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农村老话说“冷莫靠灯,穷莫投亲,再穷不吃亲戚饭”呢?

记得小时候,农村人家日子普遍难过,经常缺粮比较正常,能吃个半饱也很正常,我们就是在这种难熬的日子中熬过来的。孩子还小的时候,我们经常提到小时候的苦日子,孩子一句话:“现在都什么年代了,老是提你们的过去干嘛?”

过去农村老人经常给我们说的话,也就不轻易对孩子说了,时代不同了,环境变化了,对于没经历过苦日子的他们来说,讲出来他们也理解不了。“冷莫靠灯,穷莫投亲,再穷不吃亲戚饭”就是过去农村人经常讲的话,现在年轻人没有切身感受过,也就很难理解其中的真正含义。

去年,我们村里一位老人去世了,一位曾经吃过她一餐饭,与她没有任何亲戚关系的邻居,得知消息后,从沿海发达城市,日夜兼程,中途转了四次车,就是为了见老人最后一面。上世纪七十年代,这位邻居与寡母相依为命,过着非常艰难的日子。有一次,在距生产队发放口粮还有四天,家里就断粮了,靠吃蔬菜野菜熬到第三天。邻居实在饿得受不了,就到这位去世老人家里,给他母亲要半碗饭吃。老人得知他家情况后,把米缸里仅有的一点米全煮了,让邻居母子吃了一顿饱饭。

这餐饭让邻居永远铭记在心。赶回村里时,老人已入殓,这位邻居久久地跪趴在地上,泪如雨下,人们怎么扶他都不肯起来。

我们现在理解“冷莫靠灯,穷莫投亲,再穷不吃亲戚饭”这句时,一些人总是把所有的亲戚都看作无情之人,没有一点人情味,就像是冷血动物一样。不可否认,人世间确实存在少数不讲亲情的人,但大多数的人都是有血有肉的人,还是讲亲情的。因此,理解这句农村老话时,我们不能以自我为中心,只考虑自己,而不考虑别人,要多从亲戚的处境来思考问题,用现在的话说叫“换位思考”。

1、冷莫靠灯

过去没有电灯时,农村主要是靠油灯,一些比较贫困的家庭点不起油灯,就点松明子、秸秆等。一些富裕人家才点蜡烛,后来有了煤油,农村的煤油灯也就比较普遍。但是,无论点什么灯,点灯就是烧钱,因此,过去点灯时,尽量把火拨得很小,能看得见就行了,目的就是为了省灯油。

过去农村人衣服穿得少,且不太保暖,到了冷天都喜欢烤火,也称向火。农村有一句老话说:“爹亲娘亲,不如火亲”,寒冷的冬天,人们围着火,舍不得轻易离开。这种火,在过去的农村,通常是烧柴火或烧碳火,那时还没有电,自然也就不能用电烤火。我家乡有一句土话:“有呷(吃)没呷(吃),烧炉火甲(烧)”。可见到了冬天,农村烤火的重要性。民间还有一句歇后语:“叫花子烤火———尽往自己面前捞”,这里说的虽然是人性的自私性,但也说明天寒地冻的冬天,火比什么都亲。

油灯的火就那么一丁点,对烤火的人来说,起不到取暖的作用。农村有一句俚语说:“点灯烤火,越烤越冷”。因此,“冷莫靠灯”的意思是说,寒冷的时候,不能靠灯火来取暖。其中的深层含义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用灯烤火,贵物贱用,达不到效果。过去农村,灯油主要有桐油、动物油及其它植物油,都是比较珍贵的物资,如用灯来烤火,就是把家里点满了灯,也起不到烤火的效果,还造成巨大的浪费。点灯烤火,最多也就暖一下手掌心,身体依然很冷。农村烤火通常用的是柴火,柴火对农村人来说是一种贱物,不值钱,只要平时勤快一些,提前预备好,过冬没问题。烧柴火用来烤火,整个身体都暖和。

农村还有类似的说法:“用灯芯烧火煮饭——不会打算”。灯芯容易点着,燃烧得特别快,就像现在的汽油一样,一大堆的灯芯,瞬间化为灰烬。灯芯也是用钱买的,过去的价格不便宜。

