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飞一矛刺许褚于马下,侥幸逃脱的许褚结局怎样?
许褚绰号“虎侯”,曾是曹操麾下第一猛将,但被张飞一矛刺于马下后再也张狂不起来了。
说起许褚,那可是三国时期如雷贯耳、名声响当当的一个人物,曾经的他,不仅能徒手拖着牛走,还在投奔曹操后,曾多次击杀多名敌将,更是在潼关时,凭借勇猛,硬是吓的马超不敢轻举妄动。
而他的“虎侯”之称,也由此而来,并自此名扬天下,世人皆知曹操身边有许褚这样一员猛将,无人不服,无人不赞。
但就是这么一员猛将,却在遇到张飞张翼德后,就仿佛遇到了生命中的克星,不仅次次吃瘪,还差一点折在张飞手里。
尤其是在阳平关一战中,护送粮草的许褚遭遇张飞,原本想一雪前耻的他,却再次被张飞击败,并被一矛刺中肩膀跌落马下,若不是部下拼死相救,怕是“虎侯”许褚就交代在张飞手里了。
那么,几乎被张飞要了性命的许褚,在落败后,最终的结局是什么呢?用很简单的一句话来说就是,许褚自此之后,就进入了退休状态,再也没上过战场,直至老死。
如果只是拿许褚当一个曹操的高级保镖,那就太小看他了。
在史料《三国志》中的“魏书十八”篇章里,详细地记载了几名大将的生平事迹,其中包括李典、臧霸、文聘以及典韦等人,这几人无一例外的又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皆为曹操麾下的猛人,每一个都是拥兵一方、战力惊人的大将。
而许褚,就在这个列传当中。
之所以举这个例子,是为了说明许褚这个人,并非只是曹操的一个高级护卫,而是实实在在的一个猛人。
许褚本是谯郡谯县(今安徽亳州市古城镇)人,据记载他身高八尺,腰大十围,其形象堪比半截铁塔,并且极为勇猛过人。
在许褚年轻的时候,刚好赶上东汉末年,彼时天下大乱,又恰逢黄巾起义,为了保护乡里,生来就勇武过人的许褚,义无反顾的组织起当地的百姓,建筑防御工事来抵御贼兵入侵。
据史料记载,曾经有次来犯的贼兵太过,以至于许褚在抵抗时,不仅自己战斗的筋疲力尽,身旁的箭矢也基本上用光了,但贼兵依旧如潮水涌了上来。
紧急时刻,许褚让百姓们给他找来很多石块,硬是仗着臂力惊人,用石块击退了来犯的贼兵。
而让他扬名的一件事,也是发生在这个时期,当时许褚所在的阵营里,由于被贼兵围困已久,导致粮食被吃完了,为了换取粮食,许褚装作与贼兵议和,双方达成协议,用牛来换取粮食。
结果,许褚这边把牛送过去,对方也把粮食送过来后,牛居然自己跑回来了。
按理说,这牛自己跑回来是一件好事,因为这样就相当于平白得了粮食,但为人耿直的许褚,认为此举十分不妥,便十分实诚的又把牛给人送了回去。
要说把牛送回去倒没什么,关键是,许褚硬是凭借一己之力,拉着牛尾巴把牛拖过去的,这一幕被对方看到后,个个惊得目瞪口呆,一看就知道这个孔武有力的年轻后生,就不是一般人啊。
因此,贼兵就此退去,而许褚的名声也就此传开了。
“褚乃出陈前,一手逆曳牛尾,行百馀步。贼众惊,遂不敢取牛而走。由是淮、汝、陈、梁间,闻皆畏惮之。”---《三国志.魏书十八》
有道是良禽择木而栖,到了建安二年(公元197年)的时候,曹操占据了淮、汝两地,许褚早就听说过曹操的大名,因此也借此机会,带着手下的一帮小弟,投靠了曹操。
曹操和许褚的第一次见面,在史料中也十分的有意思,当时曹操一眼就相中了健壮的许褚,并且还开口赞叹说:“此吾樊哙也”,意思就是许褚有当年樊哙之猛,也正因为如此,许褚当即就被曹操拜为都尉,成为了曹操身边的护卫之一。
而在成为曹营一员后,许褚更是将他的勇猛发挥到了极致。
先是在刚投奔曹操不久后,跟随曹操征讨张绣,许褚展现出玩命儿的精神,尤其是在宛城之战,他不仅夺了个先登之功,还斩杀了大量的敌军,也因为此战,被曹操晋升为校尉。
而在围邺之战时,许褚更是战功累累,职位也再次得到升迁,成为了关内侯。
如果这些战果对于许褚来说只是开胃小菜的话,那么真正让他扬名于天下的,则是在曹操讨伐关中时,许褚曾吓退马超一事。
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曹操征讨马超、韩遂,在潼关济河附近,曹操下令让大军先行,自己则带着许褚等百余名护卫断后,但他刚要渡河的时候,探知曹操所在的马超,就带着不少起兵起来截杀曹操。
为了让曹操安全撤离,许褚冒着生命危险,护着曹操上了船,但由于马超一方的人太多,导致曹操身边的护卫逐一被弓箭射死,并且,还有不少马超一方士兵,从水里游了过来,想登上曹操的船,将曹操生擒。
