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不立危墙之下”,此话出处何处?本意是什么呢?

“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这句话还是比较好理解的,是孟子讲做人的道理:做为君子,一定要远离危险的地方。这句话出自哪里?真正的意思是什么意思呢?下面我就与大家共同学习和探讨一下。

“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出自:《孟子·尽心》:“莫非命也,顺受其正,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之下。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桎梏死者,非正命也。”

孟子说:“世上没有一样东西不是天命决定,能顺从天命,这才是正常的命运;所以,懂得天命的人是不会站立在危墙下面的。如果你是顺应自然而死的,那就是正常的命运;而违反天命犯罪受刑而死的,就不是正常的命运。”

从这段内容讲的来看,孟子所说的是作为君子就一定要顺应天命,不能违背天命的决定。就是说,顺应自然,遵重客观规律是天命,是正道。虽然也有人认为,孟子的说有悲观情绪,就是在困难面前,逆来顺受,不敢做出改变命运的事来,但我想孟子的本意也并非如此。

反观孟子说君子一旦发现自己处于危险境地,就要及时离开。我认为这句话本身是没什么毛病的,明明看见有危险还要站于危墙之下才是有毛病的,因此,这句话是有道理的。

那么我们左该如何理解这句话呢?

其实从孟子的“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来看,这句话应该包含两层意思的。一是君子自己要有一种高度的防患意识,要居安思危,时刻提高警惕,避免自己陷入危险的境地。同时还要未雨绸缪,作好应对危险的措施和手段。二是君子除了提高防范意识外,还要遵循自然规律,如果一旦发现自己处于危险境地时,不能犹豫,赶紧离开,避开危险。决不能违反规律,仍立危墙之下,就会被危险伤害。

所以,我说孟子这句话就是用来教人们如何做人或做人道理的,是非常有哲理的。

试想一下,作为一个正常的人,谁会站在一面摇摇欲坠墙的下面的而不避开?明知有危险,而不主动避开,就会被伤害,这就是违背天命。

在这里,孟子就是要告诉我们,做任何事,都要经过认真思考,反复观察,审时度势。顺应规律,不能做出违反规律、违反人之道义的事情。

吾子在这里讲的危墙是表示内容很丰富的,可以把它看成是自然规律,社会制度,法律法规,人心道义,甚至是人们公认的道德规范等。这些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要遵守的。孟子把这些称为天命,顺应天命,就是要尊重,遵守。

如果大家都不遵守,明知不遵守会带来危险,可还要做,非要站在危墙下面,那么危险就会真的要降临到自己头上。到头来,社会秩序就会乱,国家就会陷入崩溃之中,所以,作为君子要带头遵守规矩,顺天命。

这样看来,孟子的“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其实有着很深刻的哲学思想在里面。孟子通过用站危墙下,深刻阐述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每个人既是自然人,同时也是社会人,摆在人面前的命运要靠自己来选择。

是顺应天命,遵守自然规矩,社会制度,法律法规,不立于危墙之下呢?还是不顾一切,违反自然规律,不顺应天命,胡作非为,非要站在危墙之下,最后定会落个粉身碎骨,那就得不偿失了。

图片来自网络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此话出处何处?本意是什么呢?

这句话出自于《孟子·尽心》上,孟子曰:“莫非命也,顺受其正,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之下。”君子不立危墙之下,本意是指君子要远离危险的地方。这句话包含了两方面内容,第一层意思是说防患于未然,不要去危险的地方;第二层意思是说当发现自己处于危险的境地时,要马上离开。

这句话是实实在在的智慧,试想一下,当一个人站在危险的墙下面,墙一旦倒塌,直接会把人给砸死。人的生命是宝贵的,死于非命,是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巨大损失。当然,孟子所说的“危墙”,是纯害无利的,站在危墙下面,是得不到任何好处的,反而有可能失去生命。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有着本质的不同,两者虽然都很危险,但是前者毫无利益,纯属傻瓜行为;后者却是有利可图的,一旦成功了,就会获得巨大的利益。风险与收入是成正比的,风险越大,收益越高。比如期货比基金收益要高得多。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显示了一个人的政治敏感度,“站队”是一门智慧,站错了队,将来注定要遭殃。面对危险的时候,能消除危险就消除,不能消除危险就及时地离开。审时度势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能力,对于政治人物来讲,嗅觉太重要了。但是这个“人生第六感”,不是人人都具备的。

“危墙”在这里更多的是一种象征,作为普通人来说,遵纪守法,做良好公民,就是“不立于危墙之下”。对于那些游走于法律边缘的人来讲,是相当危险的,早晚有湿鞋的一天。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此话出处何处?本意是什么呢?

这句话,出处大家都比较清楚了。重点是″危墙"。我认为孟子决不会简单地告诉大家:没事别在要倒的墙下面转悠。

这里的″危墙",可以是′一个人`,′一帮人`,'一个集体`,′一个单位`或是‘一种职业`……。这个″危墙"决不会单指一堵墙讲的。

以上,只是个人看法。不当之处,希望指正。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此话出处何处?本意是什么呢?

孟子.尽心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此话出处何处?本意是什么呢?

孟子尽心出此言,使人处世有依揽。遇害加临辟其重,逢利临近趋重诚!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此话出处何处?本意是什么呢?

《孟子·尽心》:莫非命也,顺受其正,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之下。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梏桎死者,非正命也。出自于《孟子·尽心》。孟子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应出自孔子之说。本意尊重生命。防患于未然,预先觉察潜在的危险,并采取防范措施;一旦发现自己处于危险境地,要及时离开。君子要远离危险的地方。珍惜自己宝贵的人身,不去冒无谓之险,也不去凑这个无益的热闹,任何时候都不要将自己置于不可知、不可控的危险之境。同时遇到危险和困难的时候,要尽快走出困境,良好的运转也是对自己好保护。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