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话:“红事礼到人不怪,白事礼到人不收”啥意思?
在我国,有许多农村老话,农村俗语在流行,这些老话俗语是广大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总结出来的。虽然有局限性,但其中很多到了今天还是挺有道理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么一个关于红白喜事的农村老话:“红事礼到人不怪,白事礼到人不收”。
在农村,关于红白喜事方面的礼仪讲究还是很多的,早已经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举办俗语流传至今,这些老话如今依然还被人们广泛使用着。
而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就有老话“红事礼到人不怪,白事礼到人不收”。
这句老话说的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又该如何理解呢?
一、红事礼到人不怪
“红事礼到人不怪”,说的意思是,遇到谁家办红事,你只要把礼随上了,即使到时人不去现场,也不会受到主家的责怪。
在我国,从古至今,人们都对红喜事特别重视,办红喜事时心情也是比较愉悦的。同时,还要把这好事,高兴的事分享出去,让自己的亲朋好友一起来体验这种快乐。
红喜事,比如结婚、搬家、盖房子、生小孩、办满月、职务升迁等都算是值得高兴的喜事,也是值得庆贺一下的。主家这时候会提前列好邀请人员名单,然后逐一通知。接到邀请函的人也会高兴前去参加,参加的人们都会随个份子钱,以示同喜,这也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事。
随了份子钱,等办事这天一般都要如约前去参加庆贺活动和主人家的宴请。这时,人们只要没有什么大事,急事,到时候也愿意去捧个场,沾一沾喜事的喜庆气。
一般来说,对于红喜事,如果没有接到主人家的邀请,最好不要自行前往的。
但现实生活中,有些人被邀请前去参加活动的人,本来说好的要去,但临时有急事去不了,这时就会把份子钱让朋友捎过去就可以了。还有的人份子钱提前给了,办事这天有事去不了。怎么办?
其实,红喜事讲究的就是喜庆,就是说只讲高兴的事,其他都无所谓的。你只要随了礼,捎去了份子钱,就相当于你礼到人也到了。主人家是不会计较什么的,也不会为此埋怨你的。
所以,只要你接受邀请,说明主人家重视你,而你虽然没到现场,但只要随了礼,礼到就等于人到。人家也不会生气,这就是老话中说的红事“礼到人不怪”的大概意思。
二、白事礼到人不收
“白事礼到人不收”,白事这里指的是“丧事”,办白事说的意思和红事正好相反。就是当人家办白事时候,邀请你去,你有事人没有去成,只是把送礼钱送到了,这时主人家就会感到不高兴,不收你的礼金。
当然,礼金还是会收,但心里会不高兴,这说明什么问题呢?我认为这也好理解,喜事和白事在人们心中的重量或者说重视程度是不一样的。红喜事,都是高兴的事,只要高兴,其他的都不重要了。而白事则不同,白事更多突出的是悲痛心情。
白事代表一个家庭的亲人不幸逝去。中国人讲究“死者为大”,就是说和死者相关的一切事都是大事,马虎不得,入土为安,只有将死者送走了,人们的心才能安下来。
而且,中国的丧葬礼仪也是比较繁琐的,不能出一点事,否则就是对死者不敬。所以,由于主人家要守灵,还要接待吊唁者,自己也不能乱跑,同时自己本身还处于悲伤之中。所以,丧事中的各种事物都需要人们的帮忙。所以来得多了,帮忙的人也多了,丧事就会办得顺利。
办丧事不仅是一件大事,也是面子的事,办事时街坊邻居可都在看着呢,看你办得如何。如果家里来帮忙的人多,就说明这家人缘好,朋友多。反过来,大家都不来,或人来的少,让外人看见了,就以为这家人混的不怎么样,家里出这么重大的事都没人来帮忙。
因此,当你遇到朋友家办白事,除了随礼外,最好到时能亲自到场,一是表示对死者的尊重;二是表示你看望朋友关系;三是也是帮个人场,风风光光把死者送走;四是中国人讲究礼尚往来,人家有事你来了,当你家有事时,人家也一定会来的。所以,要记住,遇上白事,人到现场比礼到更让主人家感动,如果只是让人捎个礼过去,自己不去,主人家虽然会收,但会感到不高兴。
当然,在今天,人们每天都是忙忙碌碌地在为生活而奔波,有时遇上红白喜事时,确实会因一些事推不开而不能参加。其实,现在人们也都会相互理解的,也不会因此而生气的。但我想,能去尽量去,特别是白事,这样,人家一定会感激的。
图片来自网络
农村老话:“红事礼到人不怪,白事礼到人不收”啥意思?
