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和司马懿,谁军事才能更厉害?

如题

要说军事能力应该是相差不大,但诸葛更胜一点吧,历史上的诸葛亮更多是擅长内政,但是军事能力还是有的,虽然并不是三国演义里的那么强的神乎其神,诸葛亮在魏国军力强过于自己的情况下,依然能带领军队取得几场北伐胜利,而司马懿最终是熬死了诸葛亮的,并没有实际通过军事能力正式和诸葛亮进行pk,而是闭关不出,可以看出司马还是没有把握战胜诸葛的

诸葛亮和司马懿,谁军事才能更厉害?

三国中,诸葛亮由《隆中对》开始,为刘备出谋划策。刘备从一无所有,到拥有荆州,拥有西川。当时吴、魏、蜀三足鼎立之势已经形成,其国力对比:魏60%;吴20%;蜀20% 此时刘备已达到了最鼎盛时期。蜀谋臣诸葛亮主张联吴抗曹,东吴都督鲁肃也一直主张孙刘联盟。孙刘联盟是三足鼎立的基石基础。

蜀国镇守荆州的大将关羽,狂妄傲慢,激起东吴在关羽进攻樊城,与曹魏守将曹仁对峙之时,袭取了荆州。刘备尽起川蜀兵马为关羽报仇,吴蜀夷陵之战,刘备惨败。东吴袭击荆州,违反了孙吴联盟。刘备为关羽复仇,违反了孙吴联盟。

吴蜀争斗,蜀败。蜀国失去了大量人口、良田,变得非常弱小。蜀国生存下去的最唯一办法,吴蜀联盟。

孔明六出祁山,讨伐曹魏的主要战略目的是吴蜀联盟,纠缠曹魏,拖延曹魏灭吴,延续蜀国生存时间。蜀弱,不能大规模进攻曹魏,利祁山地理优势,与曹魏展开山地战,积小胜成大胜,达到削弱曹魏目的。伐魏,如能搅乱曹魏政治统治,使曹魏内部混乱,则达到了孔亮最高的军事目的,进而达到吴蜀联盟,甚至达到剿灭曹魏的政治目的。

诸葛亮与司马懿的军事才能谁更胜一筹呢?

这个问题,表现在两军祁山之战。要从双方军事上的战略和战术两方面分析:

在战术上,诸葛亮利用山地优势,借用人力及自然能力(水、火、山形等),声东击西,围点打援,缕缕胜利。魏军抱头龟缩,闭门不出。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强于司马懿。

在战略上,蜀军粮道漫长,孤军深入,利用速战速决。司马懿看准了这点,利用深沟壁垒,当道下寨的办法保存实力,阻止蜀军前进。司马懿通过“拖着耗时间”的方式达到了阻止蜀军深入的目的。明面看,战略上,司马懿拖死孔亮,是蠃家。实则不然,孔明在军事上达到了长期侵扰曹魏,延长曹魏灭亡东吴的军事战略目标。从战略上讲,孔明之谋略强胜司马懿。

在军事才能上,孔明远胜司马懿。但司马懿之智慧不在孔明之下。司马懿通过“拖”,拖死了孔明。司马懿通过“耗"时间,耗死了曹操三代人,偷取了曹操几代人的成果。司马懿知人之长,避己之短,能伸能曲,非人所能可比!

诸葛亮和司马懿,谁军事才能更厉害?

诸葛亮在军事上更胜司马懿一筹。诸葛亮无论军事上还是道德上都高于司马懿许多,在他们的身后历史上的评价就可以证明二人的差距。虽然他们都是非常著名的军事家,但司马懿始终对诸葛亮存在畏惧之心,跟诸葛亮对阵几次都小心翼翼,从来不敢主动出击。

他们二人直接交手有几次,最著名的就是:

1,街亭,由于诸葛亮用人失察,派马谡、王平二人驻守街亭北面要塞高山阻止司马懿南下,谁知道马谡确是一个庸才,他驻兵于山上,自断水源,而且还不听王平劝告。司马懿大军到来后,发现有蜀国的驻军,自叹不如诸葛亮,准备撤军。这时候发现马谡的部队驻扎在山上,大喜过望,就不撤兵而驻扎下来。立即截断马谡的水路,发起攻击,立即打败了马谡的部队。这时候,司马懿率领部队浩浩荡荡直逼街亭。此时,当诸葛亮得知马谡的部署情况后,知道大势已去,街亭无兵可派。就亲自登上城楼,命令打开四个城门,他在城楼坐着弹琴,司马懿到了街亭城下后,不敢进城,怕中了诸葛亮的埋伏,大笑一声,你休想骗我入城,命令部队紧急撤退。这就是历史最著名的“空城计”。最后当司马懿得知情况后,追悔莫及。

