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肩挑四两为客,帮人一日为奴”,这是什么意思?
“肩挑四两为客,帮人一日为奴”这句话,如果不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按现在的思维方式从字面上去思考,很容易理解错,与这俗语的意思风牛马不相及。
肩挑四两为客正解
这句话中首先要理解“肩挑四两”,其意思是货郎所挑的一担小商品总共就值四两银子,结成现在的市斤就是二两五钱,四两是个大概数,说是货郎从事的是典型的小本生意。因此,民间又称货郎为“四两担担客”。一担只值四银子的小商品,当然就不是什么坐商开店的老板,货郎也从来就把自己当老板。不像现在,哪怕是摆一个地摊,开一个皮包公司,也要把自己当老板,甚至称为“某总”。
货郎是小本生意,货担里挑的都是针、线、小糖果等日用的物件,平时行走于街头巷尾,村里乡间。货郎,过去的称行商,行走在民间,又称为担担客、零担客,这里的“客”是旧时民间对行商的称谓。
错解
这句话也有人说,如果有人带了很轻的礼物上门,也要以礼相待。说成这是我国的待客之道,叫礼轻情义重。如果按这种说法,空手进门的人就不是客人了。比如,旧时,我国很多地方,长辈到晚辈家做客时,可带礼物,也可以不带,一般都是空手上门,如舅舅到外甥家就是如此,岳父上女婿家也是如此,有的朋友到朋友家也是如此。那舅舅、岳父和朋友就不是客了。其实,旧时民间来往,尤其是乡间的往来,讲究的是“人到礼到”,除非是红白喜事必须要备礼品,平常的往来可不带礼,问候就是“礼”,看望也是“礼”,不要非带东西才是礼。再说,旧时物资匮乏,想带礼物也无处可买。乡村红白喜事的人情来往都用米和面。不像今天,想买点礼品,物美价廉的商品琳琅满目,当然现在有的人去接待上家来的人,一定要带礼物才高兴,才是客人,空手上门就不高兴,不算是客人了。
这是典型的现代化思维,并非中国传统礼节,是见钱眼开,或是物欲横流,是轻礼义,重物质的现代化思维。
帮人一日为奴正解
帮人,即帮他人做工,俗称为帮工,是旧时社会的一种互助性质的行为,是无偿的。现行的法律对帮工的定义也是这个意思。帮工在农村是常见的现象,有“亲帮亲,邻帮邻”之说,今天我家有事,别人来帮忙,过几天别人家有事,我会到别人家去帮忙,这是农村的一种传统习俗。帮人,没有雇主和雇工的关系,不用支付工资,纯属帮忙性质。“帮人一日为奴”可以理解成就是给人帮工就是给人当奴仆一天。
错解
“帮人一日为奴”中的帮人,很多人理解成给人“做工”,用现在的话来说叫“打工”,这是对当时的社会背景不了解。旧时,人们的“打工”有两种形式,一是做短工,相当于现在的“打零工”,没有固定的雇主,哪里有事做就到哪里做事,旧时称“做短工”;二是做长工,也就是有固定的长期的雇主,旧时称“做长工”或“当长工”,用现在的话说就是长期在一个地方上班或打工。旧时的“短工”和“长工”都是雇主和雇工关系,要支付工钱的。
“奴”是旧时被役使的没有人身自由的人,与主人是一种人身的依附关系,是主人的私有财产,主人可以将其自由买卖,因此是旧时社会地位最低的人,为奴做工是不支付报酬的。旧时的“短工”和“长工”与雇主不是人身的依附关系,可以由自己决定给不给雇主做工的权利和获得报酬的权力,而“奴”则丧失了这种权力的劳动者。
了解上述内容后,“帮人一日为奴”中的逻辑关系也就很清晰了。就是说帮人做一天工,(因没有工资)就像给人当“奴”一样。
整句俗语要表达的意思旧时的俗语一般有讽刺意味和幽默的逻辑性。“肩挑四两为客,帮人一日为奴”就含有幽默的逻辑性。
“客”即商人,是商业界层次最低的了。商人又是旧时社会上“上九流”中的职业地位最低的,最后几排位是(武)士、农、工、商,商处于末位,事实上,古代历史上中国商人的社会地位是很卑微的。“奴”又是旧时最底层的人。一个是职业卑微,一个是人身低贱,这两种人在当时社会都是被瞧不起的人。
“肩挑四两为客,帮人一日为奴”这句俗语就是为这两种人鸣不平。平时有一些人不是自以为职业很高贵,在人的等级上很尊贵,瞧不起这两种人吗?这句话就是说,像货郎一样卖过东西的职业地位高的人,也就做职业卑微的商人,给人帮过忙的高贵人,哪怕就是短短一天,也是给人当过奴仆。这句俗语说的是一种打比方的方式,而真正要表达的意思是,做过商品交易的人,都做过商人,给人帮过忙的人都做过奴仆。说明人有高贵职业和地位,但也有做被认为是卑微的职业和低贱人的时候,并非一成不变。
这就是此俗语的幽默性,同时也很有哲理性。人生在世,又有多少人没有卖过自己的东西,进行过以获利为目的的交易?又有多少人没有给人帮过忙,像奴仆一样给人做过事?因此,做人不要瞧不起职业层次低的人,也不要瞧不起低层的人物。这句俗语在今天还具有积极的意义,值得人们深思。
俗话说“肩挑四两为客,帮人一日为奴”,这是什么意思?