因此,“冷莫靠灯”的意思就是要学会打算。农村老话说:“吃不穷,穿不穷,人无打算一世穷。”

二是得到的东西太少,起不到任何作用。这方面的意思与“杯水车薪”意思是一样的。意思是说,人在贫穷的时候,亲戚给一点救助,对于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起不到任何作用,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就像用灯烧火一样,手热了身体不热,越烤越冷。因此,如果要想家里过好日子,还得靠自己的勤劳。联系“冷莫靠灯,穷莫投亲,再穷不吃亲戚饭”这句话的前后意思,这里的“冷莫靠灯”讲的就是这层意思。

2、穷莫投亲

通常来说,讲到“穷莫投亲”,现在的人首先想到的是,富亲戚看不起穷亲戚,去投亲怕受到冷遇,甚至白眼、冷嘲热讽、扫地出门等。事实上,这只是一个方面,社会人心是很复杂的,有少数人确实是一种嫌贫爱富的人。但是,过去农村,亲戚大多是普通人家,不会有那么多富裕人家。对于普通人家来说,家家有一本难念的经。

有一些亲戚,从表面上看,日子还过得去,实际上也过得非常艰难。“投亲”是投靠亲戚,前去依靠亲戚生活。旧时的农村,普通都是靠面朝黄土背朝天,靠种田刚好维持生活,突然来了一个亲戚,或者亲戚中的一家人,生活在一起,如果没有别的门路可赚钱,这种人家在经济上是承受不了的。住上几天,也就当成家里来客接待,但长久住在一起,本来只有温饱的家庭,很快也就变得入不敷出,也会变得贫穷起来。

“穷莫投亲”,只有一小部分是怕亲戚瞧不起自己,而更多的是怕自己连累亲戚。因此,“穷莫投亲”应理解成“穷莫要依靠投亲”。

人到了贫穷的时候,说什么“人穷志不穷”,喊口号是没有用的,喊口号喊不来钱,也喊不来粮食。人穷的时候,谁都希望有人能够帮上一把,没有人来帮也就没有办法了。如果亲戚都是穷亲戚,他们也就没有了盼头,穷亲戚投靠穷亲戚,只能是更穷。所以说,人穷时只能靠自己来努力改变,而不要去连累亲戚。

事实上,过去农村,如遇灾荒之年,实在无法生活下去,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是如果有比较富裕的亲戚,就投亲度过暂时的难关。二是没有投亲的条件,只能外出逃荒。旧时社会,这两种现象都是普遍而客观存在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穷莫投亲”是一帮吃闲没事干的“秀才”们,站着说话不怕腰疼,总结出来的所谓“智慧”之言。实际上,这是一个假命题,就与“遭难不寻亲”的说法如出一辙,怕穷亲戚上门来“打秋风”,占他们的便宜。倒是一些普通人家,并不嫌亲戚,在过去的农村形成了一种亲帮亲邻帮邻的优良传统。试想想,就是现在,农村亲戚依然有这种亲帮亲邻帮邻的优良传统。也许你也在亲戚困难的时候帮助过他们,而你在困难的时候,亲戚也帮助过你,是不是这样?

因此,“穷莫投亲”这种说法,应从多方面来看,不要把所有的亲戚都看成是没有情义的人,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

3、再穷不吃亲戚饭

“再穷不吃亲戚饭”,通常可理解为“人穷不靠吃亲戚饭”。人再穷,也不能靠亲戚救济。农村有一种老话说:“救急不救穷”。比如,亲戚家穷,是因为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只有靠他们的内生动力,才能摆脱贫困。但是,如果亲戚遭受了突发性的灾难,比如房屋让火烧了,亲戚就会毫不犹豫地送粮送钱送物,这就是救急。

人穷时,只要是家里没有处于揭不开锅的状况下,谁又愿意伸手去亲戚家蹭饭吃呢?农村有一句俗语:“要烟蹭饭,其人必贱”。不可否认,这种要烟蹭饭的人确实存在,但毕竟是少数,绝大部分的人是不会做这种人的。如果家里真的揭不开锅,亲戚帮助一下也是应该的,这也是“救急”,人命关天,不能让人饿死。

