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多疑,张辽为何成为了三国降将中最受信任的人?

曹操虽有时多疑,但在用人方面,他却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曹操唯才是举,只要你有才,你就能受重用。

曹操重用过的降将何止是张辽呢?徐晃原是杨奉手下大将,张郃原是袁绍大将,朱灵也是袁绍大将。他们都是降将,但他们也都被重用了。五子良将中张辽、徐晃、张郃都是降将,但他们有能力,并不阻碍曹操重用他们,曹操对有才能的人,都会放心让他们去干,这样的例子有很多。

当然张辽能受到重用,有曹操信任在里面,也有他自身原因。

张辽一直是个恪尽职守的人,从来都是兢兢业业做自己的事,没有很多坏心眼,相当老实。

之前就一直跟着老板吕布,吕布逃到哪,他就跟到哪,也没有想着抛弃吕布跑路什么的,老板吕布死后他才投靠曹操的,他只懂做好自己本职工作。

曹操其实对他其实也算有点考量在里面,他也有段试用期,前期也并没有让他独自带兵,而是让他跟着自己四处征讨,看到他这么努力,兢兢业业为自己打仗后,最终也就对他委以重任了。

张辽的人品没得说,毕竟他还是关羽看中的人,关羽很少有佩服的人,但张辽算一个,英雄之间总是惺惺相惜的。张辽好的连关羽都敬重,曹操自然也会对他很看重。

曹老板用人本来就放心大胆,而张辽自身也是工作努力,人品也好,受到重用也就不足为奇了。

这里再提一句,多疑是当领导的通病,没有哪个老大不多疑,不留个心眼,在乱世怎么生存,适当的多疑其实并没有什么不好。

曹操多疑,张辽为何成为了三国降将中最受信任的人?

首先,张辽并非一开始就得到曹操的信任的。而且刚跟随曹操一直是作为下属出征的,一直是“从征”某某,或者与夏侯渊讨某某,与乐进拔某地,直到官渡之战后,曹操逐渐比较信任张辽,开始让其独自掌兵,但是也都是一些比较小规模的战役。

即便后来守合肥,也并非张辽独自掌权,而且与乐进和李典一起,而且三人官职是差不多的,并非隶属关系,三人基本是平等的,乐进同为五子良将之一,李典是因为早死,如果不早死五子良将很有可能入选。而李典乐进都是曹操的原班人马,同守合肥,不仅仅是因为合肥是要地,毕竟只有8000兵马,一个大将是足以掌控的,两人既是辅助守城,同时也是制衡张辽。

在张辽征求两人意见的时候就能看出来,张辽并非命令二人,而是和二人商量,而且李典和张辽还有嫌隙,如果李典铁了心不帮张辽,张辽也无可奈何,毕竟三人都是同一级别,如果曹操非常信任张辽应该不会这么安排的吧!?

曹操多疑,张辽为何成为了三国降将中最受信任的人?

其一,张辽个性好。张辽的朋友是关羽等人,深重义气,为曹操所欣赏。其二,张辽能力强。这个无须多言,毕竟有排名张辽归为五子良将之手。其三,张辽是吕布旧部,是吕布宏图霸业的重要拼图,是曹操收买人心的重要表现机会。

曹操多疑,张辽为何成为了三国降将中最受信任的人?

曹操多疑,为啥张辽却成为三国降将中最受信任的一位?

曹操多疑不假,但曹操阅历丰富,见多识广,考察将领不仅仅靠投降以后,对投降将领的历史,也早有了解,对于投降当时的表现,曹操更是见微知著,独有解读。

比如张辽,投降时并不是一副奴才相,祈求讨饶,而是大义凌然,生死置之度外,还斥责自己的上级--吕布,曹操深知这样的将军,是真正值得信任依托的。而曹操最终接受张辽投降,是因为刘备关羽保荐,此后不久曾经有著名的煮酒论英雄,说明曹操对刘备很赏识,刘备保举的人肯定也不会错,其实后来对关羽的极力拉拢,拒绝吕布投降,也有同样背景;

而对投降的蔡瑁,张允,曹操看见摇尾乞怜,百般献媚的熊样,就忍不住反胃腻歪,这种人曹操早在朝中作低级小官时,就已经见识多了。虽然迫于缺少熟悉水战将领,勉强任用两人为水军都督,心底里对蔡瑁张允却十分讨厌,这也是蔡瑁张允被杀的真实原因。要不,周瑜蒋干合演的,手段并不算高明的离间计,怎么能骗过曹操?

