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飞义释老将严颜,之后严颜去哪了?结局如何?

为何消失匿迹了?

张飞在江州曾义释严颜成为千古美谈,如今仍被人津津乐道。

在演义中,张飞义释严颜后,严颜仍有一番作为。当时严颜被张飞感动,因此投降张飞,并为张飞招降了很多关隘、郡县,让张飞甚至先诸葛亮一步到达雒城。

刘备取益州后,封了严颜为前将军,贵为当时四军将军之一。在汉中之战中,他作为黄忠副将出场,一到就大败曹魏名将张郃,之后又提议智取天荡山,断敌军粮道。黄忠纳了他的建议,两人引军攻打战略要地天荡山,在此战中严颜甚至还有斩杀夏侯德的战绩,人称“两颗白头夺天荡”。

取天荡山后,严颜则代替张飞去守了阆中,自此就没下文了。

不过这只是演义的说法,真实历史上的严颜并没有如此精彩,毕竟在江州被张飞义释时已是老将,并不是每个人都如黄忠那般老而弥坚。

《三国志张飞传》记载当时严颜被抓后,张飞要他投降,严颜脸色不变,强硬回击张飞:“我州但有断头将军,无有降将军也。”张飞被严颜所折服,于是义释严颜。在义释严颜时,《三国志》用了一句话概括“飞壮而释之,引为宾客。”

张飞将其释放了,把其尊为宾客,而宾客成为官职还是在唐朝,所以这里显然只有门客、客人之意。严颜被义释后,可能只是成了张飞的一个闲散门客,并没有再继续为官了。

而且《三国志》在记载刘备封赏诸将时,对刘璋投降的旧将都有所介绍并封赏,就是无严颜,严颜之前身为巴郡太守,身居要职,又影响力颇强,如果真投降蜀汉并作官了,陈寿肯定会在《三国志》中提及一下的。

因此,严颜不是在被义释不久后就去世了(毕竟当时就年事已高),就是成为闲散宾客后,选择隐退,然后去安享晚年了。

张飞义释老将严颜,之后严颜去哪了?结局如何?

说起张飞义释严颜,在三国演义当中可以说是大书特书了一把,但是在正史《三国志》当中都没有立传,也只能是从《三国志·张飞传》中能了解一二。至于严颜在之后到底都有哪些故事,下边笔者就把一个真正的严颜带到大家面前。

大家所熟知的老将严颜,是在《三国演义》的第六十三回,庞统死在了落凤坡,刘备就急召诸葛亮、张飞、赵云入川作战。当时的情形是诸葛亮和张飞各自领一支兵马,赵云带兵走的是水路,诸葛亮和张飞谁先到达雒城就有头功,临行前诸葛亮还嘱咐张飞要爱惜士卒对居民秋毫无犯。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巴郡太守严颜,笔者认为严颜和黄忠大概是一个师傅吧,都是能用硬弓使大刀,也许是罗公的笔锋所致。张飞攻城多次都没有取胜,还把张飞派去的使者割下了鼻子和耳朵并且还辱骂张飞,张飞得知以后气的是不得了。强硬的攻城不能取胜,张飞也是求功心切,便是用真假张飞的计谋骗过了严颜,前后夹击活捉了严颜。

严颜被活捉以后,张飞假意要将严颜斩首,严颜不但表现的全无惧色,而且是将张飞怒斥了一顿,说:卿等无状,侵夺我州,我州但有断头将军,无降将军也!张飞感慨严颜的忠义,亲自将严颜松绑,给他穿上了衣服,在一番煽情的赞美之后,严颜便投降了张飞。这是张飞很有智谋的一点,严颜是川中老将有一定的影响力,招降了严颜等于就是一张打开了入川道路的通行证,因为从巴郡到雒城的地界都是严颜管辖的,一路畅通到了雒城没有用一兵一卒。比诸葛亮赵云走水路还要快,率先的到达了雒城,在刘备和张任激战的时候帮了刘备一把,刘备感激严颜的忠诚,当时就把自己身穿的黄金锁子甲赐予了严颜。随后严颜跟随刘备攻打汉中,和黄忠一起天荡山打败了张郃和夏侯尚,随后严颜被诸葛亮派遣到了阆中镇守关隘,没有参加黄忠在定军山斩杀夏侯渊的战斗。但是之后在演义中就再没出现了严颜这个人物。

说完了演义中的严颜,我们在看看正史的严颜吧。

正史当中的严颜,在陈寿的《三国志》当中是没有立传的,几乎是一笔带过的,战斗的经过是和演义当中几乎一致的,只是没有演义中描述的那么详细,在江州(就是现在的重庆)张飞和严颜发生了战斗,严颜被张飞捉住要被斩首,张飞因为严颜的豪壮而释放了严颜。也就是说,严颜在后来被张飞释放之后,并没有进入蜀军的战斗序列,也没有在蜀汉阵营当中担任官职,成为了张飞的一个家臣,在正史当中没有立传也就不难怪了,这是发生在建安十八年的事情。

严颜之后的结局到底是如何?

