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谱轴子怎样做?怎么填写?

家谱轴子,又称家堂,是由家谱、宗祖牌位演变而来的卷轴,卷轴内许多牌位组成,用来供奉已经逝去的亲人。

家谱轴子是祠堂内供奉祖先牌位的纸质化,又是家谱的平面化。起源于北方历史上长期处于战乱的社会背景下,民间因无法在固定的家庙祭祖,而形成的一种便携式的移动性祭祖方法。因此,家谱轴子又有纸上祠堂之称。家谱轴子在北方一些地方使用比较普遍,南方少数地区也有使用。

(家谱轴子样式之一)

家谱轴子的用途

如果说南方地区逢年过节、结婚、生育孩子、升官发财等,尤其是过年时,非常重视在祠堂中祭祀先人的话,北方地区,尤其是中原地区,则是过年时在家中请家谱轴子,又称请老爷老奶,祭祀祖先。请家谱轴子一般是在年三十的午饭前,挂在厅堂(堂屋)内隆重祭祀。在以后的日子里,地方习俗不同,祭祀的方式也不同。有的地方初一的祭祀与年三十的祭祀一样隆重,到了初一晚上,或者初二的早晨就收了起来,主要是怕初二女儿回家时看见家谱轴子。民间认为,外嫁女看到家谱轴子,祖先就只保佑女儿,不保佑儿子。有的地方则没有这一说法,或者只有初二这一天收起来,大年初五、初六、十五与年三十同样的规格祭祀,正月十五烧门神纸时,送祖宗,有的则延长正月十六、十七继续祭祀,十七傍晚才送祖宗。

(家谱轴子样式之二)

家谱轴子的制作

过去,家谱轴子都是纯手工,请民间专门做家谱轴子的画匠制作。传统家谱轴子有两种材料,一种是布帛型,一种是纸张型。传统的制作工艺流程为:首先由画匠提供现成的样本供人选择,再画出草图来让主人确认后,用手工进行绘图。由于使用的是传统土颜料,其颜色的把握,主要看画匠调色水平的高低,不然色差就很大,还有就是绘制的技术参差不齐,也造成家谱轴子质量的优劣。再就是在绘画时,使用的材料与保存有很大的关系,有的容易变色,有的经过烟雾一熏就变很昏黯,模糊不清,颜料或纸片也易脱落,难以长久保存。

如今,随着电脑绘画的数字化,各种广告数字印刷设备的使用,家谱轴子成为了各种广告公司开展的新业务,他们有专业的设计人员在电脑中进行设计,然后通过高清打印机打印出来,清晰度很高,色泽鲜艳。既可打印单张,也可成批量印刷,现代化的高质量材料,解决了过去不能长久保存的难题。

(家谱轴子上部装饰图片)

家谱轴子规格和画面

家谱轴子属于一种传统民俗文化实物,制作时各地有各地的标准和习俗讲究,因此,也就难以行成民间统一的标准。现在比较普遍的有两种规格:第一种:宽为146厘米,高为185厘米。第二种:宽为150厘米,高为200厘米。

家谱轴子内容的安排上已程式化,几乎是一个模子,只是细节上有所不同。家谱轴子由一个整体画面组成,从上到下,可分成上下两部分。上部分是设总牌位的地方,有的地方称为总堂,即“供奉历代宗祖之位”的方地。相当于有的地区堂屋神龛上的“天地国亲师位”,但这些地方加了天地和家国观念,另在两边用小字写“是吾祖宗,普同供奉”,或者“某氏门中先祖普同供奉”,还设立了一些神位,如观音菩萨、地方神灵之位等。这一部分的顶部装饰厅堂楼阁、松竹等吉祥之物,下面有供桌,供桌上就是牌位,有的地方绘有一男一女坐在供桌前作为祖先代表。

下部分中间有一条甬路与供桌之处相连接,甬路两侧,画有一排排规整的格子,格子类似现实中的祖宗木牌位的牌子形状,有的还在格子上装饰屋檐,表示居住的房子,类似有屋檐的墓碑。这些格子就是用来写上已逝的祖先、长辈或同族人名字的地方。

(家谱轴子能为寻根者直观地看到自己的支脉)

