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体横陈”这个成语出自哪里,有什么历史故事或传说?

成语“玉体横陈”,主要用于指美人的身体横躺或横卧着。

这个成语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北齐二首》:

一笑相倾国便亡,何劳荆棘始堪伤。

小怜玉体横陈夜,已报周师入晋阳。

巧笑知堪敌万几,倾城最在著戎衣。

晋阳已陷休回顾,更请君王猎一围。

李商隐这两首诗写的是北齐“无愁天子”高纬因宠幸冯淑妃,最后以至国破身死的故事。当然,国破身死,贪恋女色只是一个方面,决不是主要原因。

李商隐写诗更重要的是为起到警示作用,提醒以后的帝王要朝政为民,不要重蹈覆辙。劝谏才是李商隐才是这两首诗的目的。

“玉体横陈”的冯淑妃充当了“国破身死”中的悲剧人物。为什么李商隐要写诗劝谏呢?

这是因为唐武宗后期,他喜畋猎,宠女色。每次出去围猎,“袍而骑,佼服光侈”与诗中“着戎衣”、“猎一围”有相似之处。李商隐忧国忧民,他从关心国家命运出发,借用北齐亡国之事向当朝者提出警示,就创作了这两首诗。

有关北齐后主高纬宠妃的事,历史上有记载,“玉体横陈”就说明了高纬对冯淑妃的宠爱。高纬对小怜非常宠爱,就算处理政事也不离身,并且将她的美色用收费的方式展示给大臣们观赏。

冯小怜的一生既荣光又悲惨,她是北齐后主高纬的嫔妃,原是高纬的皇后穆邪利身边的侍女。冯小怜聪明灵巧,善弹琵琶,精于歌舞,深得高纬宠幸,与高纬坐时同席,出则同乘。高纬为冯小怜不顾晋州危急,陪她继续打猎;又为冯小怜造桥观战,对其宠爱至甚,后立冯小怜为左皇后。

冯小怜长得漂亮,身材凹凸有致。据说冯小怜的玉体曲线玲珑,在冬天寒冷的季节里,软如一团棉花,暖似一团烈火;在夏天又是让人消暑的凉冰。在众人眼里就是一个天生的尤物。

正所谓“独乐不如众乐”,高纬认为像冯小怜这样的美人,只有他一个人来独享她的美艳风情,未免暴殄天物,最好能让天下的男人都能欣赏到她的玉体岂不是美事。于是就让冯小怜赤身躺在朝堂的一张案几上,让大臣用千金来买票排着队来一览她的秀色。这就是“玉体横陈”的典故的出处。但只是传说,没有史书记载。

公元577年,北齐灭亡,冯小怜与高纬被周军押解到长安。同年,高纬被杀,冯小怜被北周武帝宇文邕赐给代王宇文达,很受宇文达宠爱。宇文达妃李氏,与冯小怜争宠,冯小怜中伤李氏,几乎将李氏害死。

北周外戚杨坚杀害宇文达后,又把她赐给李氏的哥哥李询,李询的母亲知道冯小怜曾迫害过自己的女儿,就令她自杀身亡。

图片来自网络

“玉体横陈”这个成语出自哪里,有什么历史故事或传说?

玉体横陈,这个成语跳入眼帘,是不是很香艳很色欲?

说“玉体”,当然是美女的裸体;说横陈,当然是大庭广众的展示。

吾国汉字的博大精妙之处,在于状物形象,让人望文生义由此及彼,撩拨起心中的欲望。

“玉体横陈”这个成语,出自晚唐著名诗人李商隐的诗《北齐》:

一笑相倾国便亡,

何劳荆棘始堪伤。

小怜玉体横陈夜,

已报周师入晋阳。

这首诗写的是北齐皇帝高纬,宠幸妃子冯小怜,以至国破身死的悲催故事。

话说高纬宠爱的绝世美女冯小怜,是吾国历史上著名的美人儿,其才貌直逼古代四大美女。据《北史》记载:冯小怜“慧黠,能弹琴,工歌舞”。

高纬专宠冯小怜,“坐则同席,出则并马”,发誓"愿得生死一处"。他自己欣赏还不够,居然奇葩到脑洞大开,每天上朝,都让冯小怜“玉体横陈”在自己怀中,供满朝的文武百官一起观赏,可谓: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如此奢靡成风,荒淫无度,丧失了斗志,哪还有心思治国理政,北齐最终在公元577年被北周所灭,立国仅27年。高纬被擒解往长安,受尽屈辱后被杀,不但亡了国还丢了卿卿性命。

“玉体横陈”形象概括了北齐的亡国征兆,让人想起“红颜祸水”这句成语,也让人想起唐代诗人杜牧的《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这是杜牧游秦淮,听见歌女唱《玉树后庭花》,哀伤的歌声是亡国之音。

