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地方都流传着自己学校建立在坟地上的传说?

我们学校就是这样,说女生宿舍建立在太监坟上。为什么很多地方都有这些传说?

学校建立在坟地上,并非只是传说,而是一段真实的历史。年纪稍大一些的人,基本上熟悉这段历史,熟悉历史的人太多了,自然也就流传下来了。

古代的学堂

古代人称学校为学堂,没有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之称,散布不在民间的学堂,一般有三个阶段,一是开蒙,也就是读死书,背诵为主,兼学写字。这个阶段一般是7岁到12岁。第二个阶段是开讲,也就是在背诵的基础上,讲解书中的语句含义,包括断句方法。古文是没有标点符号的,长长的一句话,到哪里停顿,要老师传授,用红笔在书上做记号。开讲的时间有长有短,有的一两年,有的在三四年,主要是看老师的教学风格,与学生的接受能力。第三阶段是作文,也就是练习写文章,这是科举考试的重点。

三阶段完成后,就可以参加州县一级的功名考试,考中了后,叫进学,称为秀才。进了学后才有资格参加乡试,也就是省里组织的科考,考中了称举人,然后进京城参加会试、殿试,考中的称进士。

散布在乡村的学堂,有村塾、族塾、捐塾等,到了清朝时,乡村兴办义塾。这些学堂大多办在祠堂内,没有祠堂地方一般办在村附近的寺庙和道观内。有一部分放在私人空闲房屋内。县级以上的学堂,一般不称学堂,而称为书院。一般的州、府、省都办了书院。比如,我们县老县城的书院称为虎谿书院,省城的书院叫岳麓书院。不管是乡村私塾、村塾等,还是县以上的书院,民间俗称还是习惯称为学堂。

因此,古代乡村各类学堂,不是设立在村、宗族的公共场,就是设立在寺庙和道观,或私人家中。而县以上衙门办的书院,既要选择风水好,又要选择地方“干净”的地方,以免亵渎圣人。各种坟地与刑场属“不洁”之地,为官府和民间禁忌。因此,那时在的学堂不可能建在坟地上。

把学校建在坟地上的历史时段

我国最早建新式学校,应该是在清末后期洋务运动,学习外国建大学,一般要圈一块很大的地盘,自然要把一些民房有坟地圈进来。之后,及到民国时期,依然兴办大学。题主说她们的女子宿舍建在太监的坟上,应是过去的古都,学校的创办应在这个时期,或晚些时候。

各地也办了不小新式学堂,但乡村一级的只是换了一些牌子,依然办在祠堂、寺庙和道观及私人房屋内。就连县属学校也还是办在寺庙和道观。我查了一下县志,当时我们县城办了初小和高小(没有初中),一所办在原虎谿书院,一所办在九龙观,当时政府和民间在战乱年代都很穷,学校能有一个地方上课就不错了。

上世纪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进入新社会,重视教育,全民大办教育。大队小学大队办,叫民办,教师叫民办教师,不拿工资,生产队记工分,农忙季节要放农忙假,学生和教师回生产队帮忙,公办教师只有少部分。公社的学校叫社办,县里的学校叫县办。

五十到六十年代,大多数村小一般都办在祠堂、寺庙和道观内,没有钱建房,都是将就着来。到了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全国乡村同时掀起修建学校热潮。记得当时,我们大队的小学办在祠堂内,后来把祠堂折除,利用祠堂的砖瓦和木头,在村里的一块坟地上建了一所平房式,成品字形,那就是新小学,我正好是新小学开学时的一年级新生。原祠堂的地,用来开垦水田,得到了公社和县里的大力表扬,把将这种经验在全县推广。各村也纷纷效仿。

其实,在坟地建学校,并不是我们大队的创造发明,只是在大队一级走在前面而已。在此之前,我们公社早就在一块乱葬岗兼古刑场上修建了公社中学,建的也是都平房,往上溯,在六十年代时,公社在境内最大的坟地建立了园艺场,主要种桔子树,也种了少部分桃树和梨树等。

我们大队只不过是“姐姐做鞋,妹妹学样”。大队受到表扬的原因,把大队小学建到坟山上,已不足为奇了,因为当时全国县乡村三级的新学校,大多往坟地上建。受表扬的原因,主要是大队把祠堂拆除后,开垦出水田三亩多,给了田最少的第七生产队,在“农业学大寨”时期,各地到处开荒造田,拆除封建社会的堡垒——祠堂,还开垦为水田,这可是一个了不起的成绩。