中华民族是一个充满智慧的民族,人们总能从生活中总结出一些朗朗上口的俗话。这些俗话,“洞明皆学问”,往往蕴含着很深的道理。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肩挑四两为客,帮人一日为奴”这句话的含义。
“肩挑四两为客”。
1、“肩挑四两为客”最早指的是,走街串巷的货郎,虽然做的是小本生意,但是却很受人欢迎与尊重。
70年代以前出生的人们,可能还有记忆,当时中国的零售业并不是很发达,全靠货郞挑着担子,走街串巷卖一些针头线脑、糖果零食等日常用品。
这些人靠着辛勤的劳动,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大家对货郞的热情,无异于对待自家的客人。因此,早先的时候,当货郞是一项很受人尊敬和羡慕的职业。
当然现在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交通、运输、物流业的发达,甚至有了网络电商,人们有了更便捷的购物渠道,货郞也永远退出了历史舞台。
不过,货郎那种能顺应时代发展,为了谋生不辞辛苦,创新经营模式的做法,还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2、“肩挑四两为客”这句话还告诉人们做客的礼节。
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走亲访友有很多的讲究。走亲戚的时候,要带上一点礼物,主人会把你当客人对待。
《红楼梦》当中的刘姥姥,第一次来到荣国府,还因为自己空手而来感到羞愧。
她说:“我们家道艰难,走不起,来了这里,没的给姑奶奶打嘴,就是管家爷们看着也不像。”意思是,自己虽然是来走亲戚的,但是没钱买礼物,就是管家们看着也不像话。这充分说明走亲访友,不带礼物是很失礼的。
但是得了贾府的帮助以后,到了秋天,刘姥姥二进荣国府,就带来了家里新收的蔬菜瓜果,刘姥姥也觉得腰板挺直了不少,甚至跟着贾母逛了一趟大观园,还在贾府住了一夜。
3、“肩挑四两为客”说明了待客的基本礼数。
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肩挑四两为客”这句话还告诉人们,即使客人带了很少的礼物来我们家做客,我们也要热情招待,笑脸相迎,而不能看人下菜碟。
从另一个方面分析,客人带的礼物少,也可能是家庭不富裕,或者来的目的就是有求于我们。我们也要像对待客人一样,以礼相待。
“帮人一日为奴”。
1、“帮人一日为奴”意思是帮别人干一天活儿,人家也会觉得你的帮助微乎其微。
因为早先时候,人们在农忙季节互相帮忙干活儿,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当时人们不会把劳动力核算成金钱。这样,帮一天工的意义有多大,根本显现不出来。而给人去帮工,最多也就是在饭食上做得好一点。
现在不一样了,农村遇到农忙季节,往往花钱找人帮工。这样谁也不欠谁的人情,倒是干脆利落得多。而且双方平等,公平交易。
2、“帮人一日为奴”也告诉我们,为别人做任何小事也要认真对待。
我们哪怕给人帮一天忙,也不要潦草对待,要把事情做得尽善尽美,就像古代的奴隶为奴隶主服务一样。
如果你因为帮人一天,把事情给人弄砸了,等于给人家帮了倒忙,就会落下埋怨,连自己也觉得丢脸。
这其实反映了一种做人做事的正确态度。在任何时候,对待任何事情,我们都不能掉以轻心,不可草率行事。
3、“帮人一日为奴”意思是不要局限在打工者心态。
因为旧社会,有的穷人没有自己的土地,只能靠给地主打工挣钱养活一家人。可是哪怕你给一个地主打过一天工,在人家眼里也是一个奴隶一样,是没有自由可言的。
而如果你走不出打工的老路,可能一辈子就这样下去了,是不会有什么大的出路的。
其实这句话现在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它告诫人们,趁着年轻,不要安于现状,尤其不要养成一种打工者的心态。要在打工的过程中,增长见识,提高能力,要开拓多种就业渠道,走出自己独特的创业之路。
看来,“肩挑四两为客,帮人一日为奴”这句话,既有做客的礼节,又有做事的态度,还告诉我们待客的礼数,甚至还提醒我们要对自己的未来有职业规划。
针对这句话,大家还能想到什么意思呢?请留言告诉有书君哦!"
