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一首诗,符合现在人们居家出不出的心情,赏析一下?
连日来,全国上下,众志成城,万众一心,齐心协力,为抗击新型冠状病毒在不同岗位上努力工作。我也有幸参加到这一战役中,到社区协助防控疫情,负责宣传、巡查等工作。虽然居家不出门,但人们还是保持着乐观精神。我们有理由相信,有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下面是我写的一首诗,居家抗疫聊以慰藉。冬季放假在家里,偏遇疫情突降临。来势汹汹不可挡,感染迅猛难隔离。伤我百姓夺人命,人心惶惶无奈何。国家重视出政策,全力以赴去抗击。疫区源头在湖北,发病人群数第一。为防病毒四处散,各路人马齐聚集。封城封路阻隔断,全民动员模范先。筛选疑似定重点,中西结合一齐来。单位企业忙捐献,百姓个人亦争先。响应号召听党话,不给政府添麻烦。居家隔离防病毒,日复一日无怨言。头条电视和微信,赶走寂寞听新闻。读书烹饪两不误,自找游戏发抖音。寒冬过后天渐暖,病树前头万木春。待到瘟神被送走,纸船明烛朝天烧。
注:图片来自网络
有没有一首诗,符合现在人们居家出不出的心情,赏析一下?
如梦令~夜泊枫桥一一萧寒
躲过初一十五,月落乌啼不住。冷艳瘦香闺,想念郎君难处。如故,如故,夜泊枫桥禁渡。
有没有一首诗,符合现在人们居家出不出的心情,赏析一下?
宅家心慌神不安
空气缺氧兜没钱
见人象似地下党
只看眼神脸蒙面!
白天睡觉夜失眠
出门象是去做案
手套鞋套别留痕
若是有人立即散
手机电视网络传
陪伴解闷功非凡
盼望疫毒早消失
各就各位工作欢!
有没有一首诗,符合现在人们居家出不出的心情,赏析一下?
近日以来,众所周知的原因,除了奋战在一线的各行业工作者外,全国人民普遍了切入了宅居模式,过上了躺家为国做贡献的生活。
这不,刚吃过早饭,又躺在了床上的小编我,打开了手机翻看着满目的瘟疫资讯,连日来憋闷于家的枯燥与无聊又涌上心头。
此时,电视上正播放钟南山以及李兰娟两老院士的有关疫情专题回放,白发苍苍的他们不顾老迈年高与自身安危,顽强奋战在疫情最前沿,不禁想起了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一首诗作《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释义:我直挺挺地躺在荒凉孤冷的村子里面,但是我并没有为自己此时的处境而感到悲哀,心中还在想着为国家守卫边防。
深夜将近,我躺在床上听着那外面的风吹雨打声,恍恍惚惚地梦到自己身披铁甲,骑着战马跨过那冰冻的河流奔向北方战场。
作为一个年近七旬的老者,陆游一生问心无愧,对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已经尽到了自己应有的责任,而今自己年迈多病,垂垂暮年,仍然有“为国戍轮台”的雄心壮志,不得不让人肃然起敬。
读读陆游,看看钟南山与李兰娟,尚且年轻的小编,顿感有些惭愧。我们这些在后方日日僵卧在软绵绵席梦思床上的宅士们,有什么理由高喊无聊与不自在?想想还有千千万万个奋战在一线的白衣战士,他们在不分昼夜地搏命救人,而我们还能够暖洋洋的坐在家中,还能够按时按点一日三餐,还能够过着合家欢乐的幸福生活,我们还有什么不满足?还说什么枯燥?是不是该觉得汗颜?
大疫当前,不需要我们每个人都冲上前线,只需要我们每个人都做好自己,安排好各自应做的事情即可。有条件复工的好好工作,不能复工的,安安稳稳地呆在家中,不随意出去添乱,这就是对国家、对社会的最大的贡献!
在这个战“疫”的关键时刻,让我们一起对所有战斗在一线的勇士们说声保重,祝你们一切安康!
