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司马炎放进刘禅棺材里的三件东西,让刘禅祖宗八代都蒙羞?
公元271年,蜀汉后主刘禅因病在洛阳逝世,享年64岁。后主死后,据说晋帝司马炎曾把三样东西放入刘禅墓葬中,即草鞋一双、酒杯一盏、女人衣服一件。
不过司马炎放东西进刘禅墓葬这说法大概率是假的,大多是后世谣传并给予加工。我不仅听到过羞辱刘禅这一说法,记得还有一说法说为了刘禅好。
我先说褒的。
放草鞋是因为刘禅的父亲刘备以前就是编草鞋的。草鞋算是刘备的一个代表性纪念品了,刘禅带上父亲的纪念物一起入土为安也算是了却了对父亲思念吧!
放酒杯是因为司马炎知道刘禅爱喝酒作乐,带酒入墓地,也是为了让他死后,也能有好酒作乐!
放女人衣服是为了替代女人作用,毕竟还得有点度,不能真放女人,司马炎可舍不得。这让刘禅死后也能有美女相伴。在阴曹地府的日子也能继续美滋滋!
这就如同我们如今祭祖一样,死去的亲朋好友生前喜欢什么,就烧给他们什么。只不过司马炎是将东西直接放进刘禅墓,意义其实也一样。
再说贬的。
放草鞋是为了贬低刘禅,讽刺其地位低下,是编草鞋之人的儿子。也让刘禅死后也要看着刘备,记住自己是亡国之君,曾把自己父亲的基业给丢了,让刘禅死后也活在羞辱之中。
放女人衣服与酒杯,则是讽刺刘禅整天沉迷于酒色,乐不思蜀,只想与酒色做伴。关于女人衣服还有一种说法,在之前司马炎的爷爷司马懿曾被刘禅的相父诸葛亮送女人衣服羞辱,司马炎将女人衣服给刘禅,是为了报自己爷爷被辱之仇。
不管是出于羞辱还是好心,这些谣传看看就行了,司马炎吃了没事干,往刘禅墓放这些东西干嘛。不过贬的听到的比褒的多,我想后世因为对司马炎的西晋太过于仇视了,借这种事来加把火贬低司马炎罢了!
为何司马炎放进刘禅棺材里的三件东西,让刘禅祖宗八代都蒙羞?
后主刘禅是昭烈帝刘备的儿子,蜀国第二位皇帝,章武三年(223年)四月刘备去世,五月刘禅在成都继位,史称蜀后主。
景耀六年(263年),魏国大将邓艾率军攻破成都,刘禅自缚而降,蜀国灭亡,刘禅在位共41年。
蜀国灭亡后,刘禅及一些蜀汉大臣被迁往洛阳居住,被魏国大将军司马昭封为安乐公。
西晋泰始七年(271年)刘禅病逝于洛阳,享年64岁。当时的西晋皇帝,晋武帝司马炎亲自参加了葬礼,并在刘禅的棺材里放了三件陪葬品,蜀汉的一些旧臣看到此情此景羞愧满面,而他的两个儿子,刘瑶和刘瓚却若无其事,司马炎到底放了哪三样东西呢?