家谱轴子的填写

一、确定世系

家谱轴子的填写,实际上是家谱与供奉先祖牌位的结合体。祖先名字的排序,要根据家族的世系排定,由一世祖开始,按嫡系祖宗的顺序一代一代往下逐一写上去。由于家谱轴子的版面有限,有的家谱记录的有五六十世,前面的一般只写分支派中的嫡祖(即直系祖宗)。比如说,三世祖有兄弟五人,自已的嫡祖排行第四,家谱中一般五兄弟全记载入谱,但家谱轴子填写时只填嫡祖一人,其它四兄弟从略。

还有一些家族在确定一世祖时,是按支派确定。假设某家族清乾隆年间从山东某地迁到河南某地,这个家族迁徙前的世系归入总谱不计,而是把迁入河南以后的那位祖宗定为一世祖,即河南一世祖。这个家族在河南的世系不是很多,也就十来世,如果版面允许,可以将各世嫡祖兄弟填写上去。或者确定从哪世开始,把嫡祖的兄弟填写上去。主要是根据版面来确定。其他没有填写上去的祖宗,也不用担心,因为上面的牌位“供奉历代宗祖之位”就是所有的祖宗牌位,包含了祖上原住地祖宗、因各种原因遗忘名字的祖宗,以及遗漏不写的祖宗等。

(家谱轴子样式之三)

二、排版规矩

过去的家谱轴子填写为手工,画匠绘好后,由画匠填写,或者另请地方上书法好的人来填写。现在的家谱轴子填写一般在电脑中就一次性完成。电脑设计比过去要灵活多了,可设计各种字体供挑选,还可根据需要增减格子,容纳更多祖宗名字,因此在电脑排版是关键。画面上的格子,横排的为行,可以按一行填写一代,也可以按一行填写两代。这里要注意的是,以中间的甬通为界,分左右两侧,在同一行中的牌位,右侧比左侧辈分高,如右侧的在家谱世系为七世祖,那那左侧的就是八世祖。

三、牌位填写

单个格子牌位书写顺序也是有讲究的。一般都遵从男右女左(注:这里指面对牌位而言,如背对牌位则应是男左女右)。这只是一种普遍的排序,有的地方另有不同的排序,另当别论。

(家谱轴子填写举例)

填写祖宗名字时,因此方不同,各地有一些差异,但有一种是相同的,都用“考”“妣”。父母直接用先考、先妣,其它男性祖先在称谓后加“考”,女性祖先在称谓后加“妣”。如,先祖考(妣)、曾祖考(妣)、高祖考(妣)等直系称谓,还有伯考(妣)、叔考(妣)、先伯祖考(妣)等旁系称谓。如果女性祖先没有名字,可用姓加“氏”,如陈氏、李氏等。

总之,家谱轴子制作和填写要根据当地习惯,符合当地的风土人情,注意借鉴当地人已做好的模板,一般家谱轴子制作商都保留了现成的模板可供参考。

家谱轴子怎样做?怎么填写?

我们这里的家谱轴子是按照古代的昭穆礼制填写的。

昭穆礼制,左昭右穆,始祖居中。

家谱轴子市埸有售或有专人制做。 轴子的一般布局是,中间的图案上方为祠堂的享堂,下方为祠堂的大门,享堂和大门间有神道连接。 图案的两边都画有一层层对称的格子,以填写各代先祖的名字。

享堂中间有一方大的格子,填写始祖的名讳。始祖的左边(不是轴子对面我们的左边)为昭,右边为穆。

左边最上一层填写一世先祖的名讳,右边最上一层填写二世先祖的名讳。左边第二层填写三世祖的名讳,右边第二层填写四世祖的名讳……,一层不够,填写两层。依次类推,奇数的世系填在左边,偶数的世系填在右边。

左右两边的昭穆世系要占据同一层次,互相对称,1世对2世,3世对4世,5世对6世……如果两边所用的格层数量不相等,那么格层少用的一方要空出相应的层次与之对称,不然的话就容易出现昭穆层次的混乱。

无论昭穆世系,都要以靠近中间始祖的位置为尊,也就是说昭位的世系兄弟右边的为长,按大小依次向左推移;穆位的世系兄弟以左为长,按大小依次向右推移。离始祖越近排行越大,离始祖越远排行越小。

家谱轴子怎样做?怎么填写?