有书君语 :有书送书季开始啦~每周会免费赠送1000本实体书给大家作为福利,本次送出的是年度必读之书《无声告白》。私信回复:福利,即可免费包邮领取书藉,本次仅剩200本,先到先得哦~
俗话说“肩挑四两为客,帮人一日为奴”,这是什么意思?
俗话说“肩挑四两为客,帮人一日为奴”,这是什么意思?
这个在农村来说,是很形象的说法。平日你去别人家做客,拿礼物去了就是上门是客,空手去了就是去帮忙干活的。不过也有做生意和打零工的另外一种解释。
其实,在农村类似的说法很多,各地人的理解也不一样。你像类似的说法,“手提四两为商,帮人一日为奴”,“肩挑四两为客,做工一日为奴”等等,都在说明一个事理。
“手提四两为商”,这个很好理解,指的是过去在农村走街串巷的买卖人,小生意人和卖货郎等,按照现在的说法,就是做小生意的买卖人商人,这个就比较轻松自由的很,因为自己就是老板了,想干就干,不想干就自己放假休息。
但是“做工一日为奴”,就是说给人家打工了。在以前,指的是地主或者富人家雇佣的短工或者长工,就相当于现在的打工者或者农民工吧。做工一日就是打零工吧?反正是做工一日为奴,就是拿人钱财替人消灾,端人家饭碗,就要受人家的管理,这个就是说不爱自由,就像奴隶一样的做事。
至于题主说的老俗话“肩挑四两为客,帮人一日为奴”,我的理解很简单,就是前面的意思。可以举个例子,比如女婿姑爷去老丈母娘家,你要是担着礼物(旧时用扁担挑着礼物)去丈母娘家,就是客人,就会被以礼相待,中午说不定就有七个盘子八个碗的酒菜。空手去就不好说了,说不定还要帮忙白干一天的农活,中午累死累活的才能混上一顿饭吃。
老俗话就是那个意思,说的比较可观形象,有时候来说,是民间对习俗礼法的经验总结,看看就好,不一定说的都对。
俗话说“肩挑四两为客,帮人一日为奴”,这是什么意思?
农村俗语说“肩挑四两为客,帮人一日为奴”是什么意思? 应该说,不得不佩服老祖宗语言的犀利,一句话把人直接分成了两个等级,一方为客一方为奴。是为客还是为奴,有天意也有人为,“客”与“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己。
不管客还是奴都是服务于人的,不同的是自由和非自由的区别。哪怕自己做的买卖再少,就算是摆地摊,那你也是自己的主人,别人也会称呼一声老板。记得小时候的农村很贫穷,经常有货郎和染布的染匠走街串巷,那时候没有“老板”这个称呼,大人们都称呼货郎和染匠为师傅。虽然他们做的都是小本生意,却也是给自己当老板,无需听从别人的差遣。
这个道理放到现在更是有了明显的区别,要想不看别人的脸色,尤其不喜欢别人限制你的自由,那就只能给自己打工,自己当老板,也就是俗语说的客。当然事情都是两方面的,如果不想自己担当责任,那就只能去“为奴”了。给别人打工,在过去被称作是扛活的,也就是生活在最底层的人。你只要被人雇佣,哪怕一天,也是曾经“一日为奴”。
简单的说“肩挑四两为客,帮人一日为奴”就是说不管买卖大小,只要你自己干,别人就尊称你是客,反之给别人帮工就是奴。其实不管是客还是奴,都需要付出辛苦和努力,分工不同而已。
俗话说“肩挑四两为客,帮人一日为奴”,这是什么意思?