另外,张辽也经过了长期考验,建安三年(198),张辽在白门楼投降,两年之后,张辽督关羽在白马斩颜良,与徐晃配合奋力迎战文丑,被射倒坐骑仍不退缩,坚持到关羽再斩文丑。建安十二年(207)曹操北征乌桓,张辽在白狼山大破蹋顿,打败乌桓主力。到建安十三年(208)赤壁之战时,已经投曹十年。在两军交锋的关键时刻,假投降的东吴老将黄盖,小船精兵,飞舟当先,迫近中军大寨,企图乘乱抢捉曹操,危急关头,张辽一箭射黄盖落水,不顾危险救出曹操,护送上岸,召集沿路散兵乱将,保护曹操从容撤退,在逃亡途中,又先后与徐晃等配合,战赵云,斗张飞,华容道利用和关羽交情,闯过三关,为曹操安全脱险发挥了积极作用。

正是有了这些积淀,曹操才把合肥托付张辽,到建安二十年(215),张辽一战成名的逍遥津大捷,张辽投降已经十七年;建安二十四年(219)襄阳樊城前线紧张时,曹操在派出徐晃后,又增调张辽驰援,但在途中,因徐晃已经打败关羽,张辽才撤回合肥;建安二十五年(220)曹操去世时,张辽曹操共事整整二十二年,这么长时期考验磨练,成就了张辽名将基础,自然就化解了曹操心中疑惑,提升了张辽建功立业的竞争优势。(0:01)

曹操多疑,张辽为何成为了三国降将中最受信任的人?

成语”张辽止啼”的典故出自张辽。逍遥津之战张辽以区区七千人的兵力大破孙权十万大军。从此威震江东。江东百姓无不对张辽心生畏惧,于是他们在小孩哭泣的时候,就说张辽来了,小孩一听到张辽的名字,吓得就不敢再哭了。

颠沛流离

张辽,本名聂辽,字文远,雁门郡马邑县人。张辽是东汉聂壹的后人,为避免遭人怨恨而改姓“张”。

一开始张辽和吕布同在在并州刺史丁原帐下。董卓进京后,吕布杀了丁原,张辽归顺董卓。后来吕布杀了董卓,张辽就一直跟随吕布。再后来曹操击败吕布,张辽率部投降曹操,被封为”五官中郎将”。

为主雪耻

公元215年,逍遥津之战。孙权率十万大军围困合肥,张辽率领七千余人大破孙权,差点将孙权俘虏,在手下的拼死保护下孙权狼狈而逃。这一战,不仅替曹操报了当年赤壁之战的一箭之仇,还让张辽从此名震江东。同时也是”张辽止啼”成语典故的由来。兴奋之余的曹操大肆封赏将士,将张辽封为”征东将军”。

这里张辽被封征东将军已经是非常高的职位了。当时征南将军曹仁、征西将军夏侯渊,他们都是曹操的亲戚,可想曹操对于张辽是非常的器重的。曹操时期由于袁绍已灭所以没有征北将军。

战功赫赫
  • 征伐袁谭、袁尚有功,封中坚将将军;
  • 大败辽东大将柳毅,封荡寇将军;
  • 攻打荆州平定江夏郡,封都亭侯;
  • 大破乌桓,斩杀乌桓单于蹋顿;
  • 平定张兰、梅成的叛乱,加食邑,授假节(自行处罚违军令者)的权;
  • 逍遥津之战,大破吴军,封征东将军;
职业巅峰

曹丕继位后,封张辽为前将军,晋阳侯(县侯),加食邑一千户并将张辽的儿子封为列侯。此时张辽的封邑已经到达两千六百户,据统计,张辽在去世之前的封邑已经达到了四千三百户。我们看看曹魏集团中宗亲的封邑:

  • 大将军夏侯惇封邑两千五百户;
  • 大将军曹仁封邑三千五百户;
  • 大司马曹休封邑两千五百户;
  • 大司马曹真封邑两千九百户;

曹操多疑,毕竟张辽是外姓,又是降将。逍遥津战后虽然封张辽为征东将军,但是也安排了李典、乐进制约张辽,后来又将张辽调到夏侯惇麾下,受夏侯惇制约。深谙用人之道的曹操为了安抚张辽也曾经多次亲自犒劳张辽。张辽也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忠心。

乱世之中,有能力又本事的人或多或少都会被怀疑,因为这个人可能会威胁他的权利、地位。但是,只要忠心不二、选对领导,必然会前途光明。

曹操多疑,张辽为何成为了三国降将中最受信任的人?

张辽是三国时期名将,自打归顺曹操之后,屡立战功,攻占城池不一一列举,以七千大军破十万之敌,差点活捉孙权,经此一役,张辽威震江东,声名字大燥,成为历代推崇名将之一,而曹操虽然是一位奸雄,但是在用人,爱才,爱将等方面可以说是一些历史学家,政治家。他非常相信张辽等各位将军,也是爱才之王。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