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廿三,是灶王爷下凡,你们那里有什么风俗?

我本已答过类似的问题,看到这个提问错了,分不清灶王爷腊月廿三是上天还是下凡,只好将此题答一遍。腊月廿三不是灶王爷下凡日,而是灶王爷升天日。

灶王爷在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由此很多地方都有祭灶的传统习俗。传说灶王爷是人间之神,常年住在人间,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每年上天一次。在灶王爷上的日子,民间我祭灶送灶王爷。过去祭灶的日子有的地方是二十三、有的地方是二十四,还有的人家是二十五,即民间所说的:“官家二十三,民间二十四、水上二十五”,这种说法也未必准确,如北方大多数人家不管是官是民选在二十三,也许是为了沾官字的贵气,而南方有些人家是二十三,有些人家是二十四,水上人家二十五祭灶习俗已消失。由此可见,祭灶的习俗经长时间的演变,不再有官和民之分,只有地域上的差别了。

灶王爷又称灶神、灶君公、司命菩萨、灶君司命、司命真君、九天东厨烟主、护宅天尊等,鸾门尊奉为三恩主之一,为一家之主,传说玉皇大帝封他为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灶王爷上天为主要是向天廷中的玉皇大帝报告人间得失,因他是一家之主,家中所有的事都归他管,又因其被赋予监察人间世事的职权,因此,“亦上天白人罪状”。

灶王爷可以说是人间的小神,在传说中被赋予了这么大的权力,尤其这种权力与每个家庭的安危息息相关,不仅可掌控每一个人的生死,还可以管人的今生来世,人们对他就不能小觑。于是乎,为了让灶王爷能够“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发”,民间滋生出关于祭祀灶神的五花八门的习俗来。如有的地方大摇大摆地祭祀,全家人都要参与,热闹而隆重,有的地方则悄无声息地祭祀(唯恐将自家丑事说出来让人听到),只许经常与灶台打交道的女主人祭祀,还有的地方连祭祀灶神也搞起了男尊女卑来,只准男人祭祀,不准女人参与(怕女人知道男人所做的坏事)。他们最终的目的是一致的,那就是不让灶王爷到天上说自己家的坏话。

俗语说,为人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古代最早祭祀灶神的是官家腊月二十三,古代官家在一年内做没做过亏心事,他们心知肚明。因此,在祭祀灶神时,想方设法不让灶王爷到天廷开口说话,因为灶王爷有监察职责,一定会秉公报告。于是,官家使出平时在官场上贿赂的伎俩来。如在祭祀灶神那天要蒸年糕,摆出蜜糖,供奉在灶王爷的神龛前,据说灶王爷吃了糖后,粘住了嘴巴,到天上说不出话来,民间称之为“粘小人嘴”。这分明是既向灶王爷行贿,又极瞧不起灶王爷这尊小神,把他看作“小人”。还有的地方习俗,往灶王爷神龛前放酒糟,据说灶王爷在上天前,让酒糟熏醉后,到天上就会迷迷糊糊,既说不出话,也想不起要报告的事来。

这此官家用如此之手段,一看就明白,他们是在用官场惯用的手腕来对付神灵。官家认为把灶王爷弄迷糊了,就不能让他把凡间贪官污吏所做的坏事报告到天廷,官家依然还是官家,一年一度送灶神,一年糊弄一次,毫发不损。官家的丑陋心理在此暴露无遗,还把天廷当他们可以玩弄于股掌之间的人世间,任由他们翻手为雨,覆手为云,指鹿为马。要知道,“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灶王爷既为神灵,必然有其神通广大之处,如此小伎俩怎么能糊弄住他?一个人做坏事太多,不是不报,时候不到。

然而,中国古代很多民俗都产生于上行下效,此种官家糊弄神灵的办法传入民间后,成为民俗广为流传,这也就是封建社会利用群众的迷信心理,目的不是糊弄虚无的神灵,反而是糊弄无知的平民百姓。

腊月廿三,是灶王爷下凡,你们那里有什么风俗?

灶王爷要到家里吃饭?

农历腊月廿三在我们这里被称作小年,小年是区别于春节说的。

小年也是年,在这一天人们就会骑摩托车或自行车等早早的赶往集市,我们叫做“赶集”,买酒买菜卖肉,回来时候车子都是满满的。在乡间小道一辆辆车子驮着满满的菜品回来,三三两两,也是一道风景。

人们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将要过年的喜气上眉梢。在这一天小时候的我总是一整天都是满满的喜悦,因为有好多好吃的啊。

到了晚上,村子里早早就炊烟袅袅,香气四溢。家家户户都是欢声笑语,杀鸡宰羊的吠叫声,切菜声,稀落的鞭炮声......无不说明这个日子的特殊。

丰盛的饭菜做好后,每家都会燃放鞭炮后再开始就餐,村里里、附近的鞭炮声能断续一个小时,接下来就是猜拳行令的声音。

那么为什么这一天被称作小年,而且人们会好酒好菜的美餐一顿呢?

