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生不睡柳,死不睡杨”,有什么道理?

俗语:“生不睡柳,死不睡杨”,隐藏着木匠什么样的智慧与农民的忌讳

“生不睡柳,死不睡杨”,这个俗语讲的意思就是:当一个人活着时不要躺在用柳树木材做的床上,当他死时不睡进用杨木做成的棺材里。听起来容易,但有什么道理呢?不仿我们来讨论讨论。

一、生不睡柳

生不睡柳,就是指一个人活着时不睡在柳木床上。一般人睡觉就不管床是什么木料做的。只要睡的舒服就行了。

可以说,柳树是一种人们常见的树种,由于生长快,容易成活,是非常适合绿化的树。

但正是柳树生长快,木质比较疏散,不密实,用它制造出来的家具质量就不行,使用的年代不会长久。所以,用柳木做成床的话,是用不了几年就会生虫蛀,就会坏掉。

因此,人们一般不会用柳木来做床,做成了床,也不好卖。这就是“生不睡柳”的缘故。

二、死不睡杨

死不睡杨,就是说一个人就算是死了也不会去睡用杨木做成的棺材。主要是因为杨木不适合用来造棺材。

杨树在北方农村也是一种常的树,它也是非常适合作绿化树,它的生长周期很短,一棵小树苗,用不了几年就能长成参天大树。

长的快木质就差,它的质地比较松散,用它做的家具也很不耐腐。因此,用杨木做出来的棺材就不好,把它埋入地下以后,多年的雨水侵蚀,杨木棺材不到几年就被腐蚀坏了。

所以,打造棺材用木料要用柏木、松木、桐木最好。木材厚重密实,耐用耐腐蚀。

图片来自网络

俗语:“生不睡柳,死不睡杨”,有什么道理?

不知道大家注意过没有,以前农村的大柳树特别多。拿黑嫂家里来说,小的时候,我们家一片空白的家边大坑里,栽了几十棵柳树。

这些柳树特别粗大。因为柳树,还闹出过矛盾。当时太小,但这件事我印象深刻。村里有个老太太去世了,家里孩子想买我们一棵柳树来做棺木。

但是孩子舅舅不愿意,非要用松木棺。那时候农村的棺木大多都是柳木的,用松木的太少,代价也太高。所以孩子不太愿意,最后闹得都不好看,还是用了柳木。

村里人都倾向于孩子,认为孩子老舅是在无理取闹,因为在过去的民间,柳木棺是非常正常的一种,非常普遍也非常通用。

所以,大家都认为孩子的做法并没有错,反倒是老舅有点强人所难。

但是,假如当时孩子要用的是杨木棺,那么大家都会指责他。因为在民间,有句俗话叫“生不睡柳,死不睡杨”。

我们初看这句俗话时有些愕然,因为这句话看似简单,一眼就能看明白。但我们会产生为什么的疑问。

说生不睡柳,死不睡杨,这意思大家都能明白,可是为什么啊?总得说出个所以然吧?

那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有没有道理?

Ⅰ:生不睡柳的意思

柳木在生活中常常被用在什么地方呢?最常用的就是菜板。

农村人想要用新切菜板时,首先就会想到柳木。因为柳木木质适合做菜板,它不容易变形,不容易爆裂产生裂口,这些都成了人们选菜板时选它的理由。

同样,过去的农村,在人去世后,也会选择柳木做棺木,但决不会用柳木做床。这就是生不睡柳的意思。

很多人看到这句话时,会说什么柳木属阴,甚至说是什么淫木,这些其实是毫无根据的臆测,我们无法从里面看出一个观点的科学性。

所以,这些解释黑嫂个人并不赞同。

人们说生不睡柳,也就是不把柳木做床的真正原因,同样也是因为柳木的木质。

柳木有两个缺点,一个是容易腐蚀,一个是容易燃烧。正是这两个原因,导致人们在选做床的木材时要远离它。

柳木比较容易腐蚀。在过去的农村,一张床是要睡好多年的,甚至有的是几辈子,一张床睡了几代人,这并不是没有。

所以,容易腐蚀和腐朽的柳木自然不在选择之列。

而它较容易燃烧,是人们不选择它做床的最主要原因。

过去的农村,人们睡觉的地方和做饭的地方有可能在一间屋里,而且那时候都是用柴禾烧火做饭。黑嫂记忆里,最小的时候,我们家就住在这样一间屋子里,里面是张床,外面是个大锅台。

