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有哪些禁忌和讲究?
又到农历七月了,中元节又要到了。中元节的禁忌和讲究,过去的规矩很严,禁忌很多,现在都讲化了,时间简化了,程序也简化了,自然禁忌和讲究也就简化了。
中元节的禁忌和讲究,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各地有各地的禁忌和讲究,有些讲究正好反过来了。比如说,有的地方祭祀祖先时,桌上不能摆扁嘴的禽类,如鸭、鹅等,只能摆鸡,取“吉”字之义,有的地方则一定要摆鸭子。真是一乡一俗。
这里我回忆一下,过去我家乡中元节的禁忌和讲究。
称呼的禁忌和讲究中元节虽然人们普遍称“鬼节”,但中元节期间忌说“鬼”字,节日的名称俗称七月半。祭祀祖先称为“接送老人”。
时间的禁忌和讲究中元早说是七月十五,或者七月半,事实上与七月十五这天没有多大关系。中元节开始的时间,一般从初十或十一开始, 到十四的傍晚结束。十五要留出时间给“老人”自由活动。民间传说,十五那天,所有的“老人”都到“阳州”(一说扬州)看大戏出了。等于说十五这天是“老人”的“狂欢节”。
不过,民间也有少数人家做事比较拖拉,要到十五才送走“老人”,但必须在中午前把“老人”送走。
祭祀的禁忌和讲究初十或十一早餐时接“老人”,也就是把祖先接到家里来,每天早晚两餐,用新鲜饭菜祭祀,忌用剩菜祭祀。因此,菜不要炒得太多,够一家人吃就行了。主菜一般是肉鸡鱼和豆腐。荤菜可以每餐不一样,但猪肉和豆腐每餐必须要有。
忌牛肉、狗肉、山中的野味等。我家乡忌扁嘴禽类。
另外就是早晚要点香烛,设堂屋内和堂屋外, 堂屋内为自家的“老人”,堂屋外为外家(所以祖上岳父母家)的“老人”。
行为的禁忌和讲究堂屋内用来祭祀的凳子椅子,除了祭祀后吃饭时能坐,平时不可坐,门槛不允许坐。据说,祭祀的凳子椅子和门槛,饭后是“老人”休息的地方,不可与其争座位。
不许靠墙站,更不能站门后面。其实门后面平时的日子也不能站。据说,古代“赶尸”的人进专门的停尸客栈后,把所所赶的尸体放在站后靠着,太多了放不了,可往墙上靠着放。因此,这两处不能靠着站人。
把“老人”接到家里期间,不允许家里吵吵闹闹。清扫的垃圾要放在一堆,送“老人”时烧掉。
外出的禁忌和讲究从初十开始,一直到十五,这期间要晚出门,早回家。一般是太阳出来才出门,太阳落山必须归家。不可独自一个进山里,成人不可长时间停留河边,小孩忌到河边。在野外时,如有人叫自已的名字,不可乱答应。有事喊别人时,不可叫人名字,一般用“哎”的招呼。其实,平时在山里也是这种习惯,在山里不准叫人名,用“喔火”打招呼。
送“老人”的禁忌和讲究送“老人”的时间大多在十四傍晚的祭祀后,家人吃晚饭之前。送走时,要把整个堂屋打扫一遍。平时人们说“扫地出门”,这就真正地体现了这种说法,也许这句话就是来源类似的习俗,说的可能就是“送老人”吧。
送老人时,要燃放鞭炮相送,一家人都要出门到烧包封处。家人出门的时候,任何人不可回头看。烧包封时,一家人要围在烧包的火堆旁,俗称为“守包封”,免得孤魂野鬼来抢夺,直到全化为灰烬为止。
整个中元节在程序上还有很多细节性的东西,这里也就只做简单介绍。
现在的民间对中元节的祭祀活动,大多数人家都简化了。只有少部分留在农村的人还按老规矩办。有一些人家早上接,晚上送,还算比较客气的了。有些人家搞一桌饭菜,当即接了,当即送走。
中元节有哪些禁忌和讲究?
我来跑题说说我老家七月十五是咋过的。
在老家这个节隆重程度不亚于其他节日。要给死去的亲人烧纸钱包(纸钱包里有草纸,冥币,纸首饰,元宝之类的,必须要封号口,不然就会丢),每个纸钱包上要有一个草纸做的“车夫力士“给鬼邮差的。我爸妈是给我爸爸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烧纸钱包,程序也挺多,先点上香烛,茶酒也要摆在祭桌上,然后杀鸭子(不能杀鸡因为鸡会在阴间把纸钱包抓破,也不能杀鹅,因为鹅在我老家发音是傻的意思,对后代不好),把鸭血淋在纸钱包上,然后放爆竹告知天地。接着把鸭子煮熟,用熟鸭回敬神和祖先,另外要配有煮熟的猪肉,鱼,米饭,放上水果,茶酒,烧纸钱包,再放一次鞭炮,然后我们才能炒菜吃饭,整一桌菜不亚于其他节日。每次七月半到县城街道上都没什么人,而且家家户户门口都有这种祭祀的桌子和纸灰……有种阴森的感觉……现在外面没有见过这种场面,而我这一辈人开始估计也慢慢的不会那么讲究了,以后这种习俗估计会慢慢消亡了。
中元节有哪些禁忌和讲究?
