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国安、于和伟、陈建斌三人,谁饰演的曹操更好?
我认为他们演的都好,都比真曹操演的还要像。。
鲍国安、于和伟、陈建斌三人,谁饰演的曹操更好?
自然是鲍国安演的最好。忠实于原著,把曹操一世奸雄刻画得惟妙惟肖。
喜欢鲍国安的曹操,大气,而又老奸巨猾,对人物拿捏得很有分寸。不失英雄气概。
于和伟演的曹操,城府太深,让人不可捉摸。虽然是大英雄,但是不好接近。
至于陈建斌演的曹操,有点匪气。这里的曹操看似接地气,其实和历史上的曹操有所差距,这只是陈建斌理解的曹操。
私下以为鲍国安最好,其次于和伟,再者陈建斌。当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鲍国安、于和伟、陈建斌三人,谁饰演的曹操更好?
于和伟演得最好,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先说鲍国安,鲍国安老师是初代曹操扮演者,由于老版的《三国演义》,无论是制作水平、演员演技以及播放平台都是绝对在线有保障的,可以说是三人中影响力最大的,一想到鲍国安老师,自然而然就会想到他所扮演的曹操,深入人心。
鲍国安老师的曹操,堪称教科书般的演绎,将曹操的书卷气,雄豪之气以及心机城府表现得惟妙惟肖,如题主所配得图,他眼珠子一转,你就觉得,哎呀,曹操肯定又要甩手段了。尤其是在把握那种谈笑间,不露声色计上心来的分寸感上,鲍国安老师做得非常到位,给我的感觉这就是那个奸雄啊,真正是演活了。
但是,鲍国安老师的曹操也有一定的问题,他的真人形象帅气儒雅,表演的时候,也会受到这一特点的掣肘。所以,他扮演的曹操,让我觉得,奸雄是奸雄,但更是一文艺青年。但历史上的曹操,文学功底确实厉害,但更是一个具有痞气的人,如果你去看他的复原画像就更加明了,眼睛像老鹰一样,一看就是个狠角色,那种桀骜不驯的劲,跃然纸上。
所以,小编认为,真实的曹操,首先是一个手段强硬目光锐利的政治家,其次才是一个文学家。但鲍国安老师的曹操给观众的感觉,是反过来的,首先是文学家,风雅有气度,其次才是个能打折能治国的猛人。
小编承认这么说显得很吹毛求疵,但老师的曹操,一板一眼都如教科书一样规范,考虑到那个时代的特点,会让人觉得,他的曹操在把握上特别准确,特别符合记载,但总有种距离感。
而玩坏了距离感的人,是陈建斌。
陈建斌是二代曹操扮演者,在高希希导演的《新三国》里面挑大梁,因为看三国戏的人,看曹操绝对是一大目的,只要曹操立住了,整部戏就立住了。应该说,陈建斌在扮演曹操一角上是花了很多心思的。
首先他对于曹操的理解就和前辈不同,他觉得曹操是那个时代最牛逼的人,对于世间的指责非议,压根不放在心上。很简单的道理,你们要是搞得定我曹某人,直接上啊,费什么话,既然搞不定,我怕你作甚。
所以,他扮演的曹操,有种放飞自我的感觉,就是甭管我怎么做自己,偷奸耍滑,但我就是最牛的,你们都没我聪明,都要被我打败。这种理解没毛病,曹操在历史上也确实有着真性情的一面,是绝对的实干家,不喜欢虚头八脑的。
但问题是,你再怎么放飞自我,政治斗争都是残酷的啊。如果你觉得,只靠自己甩点过家家的手段,比如拉着袁绍唠家常,把皇帝拉过来忽悠敌人,然后偷袭对方一口气拿下了官渡之战大捷的话,就太任性了。换言之,你可以任性,但政治斗争以及军事战争,一点不儿戏,都是残酷且严肃的。
陈建斌的曹操,奸是做足了戏,手段心机一应俱全,但在雄豪之气上,输给其他二位不是一星半点,可以说,他的曹操,就是奸而不雄。如果只凭他在剧集里所体现出的那两下子就能打下北方广袤的土地,那就不是历史了。
实际上,曹操打吕布,打袁术,打袁绍,背后都有非常困苦的时期,尤其是打吕布和袁绍的时候,几度面临绝境,绝对不是新三国里面展现得那么简单和疏漏的。而高希希导演,就我看来,特别喜欢在历史戏里面加入宫廷斗争的私料,比如三子夺嫡。
老版在这里几乎一集带过,但新版不干,非要把曹丕刻画成一个变态,又是戕害自己的弟弟,又是装孙子耍手段,这些编出来的内容,客观上混淆了曹操集团塑造上的主次,弱化了效果。
所以,陈建斌给人的感觉,还是把曹操演得太随性了,角色塑造上毁誉参半吧,一个旁证是,我们想到《新三国》里面最出彩的人物,第一个不是曹操,而是司马懿,倪大红这老戏骨,演得司马懿真的是绝了,他才是扛起本片后期大旗的人。
最后说于和伟,他的曹操令人感到惊艳!