事实上,“再穷不吃亲戚饭”指的是不要对亲戚有等、靠、要的思想,要靠自己的双手,改变家庭贫穷的境况。如果自己已经非常努力了,家里还是吃了上顿没下顿,亲戚帮助的粮食为什么不能吃?难道等着挨饿不成?现实之中,一些日子过得好一些的亲戚,经常帮助一些劳动能力比较差的亲戚,这也是一种善举,是正能量,助人为乐。

总而言之,我们在理解“冷莫靠灯,穷莫投亲,再穷不吃亲戚饭”这句话的时候,要看问题的多面性,不能带有偏颇的情绪,更不能一棍棒打翻大多数,尤其是不要贬低所有的亲戚。你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为什么农村老话说“冷莫靠灯,穷莫投亲,再穷不吃亲戚饭”呢?

雪中送炭难 锦上添花易 人穷不能志短 亲戚只是和我们有血缘或连带关系的人 在人穷的时候 任何人都靠不住 亲戚都想躲避你 即使照顾你 也会让你有低人一等的感觉 只有自己最可靠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态度比能力重要 立场比实力重要

为什么农村老话说“冷莫靠灯,穷莫投亲,再穷不吃亲戚饭”呢?

为什么农村老话说“冷莫靠灯,穷莫投亲,再穷不吃亲戚饭”呢?这句老话充满着劳动人民的智慧,同时也充满着“人穷志不短”的豪情万丈,当然也透露着一点心酸和无奈。

农村老话也叫“民间俗语”,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当中形成的真知灼见,是对千百年来经验教训的总结,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绝大部分都是非常有道理的。当然,由于当时的局限性,也有一些糟粕。这就需要我们擦亮眼睛,明辨是非。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有的农村老话已经不能与时俱进了,只能慢慢淘汰。下面咱们就来详细说说这个话:

冷莫靠灯

冷,从字面意思来看应该是冬天。灯,这里应该是古代的油灯或者蜡烛,不管是油灯还是蜡烛,在不发达的古代都属于奢侈品,不然也不会有“凿壁偷光”这个典故了。

寒冬十月,天寒地冻,每个人都会感觉到特别冷。冷了怎么办?你依靠油灯或者蜡烛?小小的灯芯温度是不低,你如果把手指头放上去,肯定还会烧个泡。如果你靠那豆大的灯苗来取暖,基本上是异想天开,没有一点用的。油灯的作用是给你照明,你靠它取暖就太高看它了。你离灯太近了还会把棉衣烧坏,甚至烧伤自己。

所以天冷的时候不能指望小小的油灯来取暖,因为根本没有用,离的太近了,还容易惹火烧身。

所以说冷莫靠灯。

穷莫投亲

咱们中国有句老话“富在深山有远亲,穷在闹市无人问”,说的虽然有点消极,但是也基本符合实情,因为大部分人都是嫌贫爱富,很势利的。

自古以来,锦上添花的多,雪中送炭的少。如果你已经穷困潦倒,一文不名,走投无路了,靠谁?投亲靠友?可能都会让你失望甚至绝望,寄人篱下的感觉不好受!

还有亲朋好友未必可靠,不但靠不住,还有可能被亲朋好友奚落一番。也有可能直接吃个闭门羹,碰一鼻子灰。

所以遇到生活困难、遇到变故和挫折的时候,一定要有志气,不要指望别人,要靠自己的努力来发奋图强,东山再起。

再穷不吃亲戚饭

这句话说的也特别对。我一个朋友小安很早就去广州打工了,去了8年,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是人特别聪明,情商也高,所以在一家比较大的工厂混成了中层领导,也挣了不少钱。

