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丧事棺材上为何会有福与寿两个字?怎样区分?

农村所做的棺材上,有的地方在上面书有“福”、“寿”两个字。这里值得注意的是,这两个字一般与丧事没有多大的关系,而是对棺材主人还活着的时候,对棺材主人的一种美好祝愿。

过去农村做棺材,不同地方有不同的年龄界限,一般以男人的年龄为标准来做棺材。在做棺材的时候,夫妻的棺材要一起做,俗称“夫妻双全”。什么年龄可以做棺材,农村主要有两种年龄界限,一是男上五十岁后可做棺材,二是男上六十岁后做棺材。按农村说法,称寿就可做棺材,因此,这些地方是按可做寿的年龄来做棺材的。我国农村,有的地方五十可称寿,有的地方则要到六十才可称寿。

我国域辽阔,不同的地方,农村民俗有很大的不同,一些讲究也不一样,下面就介绍一些在棺材上书写“福”和“寿”两字的习俗。

1、粘贴型

我国多数农村在棺材上不直接书写“福”和“寿”,而是用红纸书写粘贴上去。分三种情况:一是棺材(白板)做成功后,用裁剪的正方形红纸黑字写“福”和“寿”,粘贴在两个地方,“寿”贴前头,“福”贴棺盖中间。二是棺材油漆(漆板或黑板)好后,以同样的方式贴“福”和“寿”。三是棺材需要移动时“福”和“寿”,农村风俗,棺材做好后不能随便移动,但因房屋改造或重建时,不得不移动。寓意为棺材的主要多福多寿,或者添福添寿。因此,这些地方的棺材,“福”和“寿”不直接用油漆书写到棺材上,老人去世后,要把贴在棺材上的纸清理干净,不允许有其它杂物。

不过,也有的地方“福”和“寿”互换位置。这些地方的“福”和“寿”两字不用于辨别男女棺材,辨别男女棺材的方法主要在棺材盖上。棺材盖前头翘起比较高的是男人棺材,农村称“雄棺”,棺材盖前头低平地为女人棺材,农村称为“雌棺”。

2、“福”和“寿”区分男女型

有一些农村地区的夫妻棺材做的模样差不多,“福”和“寿”就起到区分棺材的作用。有的地方男人棺材前头书写“寿”,女人棺材前头书写“福”,而有的地方则反过来,男人棺材书写“福”,女人棺材书写“寿”。这样,根据本地风俗习惯,对男女的棺材一目了然。

3、“福寿双全”型

有一些农村地区的棺材上,棺材的前头书写“福”,脚后书写“寿”,男女棺材都一样,称“福寿双全”。这些地方的男妇棺材,同样分雌雄棺材,通过棺材的外形就可判断出来。

以上三种类型,一般都是自己做的棺材,因做棺材的时候,棺材的主人还健在,是为百年后事提前准备的,以儿女的名义写上“福”和“寿”,是对老人的一种祝福,希望棺材做好后,父母依然能够健康长寿,晚年幸福。其实是儿女对父母的一种美好祝愿。

至于那些寿命不长而去世的人,一般棺材是临时做的,一般就不用写“福”和“寿”,农村认为写上会“折人”,对亡者不利。但是,也有一些农村地区写“福”而不写“寿”,希望亡者在另一个世界过上幸福的生活,这也是一种美好的心愿吧。

我国农村素有“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各地的民俗差异很正常,没有谁对谁错之说。民俗的存在对一个地方来说,就是当地的传统,对当地人来说就是合理的。

农村丧事棺材上为何会有福与寿两个字?怎样区分?

