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令妃是如何从宫女做到贵妃的?
从宫女做到贵妃,题主说的没错,确实是因为漂亮,但这是原因之一,这里面其实还有运气、聪慧在里面!
历史上的令妃是江苏人,因父亲姓魏是当时内管领,于是她通过选秀入了宫,不过因为地位卑微,只能做个宫女!
但她漂亮啊!温柔贤惠啊!乾隆十分宠爱她,硬是“抬旗”,把她抬入了满洲镶黄旗,贵为八旗子弟。
她有多漂亮,从她得封号就看的出,封号“令”,“令”字出自《诗经 大雅》中的“如圭如璋,令闻令望”,在古代汉语中有美好、秀美之意!
令的满文为“mergen”,意为“聪明”,证明她也是很聪明的,令妃懂得为人处世,不骄不躁,即使后来一直没被乾隆册为后,也没半点怨言,因此受到乾隆的喜爱!
因为漂亮、温柔、聪明,她一路高升,先是封为魏贵人,没多久晋封为嫔,后又行令嫔册封礼,十九岁时就位列三嫔之一。
当然运气成分也有,生崽全靠运气,她运气好,生的孩子多,是清朝生育子女最多的后妃之一,这里面包括后来的嘉庆帝,母凭子贵,这也为她在乾隆面前加分不少!
而当时出现一个意外更是让她得到机会再前进一步。那就是当时的皇后(也就是还珠格格里面皇后)陪乾隆南巡,顶撞了皇上,一怒之下,竟然用剪刀将自己头发剪下,犯了满族大忌,因为只有皇太后、皇帝驾崩时,皇后才可以剪发。这引得了乾隆大怒,然后凉了,没过多久就死了!
这在《清史稿》有记载:三十年,从上南巡,至杭州,忤上旨,后剪发,上益不怿,令后先还京师。三十一年七月甲午,崩!乘着这个机会令妃得以扶正代行皇后之责,升至令懿皇贵妃!
但遗憾的是即使她做的再好,生前也没能够让乾隆心动册立她为后,可能是出身底下。直到嘉庆皇帝永琰登基,乾隆才下令追封其母令懿皇贵妃为皇后,但这时候令妃已经死了,谥号为“孝仪皇后”!
历史上的令妃是如何从宫女做到贵妃的?
令妃本姓魏,其父为内管领清泰。本属汉军正黄旗,后被抬旗至满洲镶黄旗,改称魏佳氏。
(令妃像)
由此来看,魏氏的家世相当一般,其父不过是内务府的一个普通的包衣头目,像魏氏这种出身的女子,按照清宫选秀制度,只能参加挑选宫女的选秀因而她可能在乾隆四年左右进宫,成为了宫女。但是幸运的是她遇到了一个好的主子,也就是孝贤皇后。而且二人关系甚是亲密。魏氏去世后,乾隆帝下令其棺椁葬于位于孝贤皇后棺的东侧。
正是因为孝贤皇后的提携,魏氏逐渐获得了乾隆帝的关注。乾隆十年(1745年)被封为“令嫔”,乾隆十三年(1748年)也就是孝贤皇后去世的那一年,魏氏被晋封为令妃。此后乾隆新立乌拉那拉氏为皇后,但是帝后关系十分不融洽,乾隆就更多的宠爱令妃。自乾隆二十一年后,魏氏便接二连三地为乾隆生育子女,其中一个就是后来地嘉庆皇帝永琰。
(携子永琰图)
魏氏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被晋封为令贵妃。相对于其出身而言,魏氏上升到这个地位无疑是清宫中极难得的异数,而这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乾隆对魏氏的宠幸之深。
历史上的令妃是如何从宫女做到贵妃的?
得益于富察皇后的支持。
魏佳氏出身低微,正黄旗包衣,有人推测她初入宫应该是宫女的身份。好在她服侍的主人是富察皇后。据悉,魏佳氏与乾隆的结合是富察皇后的“玉成”。
乾隆十年,魏佳氏封为贵人,同年晋升令嫔。而乾隆十一年,富察氏生下皇七子永琮,故推测,富察氏在怀孕期间,促成了魏佳氏与乾隆的结合,称为“玉成”。这在后宫中是惯例,比如《甄嬛传》中,华妃就将贴身宫女颂芝献给皇上。这样做有两点好处:一把皇帝留在自己宫中;二宫女即使生下孩子,也要交给皇后照管。
除了富察氏的背后支持,魏佳氏也极能生育,正所谓“母以子贵”;再加上她本人善良,“令”字出自“如圭如璋,令闻令望”,圭与璋皆为玉器,乾隆素爱玉,更能说明乾隆对魏佳氏的宠爱。
历史上的令妃是如何从宫女做到贵妃的?