紧急时刻,许褚左手用一个马鞍当做盾牌,护住曹操和自己的要害,右手同时不停,将那些想攀登上船的士兵全部砍死,之后,由于船夫也被射死,许褚更是跳入水中,一手保护曹操,一手推着船,使曹操最终安稳离开。
而在之后,马超计划行刺曹操,但因为许褚在场,致使他始终不敢动手,最后只得作罢,期间,马超的一句“公有虎侯者安在?”,让许褚“虎侯”的大名就此闻于天下。
超负其力,阴欲前突太祖(指曹操)...乃问太祖曰:“公有虎侯者安在?”太祖顾指褚,褚瞋目盼之。超不敢动,乃各罢。---《三国志.魏书十八》
自此之后,许褚算是在诸侯之间出了名,世人皆知曹操麾下有这样一员猛将,而许褚本人也在之后的多次战斗中,以勇猛拼命著称,如在对阵李暹、李别时,许褚一人却不落下风,并还将二人斩杀,还有在收服“泰山四寇”时,曾杀的对方连连告饶。
通过许褚的过往战绩来看,就可以较为直观地看出许褚的战力,在当时虽说不是数一数二,但确实也称得上名列前茅,即便是武艺高超的“五子良将”,如果单独对上许褚的话,恐怕也占不到什么便宜。
比如,许褚曾经在徐州之战中,仅用两个回合,就斩杀了吕布麾下的大将李封,紧接着马不停蹄地又和吕布战了二十个回合,才堪堪退去。
还有,位列“五子良将”其一地徐晃,也曾和许褚在对阵时,两人打了50个回合,依然不分胜负。
除此之外,许褚还和蜀国大将赵云对过阵,双方也是胜败不分,东吴名将韩当、周泰两人战许褚,最终也没能让许褚落败。
可以说,许褚的战力,在整个三国时期的武将中,应该能排到一流中去的,就连陈寿都曾评价许褚为“汉之樊哙也”。
但许褚却有一个克星,这个克星就是蜀国大将张飞,但凡是许褚对上张飞,那就没有占过一次便宜,次次都是以吃瘪而告终。
第一次,是在新野时,张飞负责截杀溃败的曹军,期间,许褚正带人匆忙撤退,被张飞拦住,两人交手仅一小会,许褚便夺路而逃。
当然,这次交手,实际上两人并没有使出真正的实力,毕竟当时许褚急于脱身,再加上他也知道张飞的大名,因此也就不敢恋战,稍微试探后便匆忙走脱。
如果说这次交手事出突然的话,那么第二次两人相遇,许褚就显得有些胆怯了。
第二次相遇,是在长坂坡,当时张飞一人一马,立于桥头,大喝之下,曹军竟无人敢出来应战,而在当时,负责护卫曹操的许褚正在军中,但他听到张飞的挑衅后,也是做“默然”状。
还有第三次,许褚、张辽,还有徐晃,三人一同围攻张飞,虽说张飞同样没能取胜,但在这三人的夹攻之下,不能坚持了好长一段时间,还让三人都负伤在身,这就说明,许褚还是没能打得过张飞。
而许褚被张飞一矛挑于马下,则是两人的第四次对阵。
汉中之战,曹操命许褚接应被护送来的粮草,在最开始,许褚确实按时按点的赶到了指定地点,也见到了护送粮草的官员,但在这之后,许褚就犯了一个极大的错误。
当时,护送粮草的官员出于恭维,就拍起了许褚的马屁,说了很多赞叹许褚英勇的话,许褚越听越高兴,不免的就有些飘飘然,认为有他在,这粮草绝对安全。
本来按照计划,许褚应该在次日跟着粮草动身返回的,毕竟当时天色已晚,路上也不安全,但他过于托大,认为自己能护个周全,就决定当即动身,并且,在临行之前,还喝了不少酒。
长官要喝酒,属下自然不敢不听,虽说有部下劝许褚应当小心为上,但许褚不仅不以为然,反而喝得酩酊大醉,结果,在他带着运粮队上路不久后,果然遭到了拦截,而这次拦截许褚的,恰恰还是张飞。
一方是醉眼朦胧,一方是严阵以待,这结果自然是不言而喻,仅用了一个回合,张飞就刺中许褚的肩膀,并将其挑于马下,若不是曹军士兵舍了命相救,恐怕许褚就交代在那里了。
上述四次,就是许褚对阵张飞的历次情形,而通过这几次两人的遭遇,就能够看出,许褚每一次遇到张飞,都因为各种因素而处在劣势当中,实际上两人还真的没有正儿八经的交过手。
但每一次遇到张飞吃瘪却是真的,虽说有巧合的嫌疑,不过结果总是许褚大败,这就是为什么要说张飞是许褚克星的主要原因。
如果两人真刀真枪地打一场,不知道会是什么结果。
运粮队事件过发生后,曹操并没有对许褚的玩忽职守进行太过严厉的处罚,但再也不让许褚再出来带兵了。
也正是因为如此,在建安二十四年后,史料中有关许褚的记载越来越少,仅有在建安二十五年,许褚为了避嫌,拒绝和曹仁交谈,因此事被曹操升为中坚将军的记载。
也就是说,在被张飞一矛刺于马下后,许褚逐渐淡出了大众的视野,不再冲锋陷阵,而是在大后方,安安心心的干着自己本职工作,当一个尽职尽责的保镖。
那么,许褚最终的结局是什么呢?
