人的心。而刘虞和袁绍的关系亲密,袁绍甚至一度要拥护刘虞为帝,不过因为袁术不同意,刘虞也拒绝了作罢。第二,公孙瓒没有政治头脑,刘虞在幽州有声望,有资历,虽然军事是比不上公孙瓒,但是刘虞代表的是政治,公孙瓒不会利用反而闹矛盾,不利发展。第三,公孙瓒攻破了刘虞,又假借使者之手,杀了刘虞,更是失去人心。别忘了刘虞不但是宗室,职务上还是顶头上司,那就怪不得赵云也离开公孙瓒的阵营了。第四,公孙瓒阵营勇猛有余,谋略不足,更是缺乏一个好的谋士。
三国军阀公孙瓒为什么没能发展起来?
公元199年,曾屡破胡虏,威震塞外的白马将军公孙瓒在敌军兵临城下之际,引火自焚,一代枭雄就此惨淡收场。话说公孙瓒曾凭借自己的实力,一度成为汉末北方势力最强的军阀,为何没能继续走下去,而是落得如此结局呢?四个字概括那便是——咎由自取!
白马将军白马将军,一个令人充满遐想的名号!话说公孙瓒因何被称为白马将军呢?不得不说,公孙瓒在汉末群雄中,确实是一个比较有能力的人。公孙瓒出身贵族,但因母亲地位卑贱,仕途并不顺畅,后因相貌英俊且有才能,得到涿郡太守赏识,逐步做到了中郎将,对待北方游牧民族入侵,公孙瓒态度强硬,多次与外族交战,因其作战勇猛,胡人不敢南下,公孙瓒也成为了当时威震边疆的悍将。因公孙瓒喜欢骑白马,外出征战身边常有数十个善于骑射的骑士相随左右(史称“白马义从”),故有“白马将军”之名。
睚眦必报不过这位“白马将军”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好!
睚眦必报这个成语大家一定不陌生,想必许多朋友看到这个成语都会想到战国时期的秦国国相范睢,不过我到觉得范睢是个有真性情的人,所谓“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仇必报”,恩怨分明,到不像我们现在所理解的“睚眦必报”,倒是公孙瓒这个人,那绝对是个真正的心胸狭窄,睚眦必报之人。南朝史学家范晔曾对公孙瓒作出这样的评价:
“瓒恃其才力,不恤百姓,记过忘善,睚眦必报,州里善士名在其右者,必以法害之。”
可不可信呢?往下看便知。
残杀刘虞刘虞是谁?汉室宗亲,汉光武帝刘秀的直系子孙,堪称汉末声望最高的汉室宗亲,为什么刘虞声望如此之高呢?一是在其担任幽州刺史时,不起兵戈就威服了边关各族胡人。其二则是刘虞确实是个老好人,刘虞以简朴著称,为政宽仁,爱民如子,深得人心。当时的公孙瓒本是刘虞的属下,但由于公孙瓒主管军事,又长期活跃在幽州地区,对刚上任的这位新领导并不放在眼里,经常是我行我素,公孙瓒因多次击败胡人,自恃功高,多次放纵自己的部队掠夺百姓,而刘虞则对百姓十分仁爱。因此两人的关系逐渐恶化。后来公孙瓒因支持袁术而与袁绍交恶,两人为争夺冀州而打得不可开交,而刘虞认为公孙瓒穷兵赎武,时起兵戈,对百姓的危害很大,便采取措施想要节制公孙瓒的行为,对此公孙瓒是非常愤怒,继而变本加厉的掠夺百姓,终于将刘虞给激怒了,后刘虞亲率大军征讨公孙瓒,但因手下出卖,且刘虞一介文官,缺乏征战经验,后被公孙瓒击败,而公孙瓒对这位上司也是丝毫不留情面,将刘虞全家诛杀。杀死刘虞后,公孙瓒虽得到了整个幽州,但也彻底的失去了北方人心。刘虞死后,北方百姓无不痛哭流涕,公孙瓒看似一跃成为了北方第一大军阀,殊不知已是“黄花落叶”!
众叛亲离建安三年(198年),袁绍兴兵攻打公孙瓒。
曾有公孙瓒大将陷于袁绍阵中等待救援,而公孙瓒对此说到:“救一人,那以后众人都会只等救兵而不肯力战。”于是就这样将自己的大将给“卖了”,可见此人是多么的自私自利,所以后来与袁绍的交战中,公孙瓒连战连败,手下将士走的走,降的降,众叛亲离,终落得个孤城自焚的结局。
“品历史人文,悟真理人生。”专注历史文化的探索,我是灵魂的感触!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我的头条号哦!
三国军阀公孙瓒为什么没能发展起来?