由于柳木容易燃烧,做饭时就需要特别注意,万一引燃了,床上还会有被褥,就会导致巨大损失,甚至是发生生命危险。

所以,人们在做床的时候,会自然避开柳木而选择别的木头。主要在过去的生活环境下,人们怕引起屋内火灾。

试想想,一个菜板,就算是被引燃了,人提着就能扔到院子里,可是如果是一张床。它大,门子难以通过,而且熊熊燃烧,人怎么搬出去?只能眼睁睁的看着烧。

所以,为了规避有可能的危险,过去人选择木材时,不会选择柳木。

这也是生不睡柳的意思。

Ⅱ:死不睡杨是什么意思?

杨木在所有木材中,木质属于下等。

主要是因为杨树长得太快,所以导致它的木质粗劣,容易变形。所以,过去人做棺木时,最忌讳的就是杨木。

因为棺木是在埋入地下的,杨木的木质粗劣,在地下非常容易腐烂。所以,过去说谁去世后,孩子给用的杨木棺,那孩子是要被别人笑话的,笑话他不孝顺什么的。

在过去说的薄棺,大多都是杨木,很薄的一层杨木板做成,过去人穷,有个这样的就不错了,倒也没有人说闲话。

有人说杨树是后来引进我国的,这其实是个误会。我国原产杨树品种并不少,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有记载,怎么会是引进的呢?

古代时,人们动不动就说一口薄棺,说的就是薄杨木板做成的棺。怎么能是外国引进的呢?

过去人们没有办法,因为穷嘛。所以说,一个人去世后,如果是用的杨木棺,那说明他一辈子没有作为,导致去世后家里也不好过,所以用的杨木棺。

死不睡杨,说的其实是人生前没有混好,没有把家操持好,没有使家里过上好日子,那他去世后,自然也用不上好棺木。

但有时候是人祸,有时候却是天灾。比如朱元璋父母死后,连个埋他们的地方都没有,更不要说棺木了,怕是一张席子能卷起来就是好的了。

但能因此说朱元璋没有把家操持好吗?那是人祸加天灾,世道太乱,人命如草芥,活着的人还那么艰难,死去的人就更不重要了。

死不睡杨,说的其实是一个人到死仍然很穷,因为杨木棺意味着薄棺,薄棺意味着无奈和穷。

Ⅲ:这句话有道理吗?

道理并不绝对,从来都是相对的。

不同的时代,对于道理的理解也不相同。

比如这句话,如果从古代人的角度来看,它是有道理的。首先过去人们生活环境不好,做饭睡觉都在一间屋子里,柳木的易燃性会带来不少隐形危险。

所以说生不睡柳是有道理的。

而过去穷人们家人去世后,能有口薄棺就不错了。虽然说死不睡杨,但能有这样的一口棺倒也可以,怕就怕连这样的也没有。

所以,我们说这句话也是有道理的。

但放到现在,这一切都失去了意义。

首先,人们吃饭和睡觉的地方是分开的,别说不用柳木床,就算是用了,也不用有以前人的担心,所以它还有什么道理呢?

同样,就棺木来说,现在人谁还用杨木啊?柳木也没有人用了,大多都是松木。

我们不去评判这里面的浪费什么的,仅就这句话来说,它在现在已经没有意义也没有道理了。

所以,我们在看一句话时,要结合它的时代背景来解读,而不是拿着过去有道理的话硬套在现代生活中,那样太死板了。

人和人的生活经历不同,对于俗话的理解也有所不同。黑嫂认为这是正常的,但有时候,有些话,没道理就是没道理了,不能硬编出道理来,您认为呢?

俗语:“生不睡柳,死不睡杨”,有什么道理?

生不睡柳,死不睡杨。生睡床,死睡棺。人对生时睡的床,死后睡的棺用木料制作是有讲究的,很重视的,有宜忌而不会乱用的。

在乡下民间,什么都分阴阳论阴阳的,树木也分阴阴,杨、柳、桑、柏、槐是五大阴树,生人住的房子叫阳宅,人死后葬的坟墓叫阴宅。阳宅房前屋后不宜植阴树,可种阳树,故有“门前不种桑植柏,屋后不栽杨柳槐”之忌,坟墓碑前可植柏种柳。

因杨柳是阴木,还因杨柳贱生易长,材质差,极易潮湿、腐烂、虫蛀、变形,不结实,床是天天要睡的,除有心理忌讳外,还要求要质坚耐用不变形的上好木料来做。不管是做床或做棺,都想要好木料来做,绝不会杨柳之类的木材。所以有说“生不睡柳,死不睡扬”之说。这也体现了人对生死的重视与讲究。

俗语:“生不睡柳,死不睡杨”,有什么道理?