我们这里的说法是这一天是造神下凡的日子, 所以人们都会祭祀灶王爷,也叫祭灶。

谁家的饭菜比较丰盛,做的比较好吃,灶王爷就会到家里尝上一口,那么这一家来年就会衣食无忧,平安祥顺,大吉大利,兴旺发达。当然这是传说啦,也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许。

我们这里还有个风俗就是在这一天出嫁的闺女是不能回门的,为什么我也不清楚,应该是个陋习吧。

但是,现在这一切的一切也只能是回忆了。

感谢大家阅读!

腊月廿三,是灶王爷下凡,你们那里有什么风俗?

这个话题含山唐在头条号写过文章的。腊月二十三,是灶王爷上天向玉皇大帝汇报工作,不是下凡哦。

灶君,就是灶王爷,我乡称作“灶界菩萨”。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是灶君上天述职的日子,家家户户都要送灶王爷上天。

农历十二月二十三,灶君要把这家人一年里的善恶之行报告给玉皇大帝。为了让灶君在玉皇大帝面前说点好听的话,这就有了腊月二十三送灶祭灶的习俗。中国幅员辽阔,祭灶的习俗各地会不一样。但大多数地方有粘糖瓜的习俗。我们杭嘉湖地区的祭灶似乎还很特别,这天祭灶用的是南瓜糯米饭。我们叫廿三糯米饭。

腊月二十三一早起床,切好南瓜,淘好糯米,然后就放在锅子里烧。糯米没有涨性,南瓜还有水分,所以烧糯米饭时水不要放太多,多了就成厚粥了。烧好饭,拿饭铲把糯米饭和南瓜再搅拌下。搅拌时放糖,当然是白砂糖。我们小时候白砂糖金贵,都是凭票供应的。没办法,为了让糯米饭甜一点,就放点糖精。当然,现在都放糖。

祭灶时,盛一碗南瓜糯米饭放在灶头上。在烛台上插俩根红蜡烛,再点三支香。蜡烛火焰摇曳着光,三根香冒着缕缕青烟,霎时,室内弥漫着檀香的味道。祭灶时,这蜡烛和香不可掐灭,烧完为止。这南瓜糯米饭和其它地方的粘糖瓜的意思一个样。就是灶君吃了这甜甜的南瓜糯米饭,希望灶君菩萨在玉皇大帝那儿说点甜蜜的话,不足之处还请多多包涵。新的一年还会认认真真兢兢业业工作生活,老年人身体健康,当家人勤俭持家,小孩子学好做人学会知识。一家人和和睦睦,家业兴旺啊。

在杭嘉湖地区的农村,原先每家每户都有一个灶头。灶头一般为两眼灶或三眼灶。三眼灶靠里面还有两眼小灶。锅子为尺四大小。三眼灶最外面的一口锅为尺六大小,叫尺六锅子,一般是炒菜用的。中间为尺八锅子,是烧饭用的。最后,右手边是只两尺锅子。灶头上还画有图案,写上“火烛小心”等字样。灶头烟囱旁边的灶墙上,贴上灶君的画,有江南的特点。

现如今,农村还是有灶头的,只是不常用,因为大家都用上液化气灶了。城里有厨房间,但没有那种灶头,有的就是煤气灶电磁炉什么的。我们在城里二十年多了,也没祭过灶,也没那种仪式。祭灶乡下现在还有,但现在乡下农村不祭灶的人家也很多。

灶王爷腊月二十三上天去了,如果这天下雨,那他是湿着脚去的,来年大年初一他要回来的。我们这有“湿脚上天干脚落地”这么一说。什么意思呢?就是灶君二十三上天如果天下雨,那么正月初一回来时就是晴天。这有什么根据,谁也说不上来。不过,我曾留意过几年,这话真的很灵验。

腊月二十三,小年夜,过了农历二十三,大家都准备过年的事了,这过年的味也越来越浓了。

(配图来自网络,如侵权可删除)

腊月廿三,是灶王爷下凡,你们那里有什么风俗?

腊月二十三,我们这里的习俗是:吃麻糖,吃好饭。到了晚上,还要放炮!(我们这里还没禁炮)

腊月廿三,是灶王爷下凡,你们那里有什么风俗?