我们也坚信任何困难是压不倒中国人民的!我们一定会很快取得全面胜利的!
有没有一首诗,符合现在人们居家出不出的心情,赏析一下?
新冠病毒正猖獗,
恣意南北未停息。
年节街巷门户闭,
何时能开未有期。
人生得意须守序,
招惹异类害自己。
狂妄不羁氓放纵,
牵连无辜伤天理。
黎民百姓安居业,
飞来横祸忒憋屈。
衣食住行皆受限,
忐忑不安难坐立。
不知何时疫情消,
出门踏青呼清气。
不识春暖冰消融,
紫燕穿飞杨柳絮。
不甘身困闲庭里,
错失百花酿香蜜。
不愿月圆人不圆,
难享天伦疏亲戚。
唯愿疫情绝,
唯愿家安逸,
唯愿人心善,
万物不相欺。
祈祷雷火灭瘟疫,
岁月静好更珍惜。
有没有一首诗,符合现在人们居家出不出的心情,赏析一下?
大家好,我是零点拾韵,很高兴回答题主的问题。
病疫肆虐,让我想到了伟大领袖毛主席的《七律二首·送瘟神》,全诗如下:
送瘟神(一)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
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送瘟神(二)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创作背景
1958年6月30日,《人民日报》以《第一面红旗——记江西余江县根本消灭血吸虫病的经过》为题,报道了当地消灭血吸虫病的消息。毛主席得知这一消息,激动不已。他以自己擅长的诗词,欣然提笔,一气呵成写就这两首豪迈诗篇。全诗系统了老人家赤城的忧民之心和爱民之心。在《送瘟神》后记中,毛主席写道:“党组织、科学家、人民群众,三者结合起来,瘟神就只好走路了”,时隔六十多年,仍具有现实意义。
赏析
第一首诗,诗人回顾了了瘟疫对中国过去带来的严重灾难。
首联“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抒发了诗人的悲愤心情。泱泱大国、山清水秀,却对小小瘟疫无可奈何,连盖世名医华佗也拿它没办法,寄寓诗人对百姓的怜爱之情;颔联“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千村”“万户”描述灾难波及地域广、波及人数多,旧中国犹如地域!颈联“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通过作者“坐地”“巡天” 的超凡想象道出百姓寻求消灭瘟疫的强烈呐喊。随着地球转动,人们寻遍长空,看尽星河。然而,日复一日,惨状依旧,疫情依然,真是寒天不应喊地不灵!尾联引出了神话传说中的牛郎,牛郎是劳动人民的化身,他要过问人民的疾苦,要问“瘟神”肆虐之“事”。作者的回答是:所有的悲欢离合都会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成为历史。全诗古今相融,天人合一,具有广阔的时空领域和丰富的思想蕴含,结尾更是强有力地回击了瘟神,并巧妙地过渡到第二首。
第二首情绪激昂、语调高亢,描述了全民战“役”的激烈景象
首联是一幅意气风发的画面。神州大地万物复苏,欣欣向荣,杨柳绦绦、春风拂面。“尽尧舜”,人民当家做主了。这句诗表达了毛主席对人民群众的期待与歌颂,也表达了毛泽东内心深处的民本思想。颔联“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运用拟人手法,将自然景物赋予情感,懂人心、随人意,人景交融一体。描绘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景象。颈联歌颂了人民群众改天换地的伟力。全国各地皆是银锄齐挥、铁臂同摇,人民群众的凌云之志,山河为之动容。这是自力更生的进取意识,也是全民战“役”的基础所在。尾联点出了全诗的主旨“瘟君欲何往”,正是前面的铺垫和暗示,瘟疫的结局注定是“纸船明烛照天烧”。“照天烧”三字,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象征中国人民不仅能消灭导致瘟疫的血吸虫病,同时也能改变旧中国贫穷积弱的落后形象,也能扫除国内外一切害人虫,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