虽然《延禧攻略》是不太符合历史的电视剧,但历史上的令妃(魏璎珞)同样励志!
第一步—拿下皇后,一步登天
满洲八旗中,正黄旗、镶黄旗、正白旗,由清朝皇帝亲自管理,俗称“上三旗”。
在满清领主奴隶制的制度下,上三旗中包衣世家的女儿,统一归内务府管理,并且拥有入宫选秀的权力。
令妃(魏佳氏),出生于镶黄旗包衣魏家,父亲魏清泰只是五品的内管领小官,故出身卑微。
包衣奴才家的女子,必须要进宫学规矩,相貌出众且品行优良者,则有机会参加选秀。
根据《清史稿》记载,在乾隆早年,乾隆皇帝特别看中的女人,都必须先要服侍富察皇后(孝贤)一段时间,再由富察皇后推荐选秀、入宫。
以魏佳氏低贱的出身,若没有贵人相助,几乎是不可能爬上龙床的,但是如果富察皇后出手相助,那么一切就都顺理成章了。《孝贤皇后陵酹酒》是乾隆皇帝所作近万首“烂诗”中,最能够表达真实情感的一首!
其中一句“玉成”两个字,指的是撮合、成全,乾隆皇帝在富察皇后陵寝前作出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虽然你已经不在了,但你曾经最信任的人,仍然陪在朕的身边”。
这说明了魏佳氏在服侍皇后期间,颇受富察皇后的喜爱,并且富察皇后在生前,亲自撮合了乾隆皇帝与魏佳氏。
只能说魏佳氏的命运太好了,碰到了历史上最“白月光”的紫薇皇后,一手塑造了她“开挂”的一生。
第二步—站稳脚跟
历史上的乾隆皇帝,是一位头脑极其聪慧的帝王,他继承了康熙大帝宽爱仁厚的性格,同时也拥有雍正皇帝杀伐果断的决心,
他打压三朝元老张廷玉,并不是因为张廷玉的能力不够,而是因为张廷玉太过于聪明,聪明臣子总是难以控制。
但是女人就不一样了,聪明的女人更加有情趣,能够激起男人的征服欲,她们懂得男人想要什么,想听什么,想说什么,她们能够给予男人不一样的乐趣,魏佳氏就是这样的女人。
乾隆十年,魏佳氏还是个小小的贵人,随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竟然一跃晋升至“令嫔”。
其他贵人花费三五年都达不到的高度,她居然仅用一个月便做到了。
乾隆十三年,孝贤皇后过世。中年丧偶的乾隆皇帝悲痛欲绝,曾经服侍过富察皇后的魏佳氏,自然就成为了乾隆皇帝倾诉悲伤的对象,也是在这一年,魏佳氏从“嫔”晋升为“妃”,成为了乾隆朝晋升速度最快的妃子。
第三步—母凭子贵
令妃娘娘的“业务能力”,只能用“强悍”两个字来形容!
乾隆二十一年令妃产下皇七女, 二十二年产下十四阿哥, 二十三年产下皇九女, 二十五年产下十五阿哥(嘉庆), 二十七年产下十六阿哥, 三十一年产下十七阿哥。
满清皇室向来是喜欢能生的,令妃娘娘“十年产六子”的业务能力,无疑成为了她后宫生涯中最大的光辉。
令妃早逝的原因,很可能与生产太多有关,
我记得在《延禧攻略》中,乾隆问魏璎珞是不是真的爱他,魏璎珞说“女人只会为心爱的男人生孩子”……
令贵妃去世后,乾隆皇帝追谥她为孝仪皇后,嘉庆皇帝继位,又追谥她为圣纯皇后。
出身卑微的“魏佳氏”,不仅自己一步一步走上了权力的巅峰,还把儿子培养成了大清国的皇帝,其人生不可谓不精彩。
历史上的令妃是如何从宫女做到贵妃的?