这其实是古代一种迷信的说法。生不睡柳,是说活着的人白天干活,中午休息睡午觉时,或者晚间浇地,干活为了干活方便,不便回家,在外面睡午觉或在外面过夜睡觉时,尽量不睡在柳树底下,因为柳树柳枝多,影影绰绰,古时候讲柳树招鬼怪,发阴性,容易沾不干净的东西上身,所以生不睡柳。死不睡杨,是说死了的人不能埋葬在杨树底下,我们知道,杨树喜爱阳光,没有那么多的技杈遮挡,属阳性,而死人是怕见阳光的,所以才有死不睡杨的说法。

俗语:“生不睡柳,死不睡杨”,有什么道理?

流传至今的很多俗语,有的确实带有浓厚的封建迷信色彩,而有的还是颇含科学道理的,如“生不睡柳,死不睡杨”这一俗语便是如此。

生不睡柳,就是说人们不会用柳树来做床的,更不会睡在柳木做的床具上。据说柳树大多常年生长于河边,带有较重的阴气,加上风吹时常发出较奇怪的声音,就认为柳树是不太吉利的木材,因而做床等家具选材时都避开柳材。

死不睡杨。以前人死后入土均用棺材,而成材的杨木虽笔直粗壮,但其质地不高,密度较松疏,易受潮腐烂。可入土的棺材是长期埋于地下,是备受潮湿侵蚀的,所以杨木材料经不起潮湿侵蚀的,的确不适合用以做棺木的。因此说死不睡杨。

如上所说,虽然其中不乏存有迷信的色彩,但只要能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不少俗语对人们的生产生活还是有其具体作用的。

俗语:“生不睡柳,死不睡杨”,有什么道理?

农村有句俗语叫做“生不睡柳,死不睡杨”,这句话的意思是:“人活着不要用柳木做床睡觉,死后不要用杨木做棺材入葬”。

这句话有道理吗?

在古代,柳树,杨树,柏树,桑树,槐树被称为五阴之树,家中万万不可栽种。因此我们看到柳树常常生长在河岸两边、沟旁渠间,没人在家里种柳树。

由于柳树是“五阴之首”,柳枝、柳棍常用来做“招魂幡”和“哭丧棒”,柳条也常常插在坟茔之上。

加上柳树在古代不被人们所看重,柳树被人们视为贱树。

有句话叫做“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说得就是柳树不自重。

因此农村有“门前不栽柳,门后不栽槐”之说。

在农村,家里有姑娘的人家更不会在院里栽柳,过去人们把不守妇道的老女人称为“残花败柳”。

不为别的,就凭柳树是阴树,我估计没人愿意用柳木造床睡觉。

另外柳木质地很柔韧不坚固,容易吸潮,用它打造的床容易变形下塌。

柳木还有一种特殊的味道,容易招来虫蛀。

综合以上诸多理由,无论是从内涵和实用来说,柳木都不适合打造床,“生不睡柳”源于此也。

“死不睡杨”是说不用杨木打造棺材。

杨树又称“鬼拍手”,因为杨树叶子很宽大,风一刮像拍手一样哗哗地响。杨树虽属阴木,但他不适合于打造棺材。

因为杨树生长期快,木质疏松并且发脆,也就是说不耐腐蚀。

棺材都是埋在地下,如果木材质地疏松,就会很快被水和各种微生物腐蚀浸泡腐烂,因此杨木不适合打造棺材。

另外“杨”谐音“阳”,杨木打造的棺材阳气太重,死人睡在里面不安稳,这叫做“阴阳互侵”尸骨不安。

基于以上原因,于是有了“死不睡杨”这种说法。

综上所述,杨树和柳树是阴木乃迷信之说,但从实际情况来看,这两种木料还真不适合打造床和棺材。

(关注春秋君,每天给你一些好看的传统知识)

文/秉烛读春秋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