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中国铁路系统的覆盖率有多高?
总的来说那段时间铁路覆盖率很低。
民国成立后到北洋军阀这段时期,中国确实是想修铁路的,成立了中国铁路总公司和中华铁路协会等铁路部门,并制定了大量的铁路覆盖计划!
因为当时中国要富强,离不开交通,而交通在当时来看最好的就是铁路。孙中山先生曾想建都新疆伊犁,也是希望铁路能覆盖到伊犁,虽处边疆但依然能够方便联系内地!
但想象总是美好的,当时中国处于军阀混战时期,国力衰弱、资金有限,加上技术不过硬,建成的铁路是很少的,并且都是缺胳膊少腿的铁路,没有形成枝干,搞不好还有被炸掉的风险。在1928年后蒋介石国民政府掌权后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这段时间,国民政府也制定了大规模的铁路覆盖计划,还建立了统一的铁道部来管理铁路,在关内只修建了3600公里的铁路。而这个时候东三省先是张学良在蒋介石的示意下也修建了900公里左右的铁路。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为更好入侵中国,运送物资,在东三省修建了5700公里铁路。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南京被攻破,为了更好转移到西南大后方,国民党政府动用了一切可利用的力量,勉强修建了到达西南大后方的1900公里铁路。与此同时,日军也在华北、华中、华南占领区修建了900公里左右的铁路。
这段时间覆盖的铁路分别是:陇海铁路(灵宝至潼关段、西安至宝鸡段),粤汉铁路(株洲至韶关),沪杭甬铁路(萧山至曹娥江段),浙赣铁路(杭州至玉山段、玉山至南昌段、南昌至萍乡段),以及江南铁路(南京至孙家埠)和淮南铁路(田家庵至裕溪口)。
抗日战争后,爆发了解放战争,一直没有修建铁路,直到新中国成立!
总的来说,民国建立后到新中国成立一共修建了2万多公里铁路,但因为质量杂乱等原因,能够维持通车的仅有1万多公里,又大都分布在东北和沿海地区。偌大的西北、西南只有抗日时期转移到大西南所修建的1000多公里,仅占全国铁路的6%左右,所以可以说覆盖率一直都是很低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