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人一辈子没有干过活,只花钱享受的?

我还真遇到过一位这样的兄弟,不过不是一辈子没干活,而是到目前为止,真的是只花钱享受,无忧无愁烦恼,神仙般快活,让人羡慕嫉妒恨!

我的这位兄弟叫小伟,来自华中某省,我和他是同事,2006年在江苏昆山打工时认识的。

小伟比我小八岁,是一名八零后的,从武汉某院校大专毕业后,和他的同学一起来到了昆山。小伟进了我们公司后,由于工作上的关系,和我接触的比较多,一来二去就成了好朋友。

小伟是个很实诚的人,对别人不设防,没有一点心眼,很好相处。小伟是在城市里长大的孩子,父亲是他们那里某派出所的副所长,母亲也在一家事业单位上班。在小伟还不到十岁的时候,他的爷爷在他们老家的乡下以很低的价格,承包了一片很大的闲置地。

后来小伟的小叔农业大学毕业后,不愿去分配的单位上班,而是在小伟父亲的自助下,不断增加机械投入,开垦土地,把所学的农业知识都用在了种地上,现在他们家光开垦的土地差不多就有两百多亩了,作为种田大户,他们家享受国家各种农业政策扶持,不光有养猪场,他们家还有一个酿酒厂,有专门的酿酒师傅,在当地销量还不错,所以那个农场一年的收益非常可观!

当年承包那片地的时候,是小伟的父亲做他爷爷的思想工作,以他爷爷的名义拿下来的,而且绝大部分的租金钱,也是小伟父亲出的。只是后来因为小伟父亲调到城里工作了,农场才交给了小伟爷爷和他的小叔打理。所以现在小伟家虽然既不住在农场,也不掺和农场的任何事情,但是每年年底,依然会得到一大笔的分红。

小伟的妈妈后来因为自身的原因,提前办了内退,在农场附近搞了一个很大的民俗旅游度假村,专门接待那些厌倦了都市生活,想体验一下别样农村生活的城里人。民俗村里吃喝玩乐都有,在加上小伟爸爸的人脉,生意也非常的不错。我问小伟,既然你们家条件那么好,干嘛还出来打工呢?他说他也不知道为什么,同学来昆山,他也就跟着一起来了!

我家的条件很一般,那时候我买衣服、鞋子啥的,一般都是去小商品市场,是小伟让我见识了劲霸、柒牌、海澜之家等品牌,也是他让我知道了不是所有的运动鞋都叫耐克,也只有和他在一起,我才敢去逛昆山的巴黎春天、百盛等高消费的地方,也是他让我知道了什么叫杰克琼斯、范思哲、纪梵西。这个家伙一个大男人,几乎天天都要洗头,吹头,那个时候就用一百多一支的眼霜,洁面乳、保湿霜只用巴黎欧莱雅,那张脸打理得比女人还精致!

那个时候,我们一个月的基本工资才一千多块钱,加加班也就三千不到的样子,小伟自己一个人在外面租了一间大房子,光房租就接近四百,我和我老婆两口子才住一个月两百块钱不到的小房间!

以前小伟没事的时候,没少拉我出去玩,他知道我经济拮据,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他请客买单。我人生中第一次吃的肯德基,、水天堂牛排都是他请我吃的,小伟很多只穿了几次的外套与运动鞋,自己不想要了,后来也都送给我了。说实话,认识小伟的两年半时间里,我没少占他便宜,好多次我过意不去,也会在休息日请他来我的租住地吃饭,小伟是个比较腼腆的人,不善于与女人打交道,每次都是趁我老婆加班不在家时,才会来我家做客。

小伟的那点工资都不够他自己一个人花的,每次他妈妈给他打电话时,首先都是先问他钱省上还有没有钱?只要小伟说没有或者不多了的时候,他妈妈总会在第一时间往他卡里打钱,还会经常给他邮寄各种吃穿用的东西,在我看来,每一样都是好东西,。小伟妈妈对小伟的那份关心与呵护,就像对待一个未成年的孩子,我除了羡慕还是羡慕!