我老家是河南荥阳,是建筑机械之乡,好多人都开工厂做建筑机械。2009年初,小安接到亲弟弟的电话,他也办了一个工厂,一个人忙不过来,请小安回来帮忙。

小安的父亲早年死于肝癌,母亲拉扯着他和弟弟相依为命,所以他和弟弟感情很好,弟弟的电话让他毫不犹豫地辞去了工作,回到了家乡。

回到家小安才知道弟弟在他岳父的资助下办的工厂,请了10几个工人生产搅拌机。因为要扩大规模,需要再上几台车床等机器,小安毫不犹豫地拿出20万借给弟弟。

工厂发展是越来越好,基本上都是小安在管理。旺季到来的时候,小安还和工人一样,亲自做车工、电焊工、装配工,忙得是不亦乐乎。

不到一年,小安和弟弟就分道扬镳了,20万的借款还差几万没还。小安找我喝酒,喝了一会他落泪了:“我没日没夜,掏心掏肺地给他干活,他竟然还怀疑我偷卖他的钢材。工人都是计件开工资多劳多得,每个人工资都在6000元以上,他只给我开5000,还拖欠我几个月工资……”

我只能好言相劝:“早就告诉你亲兄弟,明算账,再穷不吃亲戚饭。你不听,还说他坑谁都不会坑你。你还是带资进厂,不但没有股份,现在连本金也没要全。如果你走投无路去投靠你弟弟,你的下场是什么你敢想吗?你早就该退出来了,谁让你那么善良呢?不过你醒悟的还不迟,至少20万本金也拿回来不少嘛……”

小安在我的劝说下明白过来了:“剩下那几万我也不要了,就当喂狗了!”

从那以后小安和弟弟两家就断了来往,成了仇人。

俗话说“求人不如求己”,“冷莫靠灯,穷莫投亲,再穷不吃亲戚饭”,说的都是一个道理:遇到困难、挫折和重大变故,一定不要有依赖心里,想着指望亲戚朋友,而是应该发奋图强,自己付出百倍的努力,以图东山再起。

朋友们认可我的观点吗?欢迎留言讨论。

为什么农村老话说“冷莫靠灯,穷莫投亲,再穷不吃亲戚饭”呢?

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的社会,没有底线没有道德,不讲礼义廉耻的人越多越多,你年龄越大,经历的越多,慢慢你就会发现,那些明明是对的,是公道自在人心的事情,是好人就有好报的列子,突然之间就变得模糊起来,是非曲折已经看不出来到底是谁对谁错,恬不知耻已经成了太多人标榜自己毫无下限并且引以为豪的专属。

为什么农村老话说“冷莫靠灯,穷莫投亲,再穷不吃亲戚饭”呢?

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不信你看杯中酒,杯杯先敬有钱人。农村老人在劝诫后世不争气子孙的时候,经常会说道冷莫靠灯,穷莫投亲,再穷不吃亲戚饭,而很多年轻人不以为然,总感觉自己人际关系好,人缘关系处的亲近,但是每每祸事临头,事情发生的时候,就会突然发现,那个时候能站在你身边的人,除了父母你的身边空无一边,兄弟姐妹没有,甚至是妻儿子女也没有。

冷莫靠灯不言而喻,饥寒交迫的时候,你就是靠在10000瓦的灯泡底下,也冻不住寒风刺骨,最后的结局还是一命呜呼。

穷莫投亲,再穷不吃亲戚饭

当你年龄越大,和亲情直接的财富差距,社会层次差别越大,你就会发现这句话越来越现实,现实到没有亲情关系,没有血脉传承,没有朋友,甚至是连陌生人都不如吧。

村里有一个小周的伙计,家庭条件不好,但是有两个身价不菲的舅舅,小周每每聊天喝酒,就会谈起自己的两个贵亲,用他的话说就是,我两个舅舅他们的姐姐,我的母亲,当初自己不上学,打工挣钱省吃俭用供出去读大学的,我舅舅说了,别看我家里没有钱,但是等我娶媳妇结婚的时候,不用操心,我舅舅们会借钱给我的。

我们也都是对小周的话深信不疑,因为确确实实像他说的,他的两个舅舅在我们农村来说已经都是能称得上有钱人了,并且他的母亲为了两个弟弟,当初付出的也确实不少,所以都认为小周虽然家里穷,但是结婚绝对差不了事,可是最后的结果却是让人不寒而栗。

