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玄武门之变,李靖和秦琼为什么没有参加?

唐武德九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了哥哥李建成和弟弟元吉,逐渐成为太子,并登上皇帝之位。但在这场决定李世民未来的剧变中,当时唐的大将李靖和秦琼都未曾参与,那这是处于什么原因呢?

首先我来说说李靖,当时李靖的行踪在史书中是有记载噢。

《新唐书》记载: “八年,突厥寇太原,以靖为行军总管,统江淮兵一万,与张瑾屯大谷。九年,突厥莫贺咄设寇边,征靖为灵州道行军总管。颉利可汗入泾阳,靖率兵倍道趋豳州,邀贼归路,既而与虏和亲而罢

所以说玄武门之变,李靖当时正担任灵州道行军总管,远在西北对抗西突厥,边疆战事吃紧,他甚至可能过了一段时间才知道发生了玄武门之变,所以不参加也属正常。

再说,当时的李靖并不是李世民的亲信,李靖是在李世民登基后才逐渐被重用的,所以李世民是不可能让他参加的。加上这是皇室的家事,他一隋朝旧臣在当时只能保持中立,所以是不可能参加“玄武门之变”的。

接着说秦琼,秦琼只在少数非官方史书中提到参与了玄武门之变的,其实参没参加是个迷。但从后来的分封功臣来看,秦琼得到的封赏几乎没有,并且地位变得没有以前高,所以很多人猜测他很有可能是没有参加。

那他为何不参加呢?这也是我一直想不通的原因之一,如果一定要说的话,我个人觉得里面有秦琼的个人感情色彩在里面,毕竟兄弟相残,重兄弟情义的秦琼看来是残忍的,加上李建成当时并没有很大的过错,他不忍心,因此保持了中立,没有参加。

对于这个大家有何看法呢?感觉秦琼参没参加玄武门之变是个迷啊!

李世民玄武门之变,李靖和秦琼为什么没有参加?

现在一提起李世民,都是一片唱赞歌的,李世民有两个被人广为传颂的优点,第一个就是他不像其他的皇家子弟一样不学无术。李世民文武双全,敢作敢为,多次身先士卒,带领士兵出入险境平定叛乱;第二个优点就是他的心胸宽广,能忍常人不能忍的事情。正因为如此,很多有才能的人都愿意为他效力。

不过,心胸宽广的唐太宗,在当年发动玄武门之变的时候也遇到了一件非常头痛的事情。玄武门之变,对于李世民来说,应该是生死攸关的一招险棋。如果成功的话,登基称帝,名垂千古;如果失败的话,不仅当皇帝的梦破碎,而且很可能连小命也保不住了。所以,当时李世民在谋划玄武门之变的时候,找了自己的手下商量了又商量。

很多手下见自己的主子有如此的雄心壮志,都抓耳挠腮地为其出主意。但是当时李世民有一个手下,却表现得非常淡漠,好像这件事情和自己完全无关一样,那就是李靖。李世民手下的能人是不少,但是要说名将的话,李靖绝对能派第一。后来的李唐盛世的出现,更是少不了李靖的功劳。可以说,这半壁江山,都是李靖为李世民打下的。

李世民当初要发动玄武门事变的时候,李靖正在西北抗击游牧民族。李世民是将李靖争取过来的,他还专门给李靖写信,想要听取他的意见。但是李靖并没有表态,没有说支持,也没有说不支持,这明显是要保持中立,不愿插手这件事情。

李靖早年的时候不得志,后来在李渊的手下只当了一个小官。李渊起兵反隋的时候,李靖还打算去举报李渊,后来被李渊抓住,要将他处死,还是李世民救了他,让他进了秦王府,从此他才开始步步高升。可以说,李世民是李靖的救命恩人。但是,救命恩人提出这样的请求,李静居然置身事外,李世民非常失望,但是他却选择原谅了李靖。虽然李靖保持了中立,但是也要比成为自己的敌人要好的多。

后来起事成功了,李世民也根据当时不同的官员们做出的贡献,给他们封赏。但是,轮到李靖的时候,却让李世民犯了难。如果不封赏的话,他确实为开国做了不少贡献;如果封赏的话,他当初保持中立的态度,又让人气不过。最后李世民就想出了一个特殊的惩罚,本来按照官位,应该封赏给李靖一千三百户的食邑,最后李世民只给了他四百户。这个惩罚不算重,所以双方也都未曾放在心上,李靖继续默默地为唐朝效力。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