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地方官员如何表扬行孝道的妇人?

《孝女“剖股为粥救父”是真的吗?》

百善孝为先,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中国历朝历代政府都比较重视对孝道的推崇和表彰。由于宋朝是以儒教立国的王朝,在对忠孝义方面更是大力提倡,特别是对女性在孝行方面做的突出的,从中央到地方都极力宏扬、表彰和奖励。

一、宋朝社会发展及女性地位

1、宋朝的商品经济有了很大发展,社会安定,经济繁荣,这给一部分妇女很大的发展空间,她们突破了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界限,积极参与社会生产、流通等社会活动中,做出了很大贡献,社会地位有了很大提高。

2、宋朝的妇女有一定的社会地位,比如在宋朝,男的在外有女人,包二奶,或者结婚后男人没能力养活女人,那么,女人就可以提出离婚。离婚时,如果有子女,还得获得一半家庭财产和子女抚养权。

3、宋朝女子地位之高,不仅在民间,女子有一定的权利,在统治阶级高层女子也不一般,最有代表性的是“太后参政议政”制度,女性可以参与治国理政活动,这在中国历史上是不多见的,可见当时女性的社会地位之高是被广泛接受的。

二、宋朝是如何对孝行女子进行表彰

1、国家旌表。这是宋朝对孝行女子的表彰,这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表彰制度,由政府对道德品质好的进行公示奖劢,是一种至高的荣誉,一般宋代旌表诏令用“义夫、节妇、孝子、顺孙”连称,还有和“忠臣、孝子、义夫、节妇”并举,可以看出宋朝女子在国家旌表中占有一席之地。

2、地方政府官员也非常重视对孝行女子的奖励,如立孝坊,给予一定的物资奖励,有绵、帛、米、酒等生活用品。

3、在重孝道风气的影响下,孝行显著的女子就成为宋朝政府国家旌表的对象,据《宋史·列女传》记载,受国家旌表的女性有14人,其中,对因孝行显著进行旌表的就有6人,可见政府对孝道的奖历重视和表彰制度的规范。

三、宋朝政府为什么这么重视孝道

1、孝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儒家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宋以儒教立国,当然对孝道很重视,做为宋朝女子来说,在家孝敬父母,出嫁孝敬公婆,事奉舅姑,就是她们优秀的道德品质的展现。

2、宋朝注重对各类孝行的表彰,说明政府注重对精神方面教育和引导,这有利于维护良好的社会风气,保持社会的稳定,以利于宋王朝统治的利益。

3、孝行表彰制度堆动了良如社会风尚和价值观的形成,突出了政治教化的功能,通过树立孝行榜样,引导社会朝着“厚人伦,敦风俗”方向发展,有利于形成“忠、孝、节、义”的社会氛围,孝道成功与忠君思想的结合,成为宋王朝维护统治的有力武器。

三、中国古代孝女介绍

1、孝女曹娥投江寻父。

曹娥,浙江上虞曹家堡村人,母早亡,父曹盱为一巫者,善于“抚节安歌,婆娑乐神”,汉安二年,端午节祭祀迎潮神时不慎溺水而亡。年仅14岁的曹娥悲痛万分,昼夜沿江寻找,到十七天,她脱外衣对天说,若父尸尚在,让衣服沉下去,如不在,让衣服浮上来,言毕,衣即沉江,她也于此处投江寻父。她的孝行感动乡里,轰动朝野,上虞县令改葬她于“江南道旁”,上报朝廷表为孝女,汉恒帝还将舜江改为曹娥江。

2、宋朝泉州吕良子剖股为粥救父。泉江晋江人吕仲洙病危,其女吕良子“焚香祝天,请以身代,剖股为粥以进”。泉州知府真德秀嘉奖她,表其居为“壹恣孝”,这是泉州的一级表彰。

3、宋时武举进士张伯威,在祖母黄氏,继母杨氏相继病重时,剔左臂肉以喂食,其妹崔氏在婆婆生病时也剔肉喂食,以此疗亲,兄妹二人的孝行受当地政府表彰,分别在两人居住地立纯孝坊和孝妇坊,朝廷获知后,诏令张伯威迁官,赏崔氏束帛等物品。

4、当然,还有“杨香扼虎救父”,“缇萦救父”,赵娥血刃仇人”,“诸娥八岁为父申冤,甘卧钉板,甘受皮肉之苦”等例子,“花木兰代父从军”也是孝女孝行所为。

宋代地方官员如何表扬行孝道的妇人?

宋代对女子的孝行分为“节妇”和“孝妇”两类。“节妇”指的是贞洁女子,也就是女子从一而终,忘夫不嫁。“孝妇”是指是孝敬公婆、长辈的女子。地方主政者每年要对这些有孝行的女子通过乡民推荐,州县核实后,给与表彰。表彰的种类分一下几种:

一,旌表门闾。旌表是古代国家制定的一套自上而下的道德表彰制度,即赐予门匾,类似如今的“光荣匾”,以示光宗耀祖。据宋史记载,宋朝受国家级旌表的女性有14人。如,1179年,潼川府进士杨榆母亲贾氏,赡养舅丶姑,舅丶姑都九十多岁无疾而终,为表彰其孝行,诏旌表门闾。

二,立孝妇坊丶贞洁碑,以昭示其孝行。如,1190年,进士张伯威的妹妹崔氏在婆婆病重的时候,割下左臂上的肉煮熟了给婆婆吃,以表孝心,受当地政府表彰,立孝妇坊。

三,赐予封号。

如赐予"孺人”丶“节妇”等称号。

四,载入史册。

巜宋列女传》中就记录了六位孝妇。

五,物质奖励。

物质奖励分奖励财物和免税优待。如,1183年,潥水州银林市余氏,一个流氓想奸污她,并持刀相逼,余氏宁受白刃而不从。为表彰她的贞节,知县报告上级,经批准,将银林市改为节妇里,赐钱米酒帛,并免三年官租。还有隆化县李氏,为姑守坟,昼夜悲哭,感动乡里,知县为表彰其孝行,奖励她粮食和布匹。

宋代地方官员如何表扬行孝道的妇人?

从宋代开始,为表彰这些遵循封建礼教的妇女,就以国家的名义对守节不改嫁,且能孝敬公婆、悉心抚育幼儿的妇女树立贞节牌坊。

在这里我们要特别说明一点,所谓贞洁牌坊,大家往往单纯定义为妇女不事二夫的表彰,实际上它还包含着对妇女孝顺的褒奖,这是一个广义的褒奖,不能狭碍的去理解。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