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的拜把子兄弟张静江为何被孙中山先生称为“革命圣人”?

张静江是出生于浙江湖州的丝商巨贾之家,是一名地道的商人。一位商人为何会被孙中山先生称为是革命圣人呢?这里我就来谈谈这是怎么一回事吧!

张静江身为商人,却有着不一样的大义。在一次回国的途中,他在一艘船上偶遇孙中山,本来就对孙中山佩服的张静江自认为“奇货可居”,因为那个时候正是孙中山最困难的时候,于是他主动出击,向孙中山说明自己支持革命,而且是无条件支持孙中山所有事情。

他还讲日后如果革命需要用钱,就给他发电报,第一个字是一万元,第二个字是两万元,第三个字是五万元,真可谓是“一字万金”。

于是孙中山每逢革命遇到经费紧张时候,都会找张静江问钱,张静江从来没有过拒绝,而且也从来没有向孙中山索取过什么利益。由于张静江提供了巨大的一笔经费,为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加上不索求任何回报,于是被孙中山先生称为“革命圣人”。

蒋介石的拜把子兄弟张静江为何被孙中山先生称为“革命圣人”?

张静江,出生在江南的丝商之家,家产丰厚、泼天豪富。1906年,张静江加入了同盟会,由于他对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活动有着巨大贡献,被孙中山赞为“革命圣人”。他在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监察委员会的委员,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的主席,与蔡元培、吴稚晖、李石曾三人并称为国民党四大元老。1902年,张静江在赴欧洲时结识了孙中山,通过交谈,张静江认为,只有孙中山才能领导人民进行真正的革命,才能推翻清朝的腐败政府,因此决定为孙中山的革命助一臂之力,并为孙中山提供了活动经费三万元。以后的日子里,张静江给孙中山介绍了不少河南的富贾豪绅,这些人为孙中山的革命提供了大量的经费。在革命活动经费最为紧张的时刻,张静江甚至将自己在国外的店商卖掉,予以资助。在孙中山领导革命的初期,张静江不仅在经费上提供了大量的帮助,而且在宣传上也是不遗余力。张静江与其它革命党人创刊“新世纪”周刊,配合国内外的许多刊物,为孙中山的革命主张摇旗呐喊、进行宣传,使孙中山的革命活动在国内或世界上得到舆论的支持。孙中山逝世后,为了能使蒋介石掌权,张静江殚精竭虑,给了他巨大的扶持和帮助,可以说,没有张静江的鼎力相助,就没有后来的蒋介石政权。因此,蒋介石也尊他为“革命导师”,由此可见一斑。蒋介石掌握政权后,蒋、张在国家以后的发展方针上产生了分歧。张静江认为,国家政权已经建立,下一步应该大力发展国民经济,实业救国。而蒋介石认为必须先剿共,彻底消灭中共后,国家才能真正地进行经济发展。由于两人分歧越来越大,以致后来张静江被边缘化,渐渐地脱离了政治中心。抗战爆发后,张静江经香港,先到瑞士,后到美国,并长期居住在纽约。淡出政治的张静江后来基本上就是以吃斋念佛度日,1950年在纽约病逝。作者:“小方说历史”团队欢迎关注公众号“小方说历史”雲绯历史号:故纸堆间欢迎点赞和评论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