于正出品的电视剧大都会被吃瓜群众强烈吐槽,可是一部《延禧攻略》却改变了人们的看法,里面的女主——令妃,也走入大众视野,以另一种方式走上人生巅峰。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令妃的逆袭成长之路。
令妃的出身并不好。据记载,魏佳氏(即令妃),生于清雍正五年(1727)九月初九,比乾隆小16岁。其父魏清泰为内管领,是清朝内务府下设的内管领处管理事务的一个小官,属于正黄旗包衣(中国历史上满族社会的最下等阶级)。
在众多的妃子中,令妃这样的家世显然过于寒酸了。如果按清朝选秀标准,令妃这样的出身可以说是一个实打实的底层"灰姑娘",因而令妃在刚入宫的时候也只不过是一个地位卑微的贵人。
但就是这么一个身份低微的姑娘,在佳丽成堆、美女如云的六宫粉黛中脱颖而出,得到乾隆帝的垂青,不断得到晋封。三年间,魏佳氏便由贵人晋升为妃。出身没有成为她的阻碍,凭借着姿色娇美、品行端正以及极高的情商,魏佳氏在乾隆的后宫上演了一出逆袭大戏。
令妃可谓是传说中拿了一手烂牌却能最终取得胜利的人。她的晋升之路可以整理为一条线:乾隆十年(1745),为魏贵人;乾隆十年(1745),为令嫔;乾隆十三年(1748),为令妃;乾隆二十四年(1759),为令贵妃;乾隆二十五年(1760),生嘉庆帝;乾隆三十年(1765),为皇贵妃;乾隆四十年(1775)逝世,获封令懿皇贵妃;乾隆六十年(1795),被尊为孝仪纯皇后。
在乾隆十年(1745)的正月,魏佳氏受封为嫔,位居三嫔之首。此时她不过才19岁,却早已超过了后宫绝大多数妃嫔。乾隆皇帝以"令"字册封,封其为"令嫔",寄托了自己对她的美好期待。
"令"取自《诗·大雅·卷阿》:"颙颙卬卬,如圭如璋,令闻令望,岂弟君子,四方为纲。"东汉经学大师郑玄注释曰:"人闻之则有善声誉,人望之则有善威仪。"用"令闻"、"令望"盛赞古人之文常见于史书典籍。无疑,"令"体现了乾隆皇帝对她的喜爱程度。
令妃从小小的贵人到掌握一宫主位,仅用了3年时间。很多嫔妃一辈子最多也就熬到妃位,而她却转瞬即做到。因为魏佳氏几乎每隔几年就会受到晋封,很多人都以为她是"母凭子贵",其实不然。她在生下皇十五子(嘉庆帝)之前就已达到了后宫除皇后外的最高地位——贵妃。
因为清朝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即皇后在位时不册立皇贵妃。换句话说,当时的贵妃确实是常规情况下除皇后外的最高位了。而且,后来她在晋封为皇贵妃时,当时的皇后还在位。乾隆为她破例,显然是因为对她分外喜爱。
令妃在宫中的突出表现,让她和她的家人从中获益颇多。清朝典章制度规定,东珠朝珠只有皇帝和皇太后、皇后在宫中举行大典时才能佩戴。而令妃却得到特许,以皇贵妃的身份佩戴东珠朝珠。乾隆皇帝在魏佳氏生前还将其娘家升为满洲镶黄旗,并编为世管佐领。在她死后,乾隆皇帝又将其原有的仪仗增加了18件。仪仗总数达到76件,仅比皇后的仪仗少了1件。
从乾隆二十年(1755)到四十年(1775)长达20年的时间里,在暗流涌动、明争暗斗的后宫争斗中,令妃始终立于不败之地。这与其宽阔博大的胸怀、机敏灵活的头脑是分不开的。
令妃三次随驾南巡、一次随驾东巡泰山,成为陪伴在乾隆身边的重要妃嫔。她还为乾隆共生育四子、二女,其中一人更是继承皇位。可惜的是,乾隆四十年(1775)正月初十,令妃所生皇七女病逝,年仅20岁。令妃深受打击,在长女去世后的第19天,令妃追随女儿而去,享年49岁。
同年二月十一日,乾隆加谥皇贵妃为令懿皇贵妃。乾隆六十年(1795)九月初三,乾隆帝宣示颙琰为皇太子,同时下令追封其母令懿皇贵妃为皇后,乾隆皇帝亲自为其拟定谥号为"孝仪皇后"。嘉庆四年(1799)九月,嘉庆皇帝为其母追封尊谥曰"孝仪恭顺康裕慈仁翼天毓圣纯皇后",就是后来常称的"孝仪纯皇后"。自此令妃达到人生巅峰。
要达到人生巅峰,光有美貌不行,自然要聪明勇敢,无疑,令妃就是集美貌与才华于一身的人,这样才能越走越顺、越走越远。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