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将至,老人说“大暑一阵烟,今冬换新棉”,“烟”是指什么?

今年的夏天过得感觉比较快,这不,大暑今天就如期而至,夏天最热的时候就要到来,这也是人们最难熬的一个阶段。在农村,常听老人们说“大暑一阵烟,今冬换新棉”,说的是什么意思?大暑怎么会一阵烟呢?下面就来与大家共同聊一聊这个话题,也让我们对暑天有个了解。

一、什么是大暑?

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夏季最后一个节气。大暑时,斗柄指未,太阳黄经已到达120度,将于公历7月22—24日交节。

什么是“暑”?暑就是炎热的意思,大暑是相对小暑来说的,代表天气将更加炎热,所以,大暑就是一年中阳光最毒,最猛烈、最炎热的一个节气,“湿热交蒸”是大暑气候的特点,这时候天气很容易出现高温酷热,雷雨暴雨,甚至是台风活动也更加频繁。

大暑节气是“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也是天气最热的时期。因为这时太阳光最猛烈,加上高温多雨潮湿,体感潮湿闷热。但这个阶段却是农作物成长最快的时期。也就是说是最需要雨水时期,秋天能不能丰收,这时候才是关键。

二、“大暑一阵烟,今冬换新棉”

“大暑一阵烟”,简单地说就是在大暑节气,农村烧火做饭时,点火不容易点燃,搞得满屋是冒烟,就说明是天气潮湿,柴本也燃烧不充分,就会产生很多烟,表示可能是要下雨了。

如果在大暑节气烧火做饭时,木柴很容易燃烧,没有什么烟雾产生,说明这叶阳气依然强盛,金气还未显现。金气不出,可能也就代表着清凉的天气要往后推了,炎热的天气往后延迟,说明这个秋季会不凉爽。

所以,“大暑一阵烟”才是农民最希望看到的。因为大暑节气才是少阴之气开始出现,地下的凉气逐渐从地面升起来了。代表着天要下雨了,这才会在生火时,柴草由于潮湿,燃烧时发出一阵烟,这是下雨前的预兆。而大暑时节下雨,说明庄稼长势会更好好,秋季丰收就不在话下了。

所以“大暑一阵烟”中的“烟”指的况是什么?就是指人们在大暑这天生火做饭的炊烟。

那为什么说这种烟的出现会有“今冬换新棉”的说法呢?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多,在过去,农业生产技术落后,大多数人是靠天吃饭的。所以农田庄稼的收成的好坏就决定着人们的生活水准。

大暑天气虽然炎热,但却是庄稼成长的关键有利于庄稼的生长,由于炎热,地里的水分蒸发很快这时候决不能缺少雨水。民间总结有“五天不雨一小旱,十天不雨一大旱,一月不雨地冒烟”。

暑天太热了,但如果出现大暑节气下雨就代表着秋庄稼收成好,秋庄稼收成好,表示人们生活将会改善,有钱的人们就会趁冬天未到时,赶紧添购新棉衣,迎接冬天的到来。

总之,“大暑一阵烟,今冬换新棉”,这样的说法还是有一定道理的,也是广大农民对丰收的祈昐和对幸福生活的一种向往。

大暑将至,老人说“大暑一阵烟,今冬换新棉”,“烟”是指什么?

俗话说:“冷在三九,热在三伏”,“三伏”是一年中最潮湿闷热的季节,大暑节气正处于“二伏”之中。

“大暑一阵烟”是什么意思呢?是说“三伏”天正处于雨季,气候湿润,空气中含的水份很大,造成低气压。在大暑期间用柴草生火作饭,由于气压低,烟在烟道中冒不出去,会弄得满屋是烟。气压低往往也是下雨的前兆,大暑一阵烟说的是天要下雨了。

处于立秋前后的“三伏”是农作物生长最旺盛的时期,俗话说得好“春旱不算旱,秋旱扔一半”,这个季节充足的雨水,是农作物正常生长的重要保障。

棉花生长不但需要充足光照,在开花作蕾的时候更需要大量的水份和肥料。

大暑前后正是棉花开花作蕾的季节,如果雨水充沛,很利于棉花生长。秋后棉花丰收,到了冬天自然就会有新棉衣换了。

所以“大暑一阵烟”的烟指的是,天要下雨的一种自然现象。

图片源于网络侵权即删。

大暑将至,老人说“大暑一阵烟,今冬换新棉”,“烟”是指什么?

