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中原大乱时,南方是什么情况?
南方也是处于割据混乱时期,只不过没中原、北方那么严重,加上演义偏重讲中原、北方,让人觉得南方似乎是太平局面。
这里我就来谈谈南方的大概割据情况吧!
一、梁政权萧铣
萧铣为南北朝时期小政权后梁宣帝曾孙,在隋末举兵起事,以复国为名,聚众数万,自称梁公。他乘隋亡形势纷乱之际,一路所向披靡,后又乘机进军岳阳,称梁王。次年四月,在岳阳称帝,国号为梁。称帝后,威望大增,远近归附者日多,于是迁都江陵,成为了南方最大的政权。其势力范围东至九江,西至三峡,南至交趾(越南河内),北至汉水,拥兵40余万,雄踞南方。
武德四年,李孝恭与李靖率领巴蜀兵顺流而下,萧铣兵败降唐,押往长安被斩首。
二、楚政权林士弘
林士弘本是江西鄱阳一农民,后于乱世随同乡操师乞率众起义,攻占豫章郡城(今江西南昌)。领袖操师乞战死后,他继领其众,大败隋军主力于鄱阳湖,众至十余万,占据虔州(今江西赣州),称“南越王”。后在豫章称帝,国号“楚”,年号太平。领土范围北起九江,南达番禺(今广州)。
李孝恭灭萧铣到达林士弘境地后,派遣使者招抚,林士弘所辖的循州、潮州二州都投降唐朝,林士弘实力大减。后与唐朝循州刺史杨略交战,兵败投降。
三、吴政权杜伏威
他与辅公祏率众起义,转战于淮南地区,势力逐渐强盛,所部陆续合并苗海潮部、赵破阵部等起义军,势力大增,屯并六合,威胁江都,多次击败隋军,合并江淮各部,占有江淮间广大地区,称霸江南。后向越王杨侗称臣,被封为楚王,后投降唐朝。
四、宋政权辅公祏
辅公祏曾与杜伏威一起率领江淮农民起义军转战南北,打击隋、唐王朝。杜伏威投降唐后,他坚持斗争,是农民起义中最后一位有影响的起义领袖。他于丹阳(江苏南京)称帝,国号宋,年号天明,聚众十余万,势力不可小觑。
后李孝恭、李靖率领大军讨伐辅公祏。唐军屡次击败辅公祏军,接连攻克辅公祏所占据的芜湖、梁山、丹阳等地。辅公祏畏惧而带兵逃跑,被当地农民将其抓获,李孝恭将辅公祏处斩。五、值得一提的是历史上南方经常割据的川蜀地区,在隋末并没有能够形成割据。李渊当时任命李孝恭为左光禄大夫、山南道招慰大使,招降了汉中和巴蜀地区。当时的李恭孝能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二,功劳不是盖的,整个江南都是他打下来的。
隋末中原大乱时,南方是什么情况?
隋朝灭亡后,不止中原大乱,在南方也有许多军阀分割自己的阵营,主要有江淮地区的杜伏威、李子通以及后来的辅公祏,长江中游梁政权萧铣,南方楚政权林士弘。
杜伏威
他自幼家贫,惯于偷盗,与辅公祏是刎颈之交。辅公祏常从姑家里偷羊送给杜伏威吃。大业九年(613),杜伏威与辅公祏率众起义。后转战到淮南,陆续合并各路起义军,势力大增,以辅公祏为长史,占有江淮间广大地区。武德二年(619),杜伏威投降唐朝,次年,击败了李子通,将根据地迁至江南的丹阳。武德五年(622)七月,唐高祖李渊召杜伏威入朝,临行前以辅公祏留守丹阳,将兵权交给右将军王雄诞,辅公祏心生不满。次年辅公祏伪称接到杜伏威的命令起兵反唐,建立了宋政权,后来兵败被杀。不久后,辅公祏伪造的书信被发现,李渊未辨真假便除去杜伏威之官职,武德七年(624)二月,杜伏威暴卒于长安。