司马炎是司马懿的孙子,司马昭的儿子,他是西晋开国皇帝,他在刘禅的棺材里放了一只草鞋、一件女人的百褶裙和一只酒杯。
当时刘禅的二儿子刘瑶和四儿子刘瓒毫无反应,但蜀汉旧臣却明白其中的含义,一个个羞的无地自容。
刘禅有五个儿子,在他去世时,只有老二和老四活着。
五个儿子中最数幺儿北地王刘谌(chen)有骨气,在蜀国被灭时刻,力劝父亲不要投降。
刘禅不听,刘谌万念俱灰,回家后杀妻灭子,提着人头转身来到爷爷刘备的庙中诉说原因,为了不做亡国奴刘谌拔剑自刎!而其几个儿子,随父亲一起投降了。
蜀汉旧臣明白,这是司马炎借此机会嘲笑刘备、诸葛亮和刘禅。首先一只草鞋是嘲笑刘备出身低微。
虽然刘备是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也算皇族子孙,但是由于汉朝实行推恩令,到刘备这里几乎没有了祖上的荫蔽,即没有了任何福利。
刘备顶着皇族的名号,家中却一贫如洗。为了生存学会了编草鞋的手艺,去市场换个钱养家糊口。刘备的政敌经常讥笑他是“织席贩履”之辈。
司马炎送给刘禅的一只草鞋意义更加深刻。分明嘲笑刘备“野鸡没名,草鞋没号”,乃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蠢货,生了一个如猪如狗的刘禅。刘禅的两个儿子也够蠢的,竟看不透里面的含义。
司马炎嘲笑刘备父子也就算了,他还把丞相诸葛亮“涮”了一把。那件女人的百褶裙就是诸葛亮生前送给他爷爷司马懿的女人衣服,现在物归原主。
原来诸葛亮生前曾和司马炎的爷爷司马懿在五丈原对阵,诸葛亮为了刺激司马懿出战,送了司马懿一套女人穿的百褶和化妆品,意外之意讽刺司马懿是女人,胆小不敢出战。
司马懿猜透了诸葛亮的内心活动,于是反气诸葛亮,司马懿涂脂抹粉穿上百褶裙打扮成一个妇人,并且问诸葛亮的使者自己像不像一个女人。
当使者回去禀告情况后,直气得诸葛亮吐了一口鲜血,“见过不要脸的,没见过这么不要脸的!”诸葛亮妙计让人识破了。现在刘禅要到阴间报到,司马炎让他把这套衣服还给诸葛亮,他也想看看诸葛亮的反应。
一只酒杯是嘲笑刘禅做了俘虏后醉生梦死的生活。刘禅做了安乐公后,司马昭,也就是司马炎的父亲曾试探刘禅还有没有复国的信念。于是安排了一场蜀国“歌舞”,当时蜀国一些旧臣看到家乡的歌舞思乡之情油然而生,不由得纷纷落泪。
而后主刘禅却满面笑容,司马诏问:“公思蜀否?”刘禅曰:“此间乐,不思蜀也”。
从此司马昭对他也就放心了,“一个胸无大志,吃饱混天黑的蠢才能复国啊?”
刘禅整天吃喝玩乐,这只酒杯见证了他8年的快乐人生,刘禅曾言道:“我这个安乐公名副其实,给我个皇帝也不换”。
我一直不明白,刘禅到底是大智若愚还是扶不起的阿斗?但我可以想象出,诸葛亮和刘备见到了三件物品后会气得骂娘!你认为呢?文/秉烛读春秋
为何司马炎放进刘禅棺材里的三件东西,让刘禅祖宗八代都蒙羞?
演义里所说司马炎在刘禅的随葬物品里只放下了草鞋、戏服和酒杯,以此来羞辱刘禅这一宗族,且不说这三样东西的出处是否合理,但说司马炎做此举没有任何意义?
草鞋草鞋意在羞辱刘禅之父刘备少时为织席贩履之辈,侮辱其出身卑微。因史籍明确记载了刘备千年丧父,与母亲卖草鞋草席为生,汉朝又极其注重门阀出生,这样羞辱刘氏宗族显得合情合理。
但是史籍也明确记载了刘备为中山靖王刘胜之后,即使到了刘备爷爷和父亲那一辈也还是州郡的官员,虽不是三公九卿之流,也是临邑侯支系嫡传。汉室连皇帝都被权臣左右,一个小小的侯爵家道中衰又有什么好嘲讽的呢?
司马炎也是汉室肱骨之臣的后代,其祖上也是读着《史记.高祖本纪》长大为官的,出身贫寒的刘邦战胜了贵族出身的项羽,一统天下。刘备作为刘邦的后人,不比窃取魏国政权的司马家族要更为血统纯正?
戏服 “公畏蜀如虎,奈天下笑何?”——《汉晋春秋》诸葛亮与司马懿对峙于渭南时期,魏国大奖张颌战死,司马懿从此避战坚守,诸葛亮期间挑战,送戏服于司马懿,意在羞辱司马懿胆怯。现在回望那段历史,常有人赞司马懿的人生哲学,忍和熬是其一生的精华所在。我想说的是渭南的司马懿不是能忍,也不是能熬,是真的怕诸葛亮,其在战场上公然赞诸葛亮“天下奇才也”,这也绝对是打心底佩服诸葛亮的才智。
那么司马炎如果将戏服放在刘禅的随葬品中,能达到羞辱刘禅的目的吗?戏服是蜀汉拿来羞辱司马懿的物品,司马炎如果这么做岂不是自取其辱吗?也许此时无人会想起渭南战场上的诸葛亮是怎样羞辱司马宣王的,但司马炎如果做此举动,无疑是将爷爷的丑事又搬上台面,这又何苦呢?