正题:灶王爷的神位有一副对联:“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也有“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说的是灶王爷上天庭向玉帝作“年终总结汇报”,自然非常重视,有送有迎,不像对财神爷,只迎不送。这送灶日就在腊月二十三或者二十四,题主说“腊月廿三,是灶王爷下凡”,其实是不准的。

送灶日为什么又叫小年

这是因为送灶王爷上天的仪式之隆重热闹,仅次于过大年,不仅贡品丰厚,过年的鞭炮声从此可就开始了。从“腊月无闲日”到“过了腊八就是年”,忙年的脚步越来越紧了。

从腊月二十三小年开始,人们更加紧锣密鼓地奔大年了。可见送灶日是庆大年的重要时间节点,所以有“小年”之称。

送灶习俗

“二十三,糖瓜粘”是北方普遍流行的送灶习俗。“糖瓜”也叫“关东糖”,挂满芝麻的也叫“麻糖”,民间用麦芽糖制做,工艺非常简单,但是耗力气。三九天儿里,手艺人就在露天的街市边做边卖,干得热火朝天。走过路过的大人小孩儿如何挡得住诱惑?洁白或微黄的麦芽糖,外面裹着满满一层香酥芝麻,尝一口酥脆香甜,加之要祭灶王爷,必然得带一包回家。

说起送灶的习俗,各地有别。俗话说“男不拜月,女不祭灶”,是因为神仙也有性别之分。不过还是有不少地方由家庭主妇祭灶。比如南方,尤其是珠三角一带,女主人一般做饭前都会先净手焚香祭灶神,且每天如此,香火不断;小年这天虔诚有加,祭品更盛。

迎灶神

灶神在腊月二十三或者二十四启程登天,向玉皇大帝汇报工作之后还得下界回宫,日子就在除夕。除夕年夜饭开灶前要先“迎灶神”,把“一家之主”接回来:新的灶王爷、灶王奶奶的画符、对联就在贴厨房里了,香火贡品敬上。

从送灶神到迎灶神,这期间有五、六天的时间,灶台无神主了,会发生什么情况?

一个家庭,一年的“奢侈”都表现在这几天了,极尽可能地备年:在关内,发面,蒸馒头,烙饼,炸制各种面食、菜品;到关外,则撒年糕,包黏豆包,包饺子。这个包饺子和平时的包饺子可大有不同,不是包一顿吃的,而是要包出整个正月里吃的!包好的饺子排列整齐(忌讳无序乱码),一帘一帘地直接送到外面仓房冷冻。天寒地冻的腊月天,送到仓房里的饺子很快就冻得结结实实,往袋子或磁缸里装时发出清脆的碰撞声。这是关外独有的腊月风俗习惯(也是没有灶神爷管束的“放纵”),至今保留。

祭灶活动的意义

祭灶仪式看起来像封建迷信活动,其实大有深意。皇家祭灶,是警示君王“成由勤俭败由奢”;百姓家祭灶,是勤俭持家的祝告,正所谓:“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才受穷”。

小年临近,愿各位小伙伴提前备好过年的心情,把握好过年的节奏。对了,小年得怎么祝福呢?

您吉祥!

腊月廿三,是灶王爷下凡,你们那里有什么风俗?

腊月二十三,祭祀灶王爷是老辈留下的,但是灶王爷不是二十三日下凡,是二十三日上天!

我们这里祭祀灶王爷时要讲:求灶王爷,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灶王爷很忠诚,向玉皇大帝回报时,有一句说一句,这家人,在这一年里,所做所为如实告诉玉皇大帝,并且在天上快活几日,等到大年夜,八点以后再把灶王爷接回来过年,这一年当中,灶王爷住在凡间!

以前听奶奶讲过一个关于灶王爷的故事::

有一家人家,母子两相依为命过生活,孩子有十来岁,他每天去外村读书时,要经过一条小河,每当下雨涨水时,就有一个老头,背小孩过河,并且称呼小孩巛大人》,(古时候对大官的称谓)小孩回家告诉了母亲,母亲就请算命先生,给儿子算了一掛,先生说儿子将来是国家栋梁之才,必坐大官!

母亲听了高兴极了,有一天在锅台洗碗,想起几年来母子俩个受尽欺负,手里拿着一把筷子,朝向灶台猛打,并大声喊道,灶王爷你听着,等我儿做了官,我们有寃报寃,有仇报仇,定要好好治治他们!

笫二天,孩子去上学,天没下雨,老头儿出现了,告诉孩子说,我不能背你了,你妈说诳话了,你要记住,某天某日,正晌午时,天空打雷,天神要为你抽筋换骨,你闭着眼,咬紧牙,把头扎在你妈裤裆下,无论如何不要抬头,能保你几年富贵,千万记住,说完,老头儿不见了!

到了哪天,天气晴朗,正晌午时,小孩家的上空,突然黑云遮天,电闪雷呜,一道道火光冲进孩子的家,在孩子身边盘旋,孩子吓的把头使劲扎在母亲裆下,一会儿云消雨散!

十几年以后,孩子已经长大,一天街上来了一个相面先生,孩子求先生相相面,先生说不用相,你一身穷相,孩子听了,例嘴一笑,先生说,别别,你有一口福牙,能保你过十年的福贵生活!

为什么人们常说,人做坏事,上天能看见,是灶王爷的功劳![捂脸][捂脸]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