李子通
李子通早年投靠杜伏威,后来与杜伏威决裂,在与杜伏威的碰撞中越挫越勇。武德二年(619)占据了江都,自称皇帝,国号吴。武德四年(621)十一月,杜伏威派遣部将王雄诞攻打李子通,王雄诞利用恫吓之计派兵一千人夜里缚扎炬火于树上,遍布山泽之间。李子通恐惧,烧营而逃,王雄诞进军包围了李子通。李子通向杜伏威请求投降,杜伏威接受了他的投降,并将他押送长安。唐高祖李渊不但未治李子通的罪,还赐予宅第一所、田地五顷。武德五年(622)七月初八日,杜伏威入朝,被留在长安。 李子通于是想逃回江淮东山再起,逃到蓝田关时,被唐朝官吏抓获,将其斩首示众。
辅公祏
武德六年(623),杜伏威入朝,留辅公祏守卫丹阳,命王雄诞掌握军队作辅公祏的副手。杜伏威走后,辅公祏夺取王雄诞的兵权,并将王雄诞杀死。然后假称杜伏威送信命他起兵,于是大肆装备武器,运粮储备。同年八月,辅公祏称帝,国号宋。不久,唐朝李孝恭、李靖等率领大军讨伐辅公祏,第二年将辅公祏击破并处决,江南地区全部平定。
萧铣
萧铣是西梁之后,西梁是隋朝的附属国,后来被隋朝所灭。萧铣少时孤贫,隋炀帝时娶了萧氏,萧铣因外戚之恩被提拔为罗川县令。后来岳州地区的隋朝官员、各路百姓首领、乡绅等决定起兵反隋,校尉董景珍言:“罗川令萧铣,梁氏之后,宽仁大度,有武皇之风。吾又闻帝王膺箓,必有符命,而隋氏冠带,尽号起梁,斯乃萧家中兴之兆。”于是推举萧铣为主。萧铣自称梁王,建年号为凤鸣。辖区西至三峡,南到交趾,北距汉水,全都归属萧铣,兵力达到四十万。
武德三年(620),唐高祖李渊令李孝恭征讨萧铣。当时诸将擅兵横暴,萧铣担心日后无法控制,便扬言休兵以便农耕,借此罢免诸将兵权。
董景珍镇守长沙,派遣使者前往李孝恭处,举地归降。萧铣派遣张绣进攻董景珍,董景珍说:前年醢彭越,往年杀韩信。"张绣不回答,进兵围城。董景珍败走,被部下杀害。后来张绣居功自傲,萧铣又杀了他。萧铣性情外表宽仁而内心疑忌,嫉妒胜己者,难以服众。后来李孝恭和李靖攻破江陵城,萧铣兵败投降唐朝,被送到长安,因不服李渊后被斩首。
隋末南方还有许多军阀势力,如林士弘、冯昂等。南北方都处于动荡之中,但与北方比起来,南方的割据势力实力较为弱小且数量多。李唐在打败了北方的王世充与窦建德后,开始讨伐南方军阀并最终平定了南方。
隋末中原大乱时,南方是什么情况?
乱世之下,有悲剧也有机遇。虽然兵荒马乱的时代里,百姓会活得比较痛苦,但这也是他们的一种机遇,如果跟随了比较好的领导者,说不定就能一飞冲天,从平民封侯拜将,从此光耀门楣。这也就意味着,一旦天下开始动乱,就总会有一些势力作乱,四面八方的人都想要来分上一羹。就比如说隋朝末期,东南西北各大地区都有人起义,带领着百姓反抗朝廷暴政,同时也希望建立下一个新政权。但是这几方的人马里面,南方算是最弱的,为什么会这样呢?南方那边当时是什么样的情况呢?