首先非常感谢在这里能为你解答这个问题,让我带领你们一起走进这个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

一部体例完整的家谱,大致应有以下各项: 1.谱名

一般称为家谱、宗谱、族谱、家乘、世谱、统谱、支谱、祖谱、合谱、联宗谱、大成谱、房谱等,也有的称为谱传、真谱、渊源录、源流考、录、世典、世牒、世恩录、故谱、族谱图、族系、族讲、石谱、世家、私谱、本书、谱、乡贤录、集、家传簿、先德传、系谱、谱志略、家谱汇编、家模汇编等,可谓名目繁多。

2.谱序

稍具规模的家谱,卷首一定会有一篇至几十篇不等的序文,它是每部家谱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谱序包括新序、旧序、族外人的客序、跋语、目录和刻印人名以及其它关于本族的记述。

3.谱例

又称凡例,主要是阐述家谱的纂修原则和体例。一般而言,一些家谱在每一次续修时都会订出若干条适合社会潮流与需要的规则,以作为修谱时所要遵循的原则。

4.谱论

许多家谱都专门辟有谱论一章,专收先贤的谱说、谱论、谱议的篇章和古代经典中的有关论述,对修谱的作用、功能、意义、历史、原理、方法等加以发明和阐述,是研究谱学的宝贵资料。

5.恩荣录

主要内容为历代皇帝对家族中的官员及其家谱的敕书、诏命、赐字、赐匾、赐诗、赐联、御谥文、御制碑文以及地方官府的赠谕文字等,以显示和炫耀朝廷对该家庭及其成员的奖励和表彰,同时反映高家族的地位和身份。

6.像赞、遗像

祖先及家族中历代英贤、重要人物的图像资料,一般为正面是遗像,背面是像赞。

7.姓氏源流

家谱素来有“叙本系,述始封”的传统,明清以来各家谱也大多有记姓氏源流的一章,或称姓氏源流,或称宗族源流。它主要是用来记述本姓来源、本族的历史渊源、始祖、世派、迁徙、各支派间关系甚至改姓的原委等。

8.族规家法

是宗族家族成员共同制定的、用以约束和教化族人的宗族法规,是家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名称各异,种类很多,诸如家规、家约、家戒、家法、家礼 、家典、家仪、家条、族规、族约、祠规、祠约、规范、规条、规矩、条规、戒谕等。

9.祠堂

记载宗族、修建的历史,介绍祠堂的建筑规模、地理位置,收录有关祠堂的碑文、诗文、祠联、祠匾、祠堂图,建祠捐资人名,记录祠堂内神位世次、配享、附享、祭祀情况等。

10.五服图

又称服制图。所谓五服,就是指古代丧服制度中的五种服色,即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丧服是根据生者与死者的远近亲疏关系而穿着的一种服饰。因五服本身就表明生者与死者的亲疏远近关系,同时又表明与死者同有关系的生者与生者之间的远近亲疏关系,所以不仅在执行丧礼时要涉及到,而且在执行宗族、家族事务及执行法律时也必须涉及,所以家谱中一般都载有五服图。

11.世系

这是家谱中的主体部分,又称为世系图、世系考、世系记等。这部分内容为所有中国家所共有,因而成为家谱区别于正史、地方志的最明显的标志。世系表除欧阳修、苏洵所发明的欧式图谱和苏式图谱外,还有两种比较常见:

(1)宝塔式图谱:这一图谱形式何人所创、创于何时目前尚元定论,不过至迟已在南宋时出现,因此很可能也是人的产品。

(2)牒记式图谱:这一图谱的特点是分别按世代以文字叙述先人的事迹,既不用线条,也不用图表。

12.传记

家谱中的传记又称行状、行述、行实、事状、志略等,其体裁有传记、行状、寿文、贺序、墓志、祭文以及抄自史传中的资料,主要载录家族成员中“方行可书”的“忠臣孝子”、“节妇义夫”的事迹和传记资料。

