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人有夜生活吗?

夜生活是自古以来所有躁动不安的人心之所向,心之所往的,无论是现代还是古代,夜生活是必不可少的,虽然在古代有不同的宵禁制度,但是也阻挡不住那一颗颗骚动的心。要问古人夜生活都怎么过,其实在一首首古诗里都已经体现出来,且看:

1、睡觉

古代没有电,晚上照明一般就是用油灯蜡烛,达官贵人倒也罢了,一般人家是舍不得的,所以睡觉可以作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夜生活方式。有诗为证: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静坐

那要是睡不着怎么办呢?那就自己坐坐,忆古思今,也是一种夜生活的方式。

人闲桂花落,夜静深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很有意境对不对?

3、喝酒

提到喝酒,从古至今,都是传播最广的一种夜生活方式,无论是自斟自饮,还是呼朋引伴,喝的就是一种感觉,一种心情。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4、下棋

约一知己,围桌而坐。棋子起落,分外惬意。即便是我们现代,晚上在公园还能看到老大爷在棋盘上捉对厮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5、会友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6、相思

相思之苦,是夜晚抹不掉的一种情绪,多少诗句,都是在讲相思情。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亲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要论这夜生活,可谓是千千万万种,但是无非是吃喝玩乐等诸类,打发时间,抒发情绪罢了。

中国古人有夜生活吗?

“夜生活”,古代的人和我们一样的。只是古代得时候,由于政治的原因或是为了政权的稳定,大多实行宵禁制度。

汉朝时,都有了酒肆和酒店了,甚至有了公共澡堂。达官贵人先沐浴更衣,再去喝酒吃饭。只不过当时治安不好,关门要按规定。

到了唐朝,古长安一片繁华。到了晚上也是一样的热闹非凡。很多影视剧里都有这样的镜头,仆人提着食盒,一刻间就把桌子摆满了精美的菜肴。

事实上,唐朝时的饮食业已经很发达了。李肇的《国史补》记载,唐德宗临时招见吴凑,任他为京兆尹,且要立即赴任。可是时间紧迫,吴凑还是尽快的通知亲朋好友晚上到家里吃饭践行。客人们陆陆续续到了,酒宴已经摆好了。客人们不解问怎么这么迅速呢?下人回答说“两市日有礼席,举镗釜可取之,故三五百人之馔,可立办也”。

就是说,大街上做这种酒席的很多,日夜都有,即使三五百人一起吃饭,你只需要拿着盛饭的东西去,可以立刻办好。“立办”,这相当于今天的快餐啊!可见,夜市的繁华景象。

到了北宋初年,宵禁就基本解除了。当时比较流行“笼袖娇民”四个字。意思是你到街上一望了然。城里的老百姓夜里生活很丰富多彩,汴京城灯火通明,人潮涌动,红灯高挂。酒楼,茶楼,不时传出唱曲的,猜拳的,高谈阔论的嘈杂声。

在汴河虹桥附近聚集了一些有名的茶馆,常常引来人们斗茶取乐。以竞赛的方式“茗战”斗茶,评比茶的优劣。夺魁者奖一壶龙井茶。当然,斗茶也不是单纯的斗茶,人们一边喝茶,一边听说书,唱曲,磕着瓜子,当然更有点心卖。

当时的开封可以说是繁华而又开放。“八方争凑,万国咸通”“万国舟车会,中天像魏雄”。

宋朝,是崇杨文化自由的朝代,士族文化盛行,即使有文化的官员们,也把上妓院听曲,喝酒,喝茶当做身份的象征,很是盛行。连皇帝都是晚上出来逛街逛妓院的。

可以说,宋朝是中国历史上饮食文化发展的最高峰,更是古代人们夜生活最丰富的时代!

中国古人有夜生活吗?

在古代统一王朝和平安定的年代,在晚上也是像现代人一样寻找休闲娱乐的,只不过由于科技水平的不同,娱乐方式也有很大差别。在古时侯达官贵人家中都养有歌伎,专供富贵阶层享乐,看翩翩起舞,配于音乐歌谱演唱。更有富人夜入烟花妓院寻找乐事。

一般平民会去街坊听戏或听说书人讲历史故事,也有好友进行对弈。再有休闲时邀友小酌享受清闲娱理。

各阶层有各阶层的娱乐方式,和现代人寻求休闲娱乐有同等心理。只是时代不同欣赏内容有差别而已。

中国古人有夜生活吗?

当然有,只要有人类的地方就会有夜生活!因社会制度习俗不同而有所差別。

中国古人有夜生活吗?

