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白事压棺干粮是什么意思?
农村白事压棺干粮,我国民间很多地方又称为五谷压棺、粮米压棺、狗粮压棺、炒粮米压棺等,不同的地方,风俗有一定的差异。
五谷压棺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古代,上到帝王将相,下到平民百姓,在随葬品中都有五谷的影子。从我国考古的发掘工作中,一些古墓葬中发现了大量的碳化五谷,就可以充分证实这一风俗的古老性和普遍性,是我国农耕文明的一部分。
五谷杂粮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在农耕时代,由于古代农业基础薄弱,农民都是靠天吃饭,人们在与大自然的搏斗中,对粮食的重视胜过任何物质。
因此,老人去世后,送他们送时,就如同世上送人离别一样,出行去远方,给离别上路的人带一些路上吃的干粮。人们怕他们到另一个世界缺粮,没有饭吃,在填葬之前,要在棺材内放一些干粮。到了后来,民间的寓意又增加了一些美好的愿望,希望得到先人的荫庇,让子孙后代能够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当然,这里还有一层意思,老人在世上辛苦一辈子,临走时,让他们带自属于自己的那部分口粮,这样就可让活着的人心安理得,事实上也就是一种别离亲人的依依不舍之情,寄托了亲人对亡故之人的思念之情。不过这种所谓的压棺五谷都是一种象征性的,表示一下意思就行,并不是要放很多。
我国民间五谷压棺,也就是压棺干粮,根据地方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是放在棺内。这种方式,就是在老人入棺时,在棺材内放一些五谷。有的放在棺材的四个角落,有的放在底部,有的则用一个布袋子装起来,放在一边。还有的地方,如东北地区、陕西等地,要在老人的左手上放饼,在右手上放打狗鞭,并把这种干粮称为打狗干粮,据说是老人去阴府要过饿狗山,怕饿狗咬,给它们准备的干粮。还有一些地方则是放稻米,又称为粮米,主要是一些水稻种植区。
二是放在棺外。这种方式在不同地方也有不同的放置方法。有的地方用一个碗或其它器皿,把五谷装好,放在棺材上,有的地方则放在棺材后面。还有的地方的五谷要经过锅子炒熟,叫炒粮米,一般放在棺材上面。这些都是为了体现一个“压”字。
三是放在墓穴的棺材上和路上的棺材上。一般是把棺材放进土穴内,并把棺材的位定好,在掩盖泥土前举行的一种仪式,就五谷或者说粮米撒在棺材上,有地方平还要用专门的“刷帚”,称之为“扫富”,让后代富裕起来的意思。但有的地方因棺材自身无法存住五谷和粮米,撒上去后就自动滑落到穴内,也就用不着扫。
有的地方则在出殡时,一路上往抬着的棺材上及周围抛撒粮米。这种风俗一般在南方的一些地区。现在的就说是,在出殡时,很多小鬼吊在棺材上,使棺材非常沉重,抬棺的人越抬越重,越吃力,撒粮米就是为了把小鬼驱离,让棺材顺利到达目的地。这自然是一种迷信的说法,其实这也是民间的一种粮米压棺,用抛粮米的方式与亲人告别。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压棺干粮或五谷压棺的风俗,各地有差异,这也是民俗文化的多样性的体现。比如说,五谷之说,有的地方严格按古代中的五谷种类置办,主要是稻、稷、黍、菽、麻,或者麦、稷、黍、菽、麻。有的地方则只要凑齐五种谷物即可,还有的地方只放一种也可以,都是一种象征性的。
压棺干粮或五谷压棺的风俗,是我国古老农耕文明及农耕文化的象征,寄托了人们对先人的离去和活人的未来,一种美好的愿景。
农村白事压棺干粮是什么意思?
白事(丧事)压棺干粮是指死后入棺入土时用,各地方风俗不一样。南方一般用五种粮食品种(谷.豆.玉米.花生.枣...)之类,南方称为五谷种子,都是在棺材入土时散向五个方位(东.西.南.北.中),剩余五谷种子分给孝子孝孙,风水先生要念咒语向上天敬请"九天玄女″赐予散五谷种子,意思是:"九天玄女″赐予五谷种子,仙人带到上天有吃,也能发芽播种,不会挨饿受苦。生人带回家里也叫"五谷丰登",又会发芽出苗,"花生″结在地下一株上象征团结,"玉米"一样象征子孙节节高,"枣″是比喻要早生贵子,"豆"一片同包有几粒,意思是一胎同胞有几个人一走出生,凡正是"子孙兴旺发达"之意思,不论走到哪里都会发芽出苗成长,"上天九天玄女″赐给的五谷要好好珍惜。还有一个意思:外面很多孤魂野鬼,无后人祀奉,来抢点粮食,也就不会去干忧伤害生人(传说而已)。就是说人生时有的东西,人死后也要有,阴阳一般同的原因。总之一句话就是教育后代人要珍惜粮食,谷乃国之宝,民以食为天!尊重先人,保护后人(种子)。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