建安二十五年正月,曹操病逝于洛阳,在看到自己追随一生的老板离去后,许褚悲痛欲绝,不由得嚎啕大哭,一直哭到吐血。
“太祖崩,褚号泣呕血。”---《魏书》
从这件事能够看出,许褚也是一个重情重义的人,从年轻时便跟随曹操南征北讨,两人的关系也逐渐从上下级演变成了近乎于家人的关系,如今看着曹操先自己而去,许褚苦至吐血,也是他心中感伤所致,毕竟曹操已经相当于他的亲人了。
而在曹操死后,许褚又活了很久,具体有几年史料中没有记载,但在太和元年(公元227年)时,曹魏政权的第二位皇帝魏明帝曹叡继位后,还曾晋封许褚为牟乡侯,不仅为其加了七百户食邑,又把许褚的一个儿子封为关内侯。
从这份记载来看,许褚在曹操死后,至少又活了七年,之所以能活这么久,除了他本身的身体素质外,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就是曹家人对他照顾的很好。
众所周知,许褚在很早就开始跟着曹操,一路见证了曹操的壮大,以及曹魏政权的建立,而从他的过往来看,许褚对于曹操的忠心自然是不容置疑的,而在曹操死后,许褚的忠心也就转移到了曹家的继承人身上。
因此,在曹丕继位后,就马上封了许褚为武卫将军,令其总管中军禁兵,虽说曹丕不像曹操那样对许褚极为亲近,毕竟一朝天子一朝臣,但至少在待遇上,对许褚真的没的说。
同样,曹丕死后曹叡登基,对年事已高的许褚依旧是如此,这个时候的许褚,已经类似于镇宅之宝的存在了,三朝老臣说的就是他,把他照顾好,不仅是曹家对他一生忠诚的感恩,也是一种拉拢人心的政治需要。
因此,许褚就是在这种人人敬重,连皇帝都礼让三分的氛围中安然去世,在其病逝后,曹叡为其上了“壮侯”的谥号,并且,为了表彰和感恩与他,又封了他两个子孙为关内侯。
也就是说,许褚最终的结局是得以善终,这是他一生忠诚换来的,不过,他的儿子许仪,结局却没有那么好了。
景元四年(公元260年),曹魏大军伐蜀,统帅为镇西将军钟会,而许仪则出任先锋,负责给大军开路之责。
在大军行进途中,许仪的战马不慎跌入一个洞中,原本这也不算什么太大的事情,但钟会十分生气,当即下令处死了许仪。
当时有不少将领都为许仪求情,让钟会看在已经去世的许褚面子上,惩戒许仪一番就行了,但钟会不为所动,依然是坚持杀了许仪。
之所以钟会这么做,其实和当时的局势有关,当时司马家族已经在曹魏政权了说一不二,而钟会正是司马阵营的人,对于向来对曹家忠心耿耿的许仪,钟会一直就想除之而后快,因此这才借助许仪犯错的机会,将他除掉。
表面上钟会杀的是许仪,实际上则是钟会以及其背后的司马家族向曹家示威,而示威的代价,就是“虎侯”许褚的儿子死于非命。
综上所述,许褚在被张飞刺于马下后,很快便就此隐退,安心地当了一个保镖,并一直活到魏明帝曹叡登基后才病逝,其结局是最终得以善终,一生忠诚换来这个结局也是应该的,而在许褚病逝时,张飞早就被两个部下所杀,已然是死去多年了。
张飞一矛刺许褚于马下,侥幸逃脱的许褚结局怎样?
张飞,是许褚的克星。
许褚,号称“虎侯”,脑子一根筋,打架不要命。许褚可以单挑李暹、李别,双挽人头回阵;还可以狠虐杨任、杨昂,对方狼狈奔走;更可以怒斗周泰、韩当,二人倒退回阵;尤其是暴殴昌豨、孙观、吴敦、尹礼,将“泰山四寇”杀到抱头鼠窜。
就是这样的许褚,不仅在张飞面前栽了大跟头,还在其他六位超一流武将面前,几乎每次都落了个灰头土脸。
1.许褚VS典韦,掉坑。葛坡大战,许褚三次主动搦战,与典韦打了一天一夜。曹操秘密派人,“掘下深坑,暗伏钩手”。典韦诈败,许褚纵马追赶,“不提防连人带马,都落于陷坑之内”。
人家赵云掉入陷马坑,就一道红光闪出来,狂虐土坑四将(焦触、张南、马延、张顗),杀到血如泉涌;人家庞德掉入陷马坑,就一道白光跳出来,立杀数十人,还斩杀了曹洪的部将。许褚掉入陷马坑,哼哧半天没爬上来,还弄一脸灰。这坑太深太滑了,
许褚最后被钩子捞了上来,虽然诚心归顺了曹操,但心里那个憋火啊!心说典韦你也是个讲究人,我才想跟你硬刀硬马地大干一场,说好的三百回合呢?咱不应该是决战到天亮吗?我都快跟你惺惺相惜情不自禁了,我都快想跟你结拜了,你就给我来这个?看你也是个实诚人,不讲武德啊你这!
许褚三天没跟典韦说话!
2.许褚VS吕布,不敌。濮阳大战,许褚单挑吕布二十合,典韦立即上前夹攻,夏侯惇等四将也飞马赶到,六将群殴。吕布“遮拦不住”,飞马撤退了。
吕布被打跑了,许褚却不干了。许褚耷拉个脸,抱怨起来,说嫩几个上来干啥,这样就是打跑吕布,大伙脸上也不光彩啊。夏侯惇说,曹老板指示了,吕布非一人可胜,不群殴打不过啊。许褚没接话,扭头对典韦说,你也急忙火燎地过来夹攻,好像我已经败了似的,丢死人了!典韦说,已经不错了,惇哥单挑吕布,十几合就开溜,大家也没觉得丢人,你这二十回合没吃亏,还能硬干,知足吧!许褚一听更恼了,说人家张飞单挑吕布五十合,他二哥才上去帮忙,我这刚二十合,你就上来助攻,让我这脸往哪搁?让我以后在超一流武将圈里还怎么混?典韦说,咱哥俩知根知底,在我面前你就别装了,我要不上,你撑死了再顶二十回合就不错了,连曹老板都看出来你快要不敌了,再说了,我还不是怕你万一不小心再吃大亏!