2008年回老家过“十一”假期的小伟,回来后第一天上班后就告诉我,他要辞工了。我问他为什么这么突然?将来还会不会再来昆山发展?他说大概率是不会回来上班了,有可能会来找我玩。他说他这次回老家,相亲见了一个女孩子,学的是师范专业,而且还是一本,两个人彼此都有好感,这几天在一块也挺聊得来的,他父母希望他回老家找份正经的工作,两个人也可以在一起多培养培养感情。

我们公司规定员工辞职需要提前一个月申请,反正小伟暂时也不着急离开,想等干满最后一个月再说。一个月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小伟办好了所有的离职手续后,把很多不能带走的东西都留给了我。最后一顿饭我们是在路边的大排档吃的,我请的客,那一晚我们都喝了很多啤酒,小伟很豪迈的拍拍我的肩膀:兄弟,将来有时间,带上嫂子一定要来我家乡来玩!我们那里有很多的人文景观。将来如果遇到什么事,需要兄弟帮忙的,尽管开口,我会一直拿你当兄弟的!小伟的那份热情,让我很感动,我没有说话,只是用力地抱了抱他。

第二天早上,我请了假,特意送小伟去了火车站,离别的那一刻,过了检票口的小伟,再一次回头,跟我挥手道别。

后来我再也没见过小伟,但我们一直有联系,小伟回老家后,没过多久就与他的女朋友定婚了,他爸爸通过自己的关系,把小伟的女朋友安排进了他们市里的一所重点中学当老师。又过了一年,小伟结婚了,没过多久他老婆给他生了一个儿子。小伟过得真是太顺了,所有的好事都有他的份!

最近我再次和小伟电话聊天,他说他现在在老家开店,专门做休闲零食,目前在他们市里已经开了四家店,都是雇人在做,有专门的人负责打理,自己闲来无事的时候,也会去店里转转,生意没有前几年好做了,但也还过得去。他们家的那个农场每年还在不断地给他们家带来收益,他母亲的民俗生意,虽然受疫情影响,收入比以前少了很多,但也多少还能挣点。小伟的老婆还在继续当她的老师,家里有专门的保姆负责带孩子做家务,所以,真正需要他去做的事情并不多。

小伟问我现在过得怎么样,我说我还在他之前辞职的那家公司上班,虽然工资比以前涨了一些,但公司效益这两年不太好,所以收入并没有增加多少,打工人也就打工的命,再好还能好到哪里去?

有时候我总是在想,小伟上辈子是拯救银河系了吗?为什么同样都是人,他的命咋就这么好呢?

有没有人一辈子没有干过活,只花钱享受的?

我们村就有一个,我们都叫她老七奶奶。早己过世。我小时候就见她每天打扮的漂漂亮亮的,染着红指甲。长的白白净净,胖胖的。她那时好像己六十多岁数了。

但我妈说老七奶奶年轻时都没干过活,以前是富农,家里有钱不用干活,后来虽然被分了财产,穷了,但该子也大了。最主要是老七爷疼她,老七爷跟谁说话都只用鼻子哼,爱搭不理的,但一见了老七奶就跟太监见了皇上。

老七爷是生产队的把式,听人说每天出工前他都把早饭做好了,盖锅里。后来家里的媳妇,孙子想让他干什么活,话前面只要加上——俺奶叫你干嘛干嘛的就行了😊

老七奶人不错,老笑咪咪的,一辈子吃斋念佛。听说有一年发大水,她什么也没有拿,只抱着佛像跑出来了。一辈子没受风吹日晒之劳累也算有福吧!

有没有人一辈子没有干过活,只花钱享受的?