当年陈后主沉溺于奢靡生活,视国政为儿戏,终于丢了江山,亡国之音却在江湖中留传下来,这使杜牧不禁感叹: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诗人作诗善用典——典,即归纳总结的历史故事或传说。杜牧一诗明看是指责不知亡国恨的“商女”,暗里则讥讽晚唐的政治腐朽。

李商隐这句“玉体横陈”成语的奇葩之事,虽不见正史有明确记载,只是在民间传说纷纭,但它反映了民众对统治者奢靡无度和荒淫无耻行为的愤慨。

又如民国时期东北沦陷,有人写诗讽刺张学良:

赵四风流朱五狂,

偏偏蝴蝶正当行。

温柔乡是英雄冢,

哪管东师入沈阳!

告急军书夜半来,

开场弦管又相催,

沈阳已陷休回顾,

更抱佳人舞几回。

诗中出现的赵四、朱五、蝴蝶及佳人等色诱的字眼,都让人对张少帅不抵抗日寇,沉浸在温柔乡中不能自拔感到愤懑。

以上三首诗时间跨度千百年,都是“歌咏言,诗言志”。

吾国有句话云:愤怒出诗人。

李商隐的这首《北齐》诗,主旨是警策后来的君王,不要耽于享乐,荒废朝政,不要沉溺于温柔乡中而丢了江山。

作为皇帝的高纬可以让“小怜玉体横陈夜”,岂不知“已报周师入晋阳”,亡国之日就在眼前,真正是只要美女不要江山了。

“玉体横陈”这个成语出自哪里,有什么历史故事或传说?

谢谢题主!

玉体横陈.这个成语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北齐二首》之一。

一笑相倾国便亡,

何劳荊棘始堪伤。

小怜玉体横陈夜,

已报周师入晋阳。

这是李商隐用来描述北齐后主高纬荒淫无道至于亡国的诗句。

北齐最后一个皇帝高纬(世称北齐后主)在位时荒淫无度,只顾在宫中和后妃夫人们花天酒地吃喝玩乐,不理朝政,并且任用奸臣不听忠言,至使朝政日非。

高纬第二名皇后胡氏(第一名皇后斛律氏被废)是他母亲胡太后的侄女。因为胡太后与和尚昙献有染,她怕儿子高纬干涉自己和昙献的床第之欢,有失母仪,便把自己的侄女儿招进宫来献给高纬。胡氏少年美貌娇柔可人,高纬一见,非常喜欢,立即封为弘德夫人,不久又晋位左昭仪。

北齐武平三年(公元572年)第一任皇后斛律氏因事被废,胡氏被立为皇后。

胡皇后上位后,也管不住高纬花柳同享的风流性。这个时间段,高纬又迷上了一个年轻漂亮的妃子,两个人整天泡在一起,难舍难离,这让胡皇后非常着急。

胡皇后有一个贴身侍女叫冯小怜,长的颇有姿色,有什么事总和小怜商量。为这事她又和小怜商量看用什么办法才能留住皇上。小怜说,皇后娘娘你把我献给皇上,起码也能控制一下皇上啊!再不济我也可以给娘娘打探消息吧!胡氏听了认为是个办法,就把小怜重新打扮了一下,献给了高纬。

小怜本来就有野心,有此机会,肯定要大展身手啊!所以一到高纬面前,便故做羞态,娇滴滴一声皇上万福,媚眼顾盼,桃腮微红,酥胸起伏,把个风流皇帝高纬看的是欣喜若狂,马上封冯小怜为淑妃。

高纬自从有了冯小怜,两个人便形影不离,把个胡皇后气了个半死。但也无可奈何,因为胡太后放纵高纬。

高纬不管在后宫或者金銮殿上都要带着小怜,大臣们在金阶前凑事,他和小怜在台上龙案后面调情,完全不顾大臣们的感受。

有一次,高纬和小怜在台上调情打逗,他看台下的大臣们想看又不敢看的样子,觉得非常有意思,他索性叫小怜躺在龙案上,做出各种娇媚淫荡的姿势让大臣们看,看着大臣们各种各样的欲火难耐的熊态,他得意非常。

一国之君,如此行为,朝纲不再,岂可长久!

没过几年,北周军队攻入邺城,北齐灭亡!

这就是玉体横陈的故事,希望大家要引以为戒啊!

“玉体横陈”这个成语出自哪里,有什么历史故事或传说?