2,就是刘备死后,诸葛亮率军北伐,六出祁山,曹丕去世后曹睿接掌魏国,曹睿也是派司马懿对阵,由于司马懿一直是惧怕诸葛亮,深怕中了他的计策,但是还是中了诸葛亮的计策。在上方谷,司马懿的部队进入了诸葛亮设置的埋伏圈,刹那间大火满山谷燃烧起来,眼看着司马懿及他的全部人马即将全部烧死,这时候突然天降暴雨扑灭了大火,让司马懿率领残兵败将逃之夭夭。这也是老天救了司马懿,或者说他命不该绝罢。3,第六次诸葛亮率军出祁山,征战曹兵,这次曹睿仍然用司马懿率军对抗蜀军。但是他死活都不应战,闭关自守。由于诸葛亮的担子重,又耽心朝中刘禅不力,日夜操劳。当司马懿捉到蜀国的俘鲁时候问诸葛亮的情况后,仰天大笑说:“诸葛亮,食少事繁,其能久寽。于是継续坚守,决不出战,用一个拖字拖死了诸葛亮。

各位朋友,有何评价。

我现在已经退休。有法律知识和文化领域的喜爱。

诸葛亮和司马懿,谁军事才能更厉害?

司马懿玩的是略。诸葛亮玩的是术。司马懿,诸葛亮二人都是打工者,孔明肝心情愿打工一辈子,充分表现自己。司马懿,不干人下,志在天下,大智若愚明哲保身待机成龙。明知曹家老板在几次战争中被孔明吓破了胆,让自己带兵只是个替死鬼,若胜了刘蜀,曹老扳就没有可怕的人了。凯旋第一个被杀的应是自己,只是周旋。司马懿与诸葛亮不一个档次,相差没法比。司马懿志在整合魏蜀吴小老板,一统天下坐大老板,不是要的一城一池的得失,三国归晋历史事实证明了一切。不要说诸葛亮三国能人加一起没人斗过司马懿。

诸葛亮和司马懿,谁军事才能更厉害?

自卫反击战

战略:歼灭魏国陇西守军,抵御魏军入侵

战术:错守诸围、避实就虚

战果:取得阳溪打捷,成功抵御魏军入侵。

魏后将军费瑶、雍州刺史郭淮与延战于阳溪,延大破淮等,】迁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进封南郑侯。——三国志

诸葛亮夺取武都、阴平二郡以后,魏国朝野震动。虽然说武都、阴平二郡人烟稀少,并没有改变两国巨大的实力差距,但是国力是蜀汉4倍的魏国丢丧师失地,对于魏国来说是奇耻大辱。于是大将军曹真上书魏明帝曹睿:“蜀军连年入寇,应该主动讨伐蜀汉,而且如果从多路一起进攻,一定能够取得胜利。” 原本魏国的战略是“先吴后蜀”,但是诸葛亮多次侵袭边境,让魏明帝忍无可忍,同意了曹真的计划,魏军兵分四路:曹真率领10万大军从子午谷南下,司马懿从汉水逆流而上,费曜从斜谷道进军,郭淮从武威进军。然而魏军的先锋部队受挫于兴势,汉中防线被魏延打造的固若金汤,加之天降大雨,栈道断绝,魏军被迫班师。

郭淮这一路就很悲惨了:诸葛亮派遣魏延率领偏师主动进军羌中地区,在阳溪大破雍州刺史郭淮,取得阳溪大捷。诸葛亮面临魏国大军进攻,在兵力劣势的情况下,没有将全部主力聚集汉中进行防守,反而大胆分兵给魏延,避实就虚的攻击魏军兵力较少的郭淮部,这一战致使魏国陇西军团几乎全军覆没,诸葛亮下一次北伐之时,已经如入无人之境。

第四次北伐

战略:攻略陇西各郡,寻找机会歼灭魏军西线主力

战术:围点打援、调虎离山、诱敌深入、伏兵计

战果:割取陇西小麦,迫使郭淮强征羌族粮草,取得北伐以来的最大胜利——卤城大捷,设伏射杀最后的五子良将张郃。

诸葛亮这一次发动北伐之时,魏国大将军曹真已经病逝,魏明帝任命司马懿为雍凉都督,率领大军抵御诸葛亮。其实之前陇西守军被魏延打的几乎全军覆没,郭淮手下剩下的都是残兵败将,诸葛亮完全可以直接进攻陇西各郡。但是,诸葛亮并没有进攻陇西各郡,而是再次向祁山发起进攻,诸葛亮的目的在于围点打援,吸引魏军救援祁山,再加以歼灭。

果然不出武侯预料,祁山守将贾诩、魏平向司马懿求援,司马懿率军救援祁山,张郃建议司马懿分兵,却被司马懿以会被诸葛亮各个击破为理由拒绝。当诸葛亮得知司马懿大军向祁山进军之时,却率军向上邽进军,原来司马懿在上邽与郭淮汇合以后,得知诸葛亮进攻祁山,率领主力救援祁山,只留下4000人留守上邽,而上邽地区是陇西小麦产地,诸葛亮意在夺取陇西小麦。进攻祁山是诸葛亮的调虎离山之计划、诸葛亮分兵留攻祁山,亲率主力进军上邽。上邽守军不过4000人,自然抵挡不住诸葛亮大军。诸葛亮打败郭淮以后,乘胜割取了陇西小麦。郭淮最终不得不强征羌族粮草,解决魏军粮草危机。