现在的迷信之说不靠谱

现在的一些人认为当年把学校建在坟地上,说是因为学生纯阳,纯洁,不怕鬼,能压阴,也有说是坟地风水好,有棺材, 就说明学校出人才,可升官发财,如此等等的迷信说法,听起来确实很荒唐。

依我看,这是站着的人说话不怕腰疼。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要把新学校建在耕地上,就是借给当年的大队干部三个胆,他们也不敢。在当时缺粮挨饿的年代,“深挖洞,广积粮”是社会共识,破坏良田就是犯大错误,甚至是犯罪,谁能担起这个责任?谁又敢当这个责任?

因此,把学校建立在坟地上,是特殊时期的特殊之举,也是一种无奈之举。“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本来就是我国农村惜地如金的优良传统。把学校建立在坟地上,只有唯一的目的,那就是节省耕地,多产粮食。从当时国内国际背景来讲,就是要中国人吃中国碗里的饭,不怕别人卡脖子。

为什么很多地方都流传着自己学校建立在坟地上的传说?

再正常不过的事了。

有些地方是因为土地紧张,不得已才把学校等建筑建在坟地上,而更多的地方是因为地底下古墓太多了,实在避不开。

说一件我老家的事。

老家在中原某县城,90年代初要修县级国道,本来修路这事有专业施工队伍来做,一般是不需要老百姓参与的,可是,您猜怎么着?沿路所有村庄,几乎是家家户户齐上阵,干嘛呢?原来,每户都分到路基上的一小块地(具体多大,记不太清了),挖坑、考古!是的,您没看错,是考古。可能是因为县道线路太长,专业考古队人手实在太少,只能采用“人民战争”的方式,让普通百姓参与到平时只能由专业人士才能参与的工作中来。

据说后来还真的挖出了不少文物,好像还有国家级文物,这是后话。

我想说的是,咱们国家真的是历史悠久,很多时候,地面规划做好了要搞什么什么建筑,等开挖地基时你看,经常会有古墓被挖出,没办法,谁让咱们是文明古国呢?

所以,在全国很多地方都有规定,在搞基建之前,必须先由考古队对地基及其附近进行保护性考察、发掘。尤其有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地方,诸如,西安、洛阳、开封、北京等等。

所以,题主所说的“很多地方都流传着自己学校建立在坟地上的传说”就不足为奇了。

为什么很多地方都流传着自己学校建立在坟地上的传说?

这个不是传说,学校建在坟山处,我见过不少。主要是建校需要土地,建一所学校,需要不少面积。除了校舍,操场,运动场,还得安排学生活动场地。然后在学校周围建围墙,把整个学校圈进去。你算算?

我退休前的所在村小,就是建在坟场。现在有这么一个说法,学校学生多,人气旺。尤其是年轻人,一身正气,能压住。我倒没有听说,学校建在坟场上,出过什么事儿。当然,兴建初,是要通告,限定时间让人迁坟,并按规定付钱。超过时间,按无主坟处理。

即便在乡下建房,也不能随便占用耕地。荒山也不行,好像归土地局还有什么局管。先打报告,审批,没有通过审批,建好了也不行。我亲见学校门前,路边,正在盖房子,砌了十几层,被××局的执法人员推倒。主要确保耕地面积,防止无序建房。

当然,我也听说了,这个学校校长,因为建房,好像被“阴人”找了。大约是建房迁坟过程,似乎有一点触犯。谁知道呢?他生了病,结果没办法,搞了一点迷信。然而,我们,老师每天上下班,上课,上体育课。学生,在活动场嬉笑玩耍,什么事没有。

为什么很多地方都流传着自己学校建立在坟地上的传说?