1、逛青楼。至于这个,就太多了。大明朝,文武百官下了朝就去逛青楼,都成家常便饭啦。古代的文人,不但去逛青楼,还能和青楼的姑娘们成为很要好的小伙伴。柳永去世的时候,没钱买棺材,还是青楼的小伙伴凑钱葬了他。真是无青楼,不夜晚啊。

2、会基友古人晚上聚会,大多是好基友聚在一起,喝酒、猜谜、下棋等。

3、聚会喝酒。喝酒对国人来说,酒是聚会的必备。高兴喝酒,不高兴也喝酒。古人喝酒,喜欢露天喝,在四面透风的亭子里喝,在河边喝。送别的时候喝,相聚的时候也喝。

4、8、读书。古人挑灯夜读,大多为的是考取功名,夜间安静的环境适合读书思考,所以读书也是古人的夜生活之一。

中国古人有夜生活吗?

“夜生活”似乎是一个很现代的词汇,随着近代化社会的出现,夜生活才逐渐走入大众。它似乎与灯火酒绿、莺歌燕舞有着某种分不开的联系,那么古代人是否也能享受这种“夜生活”呢?

(古代夜景)

在我们想象中,古代中国是农耕社会,似乎不太具备“夜生活”的条件,而在各种古装电视剧中,似乎总能看到痴男怨女在夜市中相遇的场面。这种反差让很多人有一种错觉:电视都是假的,古人并没有夜生活!

其实,中国古人是有夜生活的,只是这种夜生活受到了严格的限制,并不像今天这般自由随意。

古人真正的夜生活出现在宋代,唐朝以前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夜生活。史书记载,自周朝时,我国便开始施行严格的“宵禁制度”,以昼夜划分,白天人们可以出行,到了晚上则禁止百姓外出。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政府派出专门的巡夜人员,在夜晚进行巡逻。日落之后,城门便会关闭,直到次日黎明时分才会再次开启。

(更夫)

西汉时,飞将军李广外出打猎,回来时已是深夜。此时城门已经关闭,李广无可奈何只能在城外露宿,直到次日城门大开才得以进城。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当时的人们没有一点夜生活。古代,元宵佳节是一年一度的盛大节日,每到此时,天子便会下令取消“宵禁”三日。这三日,无论男女老幼皆可走出家门,看花灯,赏夜景,开始享受一年一度的夜生活。

唐安史之乱后,随着国家的混乱,宵禁制度开始有所松动,经历五代十国,入宋之后,中国的古人才真正的开始享受丰富多彩的夜生活了。

(古代夜景复原)

北宋时,汴京城每晚三更夜半开始宵禁,到五更时分便又热闹起来。即便是遇到大雨天、大雪天,深夜仍然有夜市。宋之前,我国城市施行的是“坊市制度”,商品交易有严格的时间地点限制;宋朝时,取消这种限制,大街上便可以摆摊卖货,这也为宋朝的夜生活提供了基础。

宋代,一些大城市的食品店铺即便到了三更之后仍然在营业,已方便来往的“公私营干”在此吃饭。二十四小时营业,这和如今的快餐店经营模式已很相似。

(歌妓)

宋朝人不但拥有夜生活,而且十分丰富。大街上各种小吃随处可见,膘皮子、酸儿、羊脂韭饼、糟羊蹄、姜蟹等应有尽有。达官显贵可以到京城最大的酒楼樊楼享用美酒佳肴,普通市民也可在茶楼酒肆享受悠闲。

此外,宋人夜晚娱乐生活也十分丰富。除了纨绔子弟向往的秦楼楚馆可尽情享乐外,宋朝的勾栏瓦舍也是老少咸宜的娱乐场所。在勾栏瓦舍中有各种艺人表演,杂技、戏曲、说书人、算卦人,形形色色,应有尽有。

宋朝的皇宫也置身闹市中,夜晚宫外的喧闹常常会打扰天子的清净。北宋仁宗皇帝时,深夜听到宫外丝竹管乐之声好不热闹,便询问宫人:“哪里这么热闹?”宫人回答:“是宫外的茶楼酒肆。”那宫人也好不羡慕道:“官家您且听,这外面多热闹啊!倒是我们宫中显得冷冷清清。”仁宗皇帝道:“你懂什么?正是因为宫中冷清,这宫外才得以快活。若是这宫中整日快活,宫外到要冷清多了。”宋仁宗是北宋在位最长的皇帝,也是著名的“垂拱而治”的皇帝。正是宋朝政治的开明才造就了宋朝百姓丰富多彩的夜生活。

(宋仁宗像)

后来,北宋末年金兵南下,国家危难,但宋朝政府并未因此禁止夜生活。在哪个风雨飘摇的年月,宋朝百姓仍可享受夜晚的快乐。

宋朝灭亡后,如此开明的政治环境一去不复返。明清时期,“宵禁制度”再次出现,直到辛亥革命之后,夜生活才重新回到百姓当中。

所以说,中国古代是有夜生活的,以宋代最为盛行。

本文由野史著作郎原创,了解更多历史知识,欢迎关注!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