我是黑嫂,我来回答。

提到农村丧葬这种事,很多人会张嘴就说糟粕,比如说用棺材是浪费了什么。但事实上,这是一种传承,其实也不止是农村,国外很多地方也是会用到棺材,每个地方都会有自己的风俗,这是一种对生命的敬畏和尊重。

黑嫂本人长期在农村生活,而且对于农村的风俗习惯特别感兴趣,像是一些红事、白事上的规矩以及风俗都有强烈的兴趣。另外,由于自己没有外出打工,所以村里有什么事时,常常会去帮忙,爱听一些老人说一些老规矩,所以对这方面还算了解。

这里面其实有很多规矩,平常人看了可能会一头雾水,比如在人去世后会用到棺材,而棺材上是有字的,以前的都简单,可以是贴字,但现在都是木头镂空的字,跟棺材是一体的。

但是,这个字却是不一样的,比如有的人棺材上写的是个“福”字,有的则是“寿”字,这就会让人茫然不解,为什么不一样?是按什么区分的呢?

黑嫂在这里说一下自己的看法。

Ⅰ:按男女来区分

旧风古制,先去世的女性不入村里祖坟。什么意思呢?这里并不是说女人先男人去世后,她无法进入村里的祖坟埋葬,不是这么回事,而是她暂时得埋在别的地方,比如自己家的农田,或者是别的空闲地方,总之是不能进入祖坟中。

那什么时候可以进入村里的祖坟呢?等男人去世后,和男人一起进入村里祖坟,比如女人去世后十年,男人去世了,那么儿子要把埋在别处的母亲迁出来,和父亲一起埋入村里的祖坟中。

从这点上,我们能看出男女是有区别的,但需要注意的是,这里说的是过去,现在则没有这个规矩了。讲究男女有区别的时代,棺材上的字也是不一样的。男人去世,棺材上写的是“福”字,女人去世,棺材上写的是“寿”字。

这些都是在棺材前面的,而且需要注意的是,这个规矩只局限于某些地方,比如以前的三晋地区,以前的天津地区,以前的豫北地区等等。

到了现在,人们对于这个的区别已经模糊,大多不在分男女,在用福还是用寿的规矩上,已经模糊不清,人们不再纠结于男女的区别,而是转向了年龄的区别。

也就是说,现在在前面写字,不再用字来区分男女,只用字来区别去世人的年龄。

那么,这两个字分别代表多大年龄呢?我正是我们下面要说的。

Ⅱ:用年龄来区别

我们看古代书籍和电视剧时,常常会看到不少大胡子,这是因为古人留全发,讲究人之发肤,受之父母,是不理发不刮胡子的,在古代,头发被剃其实是种刑罚。

加上古代人寿命普遍很低,所以古代人到三十岁就已经自称老夫了。我们常常会听人说一句话叫:人活七十古来稀,就是人能活到七十已经很稀少了,从古到今是稀有的。

所以,人活到七十而死算得上是寿终正寝,在棺材用字上,对于年龄是有说法的。

比如当人超过六十岁而去世,棺材上会用福字,意思是说这人是个有福之人,因为他的寿命已经超过了当时的大多数人,这难道还没有福吗?这是福气啊。

当人超过了七十而去世,那必须用寿字,因为这在当时看来,是真正的长寿之人。

古人讲福寿康宁,能用到这个词的人必须有年龄标准,你不能张嘴说个三十岁的人福寿康宁。有人说这明明是句祝福的成语,怎么就非得扯上去世人?事实上,这个词的出处也的确是来自墓志,出自宋代人陈亮的《喻夏卿墓志》。

当然了,这个标准用在现代已经不适合,因为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寿命已经大大增加,以前是人活七十古来稀,但现在看看,七十岁的老大爷还在公园里练引体向上呢,农村一些七十岁的老大爷骑着自行车到处跑,你根本看不出已经七十岁了。

在黑嫂记忆中,小时候七十岁的老人已经苍老得不像样子,现在呢?跟人聊起天,一说对方七十了,黑嫂十分惊讶,因为面相看着不像。这还是说明现在人寿命增加了,只不过自己的记忆还停留在小时候罢了。

但是,在用字上,现在的区别也并不是那么苛刻,比如以前人去世,去买棺材时,卖棺材的人必定会问去世人是男是女 ,多大岁数,现在则不然,现在有问的,但是很少。这说明人们对这些都已经不再那么在乎。在用字上,六十岁以上普遍用寿字。