这个话题在各类的典籍当中都找不到解答,笔者也是只能推测一下。史料记载在建安十九年雒城被刘备攻破以后,围攻成都刘璋投降,刘备将城中的金银赏赐给将士,领益州牧之后就分封功臣,除了自己的荆州派以外刘璋的很多部下也都得到了官位,包括吴懿和刘璋有亲戚都有分封,原先蜀中的很多人才的获得了相应的职位,但是就是唯独没有严颜的名字在内。大家在看到这里的时候都会有个问号,严颜作为巴郡太守投降了张飞,有没有做贡献在正史当中是没有记载的,但是一个太守的影响力也是很重要的,刘备在封赏的名单当中居然没有严颜的名字。这是为何呢?笔者只能根据正史的记载做出大胆的分析,不喜勿喷。

我们先回忆一下《张飞传》当中严颜被张飞捉住之后的对话:

飞呵颜曰:“大军至,何以不降而敢拒战?”颜答曰:““卿等无状,侵夺我州,我州但有断头将军,无降将军也。”飞怒,令左右迁出斫头,颜色不变,曰:“斫头便斫头,何为怒邪!”飞壮而释之,引为宾客

这样的一段话的结论就是严颜没有投降,张飞只是舍不得杀他,也没有办法让严颜投降,只好将严颜作为作为自己的宾客将严颜养了起来,作为一个不愿意投降的将军,张飞是没有办法推荐给刘备的。刘备也无法任命严颜任何的官职,因为严颜在当时是属于张飞的家臣了,这是刘备无法掌控的,所以在之后的正史当中就再没有出现严颜,这也就不难怪了。

在演义中对严颜的大书特书,是因为在古代的时候,对于忠义的人总是有很多赞扬的,即使严颜被张飞打败之后,他的大义凌然不畏生死是人民和政府都推崇和学习的对象,所以罗贯中先生必定要将严颜这个人物描述的非常的丰富,来彰显对忠义的解释,通过文学作品教化世人都要学习这样的忠义精神。

以上观点纯属个人愚论,不正之处欢迎评论斧正,你的关注是我最大的动力,谢谢。

张飞义释老将严颜,之后严颜去哪了?结局如何?

这个问题难度非常大。

三国志中,严颜没有专门的传记。只是在张飞传中,提到了他。展现了他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张飞认为严颜不愧是一条好汉,因此释放了他,引为宾客。之后,三国志再没有任何关于严颜的记载。

宾客,不同于幕僚。宾主双方是互相尊敬的,没有隶属关系。也就是说,张飞义释严颜以后,严颜已经没有官职,只是一个有一定影响力的受尊敬的普通老头。

他可能经常性见到张飞,与张飞畅谈国事。也可能选择退隐山林,不问世事。

从后来汉中之战,没有任何关于严颜的情况看。我们分析,严颜很可能选择了退隐山林。

因为他不认同刘备侵占益州,他始终没有投降,只不过张飞认为他是条好汉,没有抓他杀他,而是尊敬他释放了他。

严颜自己不愿意加入刘备集团,刘备当然也不会重用他。他的结局自然是归隐山林,郁郁而终。

张飞义释老将严颜,之后严颜去哪了?结局如何?

巜三国演义》给人们留下很多话题。今天你所问的,正是民间广为流传的三国有三丢。OO,一丢是,徐庶离开曹操,带三千马步军,与臧霸同行,说是去守散关,此后便杳无音信。OO,二丢是,吕布白门楼丧命后,貂婵哪里去了?不知所终。OO三丢是,张飞带兵出西川,前至巴郡,张飞巧用真假张飞之计,生擒并招降了巴郡守将严颜。此后,严颜与黄忠又夺了天荡山。建安二十三年秋,玄德大军出葭萌关下营,召黄忠,严颜到寨,厚赏之。此后按排黄忠与法正带兵去取定军山。自此再也未表严颜之事…有说玄德安排其守葭萌关,有说严老将军年令大,玄德要其颐养天年,也有说他非要去打定军山,因玄德不准,忧虑成疾而终…

张飞义释老将严颜,之后严颜去哪了?结局如何?

演义正史傻傻分不清楚,“张飞义释严颜”是《三国演义》里的情节,严颜作为一名老将,宁愿战死也不愿投降,最后感动了张飞,被张飞释放,那么严颜在被释放之后去了哪里?他最终的结局如何?

《三国演义》第六十三回“诸葛亮痛哭庞统 张翼德义释严颜

大致内容是刘备进入益州,张飞作为陆军平定蜀中郡县,抵达江州时遇到巴郡太守严颜的顽强抵抗,张飞始终攻克不下,最后用计将严颜骗出,活捉了严颜。

张飞:“我张翼德到此,你怎么还不投降!”