大暑一阵烟今冬换新棉,其中的烟是指三伏最热的天气形成的水蒸汽!

大暑是夏季最后一个节气,是天气最热雨水最多而且酷热之时,阴雨绵绵雷阵雨等频频,热度最高导致水蒸汽也最多,如同平地起烟雾,人们称小暑大暑又蒸又煮,酷热难耐!但对于各种植物来说,却是雨水充足阳光光照充足之时,也是快速充分成长的条件,因此对粮棉各种作物是十分有利的,所以有经验的老农说大暑一阵烟今冬换新棉!

大暑将至,老人说“大暑一阵烟,今冬换新棉”,“烟”是指什么?

现在大家都不怎么生活做饭了,也不烧柴了,即便是农村里这样的场景也越来越少,对于一些以前的话,当然也是不怎么能够理解。

大暑一阵烟,今冬换新棉!这里的烟,指的就是烟火气。

要是生过柴火的人,自然也就知道,柴火要是干燥的话,那么生火的时候就没什么烟,可要是柴火当中的水分多,那么要生火的话,就很容易产生烟雾。

古人认为,天地之间的万事万物都存在于一个循环的平衡当中,阴阳交替周而复始。

在传统的二十四节气当中,也蕴含着阴阳轮回的道理,像是春天到夏天,就是个阴气衰弱阳气逐渐上升的过程,而到了夏至的时候,阳气达到了最高峰的状态。

而在夏至之后,阳气逐渐开始衰弱,尤其是到了大暑与立秋之间,大地的火气逐渐隐藏,老话当中所谓的“夏至一阴生”,大地之中的阴气逐渐旺盛,到了立秋完全显现。

从大暑的节气开始,天地之间的少阴之气愈发强烈,这个时候属于阳气衰落阴气旺盛的开端,而在很多日常生活中,这个现象也会慢慢展现出来。

夏至之后,天气就基本上没那么热了,高空的冷空气也开始逐渐下沉。

这个时候人们觉得地底深处的凉气慢慢上升,也就是这个时候阴气开始逐渐压制阳气,而在人们生活做饭的时候,火往往都是向下走的,并且烟雾往往会比较大。

咱们有时候生火,柴火比较干燥的话,将火源直接丢在柴火上方,那么下方的木柴也非常容易被点燃,而要是柴火不够干燥,水分多没那么易燃,往往需要将火源放在柴火下面。

而在大暑的时候,阴气上升阳气衰弱,过去的人觉得这时候柴火是不容易点燃的。

不仅不容易点燃,大暑前后柴火的含水量也会上升,这个时候要是生火,那么很容易就会产生许多的烟雾,而这种现象也预示着凉气上升会出现大雨的天气。

古人觉得,天地之间的阴阳平衡是必要的,大暑的时候就应该出现这个现象,而且大暑前后刚好也是庄稼需要雨水的时候,所以生火很多烟雾,其实是好事。

既然大暑生火产生许多的烟雾,那么就代表天地之间的秩序并没有乱,会风调雨顺。

如果大暑一阵烟,今年应该就是风调雨顺自然就是丰年,冬天当然就可以换新棉做衣服,虽然这也没什么科学依据,但这也蕴藏着古人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跟祝福。

大暑将至,老人说“大暑一阵烟,今冬换新棉”,“烟”是指什么?

俗语“大暑一阵烟,今冬换新棉”中除了人们熟知的气候常识外,还包含了相对复杂的五行理论。古人将五行与当时人们所知的一切事物相对应,而四季中夏季属火,秋季属金,火克金。因为这层关系才有了俗语中的说法,古人便据此根据大暑当天柴火的燃烧状况来判断下半年家庭运势及收成。

如果当天柴火易燃,说明火气依旧旺盛使得金气迟迟不来,如果当天柴火满屋冒烟就意味着火气衰退金气将至,古人将这种现象视为金气显现和下雨的预兆。而在靠天吃饭的古代农耕社会中,大暑的雨水往往意味着秋季庄稼的丰收。杜甫唐诗中“大暑运金气,荆扬不知秋”的“金气”大抵也是由此而来。丰收是古代百姓最大的心愿,是衣食住行的根本,丰收之余便可以换取新棉迎接寒冷的冬天,这种喜悦是不言而喻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