世上有诸多的缘和因,却不可能结出万般的果。很多疑惑不得果而终,是人们的思想理念,一句话,难得糊涂。糊涂是不明不白,在不经意间,不在乎形成了平淡的浊料,也是与事无关紧要。
生是出处,犹如初始的枝芽开出的花,是否能有结出的果?这就是平淡的生活。
死是归路,是去处,犹如找到了家的感觉,有一份心安,去到了归宿的安息所。这也是终身大事,是一生基业的硕果。
红事是生活中喜庆事,人生经历过无数的重复,很一般且平淡。红事举办纪念时,随礼人不到场,己能表达心意,总是有一句话,朋友之交淡如水,红事礼到人不怪。
白事是死丧最终的大事,是对逝者的敬重和敬畏。在纪念仪式上,不只是平淡的友谊关系的人脉,更多是血缘恩情的直系关系的人脉。这种仪式是沉痛的哀悼,随礼人不到场就是敷衍了事,对亡灵的大不敬,因此白事礼到人不收。
农村老话:“红事礼到人不怪,白事礼到人不收”啥意思?
“白事礼到人不收”,意思是村里哪家有老人去世,在举办丧事期间,亲戚朋友不能份子钱到了而人没到,
这是对去世的老人极不尊重,这样的话去世老人的子女会很不爽,会责怪的。
生老病死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无法避免的,
一般村里有老人去世,老人的子女便会通知所有的亲戚朋友,以及自己关系较好的熟人,同学,
一般情况下,接到通知的所有人都会去参加葬礼,否则会被人当作“大不敬”!
正常情况下,亲戚朋友在收到老人去世的通知后,
不管手头上有多么重要的事情,不管多远,都会不远千里,甚至万里立马赶回家参加葬礼,
这是表示自己对去世老人的哀思,也是对去世老人的尊重!
如果不去参加葬礼,那么以后他家有老人去世举办丧事时,别人也不会去的!
另外参加葬礼时的礼钱不能用微信支付,必须用现金,
还有办丧事的份子钱不能补,错过了是不能补的!
参加亲戚朋友家的白事时,人没到,请别人转交了份子钱(上礼账),
别人肯定会对你有意见的,人死为大,就算你有天大的事情也要放下,否则就是“大不敬”!
“红事礼到人不怪”在我们老家农村很流行,一旦村里哪家有人结婚啊,生小孩啊,
建的新房过火啊,过整数生日啊(比如10岁、20岁,30岁、40岁、50岁),老人过寿啊,儿女考上大学了啊……等这些非常喜庆的事情时,
都会在家里摆上几桌好吃的饭菜(一般一桌8个人,12个菜左右),
邀请自己的亲戚朋友以及一些关系比较好的熟人、同学、同事、邻居等来参加酒席。
一般情况下,别人收到邀请后百分之一百会去参加酒席的。
在我们老家农村去参加酒席时,不需要买任何东西,不需要带礼物去,只要包一个红包随份子钱就可以了。
自从改革开放后,很多农村人不远千里外出打工,做生意,
当他们收到亲戚朋友的邀请后因为工作原因,生意原因不能回老家农村参加酒席,
他们就会转钱托老家的亲戚朋友帮忙包红包随份子钱,
要么就是直接在微信发红包给举办酒席的亲戚朋友,
一般主办方只要收到礼了就会很高兴,是不会怪别人的,
所以在农村参加喜事时,只要份子钱到了就行,
因为种种原因人没到主办方会谅解的,不会有任何意见的。
这就是农村俗话“红事礼到人不怪、白事礼到人不收”的含义!
农村老话:“红事礼到人不怪,白事礼到人不收”啥意思?
其实这两句话很好理解,我们老家就有这样的风俗习惯。
今年9月21日,突然接到老家我叔叔的电话,说我六奶去世了。当天是星期三,我的车限行,我借了个车就赶往老家。
在路上我又接到一个电话,是我弟弟从西安打来的,我按了免提,里面传来弟弟着急的声音:“哥,刚我接到电话,咱六奶去世了。”
我回道:“我知道,我现在正往老家赶呢。”
弟弟接着说:“西安现在疫情比较严重,我们小区处于封控状态,我回不去咋办?”
我笑了:“你回不来没关系啊,不是还有我嘛。”
弟弟急了:“你没明白我的意思,我回不去咋上礼啊?”