严颜:“你们无义,入侵此地,我们这只有断头的将军,哪来的投降将军。”

张飞:“TND,来人,将这个老匹夫斩头!”

严颜:“斩就斩,干嘛还骂人!”

张飞一看,这货倒也是条汉子,年纪虽大,面临死亡依然面不改色,突然心中有敬佩之意,于是亲自给他松绑,释放严颜,之后还扶他上坐,并低头道歉“刚才脾气有点差,还请老将军勿怪,我也早就听闻老将军是个豪杰。”

这样看来,“张飞义释严颜”可谓是一箭双雕,即赞誉了严颜,又夸奖了张飞,演义里面严颜在投降张飞之后,还让自己手下的那些将士也投降,张飞这才得以迅速进军,之后严颜成了刘备手下仅次于五虎上将的一流大将,协助黄忠,大破曹魏,多次立下战功。果真是“只因一将倾心后,致使连城唾手降”

那么正史里面的严颜真的投降了吗?

对于看演义或者电视剧,人们都认为严颜肯定是投降了,再加上演义以蜀汉为正统,任何投降刘备的都是“好人”,但是实际情况却不是如此,严颜在正史里没有投降张飞,根据忠州县石宝寨的文字记录,说张飞虽然释放严颜,但是严颜却自己做了断头将军,虽然很多人觉得没必要,其实在古代,尤其是老将,他们宁愿自杀也不会投降,这样自己的一世英名就毁于一旦。

当然严颜也有可能受了巴曼子将军的影响(巴曼子将军为了平定内乱,请求楚国出兵相助,条件是三个城池,结果事成之后,巴曼子将军并未允诺,他称三城池的子民不愿归属楚国,如果楚国非要兑现,那我只能送去自己的头颅,最后自己自杀,楚国使者将巴曼子将军的头颅带到楚国,楚王一看长叹一声“如此忠臣,惜不忠于我。”之后以上卿之礼厚葬巴曼子)

《三国志·蜀书·张飞传》记载,严颜和张飞对话如下图

从上面可以看出,张飞确实被严颜的气节所动容,也“引为宾客”,但是这段对话里并没有写严颜投降的事,按理来说像严颜这样气节的老将军,肯定是有传记的,然而事实上却没有。

《忠县志·人物》记载,严颜并未投降,益州被攻破后,严颜自刎而亡。根据文天祥的《正气歌》大致也能推断出严颜是不可能投降的,如果真的投降了,文天祥还会歌颂他吗?

【文/羽评郡主,欢迎关注】

张飞义释老将严颜,之后严颜去哪了?结局如何?

张飞义释严颜的的故事是《三国演义》中非常精彩的一幕。

话说刘备带领着庞统等人进攻益州,却在雒城遇到了一个钉子户张任,刘备打了一年硬是没有打下,好赔了一个庞统在里面。刘备进退两难之际,只得命诸葛亮带兵入川支援。

于是诸葛亮从荆州出发,与张飞兵分两路入川。话说张飞一路前行,没有遇到什么抵抗,直到巴郡。这巴郡太守正是老将严颜,《演义》中说严颜有万夫不当之勇,让张飞吃了不少苦头。

不过张飞倒也不是莽夫,见正面难以攻下,便设下计谋,引颜严出城,活捉了严颜。然后就进入了高潮部分:

飞怒目咬牙大叱曰:“大将到此,何为不降,而敢拒敌?”严颜全无惧色,回叱飞曰:“汝等无义,侵我州郡!但有断头将军,无降将军!”

两人一番言语较量之后,终于达成和解,张飞义释严颜,严颜归降刘备集团。严颜归降之后,一路为张飞招降了前面城池的人马,得以让张飞先于诸葛亮抵达雒城。

在此之后,严颜继续为蜀汉出力,成为黄忠的副将,先是和黄忠一起打败了前来攻打葭萌关的张颌,然后又和黄忠一起攻下了天荡山,夺取定军山。

当然,这是《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情节。在正史上,严颜是出场机会可没有那么多。

根据《三国志·张飞传》的记载,张飞张飞攻破巴郡是事实,不过没有演义那么精彩;义释严颜也是确有其实,但是至此之后,严颜便没有出现在正史的记载了。

至江州,破璋将巴郡太守严颜,生获颜。飞呵颜曰:“大军至,何以不降而敢拒战?”颜答曰:“卿等无状,侵夺我州,我州但有断头将军,无有降将军也。”飞怒,令左右牵去斫头,颜色不变,曰:“斫头便斫头,何为怒邪?”飞壮而释之,引为宾客。

根据《三国志》的说法,张飞在义释严颜之后,引为宾客。这个宾客,大概就是相当于门客一类的人物,至于严颜之后是否有在刘备集团担任什么官职,陈寿也没有记载。估计是当时的严颜年纪太大了吧。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