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态龙钟,“老态”易解,“龙钟”茫然,为啥是钟呢?

老态龙钟,主要用来形容老年人的年老体弱、走路蹒跚,腿脚不灵活的样子。

这个成语出自:

1、唐·李端《赠谢戴》中:“交结渐时辈,龙钟似老翁。”

2、宋·陆游《听雨》诗中:“老态龙钟疾未平;更堪俗事败幽情。

老态好理解,就是年老的样子。“龙钟”在这里县指老年人的衰老体弱、走动不方便的样子的意思。后来也引申“失意、潦倒、不得志的样子”。

据说当年宋代大文学家、诗人陆游迈入年老时,身体多病,影响了他安静的晚年生活。一天夜里,忽然天下起了大雨,陆游在屋内听着窗外哗哗的雨声,他不禁无限感慨。

回想起自己的人生经历和遭受的磨难。他一时兴起,写下了《听雨》这首诗:

“老态龙钟疾未平,

更堪俗事败幽情。

纱橱笛簟差堪乐,

且听萧萧暮雨声。

诗中的“老态龙钟”就是指陆游自己年老体弱,走路的样子象龙弓腰、象钟扣地的样子。

图片来自网络

老态龙钟,“老态”易解,“龙钟”茫然,为啥是钟呢?

龙钟一词最早出处应该是唐代,李端有一首五言诗一一《赠薛戴》,原诗句为:交结惭时辈,龙钟似老翁。

老态可以理解,而这里的龙钟,多用来比喻衰老行动不便的样子。指年老体先衰者,行动多不便者,也指潦倒不得志者,或精神颓废神情暗然者,或使人举步维艰者。

人老腿先老,腿衰身体重,行动多不便,生命也由动转静,正如钟之所置。龙钟多是沉重的大钟,钟越大体越重。

再有,钟的形状,如人之老态,端坐埋头,不声不响。

这钟用时也是不撞不响,只有撞之才会发声。人老或神伤之时,情思内敛,精神颓废,不呼不应,洽似这龙钟的作用。

另有一说,南方有一摇竹,名为龙钟,由于在风中摇曳不稳,形如老人踏步,正好用来形容人之老态。

我们先看李端原诗,《赠薛戴》全文如下:

晓雾忽为霜,寒蝉还罢响。

行人在长道,日暮多归想。

射策本何功,名登绛帐中。

遂矜丘室重,不料阮途穷。

交结惭时辈,龙钟似老翁。

机非鄙夫正,懒是平生性。

欹枕鸿雁高,闭关花药盛。

厨烟当雨绝,阶竹连窗暝。

欲赋苦饥行,无如消渴病。

旧业历胡尘,荒原少四邻。

田园空有处,兄弟未成人。

毛义心长苦,袁安家转贫。

今呈胸臆事,当为泪沾巾。

自古龙钟多老态,我们再看以下这些龙钟出处,更能帮助我们理解老态龙钟:

(1) 指人衰老的样子。

北齐 .杜弼 《檄梁文》:“委慈母似脱屣,弃宠弟如遗芥,龙钟稚子,痛苦成行。”

(2).指年迈的老人。

唐代 ,沉佺期 《答魑魅代书寄家人》诗:“龙钟辞北闕,蹭蹬守南荒。”

宋 代,梅尧臣 《寄马御史》诗:“却顾旧埒老病马,尘沙歷尽空龙钟。”

清 代,王韬 《<淞滨琐话>自序》:“此数十寒暑中,自孩提无知以迄乎龙钟待尽,其间或疾苦,或颠连,或忧愁,备人世诸苦恼而一身受之。”

近代,瞿秋白 《赤都心史》十二:“年老龙锺褴褛瘦弱的乞丐双手拱着等候基督教徒的慈悲。”

(3).指失意潦倒的人。

唐 代,李华 《卧疾舟中相里范二侍御先行赠别序》:“ 华 也潦倒龙钟,百疾丛体,衣无完帛,器无兼蔬。”