南方这边弱,主要是有几个原因造成。
第一,南方经济条件好,这片地方没有被太深的战火波及,故而很多人都没有强烈的参战欲望。很多农民之所以会参加起义,都是因为生活所迫,日子都快过不下去了,为了活命才去当的起义军。这就意味着,若不是因为走投无路,大家都不希望走上打仗这条路。而当时在南方,由于经济条件好,加上地理环境的优势,当地的人们大多都不缺吃穿。所以,这些人有着安稳日子过,当然不太愿意去打仗。因此当时的南方,在争夺天下时,并没有太强烈的战争欲,那自然大家打仗也就不会不遗余力,那也就打不赢别人。
第二,南方多方势力割据,如同一盘散沙,没有强大凝聚力。其他地方都是集中所有力量去中原夺天下,可是南方这边却被几方势力割据,他们在这边就已经不断内斗,那大家就没办法集中在一起,没有强大凝聚力,自然是拼不过其他地方的军队。当时南方的势力领导者就有林士宏、萧铣、杜伏威等人。他们每一位都能力出色,并不是可以随意对付的小角色。这一些人,一个个都希望在南边地区多占据一点势力,所以他们当时的主要目标都是对付彼此。每个人都想的是先统一了南方,然后再去逐鹿中原。这个想法显然不现实,想要争夺中原的人很多,他们不可能等对手平定了内乱以后再来和他们竞争,所以南方在这场争斗中是注定要失败的。
综上来看,隋朝末期的这个机遇,南方这边没有抓住。因为当时他们参战欲不强,内部势力又纷争不断,在天下争夺中,他们就处于弱势一面,最后自然是被排除在中原追逐赛之外。
隋末中原大乱时,南方是什么情况?
多南方?
如果是问长江以南,倒真有一个大有来头的人在那里兴风作浪。
这个人叫做萧铣,萧铣的出身非同寻常,乃是最出名的菩萨皇帝——梁武帝萧衍的嫡系六世孙。大名鼎鼎的隋炀帝的皇后——萧皇后,就是那个在隋炀帝杨广死后,带着孙子和皇室诸女眷,辗转于宇文化及、窦建德处,上述两人败死后,又跟随义成公主去往东突厥生活了很多年之后,然后东突厥被李靖灭,又随李靖回归长安颐养天年,八十一岁才去世的萧皇后。
这个萧皇后是萧铣的堂姑母,萧家人,无论男女都不是善茬。
隋朝行将就木之时,萧铣并不是布衣一个,其时,萧铣乃是一名隋朝的县令,大隋罗川县县令(甘肃省庆阳市正宁县西南),日子还是能过的。
不过,开国做过皇帝的人家,区区县令岂能满足呢?所谓“箫管有遗音,梁王安在哉!”
公元617年,岳州(湖南岳阳)有个叫做董景珍的校尉,为众所推,准备反隋。董景珍知道自己的能力,也许不想冒失败的风险,就对作乱的士兵说:“我认识梁武帝的六世孙呢!这个人宽仁大度,像极了他的祖宗梁武帝,多少人说他是帝王命,不如咱们迎他为主吧?一样的从龙之功!”(多像黎元洪呀)
当坐困甘肃县衙的萧铣看到前来迎他南下的人马时,笑得合不拢嘴,他立即宣布说:“我乃梁武帝之后,必须回到江南重建梁国”。此言正和大家心意,因为大家本来是南方人呀!
作为菩萨皇帝,梁武帝的仁名传遍天下,萧铣赢得了大量的同情分,起兵只五天,身边就聚集了好几万人马,占住了岳州。
在岳州萧铣先自称梁王,次年改称大梁皇帝。隋朝大乱时期,群雄逐鹿主要集中在北方,南方主要的大势力也就萧铣的大梁国一个。而,隋朝灭亡之时,距离萧铣祖先的“西梁国”"灭亡的年份——587年,也就区区三十年"大梁朝"灭亡的年份——557年也就六十年,江南很多老人都曾经是他们萧家的臣民。
隋亡的消息传到岭南,各地首领二话不说,纷纷归降了萧铣的大梁国。
不过呢,萧铣最想要的还是他家祖先的宝地——江陵。江陵位于长江中游,往西是四川盆地,往东是水路直达的江东之地,北边是大平原,南边是湘赣、岭南、可攻可守。
很快,江陵就被梁国大将杨道生给拿下了,于是,萧铣又迁都于江陵,算是恢复了祖宗的荣光。
此时,萧铣的地盘有多大?湖北大部,湖南广西大部,广东也占了大部,江西西北部。
看地图,地盘比李渊的还大,可惜,蛮荒之地多,经济不发达。
然而,可惜他是一个“被迎立”的皇帝,并没有深厚的根基,难有作为,手下们很乱,不团结,内斗很严重。以至于并没有经过多少战斗就被唐军剿灭了。
萧铣被押到长安斩首!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