许褚七天没跟典韦说话!
3.许褚VS颜良,栗然。白马坡,颜良二十合速败徐晃,曹营“诸将栗然”。张辽、夏侯渊、曹洪等等集体沉默,无人跳将出来。
典韦死后,许褚是公认的曹营头号战将。许褚在场吗?当然在!但他那天不知怎么了,不知是头疼发热了,还是跑肚拉稀了,还是那几天特殊期了,反正他没敢出头。诸将栗然,包括许褚吗?说是诸将,那当然包括!当年洛阳保驾收徐晃时,许褚与之单挑,“刀斧相交,战五十余合,不分胜败”。
许褚肯定能胜过徐晃,但是至少要六七十合以后才能略占上风,而颜良二十合就把徐晃速虐,这种对比差距,许褚心里还是有数的。
许褚心里犯嘀咕,我上去能顶四十回合吗?算了,别去自取其辱了!
4.许褚VS关羽,折辱。下邳城,夏侯惇将关羽诱敌出城。关羽发现中计后,调转马头奔回,“徐晃、许褚接住交战,关公奋力杀退二人”。
联合徐晃,竟然被关羽杀退,许褚这面子绝对挂不住啊,就抱怨起徐晃来,说你要是给点力,咱不就拿下了么!徐晃根本懒得搭理他。
关羽斩颜良、诛文丑后,许褚内心严重不服,更加不忿,心说人家颜良文丑可没那么脆,你关羽还不是仗着马快?威名全让你赚到了,我落个里外不是人。
关羽不辞而别后,曹操带人赶上前去,赠锦袍一领,以示送行之意。关羽怕遭对方人多算计,没敢下马相接,而是用青龙刀尖挑起锦袍,披于身上。许褚憋了许久的恶气终于爆发了,“此人无礼太甚,何不擒之?”曹操喝止,许褚再次窝囊了一回。
华容道,关羽现身。曹操说,到了这步田地,只有决一死战。众将都说,“人纵然不怯,马力已乏,安能复战?”许褚看了看自己坐下马,没有马鞍子,刚才恶战张飞时,使劲夹着马肚子,都快夹瘪了。算了,上去也是送人头。最后还是曹操亲自出面求情,关羽才勉强放行。
许褚在关羽面前的这口恶气,只能饮恨终身了。
5.许褚VS赵云,上火。穰山列阵,许褚单挑赵云,三十合不分胜负。次日,赵云再次搦战,但是曹操坚守不出,这让许褚憋了一肚子火。穰山夜奔,赵云保刘备突围。许褚从后方赶来,“与赵云力战”。
李典、于禁赶到后,对赵云形成合围。赵云拖住三人后,刘备见机开溜,在确保刘备远远逃走后,赵云也从容抽身而退。赵云在连夜奔走后,有枪挑高览、杀退张郃,此乃后话。许褚火大,对于禁说,你们来添什么乱,要不是投鼠忌器,我早跟赵云拼命了。于禁、李典面面相觑,没说话,扭过头去哂笑一番。
长坂坡,赵云像一只疯虎,血虐曹营。
许褚陪着曹操在景山顶上观望,曹操意味深长地看了他一眼,许褚低头没说话,曹操无奈,只能让曹洪下到半山腰去问话。李典凑过来问许褚,您不过去拼命去?许褚立即上火,说没看见我在保护主公吗!
6.许褚VS马超,遇险。潼关,曹操与马超喊话,身后只有许褚跟随。曹操劝降,马超大怒,想要骤马向前突击擒杀曹操,但看到许褚“睁圆怪眼,手提钢刀,目射神光,威风抖擞,冲上前来”,马超立即拨马而回。许褚回去喝了个开怀酒,心说这么多年总算扬眉吐气了一把。
次日列阵,马超搦战,曹操说“马超不减吕布之勇”,许褚大怒,上去单挑一百合,换马再挑一百合,然后杀到性起,直接赤膊上阵,再挑三十合后,扔了刀,抓住了马超的枪杆将其折断,“各拿半节在马上乱打”。
曹操怕许褚遇险,急忙令夏侯渊、曹洪前去救应。双方混战后,许褚胳膊上中了两箭,差点小命不保。但是这场恶战,把马超也杀到心惊。许褚心说,我值了!
纵观上述,在与六位超一流武将的遭遇战中,许褚基本上全都崴泥了!许褚遭遇自己的“克星”张飞,又如何呢?
许褚六次遇张飞,一次比一次郁闷!第一次,许褚奉命追缴刘备的兵符。
刘备“煮酒论英雄”后,为逃脱控制,就以讨袁术为名,赚了曹操一波人马,连夜出发。曹操醒悟过来后,让许褚去追回刘备。许褚追上后,刘备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许褚语塞,又不敢用强。
只见关羽眯着眼、板着脸,纹丝不动,而张飞瞪着牛眼,直勾勾地盯着自己,嘟嘟着嘴,一看就是要放炮。许褚心下一惊,赶紧溜了。
第二次,许褚带队,八面围攻张飞。
小沛城,张飞夜间截营,中计,遭遇曹营八虎将(许褚、张辽、徐晃、二夏侯、李典、乐进、于禁)从八个方位杀来。张飞“左冲右突,前遮后当”,在混战中忽然遇到徐晃,“奋力杀条血路,突围而走”。
就是这次,许褚对徐晃老有意见了,说我们这么多人,正要擒杀张飞呢,怎么偏偏从你这突围了呢?徐晃说,张飞拼起命来,你能挡住吗?许褚心说,咱这梁子算是结下了,因此,在下邳城堵截关羽失败后,许褚又再次埋怨徐晃。直到铜雀台大比武,徐晃百步穿杨技压群雄后,许褚彻底不乐意了,上去揪住徐晃就打。
第三次,新野兵败,许褚与张飞直接单挑。
诸葛亮火烧新野,关羽从上游放白河之水,曹仁兵马溃不成军。张飞从下游杀上来,截住曹仁一阵混杀。“忽遇许褚,便与交战。许褚不敢恋战而走。”这是实打实的单挑,许褚却因为败军之际而不能恋战,心中那个懊恼啊!