司马懿得知郭淮战败,急忙率军大军阻击诸葛亮,和诸葛亮的大军在汉阳相遇。司马懿据险防守,两军不得交战,诸葛亮率军退回,司马懿一路尾随诸葛亮到卤城。张郃劝谏司马懿道:“诸葛亮远道而来想要与我军决战却不能达到目的,肯定会认为我军想要以持久之际取胜。而且祁山方面知道我大军就在附近,军心已经稳定下来,我军可以在这就地驻扎,然后分兵偷袭诸葛亮后方,不应该紧随诸葛亮却又不敢进逼,使得民众失望,现在诸葛亮孤军深入粮草供应困难,自己也会撤退了。”

彼远来逆我,请战不得,谓我利在不战欲以长计制之也。且祁山知大军已在近,人情自固,可止屯于此,分为奇兵,示出其后,不宜进前而不敢逼,坐失民望也。今亮孤军食少,亦行去矣。——资治通鉴

但是司马懿拒绝了张郃的建议。然而魏军将士终于对司马懿怯战的行为忍无可忍,嘲笑司马懿“畏蜀如虎”,司马懿被迫出击诸葛亮,结果被打得丢盔卸甲:

夏,五月,辛巳,懿乃使张攻无当监何平于南围,自按中道向亮。亮使魏延、高翔、吴班逆战,魏兵大败,汉人获甲首三千,懿还保营。——资治通鉴

诸葛亮一路跑到卤城,并非害怕司马懿,实际上是诱敌深入,然而蜀军粮草不继,司马懿又再也不肯迎战,诸葛亮决定以退为进,率军撤退,这时候司马懿不顾张郃劝阻,执意派遣张郃追击诸葛亮,直接导致张郃身死木门道。

司马懿三次拒绝了张郃的正确建议,其军事能力并不比张郃强。

参考文献:

《三国志》

《资治通鉴》

诸葛亮和司马懿,谁军事才能更厉害?

大家好,我是以史为鉴。

这个问题压根儿就没有争议呀,必须是诸葛亮格局战略都远大于司马懿。无论是史书记载,还是民间传说,都是如此。

我们从二人出道前,出道后,到最终结果三个方面做一个比较

一,出道前

诸葛亮是琅琊诸葛氏,因为躲避战乱来到荆州。诸葛亮在出道之前,就通过庞德公、司马徽等著名隐士大儒,以及在荆襄士族集团中蒯蔡黄等家族的姻亲关系在一力打造自己的IP :卧龙。

并且自比管仲、乐毅。

而司马懿则是河内司马氏,年轻时候的司马懿和同郡书生周生结怨,差点被周生所杀,要不是著名隐士胡昭所救,司马懿早死了。

二,出道后


诸葛亮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27岁一出道就给刘备献上隆中对,制定了三国鼎立的大格局,大战略。

从此诸葛亮就成为刘备集团的战略策划人,刘备集团对于诸葛亮几乎是绝对信任。

刘备未称帝时,诸葛亮为军师;称帝后,诸葛亮为丞相。不仅刘备信任,而且刘禅也信任,整个蜀汉全部事物几乎就是诸葛亮一人之力。

而司马懿在建安六年的时候才担任州郡里的会计(上计掾),曹操想用他,司马懿就开始躺尸装病,直到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赤壁之战战败,回去后才被曹操强行征召为文学掾(秘书)。

然后司马懿逐渐获得曹操信任后才把司马懿打发给曹丕。曹丕篡汉后司马懿虽然深得曹丕信任,但不算是一流的大臣高官。

直到曹丕去世,曹叡继位后,司马懿才得以称为顾命大臣。

三、最终结果

司马懿和诸葛亮有过多次直接对抗,但可以看到司马懿基本上处于被动守势,诸葛亮处于主动攻势。

要不是魏国国力较蜀国雄厚,司马懿肯定难敌诸葛亮。

在诸葛亮死后,司马懿在查看诸葛亮营地时也不禁感叹:真天下奇才。

诸葛亮死后不论是蜀汉政权还是曹魏、晋等敌对政权,还是民间舆论都是呈赞扬态度。

而司马懿死后,虽然他并没有直接称帝就死了,但他发动的高平陵之变一直被各朝各代视为乱臣贼子,在民间口碑极差。

甚至在东晋时期司马氏皇帝在听宰相跟自己讲述晋国如何建国时羞愧难当的表示:晋国建国这样不正,国祚岂能长久?

所以不要听有些人胡说八道,虽然诸葛亮没能帮助刘备、刘禅父子一统天下,但是诸葛亮的战略、人格、理念等都远超司马懿,这是几千年来的共识。

我是以史为鉴,每天都有靠谱的历史故事,欢迎关注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