为什么有的地方说,自己学校都建在坟墓上?大家都有这种传说。反正我们村的学校是建在坟墓上的。

那块地的名字叫起来就很恐怖。叫天阴地,那里到处长满杂草。草丛中隐隐约约见到一些坟墓的痕迹。

他们有的塌陷了,有的还有一点点小土包。反正是没有主的。

也没有见到清明来烧纸的,这些坟墓肯定有许多年代了。他们的后人不知到哪里去了。

那时战乱,饥荒,疾病,不知夺走了多少人的生命,多少家庭,满门灭绝。

所以逝者的坟墓就没人打理。那是在1970年的时候。我们村子的学校是在是在村子里面。是土木结构的。

遇到刮风下雨极不安全。外面大下,室内小下。而且地势低洼,赶上夏天下大雨。全部是水。土墙随时会浸泡溃塌。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重新建了一所学校。位置就是现在的天阴地,学校是砖木结构。

大队自己烧的黑砖。还是盖的黑色的瓦,这里聚集着全大队所有精英,泥瓦匠,木匠,铁匠。

他们在这里干了几个月。一座崭新的学校建成了。

这里地势高,再也不怕水淹了,这里也远离村庄,离村庄有三四里路。

白天几百学生在这里吵吵闹闹。热闹沸腾。到了晚上的确让人有点儿瘆的慌。

我是80年进入学校的,那是学校数我最年轻,晚上其它老师都回家睡热被窝了,把我留在那儿护校。

我一个人。守在那么阴森空旷的校区,晚上我早早的锁好大门。进到寝室。插好门,点燃台灯。在那儿批改作业,看书。静静的等待着黎明的到来。

有一天我们校园的后面的土坡上,埋了一个16岁的小女孩。她是为情而服农药自杀。

透过我窗户的缝隙。就能看到她那孤零零的坟,本来阴森,又增添了几分恐怖。

晚上我更加不敢入睡。我努力的镇定。在那看着书。临近十二点了,我实在太困。

就把台灯上满了油,将灯拧到最亮的程度。我心想鬼怕灯。于是就睡觉了。

我一觉睡到大天亮。阳光从窗缝里锆了进来。外面已经书声朗朗了。

我正准备起身。我发现了一个奇特的情况。台灯直直的站在我的被子上。正好在我的胸前。

我楞了半天。这台灯怎么会跑到被子上呢?而且我六七个小时没动一下嘛。

如果翻一下身。灯倒油泼,那不将我火化了,我惊出了一身冷汗。

从此以后我一个人再也不护校了,事情过去了几十年。那件事情始终在我心中是一个谜团。

我是一个有一点儿文化的人。我不相信有鬼神。但许多事情的确让我无法解释。

为什么很多地方都流传着自己学校建立在坟地上的传说?

我的大学宿舍建在山顶后边有个野湖,野湖边上小山丘是坐公墓,一眼望去层层叠叠的一大片。

大一刚入学时,宿舍阳台正对着墓地,心里没有半点恐惧,反而在猎奇心理的影响下觉得有点意思,可能是因为人多吧。

半夜睡觉,通往阳台的玻璃门关不严实,山风的呼啸隔着缝隙漏进宿舍,细细得听,倒真有几分如诉如泣的怪异,听到第四年,也就感觉稀松平常,要是哪天没风,那倒真是有些睡不着了。

除此之外,要说有什么影响,那就是清明那几天的鞭炮有点扰人清梦了。

要说有什么灵异事件,别说是见鬼,就连梦都没做过半个。反倒是有次宿舍停水,见很多人都跑去对面教学楼的厕所洗漱,差不多到了十一点左右,我琢磨着此时应该没什么了,想就着自来水洗个头,不知道哪个缺德的把灯给我关了,出来的时候,被别人当成了鬼。吓得同学们四处逃窜!

为什么很多地方都流传着自己学校建立在坟地上的传说?

学校大多建在坟地里和社会的发展有相当大的关系。

我国是农业大国,大片平整的地方都用来种田种地,舍不得建房,屋舍都建在田边地头的零星地块。

坟地就和住房不一样了,更加讲究风水。谁家发达了,都会说"他家祖坟埋得高”。可见坟地一定是风水好的地方。

社会发展起来,各种社会管理机构自然就出现了,办公场所必不可少,又占了一些地方。当学校兴办的时候,可以提供给学校的宽大场地就没有了。寺庙,仓库,生产队会议室曾是一些小学校的教室。

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大,这些地方无法满足需求,宽敞的荒坟地就成了首选。年代久远后,一些坟已经无后人照料,也就是无主坟。

那么荒着也可惜,让给学校完全可以用。为了后代,人们的心理上也易于接受。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