第四次,当阳桥口,许褚跟随曹操溃逃。
也许是上一次八虎将围攻失利给曹营诸将留下了阴影,也许是曹操旧事重提说到了关羽赞誉张飞的那句话,总之在张飞的三声怒吼面前,以许褚为首的十大猛将,包括张辽、张郃、二夏侯、文聘等,竟然无一人敢于向前厮杀。许褚正要出头,忽然听到身后夏侯杰吐了,落马趴于地下,曹操大惊失色,调转马头就跑,众军一起奔逃,许褚也刹不住马,只好跟着一起逃窜。
第五次,葫芦谷口,许褚骑无鞍马恶战张飞。
曹操一笑,引出了赵云;曹操二笑,引出了张飞。“许褚骑无鞍马来战张飞,张辽、徐晃纵马也来夹攻。”曹操逃脱后,许褚三人也各自脱身。曹操回看众将,“多已带伤”。徐晃心说,要不是我们夹攻救你,许褚你性命堪忧。
第六次,阳平关,许褚遭遇张飞的终极一击。
许褚战马超后,飘了!当他接了任务要去押送粮草,曹操警告他说,刘备出动了张赵马黄,你务必小心,许褚那里肯听,还酒后上路,结果遭遇张飞拦截。张飞不叨叨,上去就戳,“挺矛纵马,直取许褚。一矛刺中许禇肩膀,翻身落马。”幸好许褚命大,被部下死命救走。
许褚被张飞刺掉半条命后,再也没上过战场。纵观许褚与张飞的六次遭遇,绝对是一次比一次郁闷,直到最后这次,许褚的一世英名,算是被张飞彻底终结了。许褚心说,我兄弟典韦毁在酒上,我这一世英名,也毁在了酒上了!张飞你给我等着,仇我是报不了了,你不也爱醉酒吗,我就看你有没有走窄了的时候!
许褚最后去哪了?许褚此后还有两次出场。
第一次,曹丕登基后,与曹植秋后算账。此时许褚已经当了曹丕的贴身护卫,就带了三千虎卫军,奉曹丕之命前去捉拿曹植。在临淄城门后,许褚遭遇城门守将的盘问,大怒,“挥刀立斩之”。许褚径直奔入王府,直接将曹植及其家眷生擒。
许褚作为久经沙场的虎将,却干出杀门卫、拿文人的这种事来,尤其是在曹操去世后,对曹植下这种毒手,令曹营其他武将非常气愤不齿。
第二次,曹丕打造龙舟,亲征东而许褚作为中军护卫,保驾随行。此战,曹丕惨败,张辽被丁奉射死。许褚在此战后,在演义中彻底退场。
许褚最终病逝,算是寿终正寝。许褚死后,儿子许仪继承了他的爵位。在钟会伐蜀时,许仪被安排开路,但是自己的战马却陷入泥泞的水坑。此时司马昭当道,早已不是曹家的天下了,钟会根本不管许褚当年的功劳、威名以及与曹操的关系,直接把许仪斩首示众了。
许褚与张飞的差距在哪?1.武力差距。
张飞的武力,只在吕布之下,论单挑,张飞可称第二,此外,张飞绝对是全演义的第一猛。
许褚在吕布、关羽、赵云、颜良等人面前,每次都碰壁,根本没有拿出手的战绩。唯一的就是血拼马超,才让许褚排名飙升。反观张飞,绝对是从头到尾都勇猛无比。张飞醉酒后,吕布绕道走;许褚醉酒后,张飞上去就戳个血窟窿,这就是差距!
2.智力差距。
张飞粗鲁的外表下,其实狡黠得很!张飞在演义中多次用计,比如醉酒赚刘岱、醉酒赚严颜等,比如当阳桥栓马尾无中生有、比如瓦口关将计就计骗张郃等。尤其是醉酒赚张郃一计,与张飞相交二十多年的刘备都看不懂,还是诸葛亮讲明原委,并说“翼德自来刚强,然前于收川之时,义释严颜,此非勇夫所为也!”
反观许褚,他不是在打架,就是去打架,几乎没有任何心理活动或语言交流。正因为许褚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不善于交际,遇事不走脑子,所以他在曹魏阵营得罪了很多人,比如曹仁。
3.能力差距。
张飞不但勇武,还能排兵布阵,不仅智勇双全,更能独挡一面!许诸只是一个贴身护卫,根本没有可比性!
最后补充一句,张飞死后,荣入武庙。
曹操死时,许褚曾哭到吐血。在几十年后,曹操的宗庙,连文聘、臧霸、李典等都进去了,名震三国的“虎侯”许褚,愣是没进去!
张飞一矛刺许褚于马下,侥幸逃脱的许褚结局怎样?
