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鸡不吃豆,外甥不打舅”请问鸡到底吃不吃豆子?为什么?

俗话“鸡不吃豆,外甥不打舅”,说的是鸡子是不吃黄豆的,而外甥是不能打舅舅的。是不是不理解其中的意思?下面我给大家分析一下。

一、鸡不吃豆

恐怕有人说不对啊,鸡怎么会不吃黄豆呢?

过去在农村,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养几只鸡,一来可以下蛋吃,也可以把蛋拿到集市上换成钱或一些日常生活用品。也可以到节假日里杀了解解馋。

那时的鸡都是散养,院里随便跑,鸡喂的也简单,家里的剩菜剩饭。鸡比较喜欢吃地上的小虫子,还有就是一些粗杂粮,小米,玉米都喜欢吃。鸡虽是杂食动物,什么都吃,但就是不吃黄豆。

有人们说“鸡儿不吃豆,豆儿是它舅”,传说豆子是玉皇大帝封的鸡的“舅舅”,鸡如果吃了黄豆,那就是它把自己的舅舅给吃了,因此,鸡是不吃黄豆的。当然,这只是一个民间传说。

其实鸡不吃黄豆,主要是指生黄豆。煮熟了的黄豆,它照吃不误。不吃生黄豆是和鸡的消化系统有很大关系。我们知道生黄豆碰见水,就会澎涨彭变大,由于鸡吃食时,是把食物直接吞到胃里去,食物就会在胃里一点点消化。

但鸡吃了生黄豆后,豆子就在胃里变大,吃的越多,越涨,一不小心,鸡就会涨死。所以,自古以来,鸡也知道了这种危害,就不愿意去吃生黄豆。

还有人认为鸡不吃生黄豆的真正原因是,困为生黄豆中有一种胰蛋白酶抑制酶,它会影响鸡对蛋白质的消化吸收,另外,还有一定刺激作用,会让鸡的胃肠道发生过敏反应,最终引起鸡腹痛腹泻等,所以鸡才不吃生黄豆的。

这其实和我们人不能喝生豆浆一样道理,喝了会不消化,容易中毒。所以一定要煮熟了再吃。

二、外甥不打舅

外甥不打舅,说的是舅舅对外甥说是很算回事的,外甥是不敢打舅舅的。

这是因为,舅舅和妈妈是直系关系,都是娘家人。舅舅可是外甥母亲真正的维护者,婆家人敢欺负你妈妈,还是要靠舅舅来出气的。

在过去,如果嫁过去的女人有什么大事,是要请舅舅来主大事和解决处理的。而且外甥如果不听话,也可以由舅舅来加以教训。

有了这种关系,外甥胆敢打舅舅,那就象打他打母亲一样。你说他还敢打吗?

经过分析,我们知道了鸡不吃生黄豆的缘故,也明白了外舅的关系,所以说,这个俗话说的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图片来自网络

俗话说“鸡不吃豆,外甥不打舅”请问鸡到底吃不吃豆子?为什么?

每到庄稼成熟季节,村子附近田地里的庄稼,被收割完以后,就看见一群群散养的鸡,往种粮食的田地里钻,而不往种豆的地方钻。

原因就是鸡不吃豆。由于鸡的肠子是由鸡的胃部位,直达鸡的尾部,中途有一个很强大的消化系统——鸡胗。

由于鸡胃的皮比较薄,装下的东西也比较零碎;除了能储藏各种粮食以外,平时还装有一些碎石子、以及瓦砾之类的硬物。

鸡在禽类当中,消化系统算得上一流的。一般情况下,鸡喙不轻易闲着,除了鸡在大白天,偶尔在阴凉处乘凉、晚上进鸡圈休息以外,鸡喙时不停的在土壤里或草丛中寻找食物。

要说鸡胃能装小石子、甚至玻璃碎片,对鸡胃没有损伤,而又为何怕吃豆子呢?我曾经做过一次实验,由于老鼠遭人恨,就捉了一只老鼠来试验一下黄豆的功能。

当然,用动物来做实验,都是非常残忍的;可是,为了得出人们想要的结果,又不得不这样做。那么,为了检验黄豆子在动物体内会发生什么变化,也只好违心的去“牺牲”一只老鼠了。

接下来我就把5粒黄豆子,从老鼠的屁眼往里塞,为了避免老鼠把黄豆子屙出来,便在它的屁眼处缝上了几针。之后,便把老鼠放在空旷上。

起初,老鼠奔跑正常,大约30分钟,老鼠的速度就慢了下来;到50分左右,老鼠踡缩在地上了;60分钟以后,老鼠彻底死亡。

当我用锋利的刀片,剖开老鼠肚子的时候,震撼的一幕出现了:被塞进鼠肚里的5粒黄豆子膨胀了,老鼠的肠子被胀暴了。

由此判断,凡属于豆类,不在粉碎的情况下,直接进入小动物的身体里,豆子在一定时间之内会膨胀,并导致动物体内的器官受损伤而暴毙。

鸡也是如此,鸡胃虽然可以把碎石细化,并传送到鸡胗处作彻底消化,变成鸡屎屙出来,但这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

