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出殡为什么要撒纸钱,这里面潜伏着多少经济科学?

我们都知道,中国不管哪里,只要是家里的人去世了,出殡时亲人们都会撒些纸钱,在城市也能见到,但在农村却是很常见。那出殡为什么要撒纸钱呢?这里面有没有经济学因素在里面呢?今天我就我的理解来回答一样这个问题。

一、出殡为什么要撒纸钱?

中国的丧葬历史很悠久,丧葬程序内容也很丰富。出殡撒纸钱就是一个比较古老的传统和风俗。比如,一个人死后,亲人们就要杀一个鸡放在长明灯前一夜,这叫引路鸡。目的是让死者的灵魂,能够很顺利的找到他的父母,让他们一家人在地下阴界里团圆。

而出殡时撒纸钱,也不是随便撒的,是有说法和讲究的,到路口,过桥要撒钱,叉路口也要撒钱。为什么?害怕死者在去黄泉路上有小鬼挡道,这就要给他们点好处费,贿赂一下,撒点纸钱,这样路上顺利,死者就能很快平安见到家里的老人。如果,不拿点钱贿赂路上的小鬼,不撒点纸钱,也就是冥币。小鬼就会挡道,拦住不让走。走不了,到不了目的地,就会变成孤魂野鬼,今后再不能转世还原。

因此,表面上看出殡撒纸钱是一种迷信的表现,但实质上反映了古人对宇宙自然的认识还处于很低水平,认为自然界一定会有阴阳二界,人活着在阳界,死后就到另外一个世界,阴界去。

阴间在古人想象中也和阳间一样,也有坏鬼、恶鬼,他们无恶不作,拦路抢劫,他们遍布在阴间各个地方,想法阻挡死去的人顺利通过黄泉路,要想通过也行,那必须留下买路钱。所以,人死后出殡时,为防这些阴间拦路鬼在作怪,人们就在经过的每个路口,桥梁,叉口等处撒些纸钱来贿赂恶鬼。也算是为行事方便,息事宁人,花钱为死者买个平安。

二、潜伏着多少经济科学?

说实话,中国人的丧葬习俗里潜伏着多少经济科学,我不太清楚。但我知,中国的丧葬是非常繁杂、讲究的,而且人们在这上面花钱,也是舍得的,很多人不讲代价,是越多越好。

丧葬过过程本身就繁琐,出殡日到墓地,上梁、摆供品、上香、踩院子、烧纸等过程,还有放置大量的随葬品。

然后,每七天烧一次纸,烧七次,过七殿,共七七,四十九天,这称为烧七。烧七后,还是要有烧百天、烧周年,烧三周年等。

丧葬习俗之繁杂,让百姓家苦不堪言,就是王侯贵族家,丧葬礼仪的规模更宏大,繁琐程度更是要翻几倍。有时安葬家里的一位死者,为此花费巨大,数十年的积累一下子花完。

丧葬业也催生了不少产业,养活许多人。确实是对历代社会经济的增长有不小贡献。

为什么要把丧葬搞的这么隆重繁琐?让死人与活人争财富。这主要和中国的传统儒家文化有关。中国是一个人礼仪之邦,干什么都要有规矩,有仪式。

儒家思想下,人们把死看作是到另一个世界生活了,也要和活着一样,因此,并不惧怕死,而且活着时就开始为身后事着想。历代皇帝一登基,就先选址修陵,为的是死后也要荣华富贵。从称谓上就可以判断出来规格,皇家叫陵,贵族叫墓,百姓叫坟。

中国人注重“孝”,而老人去世了,葬礼搞的好不好,就又和孝不孝扯在一起了,老人死了,不管生前尽孝如何,只要能把葬礼搞的很排场,让外人都说这家儿女真孝顺。所以,为了“面子”,再穷,就是借钱也要大操大办,就是办给外人看的。

《红楼梦》大家都看过吧,就是这样一个大家族,为了给死去的秦可卿把丧事办的风光,结果把家里钱财耗的所剩无几了。更不要说普通人家了,办一场大的风光的葬礼,多少年可能都让你翻不了身。

图片来自网络

农村出殡为什么要撒纸钱,这里面潜伏着多少经济科学?

这是买路钱。曾不记古时候官员出访鸣锣开道,万人空巷拜迎官员。撒纸钱按农村讲究就是买路钱,因为人刚逝去埋葬属于新鬼魂上路,沿路各个关卡都有各种小鬼挡道,你如果不施舍买路钱就不能顺利过关,如果被小鬼挡道耽误时辰就不能和尸体一同顺利下葬,也就是说灵魂和尸身分离不能合为一体。

我们这里讲究撒纸钱是在棺材起身前就提前沿路撒放,尤其是十字路口和拐弯路要多撒。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们这里剪的纸钱是和古币一样是圆的,纸钱的内孔分出男女。如果内孔是圆形状说明死者是女的,如果内孔是方形状说明死者是男的,过路人一看纸钱内孔就一目了然,也就知道今天埋的是男或女了。

其实这都是迷信老一套,人死如灯灭。只要在世吃好穿好生活幸福,就是死了再带多少金银财宝也是枉然无法享受。

千言万语一句话,这没有什么科学经济道理,就是自我安慰的心理作用吧。

农村出殡为什么要撒纸钱,这里面潜伏着多少经济科学?