这个世界没有干过活的人,没有一个。没有干过重活累活的人,不少。

干活分多种,有干脑力劳动的,有干体力劳动的。但人与人干活的方向,干活的层次,干活的劳累程度,干活的脑力和体力消耗,干活使命,都分门别类各不相同。

你羡慕人家穿着笔挺的西装穿梭在写字楼,潇洒又帅气。他羡慕你田野劳动挥汗如雨,锻炼人出一个好肌体。

这个世界,有轻轻松松,十指不沾阳春水的人。有富可敌国,父母荫庇娇生惯养的人。有权贵家庭,呼风唤雨佣人伺候的人。

他们不参加低贱卖苦力的体力劳动,因为父母留给他们足够的钱。他们的生活圈奢侈的让人惊艳,豪华的让人感叹。他们独领风骚雍容华贵!底层人想挤,也挤不进像铁桶似的交际圈。

人与人的不同,穷人每件事都要靠自已打拼,前面没人帮,后面又没有退路。富人,他们没有底层人的生活生存压力。只有自己不乱来胡来,一辈子都可以过得云淡风清舒舒服服。

干不干活,每个人成年后都在干活。穷人干穷活,富人干富活,就这么点差别?

有没有人一辈子没有干过活,只花钱享受的?

有,我身边就有一个,我大姑姐,现在六十二岁了,从来没下过地,都是他老公一个人干活,他老公是个教师,还的上班,下了班就往地里跑,里里外外都是他老公一个人干活,她不干活还的花钱,不是这不好就是那不好的,太懒,想买啥就买啥,我这姐夫也那她没办法。这种人太自私,可恨。

有没有人一辈子没有干过活,只花钱享受的?

有,而且不止一个,比较典型的我老家就有两个,其中一个还是亲戚。

先说亲戚那位,二十岁左右父母给他讨了个老婆,没有一技之长,也不愿意卖苦力,成天伙同几个赌徒混迹周边乡镇,靠着打假牌过日子,每次赢一点点,也不会让别人伤筋动骨,好歹也能过日子。输了没本钱了,就厚着脸皮三块五块的向别人伸手要,就这样还带大了两个女儿。不过,这种家庭大家都明白,两个女儿基本上也继承了他的优良传统,两个女儿小学都没毕业,就超社会,结果到现在两个都离了几次婚了,一个都没正宗老公,现在亲戚年纪大了,社会也混不下去了,天天呆家里,酒戒了,烟也改抽几元钱一斤的烟叶了,成天流着鼻涕,咳咳卡卡的,说白了,就是享受早了,没留后路。

另外一个老家哥们,27岁了,身体不好,病秧子,一直讨不了老婆,不过,天无绝人之路,一天,丈母娘亲自提亲把她家闺女嫁给了他,这闺女模样还不错,这哥们一天活都没干过,他也不管她老婆在哪儿上班,在哪儿做生意,反正天天喝茶打牌的,去年春节我回老家,发现别人居然开了一个新的国产越野车,从邻居遮遮掩掩的眼神和语气可以明白这哥们儿的大概情况,意思就是忍者。[捂脸][捂脸][捂脸]

以上两种情况,其实大体都一样,两个男人活得没价值没尊严,就这样苟活于世!也许他们觉得这种生活很满足,但是这种人也就如行尸走肉一样,从来不知道灵魂是什么!

有没有人一辈子没有干过活,只花钱享受的?

我认识这么一个人,她是我姐村里的,两囗子特懒,农村都要烧火炕,炕灰满了,两囗子都不掏,那时侯大姑娘十岁左右,就给大女儿一、二毛钱雇孩子掏,衣服也从来不洗,穿脏了就脱下扔到一边。熟话说的好懒人有懒福,人家有一个好老妈和一个好妹妹,妹子家住满州里,生活条件不错,她妈妈住的离她们村不远,隔三差五就去给收实一下,妹妹有时给父母的临用钱,当妈的舍不得花又贴补给了她,衣服都是妹妹给的。他们过得也很自在,后来又抱养了一个儿子,这也没有改变他们多少,依然好吃懒作,等到儿子长到七、八岁,父母老了,两个姑娘长大了,什么活又都是姑娘干,不过后来听说她妹妹把她们一家都接到满州里,给两个女孩都找了一份工作,照顾她们的光荣任务就由妹妹承担下来。他们真的是好吃懒做了一靠子。你们说这是不是有福之人不用忙,无福之人忙断肠。农村有这么一句话,命里有五升,不用半夜起五更,命里二各半,受死也绝蛋,我属于后一种。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