张飞这个人,不但是吕布一辈子的死对头,也是许禇一生的克星。
许禇的战斗生涯中就怕遇到张飞,一遇到张飞就必然没有好果子吃。
许禇第一次与张飞在战场上较量,是在《三国演义》的第二十四回中,这是在徐州,张飞突围。
回目: 国贼行凶杀贵妃 皇叔败走投袁绍曹操率兵攻打占据徐州的刘备。张飞为刘备出点子,说曹军远道而来,必然人困马乏,愿率一部人马趁夜偷袭,可获大胜。刘备认为张飞“颇能用计,今献此策,亦中兵法”。就同意了张飞之计。
没想到曹操早有准备,设下伏兵。张飞夜半来袭,却落入了陷阱,被八面埋伏。张辽、许褚、于禁、李典、徐晃、乐进、夏侯惇、夏侯渊,八处军马围住了张飞。
张飞的突破能力很强,“左冲右突,前遮后当”,奋力杀出了重围。这个过程中肯定与许禇有过较量。
大家注意,这八处伏兵的主将和后来当阳桥的曹军将领们非常相似。看来,张飞这次突围给大家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张飞与许禇第二次动手是在《三国演义》的第四十一回中,诸葛亮火烧新野,曹军败走博陵渡。
回目: 刘玄德携民渡江 赵子龙单骑救主曹操派曹仁、曹洪率兵攻打刘备,许禇为先锋。曹军占领了新野,没想到半夜里城中四面火起,被烧得焦头烂额,曹军败兵到了白河,被关羽开闸放水,又淹了个七零八散,败走博陵渡口,又遇到张飞。
张飞见到许禇,立即冲过来打,在这种情况下,许禇是“不敢恋战,夺路走脱”,被张飞打跑了。
张飞与许禇第三次交锋是在《三国演义》的第五十回中。在赤壁之战后,张飞在南彝陵葫芦口伏击曹军。
回目: 诸葛亮智算华容 关云长义释曹操赤壁大战,周瑜一把火将曹军烧得灰飞烟灭,狼狈而逃。
曹操率败兵走乌林小路,被赵云截住一场混杀,折损了大批人马。再走南彝陵过葫芦口,却遇到张飞拦路。
曹军众兵将本来就很害怕张飞,见了张飞拦路,“尽皆胆寒”,为掩护曹操逃走,许褚“骑无鞍马来战张飞”,张辽和徐晃也来夹攻,混战在一处。曹操趁乱逃脱。
曹操脱险后,再检点人马,“回顾众将,多已带伤”,看来这几位在张飞那里没讨了好。
张飞和许禇第四次在沙场交锋是在《三国演义》的第七十二回中的汉中争夺战。
回目: 诸葛亮智取汉中 曹阿瞒兵退斜谷刘备与曹操在汉中展开激烈的争夺战,曹操屡次吃亏,兵退阳平关。但张飞和魏延四处阻拦曹军的粮草运输,曹操命许禇去阳平道保护粮草车队。
许禇押粮,夜里喝得大醉,乘夜而行,二更时分在褒州路上遇到张飞劫路。
张飞“挺矛纵马,直取许褚”,许禇喝的太多晕晕乎乎,扛不住张飞。战不数合,张飞一矛捅中了许禇的肩膀,许禇翻身落马,被部下救走。
从此以后,许禇就再也没有在战场上出现过。可以想到,张飞这一矛让许禇受伤不轻。
许禇后来又有两次露面。
一次是在《三国演义》的第七十九回中,
回目: 兄逼弟曹植赋诗 侄陷叔刘封伏法曹操死后,曹丕和曹植兄弟争王,曹丕继承了曹操的王位,他听说曹丕很不满意,大放厥词,就命许禇去追拿曹植。
许褚奉命,引三千虎卫军到达临淄城。守将想拦阻许禇,许褚“立斩之”,率兵入王府,将曹植一干人等押回了邺城。
许禇最后一次露面是在《三国演义》的第八十六回中。
回目: 难张温秦宓逞天辩 破曹丕徐盛用火攻曹丕篡汉称帝后,听说孙权和诸葛亮又互相联络,结成盟友,非常愤怒,决定御驾亲征,教训一下东吴。
魏黄初五年八月,曹丕会聚众兵将,点齐三十万人马,浩浩荡荡向东吴进发,许禇与吕虔做为中军护卫,随驾南征。
这次南征,实际是曹丕对军队势力和朝中政治势力的一次调整,曹真和曹休等年轻一代将领获得了军队的指挥权,而司马懿、则留守主持国家政务。
这次南征,曹丕遭到了失败,还损失了一员重将――张辽。
从此,许禇就再没有出现过。曹操留下的能征惯战的将领越来越凋零,曹丕再也承担不起损失重将的责任了,他应该是将许禇留在国都,做为全军的楷模和象征了。
张飞一矛刺许褚于马下,侥幸逃脱的许褚结局怎样?