首先从小周相亲开始,他的两个舅舅都是很不支持,总是旁敲侧击的告诉他,你还年轻没有必要结婚那么早,并且对于他每次的相亲对象都是一百个不满意,说是女方条件差配不上小周,这样一晃之下30岁的小周还孤身一人。

去年不顾舅舅们的阻拦谈了一个对象,等要结婚的时候,还差15万元钱,我们几个从小长到大的伙计,问他要不要帮他对付一下的时候,他豪情万丈的说:不用,我明天找我舅舅去,这点钱对于我舅舅来说不算事,我们也都深以为然,直到小周第二天从他舅舅家回来,一句话不说去银行贷款10万,找我们几个借来了5万元,才知道事情的真相。

原来小周的两个舅舅知道自己的外甥来借钱以后,都是不约而同的找出了一大堆的理由,什么自己的儿子要换车,要给自己的孙子买房,各种五花八门的理由,反正就是没钱借,回来的时候两个舅舅给了他1000元钱,告诉他,等他结婚的时候就不去了,这些钱就当随礼了,小周当时扔下钱就走了。

从那以后小周再也没有说起过自己两个有钱人的舅舅,而且开始正儿八经的的开始打工挣钱,不再像以前那样吊儿郎当。

我是农村小小李,认同我的回答就给我一个关注吧,欢迎你的点赞评论和关注。

为什么农村老话说“冷莫靠灯,穷莫投亲,再穷不吃亲戚饭”呢?

谢邀!我是心累力乏,谢谢你阅读我的回答,了解更多农村趣闻,请你关注我。

有句古话:“世态炎凉,人情淡薄”,是揭示过去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冷酷关系的。这句“冷莫靠灯,穷莫投亲,再穷不吃亲戚饭”的农村老话,是把“世态炎凉,人情淡薄”更加具体化。我觉得,说的有些太绝对,但也有一定的道理。那么,为什么说“冷莫靠灯,穷莫投亲,再穷不吃亲戚饭”呢?

一是冷莫靠灯的意思。大家知道,过去农村的经济条件非常落后,物资匮乏,一个人只有一身棉衣裳,全家人盖着一条棉被子,没有电力,晚上不照明能过得去,就不再点灯了,做针线活需要照明时,也就只有煤油灯了!煤油灯的灯火,就和现在打火机的火头差不多。所以,你要是觉得冷,靠灯火取暖能行吗?

二是穷莫投亲的意思。在过去的戏曲中,嫌贫爱富的题材占得比例很大,许多人说,有的农村人,你富了,他嫉妒你,你穷了,他瞧不起你。有的亲戚也是这样,如果你贫困潦倒,他就不愿意沾你的边,生怕你张口要吃的,伸手要花的,甚至,有的时候还不如个穷邻居。所以,农村老人劝你,自己要是穷了,千万别投靠亲戚。

三是再穷不吃亲戚饭的意思。农村有句俗话:"穷不串亲,富不串邻”。因为自己穷,没法坐到人家的面前,因为亲戚到一块,就会谈家庭和事业方面的话题,他说盖了新房,你的茅草房还漏雨;他说今年好收成,吃喝不用愁,你家吃了上顿没下顿;他说闺女又送来了一件棉袄,你身上的破袄漏棉花、亲戚们说话你搭不上腔,叫你自己说,这亲戚还走吗?亲戚家的饭还吃吗?

为什么农村老话说“冷莫靠灯,穷莫投亲,再穷不吃亲戚饭”呢?

“冷莫靠灯,穷莫靠亲,再穷不吃亲戚饭”。这句话单单从字面上的意思来说,就是冷的时候不要靠点点的灯火来取暖(这里的灯是指古时点的油灯,而不是现在的电灯),贫穷的时候也不要依靠亲戚家的接济,再饿都不吃亲戚家的饭。

往深层意思理解是这样说的,一点小小的灯火是真的不能给人带来温暖;亲戚朋友之间也是救急不救穷。贫穷还得自己想办法,并不是说亲戚朋友都不可靠。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