酒杯 “司马文王与禅宴,为之作故蜀技,旁人皆为之感怆,而禅喜笑自若。”——《汉晋春秋》酒杯的意图是在于羞辱刘禅的那句乐不思蜀,但乐不思蜀的主题是酒吗?司马昭宴请刘禅之时,以蜀国故技作为主题,酒只是宴会该有的东西,这样的场合也只有故国的艺技才足够试探刘禅的心志。当司马昭问其“颇思蜀否”,刘禅以“此间乐,不思蜀”而对上,其乐是乐在酒中还是乐在故国的艺技表演上,一目了然。若是司马炎欲羞辱刘禅,何不随葬一些蜀国的钟鼓乐器呢?
司马炎此时怎么说也是一国之君,刘禅死的时候虽然天下已经归晋,但其北方的胡人爆乱一直是个头疼的问题,司马炎政权上下也都不想武力解决,安抚成了上策。司马炎既然要安抚一方,就得做出圣人君主的样子,羞辱一个亲附投降于晋的汉室后裔,这种行为没有意义,更不利于其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后的治理和稳定。因此,此种说法属无稽之谈。
为何司马炎放进刘禅棺材里的三件东西,让刘禅祖宗八代都蒙羞?
刘禅是刘备的长子,人称扶不起的阿斗,之所以说他扶不起,是因为刘备辛辛苦苦打下来的江山,被他拱手让给了别人。
其实,蜀国本来是有机会的。假如,刘禅听取姜维的建议,派重兵把守阴平,那么邓艾根本不可能偷渡阴平。
退一步讲,邓艾兵临城下之时,刘禅仍然是有机会的。邓艾兵不过几千人,且粮草不过几天,而成都守军数万人,城内粮草充足,只需与邓艾死磕几天,等邓艾粮草耗尽自然退兵。
偏偏刘禅胆小怕死,没有骨气。
同为刘备的儿子,刘谌却很有血性,他誓与国共存亡,请求背水一战,然而刘禅不同意,他无奈选择自杀殉国。
刘禅后来病死在洛阳,享年64岁。西晋皇帝司马炎亲自参加了葬礼,并在刘禅的棺材里面放了三个东西,蜀汉的旧臣看了之后,摇头叹息,羞愧难当。
哪三样东西呢?一只草鞋、一件百褶裙,一个酒杯。人死为大,一般人都不会和死人过意不去,然而,司马炎却故意放了三样东西,这三样东西让刘姓列祖列宗颜面尽失,刘姓子子孙孙抬不起头来,诸葛亮的后人也感觉丢脸。
这三样东西到底什么意思呢?
一只草鞋。这是嘲笑刘备的出身。刘备小时候家里很穷,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他跟着母亲学会了编草鞋的手艺,平时在集市上卖草鞋贴补家用。
因为这个经历,刘备的政敌经常嘲笑他是“织席贩履”,还笑话他是“大耳儿”,这是刘备内心最不愿被人提起的伤疤。那时候,人有尊卑贵贱之分,手工业者最被人瞧不起。
另外,还借此嘲笑刘禅的无能。鞋本是一双,一只脚穿一只鞋正合适,而现在只有一只鞋,那就没法穿了。刘备好比这只鞋,刘禅好比丢失了那只,暗讽刘禅弄丢了江山。
一件百褶裙。表面上是在嘲讽诸葛亮,实则嘲讽刘备。
话说诸葛亮与司马懿在五丈原斗法,司马懿到底智谋略输一筹,在上方谷差一点被烧成了烤乳猪,幸好天降下雨,救了司马三父子,司马懿逃出来之后,就躲在了大营之中,就算蜀军骂他祖宗十八代,也装作听不见。
这边,诸葛亮急了!这大老远的,兴师动众,劳师远征的,就是为了干仗,你这不出来,我这粮草眼看没了啊!诸葛亮着急上火,边上火边吐血,这边姜维倒是想出了一个办法,诸葛亮一听,眼睛一亮,就这样办吧。
诸葛亮派人送了一件百褶裙给司马懿。
本意是借此讽刺他不是个男人,是个窝囊废,司马懿下面这些虎狼将士见了,群情激愤,当时便要抄家伙出去干,司马懿赶忙拦住了。
“弟兄们听我说,这是诸葛老匹夫的诡计,他们粮草马上吃完了,咱们现在出去就中计了!”
