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美国的超重型火箭SIS即将发射的局面,中国航天该怎么办?
据报道,美国SLS重型火箭有可能在今年的11月进行首次发射,看到这条消息,无数网友坐不住了,显得很焦虑,不停地在问,我们该怎么办?
首先,必须要承认,我们在航天领域与美国有不小的差距,其次,承认差距,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只有看到差距,才能明白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美国航天发射系统(SLS)重型火箭首飞时间由于各种原因不断推迟,已经从2017年推迟到2021年。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SLS就是世界上最强的重型火箭,它的造价186亿美元,一次性能将货物和宇航员送上月球。SLS火箭长约95米,20层楼高,有880万磅的推力。发射后八分钟内就可以将火箭送入指定的轨道。据说美国计划2024年发射宇航员登上月球。
中国怎么办?中国航天有自己的规划和路线,我们不会与美国展开竞争。航天成就的取得就是靠我们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
其实,纵观美国重型火箭,从它首飞不断推迟,以及它昂贵的制造万费和发射费来看,已经引起众多反对者。它的研制费约120亿美元,每次发射不低于5亿美元。所以,美国有很多人都在强烈质疑:人类真的需要这样的重型火箭么?
当然,人类要探索宇宙,就离不开重型火箭。我国在这方面的研制步伐一刻也没有停下来。
据央视新闻称,中国的百吨运载火箭正在路上,中国探月工程首任总指挥栾恩杰就表示,中国100吨重型运载火箭论证现阶段已经基本完成,有望在“十四五”期间展开。
因此,我们要稳住定势,既不能悲观泄气,又不能盲目自大,既要承认差距,也要敢于超车。
所以,我们应该相信,今后,随着我国长征九号重型火箭的问世,我们探索宇宙,开发利用宇宙的脚步会越走越快,也越走越远。
至于说我们的目标是不是要超过美国,我想还是用我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的话来结尾:“中国的目标从来不是超越美国,而是不断超越自我,成为更好的中国。”
图片来自网络
面对美国的超重型火箭SIS即将发射的局面,中国航天该怎么办?
该怎么办?量力而行,你们隔壁买了个奔驰,你也想买个奔驰啊,你不好好养活你的孩子,你爱慕虚名,会害了你的。
面对美国的超重型火箭SIS即将发射的局面,中国航天该怎么办?
该怎么办怎么办呗,才吃了几天饱饭,隔壁土豪开满汉全席,还不过日子了?
基本事实是,仅仅五年前中国航天综合实力在六大航天国里只排第五;运载能力11.5吨只比印度GSLV MK3高1吨;航天员进入太空仅14人次,排在美俄日法加德之后,宇航员在太空中累计165天排第12;出舱时间只能按分钟算(美国约2000小时);深空探索基本没有(哪怕是印度也还有个曼加里安撑门面)。而短短五年后的今天,长征五号稳定了,月球取样回来了,火星车登陆了,空间站发射了,这个成绩超出想象,妥妥的世界第二,相当nice
SLS超重型火箭对美国来说只是正常操作,拖到今年才发射早已被各路航天爱好者当笑料,绰号"鸽王"(放鸽子大王),火箭主承包商波音就是拖延耍泼低效率的反面教材,与负责猎户座飞船的洛马一起被称为"黑店"。
SLS火箭是"阿尔忒弥斯计划"的组成部分之一,低轨运力95~130吨,月轨运力27~46吨(超重型火箭主要看月轨运力),跟土五基本一样。工程造价186亿美元,相比于土星五号倒是相当便宜;block1起飞推力4000吨,block2起飞推力5400吨(土星五号和航天飞机组合体都是3450吨)。上装2个航天飞机用过的1600吨的五段固体助推器(航天飞机是四段1380吨*2),芯级是4个航天飞机上拆下来的RS25氢氧机。今年底发射的是无人绕月的版本,后续载人登月的是1b和block2版本。