“小怜玉体横陈夜,已报周师入晋阳”,玉体横陈这个成语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讲的是北齐皇帝高纬荒淫好色,宠幸著名美女冯淑妃导致亡国的历史典故。

北齐,南北朝时期北方政权,由东魏权臣高欢的儿子高洋废东魏皇帝后建立,国号齐,因为属于南北朝时期北朝政权,后世称为北齐,与取代西魏的北周政权并立,历经六个皇帝,享国仅二十八年,北齐的后主高纬昏庸荒淫,他在位时任用奸佞,残害忠良,导致朝政腐败,国力衰落,一片亡国景象。

高纬坐拥后宫佳丽三千,他最宠爱的是淑妃冯小怜。冯小怜原本是高纬皇后的侍女,皇后被高纬冷落失宠,为讨好高纬,便将美艳的冯小怜献给高纬,冯小怜不仅天生丽质,貌美如花,还聪颖智慧,心灵手巧,善弹琵琶,精于歌舞,这样一个色艺双全的女子迅速得到高纬宠幸,把高纬迷的不要不要的,高纬与之坐同席,出同乘,卧同枕,甚至跟大臣谈论政事,也把冯小怜拥在怀中或者放在膝上,随时秀恩爱。

据野史记载,高纬不但好色,心理还比较变态,他觉得像冯小怜这样的绝世美色不该一人独享,便让冯小怜躺在案几上,摆出各种烟视媚行的动作,然后让大臣们排着队一览秀色。当然,高纬也不是让人白白欣赏自己的女人,大臣们必须花千金买票,才能饱餐秀色。冯小怜的玉体横躺在案几上的美艳镜头便被人称为“玉体横陈”。

高纬的荒淫无道让北齐国力日衰,引起世仇北周的觊觎。575年,北周大兵压境,高纬还经常带着冯小怜在外面打猎取乐,等北周军队攻破晋阳(今山西太原)后,北齐已经无力抵抗,很快便亡国了,已经成为太上皇的高纬被后周军队活捉,冯小怜则被赐给别人。

高纬宠幸女色以致亡国,给后人带来很大警示,李商隐的《北齐二首》写的就是这段历史典故,这两首诗属于咏史怀古诗,表面上写历史,实际上是暗讽唐玄宗宠幸杨贵妃以致安史之乱。如今,“玉体横陈”这个成语已经失去本身的内涵,单纯用以形容性感美女了。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玉体横陈”这个成语出自哪里,有什么历史故事或传说?

“玉体横陈”这个成语因为一个野史八卦,总带着些香yan的“春色”。在(yan)史小说中都被玩坏了😂!

架不住吃瓜群众的热情,每个时代或真或假的八卦信息广为流传。八卦的力量不容小觑。

我看已经有很多人在回答中讲述了“红颜祸水”冯小怜“玉体横陈”的八卦事件,西普便不不展开叙述了。下面来说说这个词语的本身以及出处。

玉体与横陈

“玉体横陈”可以拆分为一个名词“玉体”和一个动词“横陈”,我们先单独理解,再将意思合二为一。

🔺“玉体”,顾名思义,可以简单解释为像玉一般的身体

玉,在古代是显示身份地位的贵重物品。所以玉体,有『尊贵的身体』的意思。

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故愿望见太后。——《战国策·赵策四》

玉的特性,是有光泽质润略透明。“玉,石之美者”,是一个美好的字眼。所以,另外一重意思,多指女子美好的身体

明珠交玉体,珊瑚间木难。——曹植《美女篇》

🔺“横陈”,也不难理解,通俗一点就是横着陈列。主体是有生命的物种,可以解释为横躺,横卧

最早出自战国时期,楚国宋玉《讽赋》中:『内怵惕兮徂玉牀,横自陈兮君之旁』。宋玉借这句话讽刺君王沉迷美色,荒废朝政。

将“玉体”和“横陈”两者的意思结合起来,不外乎尊贵的身体横躺着或美人的身体横卧着。

小怜玉体横陈夜

完整的“玉体横陈”,出自李商隐所作的《北齐二首》。其一:

一笑相倾国便亡,何劳荆棘始堪伤。

小怜玉体横陈夜,已报周师入晋阳。

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中的小怜确有其人,是北齐后主高纬的宠妃

据说她是天生尤物,身体曲线妖娆,冬暖夏凉。“后主惑之,坐则同席,出则并马”,俩人好得简直像个连体婴一样。

小怜“玉体横陈”的秽艳春宫图,侧面刻画了了后主寻欢作乐荒淫失政昏君形象,将强大的敌国抛诸脑后。荒淫是亡国的先兆。

李商隐借用这个典故,讽刺高纬宠信冯淑妃的荒淫生活,借古鉴今发人深省。

今天提到“玉体横陈”,首先联想到香yan的宫闱八卦,基本失去了讽刺的厚重。可不要小看八卦哦!

“玉体横陈”这个成语出自哪里,有什么历史故事或传说?