“肩挑四两为客,帮人一日为奴”,这句话在农村老话中经常能够听到,也经常被一些人挂在嘴边,这句话其实把人情往来和做客之道一语道破。
“肩挑四两为客”“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这句话我们都耳熟能详,去别人家做客时不能空手而去,也是我们的传统礼仪,但是所携带的礼物也有个度。我们如此与人交往时经常会听到“怎么不把家搬来”,说的就是主人待客时嗔怪客人带的礼物过多,不过这不过是一句客气话,去别人家做客空手而去是一种不礼貌的表现,尤其是求人办事和去人家吃饭的时候。
“肩挑四两为客”说的是去别人家做客,礼物无需拿的太多,讲究的是礼轻情意重,拿的太多可能是有求于人,或者本身就是自家亲戚并没有把自己当客人。
我们平时去别人家做客,尤其是远道而来的,本身带太重的东西就不方便,因此拿的轻便一点更能显示出自己客人的身份。
“四两”在这里是个虚数,因为我们去做客所带的礼物讲究成双成对,尤其是很多地方讲究“四样礼”,因此这里面的“四两”说的是带礼物的样数,也就是所带的礼物为双数。
“肩挑四两为客”这句老话,可以很清楚的看出为客之道,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的礼尚往来也都是如此。
“帮人一日为奴”帮助别人很少有帮人一天或几天的,而且帮助别人的时间长了,自然要受主人家的指挥,这个时候主人家是没有把你看做是来帮忙的,而是看做是自己人就是来帮着干活的。
“帮人一日为奴”,讲的也是你本身来帮助别人是不携带礼物上门的,而且来帮忙就是来干活的,心里也是有所图的。比如农村农忙时节以前互相帮工,这本身就是一个交换劳动的方式;还有就是去别人家帮工,主人肯定会好菜好饭招待的,都说“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短”,因此去给人帮工一天其实一种变相的通过劳动获取报酬的方式,只不过这种报酬是以另外一种方式支付的。
“帮人一日为奴”,自然要在把这天帮别人的事都要做好,农村盖房子或者地劳作,这时候的帮工都是要出大力的,这种体力付出跟“奴”差不多,因此才有这么形象的形容。
“帮人一日为奴”,还有一层意思说的就是能够去帮助别人干一天的活,那么这活是比较繁琐的,因此一定要有始有终,必须干好和干完,这个就跟主人家雇的“奴仆”干活一样,必须要完成而且要把这活当做自己家的活来干,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帮人帮到底”。
“帮人一日为奴”,讲的意思就是帮助别人干活时间长时,不要惜力,而且要接受受帮助的人指挥,并且要把这当做自己家的活来干,这其实讲的是一种帮助别人时的心态。
“肩挑四两为客,帮人一日为奴”,这句俗语讲究的就是为客和待客之道,以及帮助别人要实实在在的,这可以说是生活中的智慧。俗话说“肩挑四两为客,帮人一日为奴”,这是什么意思?
有句古话:肩挑四两为客,帮人一日为奴。
这句话深刻的反应了为人之道。
肩挑四两为客,意思是说,为客之道,起码也要肩挑四两作为礼物。
去别人家里作客的时候,一般都需要象征性带点礼物。礼物虽然不在于多珍贵,但是需要有。因为礼轻情意重,“肩挑四两”是为客之道。
空手去作客会让人看不起。
这句话主要也是在告诫主人家,不能嫌弃客人带的礼物轻。别人上门来,哪怕只带了很轻微的礼物,也是客人,需要以客礼相待。
帮人一日为奴,意思是说去帮人,哪怕是只帮一天,也要以奴仆的心态去做事情。否则只会帮人无功。
这句话主要是在告诫帮人者。
帮人,不同于打短工受雇于人。
如果是打短工,干一天挣一天工资,一个出钱一个出力,找个陌生人都可以干,彼此没有太多计较。
但是帮人的性质就不同了。如果不是关系很到位,主人家不会请你去帮忙。即便是主人愿意请,关系没那么到位,被请的人也不愿意去。
谁肯白帮忙?
既然去帮忙,就必须要降低身份,放下架子。因为关系好,主人不好意思多说你什么。如果你还端着架子,以客人的姿态干活,不仅活干不好,而且会帮人无功,甚至会跟主人关系搞僵。
主人如果对工作有什么要求,作为帮忙的,尽量要少提建议。否则只会产生“做事不由东,累死也无功”的结果。
以奴仆的心态去帮人,才会达到该有的效果。
我们老家曾经闹出过类似事件。一位村民家里失火了,周围村民们都去帮忙灭火。那个时代都是土木建筑,黄土夯实为墙,房顶用木材做成房梁,铺上木板再盖瓦。当时火已经上房了,把木料都烧坏了。
人们几下就扑灭了火,虽然房顶已经毁了,主人家还是感激不尽。
这时候村民们建议,大家人多力量大,帮主人把房顶重新盖起来。
主人连连说不用不用。
村民们以为主人是跟大家客气,一再要求要帮主人家把房子盖好。
最后主人发火了,“我这家里,我说了算…”
最后搞得不欢而散。村民们私下里都在抱怨救人无功。
不久以后,失火这家人把房子拆了,盖成了楼房。
原来这家人早就想盖楼房,但是怕露财。这次失火,正好处理了旧房子。
帮人,一定要放低心态。否则真的帮人无功。
感谢您的支持与关注。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