万树凉生霜气清,中元月上九衢明。
小儿竟把清河叶,万点银花散火城。
这首描写中元节的古诗,说的是古代中元节当天,儿童手持荷叶灯结伴“放灯”的情景。在中元节之夜,人们把河灯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目的则是普度亡去的灵魂,寄托自己的哀思。
现在的中元节,虽没有上元节(正月十五)时的热闹,却比下元节(十月十五)多了几分名气与庄重。今天是中元节,记忆里每年的中元节我老家都是这样度过的:
老家把中元节,都称为七月半,因为正好是七月过半,也称作是鬼节。每年这个日子,即使家里再穷,这个节也是要过的。从我小时记事起,我们家就没有中断过。
节日当天一大早,家里就忙开了。妈妈上街去买菜,而这三样菜是必买的:三条鲫鱼,两块豆腐,一块肉。
买回后,烧这三样菜也是有讲究的,不能添加任何配菜;当时有点想不通,为什么要单烧呢,加点配菜,岂不更好吃?现在想来,这些菜是用来祭祀祖先和亡人的,不能来半点虚假,必须肉就是肉,鱼就是鱼。
祭祀时,都是家里的男人唱主角,毕竟是一家之主。父亲在焚上香后,端上烧好的祭品,盛上三碗米饭。这个盛米饭很有讲究,通常是盛满一碗米饭后,反扣在另一碗里,这样碗里米饭的形状就像是坟一样,上面圆圆的。
然后分别在每个碗里两边各插上一双筷子。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吃饭时,要是把筷子插在碗里会挨骂的,因为只有祭祀才会这样做。
等以上一切,都毕恭毕敬做完后,我们就按照辈分与长幼序开始磕头(老家有时开玩笑叫“翻跟头”),每人磕三个头,假如祭祀有人不在家,还要让家里人代为磕头。通常磕头时,长辈们都会祷告,比如,希望先人们在另一个世界过得好一些,也保佑在世的子孙兴旺发达。
磕完头后,就开始焚烧纸钱,通常都会烧很多;记得爷爷奶奶在世时喜欢喝酒,父亲每次祷告,都有这样一句口头禅:给你们多送点钱,吃好喝好,用不完就存到银行去。
等纸钱烧完后,这样主要的祭祀活动就结束了,但当天还有很多忌讳。爷爷奶奶在世时,不停地叮嘱当时还是孩子的我们:当天晚上是不能出去的,因为是鬼魂活动的日子,要是撞上了鬼就会中邪,那就会麻烦了,会有生命危险。
而且即使出去,有人叫你,也不能答应,说不定这是鬼在勾你的魂;更不能回头,因为每个人肩膀上都有两盏灯,有了这两盏灯鬼魂是不敢靠近你的,但当你一回头时,灯就息了。
现在想来,也是好笑,虽说是鬼节,小时候的我们并不怕,而且还盼着过节,因为只有过这样的节,我们才会有肉吃。虽然这样很多风俗与禁忌离我们渐行渐远,但是对祖先的敬重文化传统将永久流传。
中元节有哪些禁忌和讲究?
明天就是中元节了,跟你们说说这些禁忌吧
1、不要说鬼字2、靠墙3、偷吃祭品4、榕树放在家门口5、轻易的回头6、忌乱拍他人肩头7、吹口哨8、拍照9、半夜照镜子10、站着弯腰头朝下看后面11、别去河边12、不走夜路13、不要在外喝酒14、不要在外跟陌生人随便聊天15、不要去人少的地方16、鞋子不要对着床17、不要去阴冷的地方18、不要去庙里
中元节这天,就不要出去了,要是时运低的话,有可能会发生事情,有些东西,你不能不信。
偷吃祭品这个要是犯了,按照电影剧情的话,你应该会马上就领盒饭,哈哈哈哈,开个玩笑,就是心要保持敬畏之心,像这些禁忌跟讲究都是古时候流传下来的,按着做应该不会错,要不然古时候的人,不可能自己搞些东西吓自己,你们说对吧,
中元节有哪些禁忌和讲究?
七月十五被成为中元节,俗称“鬼节”。各地对这一天还是有很多禁忌的,具体有哪些禁忌?我来详细说一下。
农历七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节日中元节,佛教称为盂兰盆节(佛欢喜日);
《佛说盂兰盆经》又称盂兰经。经内记述佛陀之大弟子目连,因不忍其母堕饿鬼道受倒悬之苦,乃问法于佛。佛示之于七月十五日众僧自恣日,用百味饭食五果等供养十方佛僧,即可令其母脱离苦难。具体的意思就是佛祖释迦牟尼佛大弟子叫目连,他的母亲堕在饿鬼道当中饱受之苦,他问佛祖要怎么办可以救拔母亲,佛祖说“七月十五这一天,你用上好的粮食,水果等供养佛和僧人,即可令母亲脱离苦难。这一天供养佛祖和僧人,都是可以为去世的亲人超度,而且功德倍增。这一天最好去寺庙供养一些粮食,不要杀生,不要邪淫,不要妄语,以恭敬心慈悲心去供养佛菩萨。还有这一天相传阴气最重,最好不要出远门,最好吃素食,放生也是可以超拔很多冤亲债主的,很多的寺庙都会举行法事,超拔一些亡灵。这一天要祭祀祖先,给祖先的坟墓扫墓上香,不同于清明节扫墓,中元节除了祭祀祖先更多的是祈福自己和后代,白天祭祖晚上放灯祈福。祝愿现世父母及家人,身心安乐、福慧增长、延年益寿!
七月十五中元节禁忌主要问题就这些,有不明白的可以留言,谢谢大家。
中元节有哪些禁忌和讲究?
哪有那么多破节?一年之中过好几个法定节假日就中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