但现在用福的也有,多集中在年轻横死的人身上,比如得病了,比如出车祸了,这些会用到福字。

Ⅲ:综上,我们可以看出来,当一些古代流传下来的东西到了现代时,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这主要是因为人们的标准变了。但有一样是无法变的,就是人们的传承之心,比如说这个福字和寿字,哪怕就算是到了下下个世纪,它们代表的也是祝福字和语,这个不会变。

黑嫂真心建议,不要看到一些流传下来的,传承下来的就说成是糟粕,流传下来的是有不少糟粕的东西,但不能一棍子打死,很多是有传承意义的。

君不见,多少国家都在保护自己的传承,我们是要抛弃一些糟粕,但不能非黑即白,要学会区分,当别人在保护时,我们在抛弃,这像话吗?多少年以后,我们还有自己的东西吗?文明和传承并不冲突,事实上是相辅相成的,没有传承,何来文明的发展?

当文明的发展却要终结传承时,那靠什么去延续?一味推崇自然不可取,但全盘否定和《淮南子·难一》中的涸泽而渔又有什么区别?您认为呢?

我是黑嫂,很高兴为您解答问题,再见!

农村丧事棺材上为何会有福与寿两个字?怎样区分?

福与寿两个字在棺材上都会写上去,这个不是区分男女的,而是头与足的区别,头部这头写福字,头表示是上头(大头)也是顶天为头,福从天上来之意,足下这头写寿字为尾为(小头),棺材进金入土平放时大头往内靠坐山(小头)足向外面,竖起来也等于人站起来一样,含意是"福"从天上来,子孙后代生人在坟墓前跪拜时称拜"寿″。结婚时男人写"乾"女人写"坤″的称呼,也不写男女。坟墓尺寸写法:高度多少写"纵″多少尺寸,宽度多少写"比″多少尺寸,老人逝世后男人写"考",女人写"妣″,这就是中国传统深奥的文明文化。农村棺材不论男女大头(头)都写福,小头(足)都写寿,城市里装骨灰的瓷器棺材样也是这种写法,也就是"头与足"这样的区分!

农村丧事棺材上为何会有福与寿两个字?怎样区分?

他代表福禄寿喜,头顶福字,就是代表,亡人去了阴间,去享受清福,轮回转世,福禄寿喜,投胎享福的意思。

寿代表长寿,年纪大了,福禄寿终,子孙后代长寿,长久的意思,代表着子孙后代长久享受福禄寿喜。

棺写官同音,材与财同音,代表着子孙后代发福,当官,发财,长寿长久享受着人间福禄寿喜,禄代表当官,福代表福分,福与富同意,也代表富贵繁荣。

所以楷书或是篆书的“奠”字,“孝”字,“福”字、以及“寿”(繁体或简体)字居多。“寿”的繁体字,即“寿终”,说明是老年人逝世………

头顶福字,脚踩莲台。每个地方不一样,福字和寿字都可以写在前挡。

因为奠的意思是让亡魂吃贡品,只有写在后挡上,亡魂站起来后可以吃到贡品。

它们所代表的就是这些意思。

农村丧事棺材上为何会有福与寿两个字?怎样区分?

一地有一地的乡俗传言,不一样,其实没啥讲究,我油画棺材半生了,对于福,寿没讲究。饱材(装进死人)我也油画,寿材(没装人的空材)我也油画,从油画一付30元到后耒300元。

农村丧事棺材上为何会有福与寿两个字?怎样区分?