公孙瓒当初能发迹,是因为亲近士族,后来败了,是因为跟士族闹掰了。
在东汉末年的社会里面,士族的力量是巨大的,只有亲近士族的人才有可能获胜,袁绍就是亲士族的,曹操虽然不及袁绍但总体上还是亲士族的,公孙瓒一开始也是亲士族的,首先他陪同太守流放日南,符合儒学价值观,其次他是士族名儒卢植的学生,等于是向士族靠拢,因为这两者给他带来的好名声,他在幽州豪族中脱颖而出,加上自己本身的战斗技能,公孙瓒很快就得到升迁,成为幽州一霸,一度把手伸进冀州、青州、徐州、并州。
但割据幽州之后,公孙瓒杀害了深受爱戴的宗室士族刘虞,导致后方不稳,与袁绍的作战每况愈下,只能退回幽州。他因此对士族产生了愤恨心里,有意不予使用,而使用一些寒门,当然也就得不到士族的助力,最后就一溃千里,全家烧死在易京楼上了。
三国军阀公孙瓒为什么没能发展起来?
作为比方最强的诸侯,最终因个人原因,高开低走,身死家灭。
正所谓“骄兵必败”,很多雄主均难逃这样的命运,袁绍、曹操、刘备、公孙瓒。
公孙瓒的实力起初并不弱,最巅峰时期,势力遍及幽、并、青、冀四州,成为北方最强大的诸侯,更有强悍的白马义从。
原本能一统北方的他,最终高开低走,被袁绍击败。
界桥之战中,由于他的自负,白马义从全军覆灭。
后来公孙瓒与袁绍之间相互攻伐,互有胜负,但由于公孙瓒倒行逆施,能人志士皆离他而去。
易京之战,公孙瓒只守不攻,妄想凭借易京要塞的坚固,数十万吨的粮草,坚守此处待天下大变。没想到,袁绍最终攻破易京,公孙瓒身死家灭。
袁绍击败公孙瓒后,坐拥冀、青、并、幽,实力大增,成为北方最大的诸侯,开始南下,最终难逃“骄兵必败”的运命,官渡之战被曹操击败。
三国军阀公孙瓒为什么没能发展起来?
公孙瓒是三国时期最早崛起的军阀之一,几乎与袁绍是同一时期。而袁绍在任职渤海郡守期间实力还不如公孙瓒,那么公孙瓒为什么没能发展起来呢?
公孙瓒是辽西人,少时勇武,曾任辽东属国长史。在任职期间率数十骑骑兵击溃了鲜卑数百名骑兵,由是闻名于北方少数民族之中。后升迁为涿县县令,当时正逢西凉马腾、韩遂兵起,朝廷在幽州募集三千精锐骑兵交由公孙瓒统领。还没等出发,河北黄巾军张纯起兵,公孙瓒于是就地平叛,讨伐张纯。
张纯引诱乌丸丘力居一起叛乱,公孙瓒在讨伐张纯和丘力居过程中逐渐升官,官至中郎将,封都亭侯。公孙瓒虽骁勇,但不懂计谋,因此与丘力居相互厮杀五、六年,丘力居屡次侵犯青、徐、幽、冀,四州,公孙瓒都不能抵御,由此可见,公孙瓒实力很一般。
朝廷忧虑于北部四州屡遭祸乱而不能止,于是派皇室宗亲刘虞前去镇守。而刘虞采取了和公孙瓒完全相反的方法,招安抚慰。刘虞对内抚恤难民,对外招抚叛军。刘虞派人通知丘力居,对他晓之以厉害,让他将张纯的首级送来表功。
丘力居见刘虞采取怀柔政策,于是决定归附,遂引去,不再犯边。而刘虞也信守承诺,罢兵言和。为了限制公孙瓒肆意妄为,让公孙瓒留一万名骑兵屯右北平,从此祸乱渐止。张纯后被鲜卑人所杀,首级送往刘虞处。
虞上罢诸屯兵,但留瓚将步骑万人屯右北平。纯乃弃妻子,逃入鲜卑,为其客王政所杀,送首诣虞。此时的公孙瓒在地位上不能和刘虞相提并论,刘虞为幽州牧,执掌一方大权,而公孙瓒要受其指挥。但是公孙瓒对刘虞很不服气,于是开始找机会报复刘虞,机会终于被公孙瓒找到了。什么机会呢?
当时皇帝暗弱,被强臣董卓所挟持。因此,袁绍欲扶植新的皇帝来对抗董卓,他看中了威望既高实力又强的刘虞,但是刘虞不配合。
刘虞认为自己为汉臣,且为皇室宗亲,不能做有违大义之事。于是刘虞表示,如果袁绍强为人难,那么自己就逃亡匈奴以明志。袁绍看到不能实行,于是放弃。但是公孙瓒不这么想,公孙瓒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绍亦使人私报虞,虞以国有正统,非人臣所宜言,固辞不许;乃欲图奔匈奴以自绝,绍等乃止。刘虞本不想主动攻击公孙瓒,因为两人为合作关系,但是公孙瓒后来的所作所为让刘虞不得不去起兵限制他。怎么回事呢?