你问的是小说《三国演义》中的情节:汉中之战时,诸葛亮命张飞、魏延兵分两路去截曹军粮道,令黄忠、赵云分两路去纵火烧山。曹操退守阳平关,令军四出哨探。有人报告说张飞、魏延正分兵劫粮。“曹问曰:‘谁敢敌张飞’?许褚曰‘某愿往’!操令许褚领一千精兵,去阳平关路上护接粮草。解粮官接着,喜曰:‘若非将军到此,粮不得到阳平矣’。遂将车上的酒肉,献与许褚。褚痛饮,不觉大醉,便乘酒兴,催粮车行。解粮官曰:‘日已暮矣,前褒州之地,山势险恶,未可过去’。褚曰‘吾有万夫之勇,岂惧他人哉 !今乘着月色,正好使粮车行走’......行至半路,忽山凹里鼓角震天,一枝军当住。为首大将,乃张飞也,挺矛纵马,直取许褚。褚舞刀来迎,却因酒醉,敌不住张飞;战不数合,被飞一矛刺中肩膀,翻身落马;军士急忙救起,退后便走。张飞尽夺车辆粮草而回” 。
许褚是曹营中一等一的虎将,被曹操夸为“吾之樊哙也”。此战他被张飞一矛刺落马下,是有客观原因的 ——按理说,许褚的勇悍与武艺不在张飞之下,二人武力值至少是旗鼓相当的,可他战不几合就被张飞刺中肩膀,应该说没有发挥出其正常水平,主要原因是醉酒,否则,依他清醒时和马超酣战二百多回合不落下风的神勇看(参见《三国演义》第五十九回:许褚裸衣斗马超),应该不会那么轻易就被张飞击败的。
按小说里的说法,许褚被张飞刺伤后,被众将救回曹营养伤。后来,曹操死,曹丕即位,曾命许褚率军到临淄擒拿亲弟弟曹植。曹丕南征孙吴时,任许褚、吕虔为中护军。与吴军鏖战时,许褚立过战功。此后,许褚这位勇冠三军的虎贲在小说里就再也没登场过,似乎人间消失了。
那么,历史上真实的许褚结局究竟如何?
在正史《三国志》中,许褚是在曹操攻下淮、泗时率部归附曹营的。曹操一见威武雄壮的许褚,非常赞许,说:“真乃吾之樊哙也”!立刻就任其为都尉,跟随许一起归曹的人都被任为虎士。曹操击张绣时,许褚一马当先,斩杀了一万多敌人,被攫为校尉;官渡之战时,曹操幕下的从士徐他等人密谋反叛,想要谋刺曹操,被警觉的许褚察觉,亲手格杀徐他等百余名刺客。从此,许褚就成了曹操的贴身保镖,须臾不离左右。攻邺城时,许褚冲锋陷阵,勇不可当,立下赫赫战功,被赐爵关内侯。征西凉时,勇冠三军、不逊吕布的马超想在阵前偷袭曹操,因忌惮许褚之勇,未敢轻举妄动。几日后,曹军与西凉军决战,许褚冲锋在前,歼敌无数,积功被升为武卫中郎将。“武卫” 这个名号,就是从这时候(平西凉)开始的。
当时,军中将士见许褚力大如虎,而且性格憨厚木讷,于是给他取了个绰号叫“虎痴”,也称虎侯。
史载,许褚生性谨慎,且守法度,为人刚毅木讷,不善言辞。他不喜攀附权贵,骨鲠正直,曹操对其异常信任 、宠爱,晋升其为中坚将军。
曹操病殁,许褚恸哭不止,乃至口吐鲜血;曹丕继位后,对其宠信如常,封他为万岁亭侯,攫升为武卫将军,率领中军为宿卫禁军,对他非常亲切,如同家人。
魏明帝曹睿即位后,封许褚为牟乡侯,赐其食邑七百户;并将许褚的长子封为关内侯。许褚老病而死后,被朝廷追谥为壮侯,由其子许仪继承他的职位。许褚之兄许定也有勇力,屡建战功,被封为振威将军,统领负责宿卫的禁军。
史载,曹魏太和年间,魏明帝曹睿追思许褚的忠、孝、勇烈,特地下诏褒奖;又赐许褚的子孙二人为关内侯的爵位。许褚子许仪后来被大将钟会杀害,西晋武帝泰始年间,许仪被平反,由其子许综(许褚孙)继承他的官爵利禄。
【插图源自网络】
【发文不易 严禁剽窃】
张飞一矛刺许褚于马下,侥幸逃脱的许褚结局怎样?
许褚,乃曹操手下数一数二的高手,曾与马超大战三百多合,不分胜负,一战成名。
然而,如此生猛的许褚,遇到了另外一位猛人,就突然哑火了,此人便是燕人张翼德。
许褚曾经与张飞有过三次交锋,次次失败,不得不说,张飞就是许褚命中的克星。
第一次交锋是在“火烧新野”之时,曹军又是被火烧,又是被水淹,四处逃窜,狼狈不堪。张飞正杀得起劲,忽然看见一曹将,十分生猛,左冲右突,已经杀了几个蜀兵。
张飞策马向前,大喝一声:“俺燕人张翼德在此,受死吧!”,那将一听“张翼德”的名字,吓了一大跳,“不敢恋战,夺路走脱”。
这个大将便是许褚,他之所以畏惧张飞,是因为先前关羽斩颜良、诛文丑之时,曾经在曹操面前夸下海口:“俺三弟张飞比我还要厉害,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如过家家一般。”
曹操悚然一惊,对众将道:“听到没有,以后碰到张飞,都给我躲得远远的,别去找死。”,众将纷纷铭记于心。
这次遇到了张飞,许褚本想上去拼杀,但猛然间想起了曹操的话,更兼中了敌计,便生出了畏惧之心,夺路而逃。
第二次就更惨了,当时曹操赤壁大败,狼狈逃窜,张飞奉孔明之命,带着一千兵马埋伏在葫芦口,以逸待劳。
曹军又饥又渴又累,见了张飞拦路,陡然想起曹操之言,“尽皆胆寒”,四散奔逃,但许褚是曹操的保镖,别人逃,他不能逃,只能硬着头皮上了。
可是当时许褚“骑无鞍马”,“马无鞍”就好比坐着板凳开公交车,这种感觉很无语,许褚不仅要开公交车,还要拿着长矛与张飞对战,虽然打不过,也要硬上,结果可想而知,刚打了两合,就露出了败相。
好在,徐晃、张辽两位猛将过来帮忙,三打一,这样才抵住了张飞,曹操趁机逃脱。
第三次是汉中之战。
当时曹操把大将都派出去了,无人可派了,而此时急需一名大将护运粮草,曹操只得把许褚派出去。
然而许褚太大意了,夜里喝得酩酊大醉,二更时分,恰好遇到了劫道的张飞,结果可想而知。
张飞“挺矛纵马,直取许褚”,战不数合,许褚被张飞一矛刺中了肩膀,一下子从马上栽了下来,张飞刚要上去宰了他,结果曹军一哄而上,来救许褚,张飞只得退出。
许褚受了重伤,被人抬回去医治,所幸没有大碍,身体康复之后,许褚再也不敢逞强了,之后便很少出现在战场了。
张飞一矛刺许褚于马下,侥幸逃脱的许褚结局怎样?