“好啊,诸葛亮你有才,我比你更有才。”司马懿冷笑一声。他把百褶裙穿在了身上,还摆个pose,让人拍了几张美颜照,还特意转发给了诸葛亮。
诸葛亮一见,早饭都呕了出来,还顺便吐了几口血。别人拍照要钱,你这拍照要命啊!见过不要脸的,没见过如此不要脸的。
一个酒杯。这是暗讽刘禅是酒囊饭袋。刘禅投降之后,带着老婆孩子,还有小妾来到了洛阳,司马炎对他挺不错的,好酒好菜的款待着,还有五星级酒店住的,并且随时能欣赏到歌舞表演。
“我在这儿过的挺好的!爹妈你们放心吧!”刘禅过年给刘备烧纸,就是这样说的。
不知地府中刘备心情如何呢?有没有跳出来的扇巴掌的冲动呢?
刘禅还对司马昭说:“此间乐,不思蜀!”这句话倒是打消了司马昭的戒心,刘禅平安活到死。
刘禅到底是傻呢,还是装傻呢?大家觉得呢?
为何司马炎放进刘禅棺材里的三件东西,让刘禅祖宗八代都蒙羞?
提前恭祝各位春节快乐,万事顺遂!刘禅字公嗣,刘备与甘皇后长子,蜀汉第二任、也是最后一任皇帝,在割据动荡、尔虞我诈的三国时代,刘禅执政长达41年,成为三国时期所有君主中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君主,确实不可思议!
蜀汉后期,刘禅贪图美色,大肆招募嫔妃,宠信宦官黄皓,蜀国逐渐衰弱,公元263年,邓艾奇袭阴平,克绵竹,杀诸葛瞻父子,威声大震,不久邓艾兵临成都,刘禅不战而降,蜀国灭亡,蜀主刘禅及一干蜀臣,被司马昭迁往洛阳,封为安乐公。
公元266年,司马炎逼迫魏元帝曹奂禅让,即位为帝,三国归晋。公元271年,64岁的刘禅病逝于洛阳,晋武帝司马炎按照王侯之礼,下葬刘禅。
一些野史中曾记载,司马炎没有给刘禅任何有价值的陪葬品,甚至看不到任何金银器物,反而放了让刘禅祖宗八代都蒙羞的三件物品:一双手编草鞋、一件百褶女裙和一件牛角酒杯。刘备自称是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但刘备却只能卖草鞋为生,当时十分注重出身,像刘备之流,根本无法进入门阀世族的法眼,司马炎刻意放一双草鞋,无非是羞辱刘禅出身卑微,如此血脉,有什么资格当皇帝,卖草鞋去吧!
当年在五丈原的时候,诸葛亮要司马懿出来应战,但司马懿坚守不出。于是诸葛亮就派人送给他妇人穿的裙子和首饰,嘲笑他像个娘们一样,畏畏缩缩,而司马懿却穿上裙子大秀一把,这件事成为司马后人的隐痛,司马炎放件女人衣服,就是以彼之道还之彼身,大有报复、一是讽刺羞辱诸葛亮之意,二是嘲讽刘禅贪图女色之意。
刘禅刚被俘时,司马昭唯恐假痴不愚,而在韬光养晦,兴复蜀汉,便设酒宴,令人奏蜀汉音乐、跳蜀汉舞,在座蜀汉旧臣无不潸然泪下,掩面而泣,唯独刘禅一边喝酒,一边笑眯眯的欣赏。司马昭觉得蹊跷,便问刘禅:安乐公是否思蜀?刘禅和着音乐打着拍子答“此间乐,不思蜀!”顿时引来哄堂大笑,司马昭笑对司马炎说:刘禅如此憨厚忠肯,我无忧矣!
司马炎给刘禅随葬酒杯,是嘲笑刘禅亡国后,天天依然饮酒作乐,声色犬马。
司马炎在刘禅棺材中放置如此三件物品,若刘备、诸葛亮泉下有知,不知作何感想?司马炎称帝后,很快就更加奢靡沉沦,“羊车望幸”成为天下笑谈,传位给智障儿子司马衷,导致五胡乱华!为何司马炎放进刘禅棺材里的三件东西,让刘禅祖宗八代都蒙羞?
公元271年,蜀后主刘禅病逝于洛阳。晋武帝司马炎按照王侯之礼,下葬刘禅。
一些野史中曾记载,司马炎在刘禅的随葬品中,曾放了一双草鞋、一条女人的裙子和一盏酒杯。
这件事是不是真的,现在已经不可考证。问题还不在于这件事是不是真的,而是这个记载,表达的其实是一种反讽。为什么这么说呢?