以前我有个广西女同事,我无意中发现,她脖子上既然带着一个小棺材的项链吊坠,可把我吓了一跳。要知道在我小时候,棺材给我留下很大的童年阴影,哪怕是长大之后,我每次再去我家放杂货的仓库所在地拿东西,还是心跳会加快,特别是晚上一个人过去。

让我心跳加快,害怕的原因,是我们那边农村每家农民,都会在自己家的仓库角落里,放上一副棺材,作为备用。

虽然这副棺材是没有使用的,也会用稻草等物品,将棺材遮盖住。

但因为我家放杂货的仓库那,也放了个尿桶在那边。那时候农村没有冲水式卫生间,晚上方便的时候,都会提前准备一个尿桶来装。每次我晚上去方便的时候,都心里突突地跳,就是害怕那个棺材。

害怕棺材也没有什么可奇怪的,毕竟一说到棺材,很多人都是很忌讳的,认为这是一样不吉利的东西,不过再不吉利的事物,以中华文字的博大精深,也能找到对应的好兆头。

就如同我家那副放了有30多年的棺材,当我爷爷100多岁过世时才使用到,我也才能看到那副棺材的全貌。那棺材前后位置,既然刻有两个与棺材,很不对应的字——福与寿。

为何棺材这种东西是与死亡扯上关系的东西,会刻上福与寿这两个字呢?这其中又有什么样的说法呢?下面我来给你们分享一下:

其实棺材上会刻上福与寿之外,还有个奠字,不过与福、寿二字不同的是,一副棺材顶端(也就是棺材放头部的地方),尾端(放脚的位置)。

不管是福或寿,都可以刻在顶尾两处,没有特别的讲究(有些地方是男寿女福的说法,单一的根据用的人性别,顶端刻上其一字,但这民俗,只是个别地方存在,很多农村都会把福寿全刻上)。

只有奠这个字,只能在尾端刻上。至于奠字为何不能刻在顶端,只能在尾端,这种说法太过于迷信了,在这里就不细说了。

但棺材上刻有福与寿二字,却和迷信关联不大,更多的是农村人对于美好生活的一种期盼罢了。

棺材上刻福寿二字用意,和我上文记述的那位广西女同事,脖子上挂小棺材项链吊坠是一样的。

虽然棺材给人留的一个印象,就是与死亡有关,不吉利的东西。但是中华文字的博大精深,棺材其实也有个好的意寓。

棺材的棺字谐音和官字是一样的,材与财的谐音又是一样的。

在古代时的人们,为了避免生活中,看到一些像棺材这样不好的东西,触发霉头,会用文字的谐音来化解。

因此你可能在农村会见到,年龄大的老人,他们遇到农村丧事送葬队伍时,有人抬着棺,他会赶忙说句见官发财,来化解。

这也就能解释,为何我那位女同事会挂个小棺材的项链吊坠,同理,棺材上刻上福与寿二字,也是图个好的兆头。这兆头就是希望家中的老人长寿,在他过世后能庇荫后代。

在我们当地的农村,有个习俗就是在家中老人年龄达到50岁以上,家人会请人打造一副棺材,在棺材的顶端刻上寿字,棺材尾部刻上福字。

这么做的用意,并不是咒家中的老人,反而是为他在祈福。寿字在前代表,以后使用这棺材的人,他不是因为生病、意外而走的,而是寿终正寝,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福字在尾,又代表着在老人走后,他不能撒手不管了,要庇荫后代,让后代子孙福祉绵长的意思。

当然这个说法,还是有一定的迷信成分,但不能否认的是,以前农村确实存在着先人崇拜,会为先人所葬之地,找个风水宝地,也是期盼过世的先人能庇荫后代。

结论:

棺材虽然是给人一种不舒服、不吉利的东西,但在以前农村民俗文化当中,会把棺材与官、财作为谐音,从而化解看到这类不吉利的化解方式。

同样在以前的农村,那时候有提前为家中老人订做棺材的习俗,但就算谐音再好,如果家中长期放着一口新棺材,还是会让人觉得膈应。但要是在棺材上刻有福、寿二字,就变成为老人祈福的作用了。

虽然这祈福并没有任何的科学依据,但也只是说明农村老一辈的人,他们盼望家中老人能更长寿些,并没有其他的坏处,这也算是传统的农村丧事文化的一种罢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