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燕人张飞与“虎痴”许褚有一番惊天地泣鬼神的龙争虎斗。本来这两位都是三国名列前茅的大将、猛将,战斗却是一边倒,“战不数合”,张飞一矛刺中许褚肩膀,将其刺于马下。许褚身受重伤,在部下的抢救下,狼狈逃回曹营。原来,许褚喝醉了,战斗力大打折扣,自然不是张三爷的对手。那么,逢飞必败的许褚,此后结局如何?下面依据演义及《三国志》中相关内容,分析如下两个可能结局。
结局一:许褚伤势沉重,难以复员归队,无奈退居二线。
战场上,有伤亡在所难免,只要没有死亡,没有受到难以治愈的重伤,一个军人在痊愈后,会第一时间返回战场的。优秀的军人秉着“轻伤不下火线,重伤不下战场”,他们以伤退为耻,以“马革裹尸”为荣。如我们敬爱的“武圣”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时受到箭伤仍坚持寻找刘皇叔,北伐围困樊城时两次受到箭伤,尤其是第二次受到曹仁的毒箭,仍然坚持不下火线,箭伤还未痊愈便与徐晃大战八十回合,不落下风。关羽当时已经年近花甲,仍然横刀立马,与敌方大将大战,这种精神值得我们传承。
许褚也是一员武将,如果不是伤势太过于沉重,他在伤愈后会第一时间复员归队的。这是属于军人的骄傲,在哪里倒下,就在哪里站起来。许褚和张飞三次对战,前两次都未取得优势,第三次差点丢了自己的性命,简直是奇耻大辱。
是可忍孰不可忍,许褚是骄傲的,他不会忍的,只要有一线机会,他找到张飞,与之决战,将其战败,找回场子。然而,被张飞刺于马下的许褚,侥幸逃回曹营,满面羞愧向曹操交代粮草被劫始末后,就下去找军医医治伤口去了。演义中相关描述如下:
“却说众将保着许褚,回见曹操。操令医士疗治金疮,一面亲自提兵来与蜀兵决战。”此后,小说中再没有许褚的征战记录。只是在第八十回,许褚奉魏文帝曹丕之命,前往临淄擒拿兄弟曹植这等小事。捉拿曹植,没必要动用许褚这尊大佛吧,曹丕随便派一员偏将即可。这说明许褚被张飞刺中后,伤势很难完全痊愈,战力达不到巅峰时期,也就没必要重返战场了。
许褚被张飞刺了一矛,虽然侥幸捡回一命,战力受到影响,没必要重返战场,退居二线,专职负责曹操的安保工作,不再兼职冲锋陷阵。为了曹操的霸业,许褚肝脑涂地,不惜牺牲自己的性命,这时落下难以复原的病根。曹操标榜爱才如命,自然不会亏待守护自己一生的许褚,尤其是在典韦早逝的情况下,他为了自己的安全着想,会加倍优待许褚。
结局二:许褚因其喝酒误事,被曹操边缘化,闲置一边。
许褚作为曹操最信任的将领,平时负责他的安保工作,战时负责啃硬骨头。汉中之战,曹军斥候探听到蜀汉大将张飞欲断自己粮道。粮道乃是一军根本,粮道被断,自己怎么死的都不知道。因此,曹操为保证粮道安全,派出秘密武器许褚亲自护送粮草。他没想到的是,许褚脱离自己视线范围,酒瘾犯了,贪多喝了几杯,还是工作期间饮酒。恰恰是这几杯酒,差点要了许褚的小命。演义中相关描述如下:
“遂将车上的酒肉献与许褚。褚痛饮,便乘酒兴,催粮车行。”许褚因酒误事,将粮草丢失,导致曹军汉中之战陷入困境,最后只能无奈撤退。此后,曹操知晓许褚只是一个莽夫,在自己的节制下,还有用武之地,如果重用他,交给其押送粮草之类的大事,实在是不靠谱。简而言之,许褚不是一军主帅的料,只能作为猛将冲锋陷阵或者护卫自己的安全。曹操知晓不能委以许褚重任,在其伤好后,便将其边缘化,专职作为自己的保镖使用,不让其上战场。这是曹操对人才的合理利用。
总结:不论是爱惜许褚,还是将其边缘化,曹操在许褚伤愈后,都没让其重返战场。最根本原因就是,曹操不放心许褚独立统兵,许褚不是领兵大将的料。许褚也知道自己不善于统兵,因此专职于曹操安保工作。公元220年,曹操去世时,许褚号啕大哭,还呕血不止。《三国志》中记载:
“太祖崩,褚号泣呕血。”公元227年后不久,许褚病死,被曹叡追谥为“壮侯”。他的两个子孙被封为关内侯。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