正在组装芯级和助推器的SLS超重型火箭,同时有三枚正在制造
2014年,安装在德尔塔4H上进行首次试射的猎户座深空飞船(整流罩上有逃逸塔),重26吨,它的正式搭档正是SLS超重型火箭
但是,SLS归根结底还是常规火箭,从绝对能力上说并没有比50年前的土星五号强多少,每次20亿美元的发射费注定还是"到此一游"(NASA编列了13次发射,跟土五一样),我觉得还是可重复使用的星舰更值得关注。
载人登月需要:重型火箭+深空飞船+登月器,现在就差登月器。NASA出人意料的挑选了spacex的星舰当登月器(后在其他2家制造商的全力抗议下,NASA被迫将再挑一款登月器备选)。如果说马斯克看上去像个大孩子不那么靠谱,那NASA可不是开玩笑的主,这事已经从看似玩闹成了动真格的了。
*下图为三款竞标的登月器,其实包括新一代宇航服、商业飞船、国际空间站商业化、公理号空间站、月球轨道站等等,这些都是美国航天局用来培养商业公司能力的项目。不比美苏争霸时期,现在并没有多么悲壮的目标和口号,也没有急迫性。
用来当登月器的"星舰"是美国私人太空公司正在研制的另一款超重型火箭,本身也可以独立登月,因为时间紧迫,NASA为了稳妥只把它当登月器使用,用SLS火箭把宇航员送到月球轨道(或者月球空间站),转乘星舰登月,之后返回猎户座飞船回到地球。
星舰为低成本全复用火箭,推力7500吨,基于在轨加注的地火、地月运力100吨+,是土星五号和SLS的1倍以上,当年磕磕碰碰的猎鹰9号今年将超过40次发射,一旦星舰成熟真就是降维打击。更关键是SPACEX有别于其他美国航天公司给人磨洋工的印象,效率超高,懂的都懂。
*星舰的官方运力指标,500公里SSO太阳同步轨道100吨以上,标准GTO同步转移轨道运力21吨,也不是很夸张。但基于在轨加注的所有轨道都是100吨以上,"大规模在轨加注技术"的试验合同SPACEX也拿到了。
*正在翻转降落的星舰,现在提交给FAA的计划是年内进行入轨发射,一款超重型火箭两年实现入轨,这就有点吓人了
面对美国的超重型火箭SIS即将发射的局面,中国航天该怎么办?
搞好自己国计民生的问题是最基本的,让老百姓都享受到国家改革发展的红利,在司法,教育,医疗,养老,住房大等几个大问题上深度改革让老百姓充分体会到民生的幸福感,既要抓打老虎也要抓苍蝇,毕竟苍蝇的量比较大危害也很深。太空探索量力而行 ,不搞竞争,不走苏联老路。
面对美国的超重型火箭SIS即将发射的局面,中国航天该怎么办?
能怎么办,他做他的,我们干我们的,根本不用随着他的节奏来行事。看看我们的成功率就知道了,什么叫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一步一个脚印,千万不要被美国给带偏了,始终牢记欲速则不达。
面对美国的超重型火箭SIS即将发射的局面,中国航天该怎么办?
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做好自己比什么都现实。科技进步是靠培养人才发展壮大起来的,来不得一点浮夸与虚假。
经济决定科技研发投入产出,没有强大的经济后盾作支撑,任何航天事业都难以持续!俄罗斯航天的现状说明了问题。
我们目前与美国在航天方面仍有不小的差距,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没有必要去搞竞赛!以现有基础逐步改进,攻克技术难关才是硬道理,
急功近利的焦燥情绪要不得。美国航天目前是第一梯队,而我们已经取代俄罗斯成为第二梯队,很了不起!不要骄傲,但也不能自卑。我们航天技术已经达到前苏联时代水平!甚至有所超越。
相信在不远将来我们的科技水平会稳步前进,千万不能搞“军备,航天”竞赛,那样会陷入一种错误的怪圈,耗尽我们的国力,劳民伤财。
2021.6.21.夏至作于山西太原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