用迷信的说法,出殡撒纸钱,就是撒"买路钱",这是中国人出殡时的一种习俗。

传说人死后,奔黄泉路上,并非畅通无阻,有很多孤魂野鬼会拦在路上要买路钱,不给的话,就各种阻拦,拦路,不让死人过去。

如果刚死的人不能顺利到达阎王殿,就会成为孤魂野鬼,死后不能投胎,魂魄游走在阴阳相隔的维度空间,受尽折磨,永世不得超生。

出殡撒纸钱是有讲究的,必须是至亲的人,走在出殡队伍的最前面开路,沿途撒纸钱。

口里还要喊,各路神仙请让路,收下买路钱,借过,借过。

农村人出殡,最大的陋习就是攀比,别看有的后人长辈健在时不孝顺,长辈死了,哭天喊地的做样子,当孝子。

葬礼办的非常隆重,沿途鞭炮密密麻麻的一直摆到山上,用车子拖运鞭炮,草纸,花上几万块钱也不会心疼,就为做样子,充当孝子的好名声。

我婆婆死时就迎棺,迎棺就是把死者用棺材抬着绕到村部,穿过两个湾子,再抬上山。沿途村人和扒脚的人会走走停停,每每停下来,我们就得买烟封钱,买饮料买水,直到扒脚的人满意为止。临到棺材入坑,扒脚的八个人还会提要求,要钱要烟,所有的儿女都得滩派。尤其是出嫁的姑娘,没有几千块钱下不了地,干净脱不了身。

农村出殡,扒脚的人讨要脚钱纯属闹主家,闹老父老母图的是个喜气,没人在乎那几个钱,主家都很爽快,几乎每个扒脚的人,能闹个上千块钱,扒脚的高兴,主家也喜欢。

也不是每个死去的人,出殡时都要大操大办,象家境贫寒,非命死的,少亡的青少年,扒脚的人不会闹要主家的烟,钱,路上也不怎么停歇,一口气将亡者抬到山上,草草的安葬,不和主家计较,纯属帮忙主家料理后事,从简从快,不浪费主家的钱财。

有句话叫做,人死分家,说的是死者出殡,几乎分掉了家人的一半财产,用于安葬。

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有的人就是爱讲排场,摆阔气,在出殡这件事上铺张浪费,不为别的,就为面子,做的活人看的,蒙蔽活人的双眼。

农村出殡为什么要撒纸钱,这里面潜伏着多少经济科学?

农村风俗习惯隐藏了很多人生哲理,也是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说到出殡撒纸钱,也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阴阳两隔,说不清道不明的事。“此路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想经此过,留下买路财”。出殡路上撒纸钱,也是贿赂路神小鬼。人们常说:“有钱能使鬼推磨”!钱是财富的象征,到那里都能管用。出殡撒纸钱,用钱开道,希望路上通畅无阻,让死者一路走好!

农村出殡为什么要撒纸钱?这里面潜伏着多少经济科学?

撒纸钱并不是出殡就流行,过去农村婚丧嫁娶都有这一习俗。这不过姑娘出嫁用的是真金白银,也就是分票角票,或者是铜钱、分币,在经过桥头时要撒上一个硬币,希望吉祥如意!不让晦气带到婆家,什么事都希望顺风顺水。

丧事撒纸钱,当然是用冥币,把烧纸折叠剪成铜钱状就行,当然也有地方剪成条方状,也是一种积阴德的表现。出殡撒纸钱,不是留给死者的,而是为死者收买人心,替死者打开绿色通道,畅通无阻,无烦心事。“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一生无遗憾就行。

这里面潜伏着多少经济科学?

烧纸看人心,信者则有,不信都则无。说迷信也好,说传统习俗也罢。信是心灵寄托,上代传下代,也是宽慰人心。不信拉倒,反正也没有条条框框,这也是一种传承罢了。

说到经济科学,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怕想不到,就怕做不到。世上有没有阴灵,信仰的人多了,也就习以为常了。冥币的生产,也是带动经济发展,科学道理暂且不说,就当是宽宽人心总行了吧。人在做,天在看,一切皆有可能,就当是积德行善,肯定是功德无量。

农村出殡为什么要撒纸钱,这里面潜伏着多少经济科学?