弟弟说的也是实话,我们老家的风俗习惯是:如果是红事,像结婚、做满月、祝寿,如果本人到不了现场,可以请人把礼金捎上,只要把礼金上到礼桌上了,礼金到了,人到不到没关系的。这就是“红事礼到人不怪”。
如果是白事,那就比较隆重比较讲究了。
首先我们老家有句俗话叫:“红事叫,白事到。”
意思就是说村上谁家如果有喜事了,需要主家挨门挨户去通知,去邀请,如果没有通知,完全可以不去帮忙,当然吃桌还是要去的,毕竟都是街坊邻居。
如果家里有人去世了,村里人听到消息都要主动赶去帮忙,而不需要主家去挨门去请。
其次就是“白事礼到人不收”。
意思是白事当天,自己只能上自己的礼金,不能替人捎礼金;更不能在丧事办完几天后,你看到主家再补礼金,这都是不允许的。
按老一辈的说法,白事替人捎礼金,对自己不好;白事过后再补礼金对主家不好。
当然,现在来看,这都有点封建迷信的色彩,可这么多年来,大家都是约定俗成,也一直都在默默遵守,谁也不愿意打破这个无形的规矩。
听到弟弟着急的声音,我笑了:“你回不来也没事,你送个花圈不就行了?”
弟弟还不放心:“行吗?”
我安慰道:“当然行,你送个大花圈,让花圈店把你的名字写到挽联下面。你要觉得还不够,可以再买一箱贡品,象金条啊,金元宝一类的就行了。”
弟弟这回是彻底放心了:“那你回到镇上了找个花圈店把他电话给我,我打电话让他到时送过去。”
我回到镇上,把花圈店的电话给了弟弟,让他们直接联系。
按我们这边的老规矩这个钱我是不能替弟弟出的。
其实自从我成家立业,经济独立之后,不管是亲戚朋友还是要好的同事,只要家里有白事,我除了礼金之外,都会再送一个花圈。
也许有朋友会说我是多此一举,但我一直都是这么做的。我总觉得礼多人不怪,花圈上写的有名字,不但外人能看到,也能加深主家的印象,让他知道你对他们家的重视。
朋友们,你们赞成我的做法吗?欢迎留言指教。
农村老话:“红事礼到人不怪,白事礼到人不收”啥意思?
山东、河北也有类似说法和风俗。不论喜事或丧事,人到礼到最圆满;确实不能到场,把礼捎到也没人怪。喜事允许事后补礼,有“喜上加喜”之说;但丧事不能补,有“重丧”之忌讳。
农村老话:“红事礼到人不怪,白事礼到人不收”啥意思?
谢邀!我是心累力乏,谢谢你阅读,关注我,分享更多农村老话俗话的乐趣。
今天要分享的"红事礼到人不怪,白事理到人不收",是一个民俗老话,讲的是农村的人情世故,啥意思?我来为你们回答:
一是红事礼到人不怪的意思。这上半句话的意思很好理解,就是亲戚朋友家有了结婚或摆满月酒的红事,有时间你应该亲自到场随份子并表示祝贺,如果没时间亲自前去,份子钱必须在办事儿当天以前到位,做到了这一点,亲戚朋友对于你的缺席不会怪罪。若是你因事或忘记了这事儿,不但人没到场,份子钱也没到位,事主肯定是莫名其妙,第一反应就是要断交了,随后会回想与你交往中,因为什么得罪了你,不然,凭白无故你是不会这样做的。
二是白事礼到人不收的意思。这句话也很好理解,就是亲戚朋友家里老人去世,在举办葬礼的时候,你因事不能亲自到场吊唁,采用其它方式把份子钱带到了现场,亲戚朋友觉得你对这事不够重视,或者是认为你有瞧不起人之嫌,从而拒绝收你的份子钱。农村人认为,孩子结婚或摆满月酒,都是小辈们的事情,因故到不了场,礼到人不怪,可以原谅,而老人去世,没有特殊事由必须前往,这是对逝者的尊重。若是明知道你没啥大事,却借故不肯参加,事主心中肯定不爽,必竟,在社会上混面子最重要,谁会稀罕你那点份子钱。
三是红白喜事讲究礼尚往来。在我们这边,红事确实存在礼到人不怪的现象,而白事礼到人不收的情况不多,当今社会,时间都是金钱,农村许多人都外出打工,有的常年承包一些小工程,加上人际交往都很活跃,朋友圈又很多。所以,亲戚朋友家里,红白喜事在时间上有冲突是常有的事,不能亲自到场的事更是时有发生,谁家能挂没事的招牌呢!即便是丧事,同样也是礼到人不怪,因人不到礼就不收也是不对的,大家讲究的就是个礼尚往来,不必计较太多。
【图片来自网络,欢迎阅读,谢谢你关注我!】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