汉献帝被董卓挟持到长安,想要东归。当时刘虞之子刘和为侍中,于是汉献帝派刘和潜逃回去联合自己的父亲刘虞来拯救自己。刘和走到袁术的辖区南阳郡被袁术所截,袁术让刘和给刘虞写信,带兵前来。刘虞得到书信想要遣兵,但是公孙瓒不让。后公孙瓒怕袁术怪罪,于是派了自己的弟弟公孙越领兵前去见袁术,并且暗地交代,让袁术扣留刘和,夺了刘和的兵马。刘虞怪罪公孙瓒擅自从事,于是两人开始有了矛盾。
后袁术和袁绍因为阳城发生争端,袁术派公孙越和孙坚攻击袁绍的大将周昂,在乱战中公孙越战死。公孙瓒知道弟弟死亡后将怒气撒到袁绍头上,于是率军讨伐袁绍。这时公孙瓒才开始实力渐增,那么公孙瓒强到什么程度呢?公孙瓒攻击袁绍,袁绍败退,公孙瓒遂占据三州之地。
遂举兵与绍对战,绍不胜。以严纲为冀州,田楷为青州,单经为兗州,置诸郡县。当时青州、冀州、兖州皆被公孙瓒所攻破占领,公孙瓒一时之间成为河北最强的军阀。刘虞怕公孙瓒坐大,于是率兵攻击公孙瓒,但是实力不济,被公孙瓒所擒。公孙瓒早就想杀刘虞,于是便以刘虞曾经想擅自称帝的名义而将他斩首。随后公孙瓒胁迫朝廷使者,自称幽州牧,这时公孙瓒拥有幽州、冀州、青州、兖州四州之地,实力一骑绝尘。那么为什么最后却没有发展起来呢?
公孙瓒实力大增后开始自大,他没有选择广招贤士,蓄养兵力,开疆拓土,而是变得故步自封。公孙瓒所信任的都是哪些人呢?他与算命先生刘纬台,丝绸商人李移子,富商乐何当结拜为兄弟,还美其名曰这些人都是灌婴、曲周之才,到头来这些人没有人能在他为难之时帮助他。
所宠遇骄恣者,类多庸兒,若故卜数师刘纬台、贩缯李移子、贾人乐何当等三人,与之定兄弟之誓,自号为伯,谓三人者为仲叔季,富皆巨亿,或取其女以配己子,常称古者曲周、灌婴之属以譬也。公孙瓒杀害刘虞也是个大失误,刘虞死后,刘虞的手下鲜于辅、齐周、鲜于银率领州郡的兵为刘虞报仇,他们推举阎柔为乌丸大司马,领兵攻击公孙瓒,大破公孙瓒手下渔阳太守邹丹。袁绍和刘虞之子刘和合兵,共同讨伐公孙瓒。公孙瓒一时之间成为众矢之的。
公孙瓒为了抵挡进攻,他将部众分成数十部,每一部守一座城池,内竖高楼数十座。这些城池相互连接,用公孙瓒的话说叫:百楼不攻。公孙瓒这些计策也起到了一定的效果,袁绍攻击公孙瓒数年,也没有将公孙瓒彻底击败。
兵法,百楼不攻。今吾楼橹千重,食尽此谷,足知天下之事矣。欲以此弊绍。绍遣将攻之,连年不能拔。公孙瓒想的非常美,他认为自己在此地坚守,时间一长形势会有所变化,到时再相机而动。可惜袁绍没有给他机会。
公孙瓒近似于坐以待毙的办法给了袁绍机会,袁绍不断蚕食公孙瓒的防区,而后期公孙瓒又舍不得去救援陷于围攻的部众,于是渐渐的只剩下公孙渊周围的高楼和城池。
后袁绍令士兵挖地道进入公孙瓒所居住的楼下,然后用木头支撑楼基,最后纵火烧毁木柱,高楼随之倒塌。公孙渊眼看必败,于是杀死自己的妻儿,然后自杀了,一代枭雄就此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公孙瓒从一开始便没有大的志向,他曾经拥有广阔的领土,兼领冀州、幽州、青州、兖州四州之地,实力不可谓为不厚。但是公孙瓒没有广招谋士,吸引猛将。而是偏信庸人,故步自封。终于在杀死刘虞后,遭到袁绍、刘和、阎柔的集体攻击。而公孙瓒领兵作战能力有限,手下又皆是庸碌之辈,最后虽然坚守了几年,终归还是败了。败的不冤,胸无大志,焉能不败?
本回答独发于悟空问答,觉得写得好请随手点赞,谢谢!
喜欢请随手关注我的头条号,谢谢!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