“横陈”一词出自宋玉《讽赋》中“横自陈兮君之旁”,意在讽刺君王沉迷美色,荒废朝政,唐代李商隐借用了宋玉这个典故,创作出了《北齐二首》中的一句“小怜玉体横陈夜,已报周师如晋阳”,用来形容高纬荒诞不经,因美色而亡国。

妖女冯小怜

关于冯小怜的记载,史书中记述有限,在《北史》中略有一提。

冯淑妃名小怜,大穆后从婢也。穆后爱衰,以五月五日进之,号曰“续命”。慧黠能弹琵琶,工歌舞。后主惑之,坐则同席,出则同马,愿得生死一处。

北齐建国十七年时,后主高纬即位,北齐君主都是性格扭曲之人,高纬也毫不例外,他为人狠毒且性情暴躁,更嗜好美色,后宫佳丽最多时达到六千之众,穆皇后,曹昭仪等美女都是他临时的玩物,穆皇后见到自己失宠,为了收拢高纬的心,遂将培养多年的婢女冯小怜献给了高纬。

冯小怜何许人也?她是古代女人中的极品,具备着其他女性没有的特征:不长不短、不白不黑、冬则身暖,夏则身凉。

她更是在穆皇后的严格训练下,不仅精通音律舞蹈,更是自主研发了一套伺候人的按摩技术,她的出现使每天寻求刺激的高纬感到很奇特的奇趣与快乐。

中国文字中所描述的尤物是什么样子?冯小怜可以给你答案。

其肌肤吹弹可破,吐气如兰,玉体更是达到了黄金分割比例,身材曲线玲珑,凹凸有致,增一分则肥,减一分则瘦。在寒冬腊月,她软若棉花,暖似烈火。在酷暑盛夏,其坚如玉琢,凉若寒冰。

这些都是冯小怜在历史中远胜其他女子的本钱,纵观整个中国历史,这样的女人也是独一无二的!于是高纬不可避免的深陷冯小怜的温柔乡中,不可自拔,甚至做了许多荒唐之事。

高纬的荒唐事

高纬对冯小怜的喜爱,到了“病态”的地步,他甚至觉得冯小怜是绝世奇珍,自己一个人欣赏她的美艳风情,未免有些暴殄天物,于是特地在上朝的隆基堂上,摆上一个大桌子,将冯小怜赤身裸体置于其上,以千金一票的价格,让众人欣赏冯小怜的奇特秀色,这就是“玉体横陈”典故的由来。

你以为高纬与冯小怜的荒唐事就这么一点点吗?其实还有很多!

  • 自从得到冯小怜,高纬自称“无愁天子”,整死声色犬马,被北周武帝占领平阳城后,高纬讲出了“只要冯小怜无恙,战败又有何妨”的愚蠢之语。
  • 带着冯小怜打仗,由于冯小怜想打猎,他就抛开大军不管,陪着冯小怜去打猎,结果后来军情紧急,将军对他汇报战况,必须要等到冯小怜梳妆打扮后方可汇报。
  • 晋阳战役时,冯小怜为了鼓舞皇帝“士气”,特意挑选了一批面容姣好,身材绝佳的女子加以训练,组成了一个脱衣舞团,高纬看后觉得“头脑清醒,精神百倍”。
  • 晋阳城城高壕深,守备森严,城内粮食物资充足,周兵远来,本坚持不了多久即可退兵,然而冯小怜看到城下兵多,遂劝高纬放弃晋阳,返回邺城,高纬从之,北周就这样轻易便取得北方重镇晋阳城。

就这样在高纬与冯小怜不断的折腾下,北齐国力迅速衰退,丢失晋阳重镇后,北齐再无法与北周抗争,不久后高纬、太子高恒、妖女冯小怜皆被擒获。

被俘后,高纬其他不要,独求冯小怜。高纬被杀后,冯小怜被赐给代王宇文达,再次受到宠爱,她当妾氏不甘心,一直陷害代王妃李氏,逼得李氏回娘家再也没回代王府。虽然冯小怜再次受宠,但与高纬的宠爱还是不可同日而语,于是她写了一首诗怀念高纬。

虽蒙今日宠,犹忆昔日怜。欲知心断绝,应看膝上弦。

冯小怜没有受宠多久,宇文达被杨坚所杀,冯小怜又被赐给大将李询,李询妹妹就是代王宇文达之正妃李氏,于是冯小怜在这里受到的极度的折磨,穿着破烂衣服,舂米劈材,受尽屈辱,终于在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悬梁自尽,一代妖女,就此落幕。

结语:虽然把亡国之因推到一个弱女子身上有失偏颇,但北齐失国的的确确是因为冯小怜所致,所以历朝历代都将其定性为“红颜祸水”真还没有冤枉她。高纬对冯小怜的病态宠爱再次重复了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戏码,与周幽王的结局一样,丢掉了性命,丢掉了国家,何苦来哉!最后还是用诗一首结束本文。

湾头见小怜,请上琵琶弦。破得春风恨,今朝值几钱?裙垂竹叶带,鬓湿杏花烟。玉冷红丝重,齐宫妾驾鞭。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