13.谱系本记

也称作世序、世系录、先世考等,主要内容与世系部分大致相同,记载本族成员的简况即本人名讳、父名讳、排行、字号、生卒年月、寿数等。

14.族产

记录家族、宗族的集体财产如祀田、坟地、义庄、学田、义墅、山林、房屋等。

15.文约

专门登载与记录和族产有关的契据文约、管理制度以及宗族、家族内部关于承嗣、婚姻、分家等的文书及契约。

16.坟茔

记载族中公共坟地的情况,包括墓地图、坟向、祖坟及各支派墓地分布等。

17.名迹录

记载与本族或族中成员有关的山水桥梁、亭台堂舍、庵寺书院等。

18.任宦记

记载族中成员历代官宦名人事迹,其内容与传记部分大致相同,包括履历、科第、政绩、功勋、著作、学说等。

19.年谱

是按照年、月、日专门记载一个人生平事迹的一种体裁。

20.艺文

收录家族、宗族成员的著述,包括奏疏、殿试文、万言策、诗词和各式文章等。

21.字辈谱

又称派语、派行诗、行第、派引、排行等,专门登载族内成员姓名排行的字语。

22.领谱字号

中国古代家谱修好后,在派发给族中成员前,对每部谱都编以号码。 23.续后篇 或称余庆录。指家谱修完后,专门留空白纸数页,留待后世子孙续,以示绵延不绝。

24.纂修、捐资人名

家谱的纂修或续修,是家族、宗族中的一件大事,涉及族中许多人员,且须动员全族成员捐款助修。

以上是家谱的基本格式。一部家谱也许不可能将上述基本格式全部用到,但格式中的主要部分如谱序、凡例、世系图、传记、家规、艺文、字辈谱等肯定会有,家谱也正是任借上述内容将家族的历史渊源、迁徙情况、历代英贤等保存下来,并流传后世。 其实一部完整的家谱就是一部宗族、家族史或宗族、家族百科全书。通过这部家谱,我们可以了解到该家族的历史沿革,世系繁衍,人口变迁,居地变迁,婚姻状况,该家放成员在科第、官职等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和事迹,该有族的经济情况和丧葬、礼典、家规、家法等典章制度等。而家谱也正是将这些内容以书、图、志、表、史的形式记录下来,从与正史与方志并列的又一文史宝库。

家谱轴子怎样做?怎么填写?

有一点要注意,去世之人的称呼前要加先或显字,父亲称考,母亲称妣。全称为:先考(父亲)、先妣(母亲),其它的先辈:先祖考(爷爷)、先祖妣(奶奶)、先伯考(父亲的哥哥)、先叔考(父亲的弟弟)…………,如上辈在世时,德高望重,官位显赫,可把先改为显

家谱轴子怎样做?怎么填写?

家谱轴子市场上有专门卖的,族人想去买时一定要说是请,买是犯忌讳的。另外一种是找门画匠亲手画一幅,造价可能高一点。请回来后找有名望擅长书法的长者来填写祖宗名讳:请本族人长者到场,家族谱书到位。上面第一行填写祖籍地,迁到现住址都写上。下面中间位置图像左祖宗男性,填写始祖名字老大老二老三…右祖宗女性填写对应左第一行老大祖位置填写大祖妻氏姓氏,如王氏。第二行始祖老二妻氏…填写完毕。下面填写第一代祖宗名姓及妻氏。然后第二代,第三代……以此类推。代笔人写完后请族人一同吃饭庆贺吧!请记得大年三十烧香供祖宗,挂家谱轴子。送完财神爷后请下家谱轴子,供祖完毕。

家谱轴子怎样做?怎么填写?

家有乘尤如国有史,家谱和国史,地方志共同组成中华民族的传承史。

在北宋之前,豪门士族由国家记录撰写,北宋时由官方传向民间,主要格式有欧体(欧阳修)和苏体(苏轼)。民间修谱发展后,形成各姓氏,各大宗叫XⅩ宗谱,各小宗称ⅩX支谱或Ⅹ氏XX分支等。

家谱组成由:个人传序(有影响力的名人和突出事迹),族规、族训、祠堂、祠产、世系图、世系表等等。家谱轴子其实就是世系图,由所知始祖往下排,就像大树倒挂,主根,分支,再分支………,把各世祖填上,或只记始祖→分迁祖→再分迁祖…………。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