农村出殡撤纸钱,就本人所知,这里面完全没有潜伏着什么经济价值,纯粹是传统风俗,带有迷信色彩的民俗活动。

这里还要从诸葛亮的“七星灯续命”说起。听说诸葛亮生前夜观天象,知命不久矣,故叫帐下诸将在他死后放入棺材的时候,在棺材上面按东西南北方位摆放7盏白色腊烛灯,代表人的三魂七魄,故称“七星续命灯”。这里的农村出殡撒纸钱与“七星续命灯”同出一辙,就是沿袭这个传说。只是用来招魂,不是续命。可能也是因为诸葛亮没有读到命,却招了魂是一个意思。

农村过世了老人,差不多都请道士做法事。法事的程序非常复杂,我们这里只简单的讲一下。道场的布置首先要在逝者棺材上面摆放一张门板或其它木板之类可以摆腊烛的东西,上面点燃7支白色腊烛,故称“七星续命灯”。道士念一些“金刚经”、“往生咒”、“道德经”等之类的经书咒语都是为了给死者招魂,好求得来生转世有一个好去处(传说人死后有天道、人道、阿修罗道、畜牲道、饿鬼道和地狱道六道轮回),能够落入天道、人道、阿修罗道三个好道。

题主所说的农村出殡时撒纸钱(是道士特制的,比平时烧的普通纸钱大得多,如下图),其中包括招魂幡都是为死者招魂引路的。那为什么要等死者出殡后才撒纸钱?这个也比较复杂,还要从逝者死后从头说起。

农村如果是异地过世的老人,需用汽车装回家做法事,平时都要燃放鞭炮(一般不搬纸钱),给沿途庙皇土地一个提醒,惊吓一些孤魂野鬼别生事,也请沿途庙皇士地帮忙接应逝者。(沿途道路旁的农家也燃放鞭炮吓鬼),也就是能够让逝者顺利回家。

从法事的第一个晚上开始,孝家全家大小及乐队每天晚上都要给逝者生前所居住的当地庙皇土地(相当于民间的村长)祭祀。农村的庙皇土地是逝者去地府的第一站,听说逝者先要在届里住几天,等逝者三朝、亲人堆完三朝土后,才能去地府报到。孝家亲人、乐队还要给逝者沿途插香指明方向招魂引路,好回转家中(安葬完后亲人还要送三个晚上的灯,也就是去庙里点腊烛祭拜)。

从逝者过世到运回家中做法事,放鞭炮、点七星灯、庙里祭祀、点香点灯、出殡时拄引路幡子、撤纸钱等等一系列,无非就是一个目的:为逝者招魂做法事及埋葬后逝者回转家中三天的时间引路(地府规定,死者埋葬后三天可以回家和亲人相聚,了却一些世间的恩怨情仇),求得逝者来生有一个好的归属,跟经济科学没半毛钱关系。撒这么大的白色纸钱也是为了让逝者三天之内回家易于辨认,不至于轻易被人为或其它意外情况破坏掉。

这种纸钱也不是地府通用的纸钱,更不能说是用来买路的,那完全是瞎说。地府通用的纸钱没有这么大,再说也要燃烧后地府才能用,也没有这种白绿色。这种纸钱纯粹是给逝者招魂用的指路标。

农村出殡为什么要撒纸钱,这里面潜伏着多少经济科学?

农村出殡时撒纸钱的做法没有任何经济科学可言,只是一种民间习俗而已。唯一可以和经济扯上边的是给卖纸和造纸者销售了一些产品,从而使他们可以创造一些经济数据。

至于民间习俗和经济学的关系是这样的:首先我们看看出殡时所撒的纸钱,大多数是圆形的,中间有一个方孔,和以前的钱币很相似。传说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技术之后,有一个尤秀才向蔡伦学习造纸技术,学有所成不久,蔡伦去世了。尤秀才把造纸技术进行了提升,但当时人们普遍不接受这些纸张,所以销售情况很差,纸张大量积压。尤秀才想了一个办法,让妻子向外宣扬说尤秀才死了,然后就把纸张做成铜钱状进行大量焚烧,随后尤秀才又起死回生了。说是用纸钱贿赂了阎王爷,所以阎王爷不收他,从此用纸做钱焚烧就开始了。从这看,造纸是科学技术,卖纸是经济活动,但这个卖纸是一个传说,是没有足够的材料可以证明的。后来人们把烧钱和撒钱并举是因为在路上首先见到的是那些小鬼,所以也要把路上进行一些打点。

无论什么时期,造纸、卖纸都是要赚钱的,造纸行业也是对经济有所贡献的。时间长了之后,这些做法就成了习俗了,逐步就成了人们寄托哀思的一种方式。严格意义上讲是没有经济科学性的。

农村送葬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