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壮工夫老始成,是说功夫的由来,至老才修成吗?
少壮工夫老始成,这一句的字面意思是只有在青春年少时下功夫学习,到了老年才会有所成就。
少壮工夫老始成,这句话出自宋代陆游的《冬夜读书示子聿》: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是一首陆游的教子诗,他告诉儿子,做学问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在书本与实践的关系上着重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
这首的上句意思是说古人在学习上只有不遗余力,在年轻时下功夫,到老年才有所成就。下句是说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不够完善,要透彻地认识事物还必须亲自实践。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赞扬了古人刻苦学习的精神以及做学问的艰难。说明只有少年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全力地打好扎实基础,将来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诗人从古人在学习刻苦用功入手讲起来,句中“无遗力”三个字,就形象说明了古人做学问勤奋用功的程度,又生动又形象。诗人用这句话来告诫儿子,趁着年青和精力充沛,要抓住这美好的时光,努力拼搏,切莫让这大如年华付之东流。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一句,诗人强调了不管干什么事,都要下功夫。只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地学习相关知识。但仅此还是不够的,学习的那只是书本上知识,书本知识只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还必须要“亲身躬行”。只有书本知识肃实践经验相结合,才能达到最终目的。这也是告诉我们,只有经过自己的亲身实践,才能把书本上学习来的知识变成自己的真正本事。
注:图片来自网络
少壮工夫老始成,是说功夫的由来,至老才修成吗?
少壮工夫老始成,是说功夫的由来,至老才修成吗?
此观点有一定道理,但要全面深刻理解某一句诗的含义,必须知人论世,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因事明理。不能寻章摘句,孤立片面的来分析理解。
此句诗出自《冬夜读书示子聿》,作者是南宋诗人陆游。
原诗如下:
冬夜读书示子聿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注释如下:
示:训示、指示。子聿(yù):陆游的小儿子。
学问:指读书学习,就是学习的意思。遗:保留,存留。无遗力:用出全部力量,没有一点保留,不遗余力、竭尽全力。
少壮:青少年时代。工夫:做事所耗费的时间。始:才。
纸:书本。终:到底,毕竟。觉:觉得。浅:肤浅,浅薄,有限的。
绝知:深入、透彻的理解。行:实践。躬行:亲身实践。
作者简介: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孝宗时赐进士出身。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白话译文:
古人在求学上不遗余力,年轻时刻苦用功,年老时才会有所成就。仅从书本上得到知识终归是肤浅的,要透彻地理解书中的深刻道理,必须亲自去实践这些理论。
创作背景:
此诗是作者于公元1199年写给正值“少壮”(21岁)的小儿子陆聿的。
陆游所处的时代正是战事不断,民不聊生的年代。诗人在寒冷的冬夜读书,抑制不住爱子之情,写下了这首哲理诗。
作品赏析:
诗的前两句赞扬了古人的治学精神以及学有所成的艰难。
其中“无遗力”三个字,强调了古人做学问勤奋用功、孜孜不倦的程度,说明只有年轻时竭尽全力,夯实基础,将来才能成就一番事业。诗人从古人做学问入手,娓娓道来,语重心长地告诫儿子,趁着年少精力旺盛,珍惜光阴,奋力拼搏,莫让青春年华付诸东流。
诗的后两句强调孜孜不倦、持之以恒地学知识固然很重要,但仅此还不够,因为书本知识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不一定能为己所用,要想成为一个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能纸上谈兵,必须亲自实践。“要躬行”三个字,旨在激励儿子不要片面满足于书本知识,而应在实践中升华所学知识。
这是一首蕴涵着深刻哲理的教子诗。作者语重心长的教育儿子:年轻时读书要像古人一样持之以恒,全力以赴;一个人年老时的成就取决于年轻时的付出;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是人们获取知识的两条途径,但直接经验更为重要。
通城二中 黎文
二0二0年元月十四日
少壮工夫老始成,是说功夫的由来,至老才修成吗?
这句话前半句是: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是说古人在学习过程中不遗余力,要下很大的功夫,到老的时才能有所成就。
所谓工夫是指耗用的时间与付出的努力。俗语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也是这个意思,人要活到老学到老,不能一瓶不满半瓶摇,满足于己取得成绩,只有不遗余力的努力拼搏,坚持不懈的努力,到老时就会有所就,而不悔一生。
少壮工夫老始成,是说功夫的由来,至老才修成吗?
陆游一一冬夜读书示子聿。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古人做学问都是全力以赴,不肯落下一点力量。即便如此也往往是少年壮年时期下一番苦功夫,到老了才能达到大成的境界。书本上得来做学问终究觉得肤浅,要想彻底深入地了解一件事就要亲自去实践。
这是一首典型的议论说理诗,是陆游传授给儿子的读书心得。心得主要有三层意思,一是做学问应该拼尽全力:二是做学问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时间:三是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才能深入透彻,要重视实践。,
少壮工夫老始成,是说功夫的由来,至老才修成吗?
“少壮工夫老始成”,是说学习文化也好,学习某种技能也好,最好就是从年少的时候就开始学习,抓紧时间,不浪费光阴,不断的去学习,才能学成。.这个老,指花费一定的时间,不是说非到老才能学成。老,是泛指时间,而不是实指。可以理解到长大了,用的时候就学成了。不至于书到用时方恨少,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少壮工夫老始成,是说功夫的由来,至老才修成吗?
这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在七十四岁时写的一首七言律诗,首句的下半句。
据载,这是在冬天的一个夜晚,七十四岁的陆游还在寒冷的书房里,读书研究学问。小儿子陆聿担心父亲身体,多次唤父親休息,陆游心生感慨,用类似白话的语言,写了一首诗,送儿子。诗名《冬夜读书示子聿》。全诗共两句: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根据题义,说点个人认知:
一,作者用半句话概括了自己取得成就的真谛。二,忠告下代,取得成就,少壮时就要下工夫。
这句话,所讲的道理,是作者亲身感受所得,是一个七十四岁老人给小儿子说的肺腑之言,说的直白,没半点虚情假意,说的是真话,实话,像是一个老人给下代传授成功秘方,其理十分可信。
这句话,在当今,仍有教育意义,告诉我们:一,成就不是`一时就取得的,也不是想有成就就有,需要下工夫。二,下工夫要早,少壮时就要下工夫,不要等,不要有幻想。三,工夫下到了,下大工夫了,时间长了或到老,就会有成就。
一个人会不会有成就,古往今来,基本一样。就说往今日头条发文章这事,有一部分是年过花甲的老将,写问答,发文章,不但能写,有的文章质量也不错,有的老将己获得优质认证。说起来,也不算多大成就,但也不是任何人都能做到。这写作本领,这文字功夫,也不是一天,二天练成的,都是有底子的。
说此事,只是说,如果当年没下工夫,没坚持,老了,是写不出优质文章。
此上仅以写文章为例,在其它行业,其取得成就,道理都是一样。
至于:“是说,功夫的由来,至老才能修成吗?这里有两种情况:一是少壮下工夫,老了有成就。另一种是,少壮下工夫,时间不长,就有成就。这样人有,但少,大多数人还是平凡人。平凡人按平凡人的法做,就按诗人陆游所总结的真知,沉住气,早下工夫,天长日久,平凡人也会有成就。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