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描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指的是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

这句词是出自我国宋朝著名文学家欧阳修的词《生查子·元夕》。

《生查子·元夕》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这首词的大意是:去年元宵节的时候,花市灯像白天一样明亮。当月亮升在柳树梢头时,我们相约在黄昏以后。但今年的元宵节,月与灯跟去年一模样。可是却看不到去年的情人,不觉妈眼泪湿了我的衣服。

《生查子·元夕》写出了年青恋人在月光下两情依依的景象,写出了朦胧、婉约、伤情的意境。表达了作者对旧情难续的伤心,和对往日恋人的款款深情。

注:图片来自网络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描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

上元节,也叫元宵节。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出自北宋古文运动的代表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全文如下:

去年元夜时, 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 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 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 泪湿春衫袖。

1、元夜指元宵节的夜晚。

2、用对比的手法表达物是人非、旧情难续的情感。

3、与唐代诗人崔护的《题都城南庄》有异曲同工之妙。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描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生查子·元夕》

这首元夜念旧的诗为欧阳修所作,以“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最为脍炙人口。

元夕、元夜是一个意思,指春节以后第一个圆月,即正月十五,又称元宵节、上元节,是中国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元宵节在我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秦朝,那时元宵节刚起源。

汉武帝时,将最为重要的“太一神”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而后司马迁创建“太初历”,就将元宵节定为重要节日。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习惯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长久以来,人们有在元宵节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的习俗,故元宵节常有灯市,又叫灯节。

从诗名及首句中的“元夜”我们已经知道“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写的就是元宵节。而且,从此句中可以看出,黄昏刚至,月亮已经挂在柳树梢头,说明是满月或满月前后几日,这也与元宵节满月的特点相符合。

就是在这样的节日里,诗人邂逅了佳人。

宋朝时,宵禁制度瓦解。元宵节上,闺中少女也可以自由出来赏玩。

花市上灯火通明,花灯撩人眼,人流如织,诗人穿行在人群中。

猛然抬首发现月亮悄悄爬上柳梢头,心爱的人正站在柳树下,约自己黄昏后共诉衷情,不自觉红了脸颊。

上阙写出了恋人在柳树月影下情话绵绵,两情依依的浪漫场景,美好而朦胧。

但时隔一年,诗人又去元宵灯会。

月亮依旧早早爬起来,花灯依旧缤纷多彩,游玩的人依旧挤挤攘攘。可是,去年的佳人却不再了。

诗人用今昔对比来抒发物是人非、旧情难续的感伤。去年多快乐,今年就多伤怀。良辰美景,伊人不再,又有什么欣赏的心思呢?他不禁悲从中来,落下两行清泪。

此诗读来,跟“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有异曲同工之妙。

爱情虽美,但同时间一样,容易流逝,所以我们要用心经营,努力与心爱的人一生一世一双人,才会不留下诗人一样的遗憾。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描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

《生查子·元夕》

——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这首词一说作者是欧阳修,一说是朱淑真。

朱淑真南宋多情的才女和美女,与李清照齐名。南宋初年时在世,相传为朱熹侄女。朱淑真为官宦人家的千金,家境富裕。从小聪慧,博古通今,琴棋书画无一不精,尤擅长诗词,有《断肠集》存世。

词中的元夕,元夜都是指元宵节,元宵节又称上元节,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春节年俗中最后一个重要节令。

从词名及首句中的“元夜”我们已经知道“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写的就是元宵节。而且从此句中可以看出,黄昏刚至,月亮已经挂在柳树梢头,说明是满月或满月前后几日,这也与元宵节满月的特点相符合。

元宵节习俗自古以来就以热烈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 传统习俗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拉兔子灯等。

据有些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不过,正月十五元宵节真正作为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

上阙写出了恋人在柳树月影下情话绵绵,两情依依的浪漫场景,美好而朦胧。但时隔一年,诗人又去元宵灯会。月亮依旧早早爬起来,花灯依旧缤纷多彩,游玩的人依旧挤挤攘攘。可是去年的佳人却不在了。

作者用今昔对比来抒发物是人非、旧情难续的感伤。去年多快乐,今年就多伤怀。良辰美景,伊人不再,又有什么欣赏的心思呢?他不禁悲从中来,落下两行清泪。

欢迎大家来补充,喜欢我的回答可以关注:指尖凝聚香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描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的一首脍炙人口的作品。唐朝以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也是一年之中的第一个月圆之日。整首词中充分描述了去年与情侣相约的甜蜜回忆和今年不见情人的惆怅和思念!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描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

马上就到元宵节了,借着题主的问题,谈一谈元宵节的诗词,和元宵节有趣的风俗习惯。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这句话是描写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的,这也可以算是最有名的元宵节诗词了。这首词的原文是:

生查子·元夕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据说是宋朝婉约派大家欧阳修写的,也有学者认为,是北宋著名文艺女青年、词人朱淑真写的。不管是谁写的,这首词都反映出元宵节的一些习俗。

从词中,我们可以看到,元宵节是中国古代的情人节,在这一天,男孩子可以大模大样上街看美女,女孩子们可以风姿绰约去街上看花灯吃汤圆,顺便看看帅哥和被帅哥看。现代社会,处处都是不夜城,人们可以在灯红酒绿中尽情享受现代生活,但是古人有点悲催,各朝代大多实施宵禁政策,晚上不准随便到大街上溜达。但是在元宵节的前后三天,全国放假,男女老少可以随便到街上去狂欢。所以,元宵节就成了年轻人上街撩妹或撩汉的狂欢节。

其实,比这首词写的更好的是南宋大词人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词人描写了在元宵节上遇到的一个美女,仅仅是惊鸿一瞥,却给词人的心湖上投下一颗震爆弹,于是,一见钟情的感觉就来了。其中“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早已成为千古名句。王国维先生甚至将这一句无限拔高,说这句话是人之成大事业者的最高境界。

那么,元宵节,特别是宋代以后的元宵节,都有什么好玩的习俗呢?

1.宋朝官方在元宵节要成立放灯观灯组委会,搞元宵节庆祝活动。宋朝的皇帝是中国历史上最会玩的皇帝群体,所以他们最热衷于元宵节的看灯活动。宋太祖赵匡胤和以下几个皇帝,都曾经亲自主持观灯仪式,城市的挂灯时间也从原来的三天延长到五天,就像咱们搞春节联欢晚会一样,宋朝也专门成立组委会,从冬至那天起,就有专门的班子开始准备元宵节的灯会活动了。

2.元宵节是中国古代的情人节。在这一天,你就不要在灯下苦读,也不要在花园里徘徊了,赶紧带上小厮,带上丫鬟,兴高采烈,到街上看看。那边的花灯灯火辉煌,那边的女子非常漂亮。青年男女可以光明正大的撩妹或撩汉,收获自己的爱情。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