(刘禅剧照)
说起来,当时的亡国之君除了蜀国的刘禅,还有吴国的孙皓,再就是曹奂。这三个人中,司马炎最瞧不上的,就是刘禅。为什么这样说呢?
曹奂是禅让于司马炎,这个暂且不表。
就说孙皓和刘禅。
孙皓在晋国大军压境的情况下,眼见大势已去,于是投降了司马炎。
司马炎很高兴,大宴宾客,特意给孙皓留了个位子,热情地对孙皓说:“来来来,我给你安排的这个位子,已经等你很久了。”
孙皓是个自尊心很强的人,听了司马炎的话后,认为是在挖苦自己,马上回了一句:“我在南方,也给陛下安排了这样一个位子很久了。”
虽说孙皓为人残暴,还顶嘴,不过此时司马炎想到已经统一天下了,所以也没有太为难孙皓,还是把他封为归命侯,安置在洛阳。
4年后,孙皓一命呜呼。至于是怎么死的,历史上语焉不详。
(孙皓剧照)
刘禅则不一样。
刘禅投降,到了洛阳后,司马炎很高兴,大宴宾客,在席间给刘禅留了个位子。
刘禅很高兴地坐在位子上又吃又喝,完全对国破之事,没有一丝感伤。
司马炎见此,故意召歌伎表演蜀国的歌舞。
宴席上的蜀国旧臣听了,都悲伤不已,唯有刘禅鼓掌叫好。
司马炎于是问刘禅:“难道你不思念蜀国吗?”
刘禅摆摆手说:“我在这里过得很高兴,一点也不想念蜀国。”
司马炎听说后,对身边的谋士贾充说:“刘禅糊涂到这个份上,就算诸葛亮活着,只怕也难以辅佐他,何况姜维呢?”
贾充回道:“如果刘禅不是这样,陛下又如何能灭掉蜀国呢!”
后来,郤正在私底下对刘禅说:“以后司马炎要是再问你,你就哭着说先祖的坟墓都葬在蜀地,我天天都惦记着他们呢!”
结果没多久,司马炎真的又问刘禅想不想念蜀国?
刘禅便把郤正告诉他的话说了一遍。
没想到司马炎说:“这话是郤正说的吧?”
刘禅大吃一惊,连忙问:“陛下怎么知道的呢?”
结果引得哄堂大笑。司马炎见刘禅果然愚不可及,于是封刘禅为安乐公,并赐“食邑万户,赐绢万匹,奴婢百人”,让他闲居于洛阳。
(司马炎登基)
刘禅因此在洛阳安安乐乐地活到了64岁,才寿终正寝。
刘禅去世后,司马炎想到刘禅在洛阳城里的安乐生活,于是特意把一双草鞋、一条女人的裙子和一盏酒杯放到了刘禅的棺材中。
如果司马炎放这三样东西是真的。说明什么呢?
首先,草鞋和刘禅的爹老子刘备有关。
刘备虽然到处宣扬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后,但他实际上却只是个摆地摊卖草鞋的。
当时是个很注重出身的时代,像刘备这样的寒门子弟,根本不入门阀世族的眼,所以刻意放一双草鞋,无非是羞辱刘禅出身低微。
其次,关于裙子,据说是当年在五丈原的时候,诸葛亮要司马懿出来应战,但司马懿死守不出。于是诸葛亮就派人送给他妇人穿的裙子和首饰,意思是嘲笑他像个娘们一样,畏畏缩缩。司马懿被骂了半天,可是就是不敢出来应战。
再次,关于酒杯,那是嘲笑刘禅亡国后,天天依然饮酒作乐,声色犬马。
不过,我认为,这件事远远没这么简单。后人记下司马炎放这三样东西,是表明他嘲笑刘禅不成,最终嘲笑了他自己。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司马炎建国后,虽然有过短暂的励精图治,但是,很快,他就迷恋上了享乐。“羊车望幸”就发生在司马炎身上。司马炎整天喝得醉醺醺的,任由羊车拉着在后宫走,羊车停在哪儿,他就在哪个后宫那里歇息。他这样的做法,于刘禅有什么区别的呢?而最后,也因为他的不思进取,从司马懿开始创建的,好端端的大统一王朝,就被他自己给糟蹋了。
原来,后人是在讽刺他呢。
(参考史料:《三国志》)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