首先,于和伟的曹操,台词功底比陈建斌好很多,陈建斌为了将曹操的气场撑起来,说话时会拉低声音,听起来很不舒服。而于和伟反其道而行之,声音高阔疏朗,颇为大气,这一点在剧集中多次体现,只要他的曹操一发声,你就能感受到背后的力道和气场。
此外,于和伟把曹操的霸气与城府展现得淋漓尽致,这一点在前两集之中得以完美体现,借着国舅董承刺杀自己,在皇帝在百官面前大肆杀戮,神情自如,无论是递刀逼皇帝杀自己进而以退为进压制对方,还是谈笑间将异己分子诛杀殆尽,将一个手段残忍强硬,心如铁石的政治强人刻画得入木三分。
可以说,光这两集就把我震住了,被圈粉一直追剧。于和伟的表情管理非常到位,你很难想象,一个演了刘大耳朵的人,居然在展现曹操那种不怒自威,看似嬉笑怒骂,实则心机深沉,捉摸不定的样子时也能收放自如。
在展现曹操的霸道的同时,于和伟也对曹操儿女情长的一面进行了充分的挖掘。在面对爱子曹冲病逝时,他放声大哭,悲痛欲绝,就是一个溺爱儿子的父亲;在面对郭嘉荀彧早死在自己身前时,他痛失知音,锥心之痛,为才子的逝去深深痛惜。
可以说,于和伟的曹操,是最有血有肉的一个曹操,也是最复调的一个曹操,他将曹操如常人一样的感情纠葛与烦恼,真实展现给了观众,毕竟,他再是一个大魔王,也是一个普通的父亲,也会护犊子拉偏架,带点自己的小情绪小态度。此外,他也把曹操的残忍、阴险、尖刻、霸道、强横、心机,以及,更重要的,雄杰之气,刻画得活灵活现。
于和伟的曹操,高潮部分,在于他于铜雀台横槊赋诗那场,此时的他已经病入膏肓,为了鼓舞军民以及朝臣的士气,强行举办酒宴,撑着病体,挥舞兵器,真真是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可以说,曹操的来也去也,都算得上是一个英雄,一个奸诈的英雄,只有于和伟做得最好,所以他才是我心中最好的曹操扮演者,
鲍国安、于和伟、陈建斌三人,谁饰演的曹操更好?
首先不说演员吧,都是好演员,不能说谁好,谁不好吧。
就版本上来说下看法吧。
鲍国安版本最老,最忠于原著,这个应该都是共识吧,是不是最接近曹操本人,咱也不敢乱说,毕竟隔着这么多年,谁也没见过也不知道真实的曹操和历史中的有多少是真多少是假。但是三国演义中,曹操奸雄奸雄只突出一个奸,仿佛,一个人奸了多做了一些坏事,就能成功成为雄。董卓不奸吗,袁术不奸吗?我也不是说,三国演义不好,只是说,小说嘛,毕竟脸谱化,人物不够饱满。鲍国安老师,演的没话说,把三国演义的曹操演活了,以至于,让我一度看书的时候,都觉得,曹操就是这个样子的。
再说说新版吧,时代在发展,对曹操的解读也在进步。
新版真的走过一段心酸的历程呀,那几年翻拍成风,四大名著无一幸免,新三国最先出来,被人骂成一片。然后水浒出来的时候,所有人都去骂水浒了,等到好几个版本的西游出来的时候,骂的简直不能听了,观众几乎已经愤怒得了极点,最后红楼出来的时候,所有人都沉默了……开始回头给三国道歉了。哈哈,挺戏剧化的。
新三国,不是按着三国演义拍的,加了很多主创们的创作,这可能也是一开始被骂的原因。鲁肃没那么憨了,有很多自己的政治形象;孙权权术家的味道也出来了,孙权的演员常说的一句是,这次终于看到“三国”了,三个国家都有戏份;诸葛亮也没那么神了。
曹操也更加饱满了,但是,个人觉得陈建斌老师演什么都像他自己……
再说说于和伟的司马懿版本,这个版本好奇怪,戏份不多的很出彩,曹操曹睿诸葛亮,几个主角像是在演爱情片。于和伟戏路很宽,之前的刘备,现在的搞笑版姜子牙。三国的刘备,也演的不错,一个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刘备,当然是一个复杂的有城府的人,怎么可能是一个军师让干啥就干啥的战五渣呢。
这个版本的曹操,是有雄的一面的。相比我更喜欢于和伟版本的。举手投足间,我们能看到曹操的狡诈和城府,也能看到他的果敢和霸气,胸怀天下气吞山河。而且,对郭嘉对荀彧对曹冲的几场戏,感觉那不仅仅是书中的人物,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有血有肉有普通人的感情。但是,跟我想象的曹操还有点距离,可能戏份不够,还没法完全表现吧。
我认为的曹操,简直是古代帝皇第一把交椅,叫做雄才大略文治武功文采风流,除了没有给《老子》做个注没当成学者,真想不出还有什么不会的。坐朝能治国,带兵能打仗,喝酒能赋诗,关了门还能搞点事。这样的人,在气质上就很难能找到一个能契合的演员。
在两千年的封建糟粕中,曹操和桓温都是被批判的人,一人一句名言,“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负我。””大丈夫不能流芳百世亦当遗臭万年。”新时代,不是应该跟旧社会做斗争吗,不就是去除糟粕吗,是不是也可以给翻翻案吗?一笑。
只是个人观点,博诸君一笑。
鲍国安、于和伟、陈建斌三人,谁饰演的曹操更好?
陈建斌最强!说老版最好的,我无话说!新三国演义的更加合理,看着有实感!说明一下,《三国演义》是小说,是文学作品,小说中的文字是文学形式,如果有些人认为古代人都那样说话,我去了!!!得愚蠢成什么样啊!!!!拍成影视剧,需要现实生活化!古代人不是生活在话剧里!我们的生活就是古代人生活的缩影!
你和朋友们聚会,不好好说话,之乎者也的,不被打死,也得被打残!所以,鲁迅提倡白话文,目的是文学作品要接近生活!!!所以,你的文章也可以用文言文写成,仅仅是文学表现形式,无可厚非!但是,不管什么表现形式,生活就是生活!
鲍国安、于和伟、陈建斌三人,谁饰演的曹操更好?
我还是觉得鲍国安老师的“曹操”演的最好!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