也正因为豆子在体内停留的这一过程,是鸡的生命最危险的时间。鸡一旦吞食了大量的豆子,储藏在鸡胃的豆子膨胀之后,无法传送到鸡胗处进行消化。如此一来,鸡的胃就会被膨胀了的豆子胀破。当鸡群们看见有鸡吃豆子而丧身的时候,鸡对豆子就敬而远之了,索性不吃了。

另外,外甥不打舅,这句俗话也挺好理解。自古以来,舅是一重天,天为大,舅也为大。如果外甥打了舅,就触犯了天条。

于是,天庭发怒了,扯出的雷公火闪把外甥劈死了;如此的大逆不道而遭雷劈,难道外甥不害怕吗?因此,外甥不但不敢打舅,当见着舅的时候,躬身都嫌慢了!

俗话说“鸡不吃豆,外甥不打舅”请问鸡到底吃不吃豆子?为什么?

鸡其实也是聪明的。

有一天,我跟鸡把食,抓了一把黄豆撒在地上,一开始都吃,过一会儿,就见吃黄豆的鸡一个劲的打嗝儿。

等到下次,我再跟鸡抓黄豆、碗豆什么的,就不吃了,上一次当就学乖了。

这是我无形中发现的。想来,鸡为什么后来不吃豆了,我想原因是这样的:

一个,鸡没有长牙齿,吃进去的包谷、豆子等食物没办法嚼碎。

二个,鸡要借助其他的东西帮助消化食物。

我们平时不是经常见到鸡儿啄沙子、或者小石子吃不,那是鸡利用沙子来研磨食物,将其磨碎,从而帮助消化食物的。

再来,鸡的身体里长的有个用来帮助消化的砂囊,就长在脖子下面一点点,我们叫他“瘦包”;还有,鸡的胃也长得厚实,差不多有一公分多厚,长的像个小礼品盒子,我们把它叫:“鸡合子”,鸡在吃了沙子和石头之后,就伤不到胃。

三个,鸡喜欢吃表面粗糙的粮食,比如:包谷、稻谷、米糠等等,而像黄豆、绿豆、碗豆之类的豆子,表面太光滑,加上硬硬的,吃进去不容易磨碎。

第四个,我平时爱观察鸡啄食物:就见它吃豆子的时候,它用嘴巴一啄,豆子就滑跑了,啄也啄不着,啄的几次老是啄不到,就有点不耐烦了,算了,就不啄了。

这就叫:鸡儿啄黄豆,一啄一个跑!

所以,鸡不是不吃豆子,而是要吃打碎了的豆子。

再来说说:外甥不打舅!

我从小在农村长大,我们当地有个乡俗,称做:娘亲舅大,伢亲叔(伯)大!

舅舅是娘家那边最亲的人,打舅就等于打娘,这是要遭雷打的。

所以,外甥不敢打舅!

以上,你以为我说的对不对?你又怎么看?

俗话说“鸡不吃豆,外甥不打舅”请问鸡到底吃不吃豆子?为什么?

鸡不吃黄豆,外甥不打舅。鸡不是不吃黄豆,鸡是吃黄豆的,只是不吃成粒完整的黄豆,特别是晒干的成粒黄豆。鸡为何不吃成粒黄豆?鸡也是有经验的,什么可吃,什么不可吃,也会母传子,成粒黄豆鸡吃下,黄豆遇水会膨胀,鸡肠短小,鸡肾磨擦消化不了,屙不出膨胀了的成粒黄豆,会胀死鸡的。母鸡有经验,会教小鸡不吃会膨胀的成粒豆类,不仅反是黄豆。

俗话说,娘亲舅大。做人要知孝敬,舅是母亲的兄弟,是要当长辈来尊重孝敬的,外甥打舅,是极错极不尊重的长辈的行为是会受道德谴责的。就算舅有错,作为晚辈,都不应以打解决问题。这话实在是强调,不要犯鸡吃黄豆,外甥打舅这么低级的错误。做人要有经验,智慧,有品质,不可如鸡不如,以比兴来说理。

俗话说“鸡不吃豆,外甥不打舅”请问鸡到底吃不吃豆子?为什么?

鸡吃了豆,鸡头上长豆瓣疮。也可能是收打豆子的季节的传染病。也确实见过。是在饥饿困难时期。五九,六零,到六五年间。

俗话说“鸡不吃豆,外甥不打舅”请问鸡到底吃不吃豆子?为什么?

我们这里老年人有种说法,说是小鸡吃了豆子以后会长豆辨疮,我想:小鸡不吃豆子可能是一种自我保护吧!至于外甥不打舅,舅舅是母親的娘家人,在我们这里父母病故后,财产继承分配一般都是有舅舅主持的,所以外甥打舅的事很少发生。但也不是绝对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