唐 代,白居易 《十年三月三十日别微之于澧上》诗:“莫问龙鐘恶官职,且听清脆好文篇。”

清 代,唐孙华 《哭座主玉峰尚书徐公》诗之二:“却恨龙钟无报答,敢因时忌讳门生。”

(4).指悲哀泪湿的样子。

汉 代,蔡邕 《琴操·信立退怨歌》:“紫之乱朱,粉墨同兮;空山歔欷,涕龙钟兮。”

唐 代,岑参 《逢入京使》诗:“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乾。”

清 代,陈维崧 《采桑子·正月二十日从吴天石处获读纬云弟京邸春词》词之八:“年来怕作伤心句,双袖龙钟,左耳新聋,莫把箜篌唱懊儂。”

《痛史》第十五回:“从此太皇太后得见了孙儿,却又失了媳妇,可怜一掬龙钟老泪,泣的没有乾时。”

(5).指行动艰难的样子。

唐 代,苏颋 《早发方骞驿》诗:“传置远山蹊,龙钟蹴烂泥。”

总之,从以上看出,老态龙钟或从形、或从用、或从喻都可谓顺理成章。

老态龙钟,“老态”易解,“龙钟”茫然,为啥是钟呢?

“老态)指老了的形态,如面皱发白,眼

睛老花等状态。

“龙钟”指形动不便,如走路不稳,或反

应迟钝等样子。

老态龙钟,“老态”易解,“龙钟”茫然,为啥是钟呢?

‘老态龙钟’这个成语取自于唐朝李端的《赠谢戴》一文:交结渐时辈,龙钟似老翁。老态自不必说,而龙钟这个词语比喻一个人腰弯背驼,身体前倾,快要触地的样子,形容一个人行走非常困难了。谢谢!

老态龙钟,“老态”易解,“龙钟”茫然,为啥是钟呢?

谢邀。

老态龙钟,“老态”易解,“龙钟”茫然,为啥是钟呢?

老态龙钟这个词是并列结构,也就是说“老态”就是“龙钟”,“龙钟”也就是“老态”。这种类型的词语结构就是通过重复相同的意思加强语气或者表达,或者达到四字结构,形成稳定的吟诵断句。使用久了之后就成为了成语。

比如“粉身碎骨”、“悬崖峭壁”都是这种结构的词语,前后拆开意思实际上差不多。

所以,“龙钟”就是身体衰老,行动不灵便的样子。也就是一种“老态”,也许比一般的老态更严重一点,腰弯得更低,就好像上古时候顶上雕刻着大龙的一口钟,也许是这个比喻而来啊,这个说不准的。

很多人认为这个词语出字唐李端的《赠薛戴》,原诗句为:“交结惭时辈,龙钟似老翁。”

其实这种说法早就有了,最早的记录并不是在这里,而是出自北齐杜弼的《檄梁文》:

委慈母似脱屣,弃宠弟如遗芥,龙钟稚子,痛苦成行。

可以看到在这里,“龙钟”就是独立词语,和“稚子”对比,就是指老人家。像这种形象的字词一般都是在民间流传了很久,再被文人记录使用,应该并非文人生造的词。

而老板姓造词,大多取比喻、形象。

用“龙钟”来形容人的老态,或者老人坐在那里,昏昏入睡,因为上了年纪耳背,戏称“聋”,像一口耳背的大钟盖在地上。这种可爱形象的比喻,在民间屡见不鲜。

大概是和“老态”重复明显,人们在后期口语交流中逐渐不再使用这个词。

我们今天写东西同样可以直接用“老态”代替“老态龙钟”,“龙钟”这个词就终于生分到了要到悟空问答来提问的地步了。

一家之言,欢迎指正评论。

喜欢请点赞并关注,谢谢。

老态龙钟,“老态”易解,“龙钟”茫然,为啥是钟呢?

老态:佝偻腰背,倚杖,行动缓慢;龙钟,龙同聋,听力视力都不行了。钟,常坐而如钟,难以移动。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