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婚为什么送鲤鱼,有何文化渊源?
中国民间有很多的动植物被赋予了象征意义,被认为是吉祥物,其中鲤鱼作为吉祥物是流传面最广的动物之一。
要弄清楚求婚为什么送鲤鱼,就要了解鲤鱼的多种寓意。鲤鱼的寓意最为常见的都放在年画上或者剌绣图案了,因此,我们通过年画或者剌绣图案就可以得出鲤鱼在民间赋予的寓意。
寓意财富亨通
中国的民俗中以鱼表示年年有余,取余音为“鱼”。这里的鱼当然不仅仅指鲤鱼,也有其他的鱼,如草鱼、青鱼等。有的地方只要有鱼就行了,如逢年过节餐桌上一定要有鱼,就是年有鱼(余)。在民间又把“鲤”谐音为“利”,因此在年画中一般是鲤鱼。比如,民间有一种年画,画中画有很多的买鲤鱼,其寓意就是“家家得利”,或者说“众人得利”。而一些地方风俗,鲤鱼忌送人,认为把鲤鱼送给别人等于是把家里的财富送给了别人,于己不利。又如, 古代商人每年年夜饭,或春节的第一餐饭桌上要有鲤鱼,取生意“得利”的寓意。
寓意婚姻幸福
过去年画或者剌绣图案中,常见鲤鱼在水中嬉戏,此为民间一种祝福新婚夫妇婚姻幸福的一种常见方式,寓意夫妻如鱼水和谐,这与鸳鸯戏水的图案寓意相同。又因鱼生殖能力比较强,用鲤鱼来祝福新婚夫妇早生贵子,多生贵子。现在,中国民间的一些地方风俗,有些地方在婚礼上要举行“鲤鱼洒子”的仪式,寓意也就是婚姻幸福,多子多福。古代人的观念与现在人不同,现在的年轻人很多不愿多生,当然法规也不允许,古代人提倡多子多福,就像鲤鱼产卵一样,越多越好。
寓意科场及第
中国古代有鲤鱼跳龙门的神话故事,鲤鱼跃上龙门之后就化作了龙。有了这个故事,民间便赋予鲤鱼具有了科场登第的寓意。在过去中国年画或者剌绣图案中,有一种一个男童抱着一条和他差不多大的鲤鱼的图案,或者有一个男童骑在鲤鱼背上的图案,这就是人们希望家中的小孩将来科场及第,像鲤鱼跳龙门一样,成为有出自息的人。
寓意友情长存
中国古代很早以前就有崇尚鲤鱼的风俗,友人之间常以鲤鱼作为赠礼,如《孔子家语·本姓》记载了这样一件事:“至十九,娶于 宋 之 并官氏 ,一岁而生 伯鱼。鱼之生也,鲁昭公以鲤鱼赐孔子,荣君之貺,故因以名曰鲤,而字伯鱼 。”现在很多人解读为此是孔子后来鲤鱼跃上龙门先兆,其实不然。当时不到二十岁,鲁昭公赠礼孔子,当时孔子只是他的一位仓吏,地位很低,但孔子系贵族后裔,出身很不凡,鲁昭公是按当时的风俗,友情相赠,也就是现在说的笼络人心。这也是当时的一种风俗,那时就已有鱼形木板做信封,鲤鱼被用作友情的象征。
此可见,鲤鱼的寓意涵盖了财富、仕途、爱情、友情、生子等诸多方面,这里只挑以上主要方面来讲解。求婚送鲤鱼就是寓意求婚成功后,将来会婚姻幸福,夫妻如鱼水和谐,早生贵子。当然,这其中也还有其他的寓意,地方不同风俗不一样,其中的讲法肯定有差异。
求婚为什么送鲤鱼,有何文化渊源?
鲤鱼称之为红鱼,称之为吉祥鱼,寓意好的开头吧!
求婚为什么送鲤鱼,有何文化渊源?
民间有“鲤鱼跃龙门成龙”的说法。
鲤鱼是一种常见的淡水鱼,在中国人的心目中象征着勤劳善良,坚贞吉祥。
无论是男向女求婚还是女向男求婚,如果对方答应了,自己就脱单啦,也有“鲤鱼跃龙门”的含义。其二从此之后,两人永远在一起了,生活模式,生活质量完全不一样了,也相当于两人一起“鲤鱼越了龙门“。第三还有一种暗示,将来两人的结合一定会生龙生凤。
鲤鱼是吉祥的象征,赠鲤鱼表示尊重和祝贺。《孔子家语.本性》中曾写到,孔子19岁娶宋人亓官氏之女为妻,一年后亓官氏生子,消息传到鲁昭公那里,鲁昭公很高兴,就派人送鲤鱼表示祝贺,孔子感到十分荣幸,给儿子取名为鲤,字伯鱼。后人用“赠鲤”比喻赠给贤人以嘉名。
在我国南方部分地区的商务往来中,互送锦鲤一直是一种习俗,寓意吉祥富泰,小到商务伙伴礼尚往来,大到商肆开业庆典,锦鲤都成为旺运招财馈赠佳礼的首选。
求婚为什么送鲤鱼,有何文化渊源?
鲤鱼跃龙门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且鲤鱼子多,送鲤鱼希望能早生贵子将來孩子大了能有出息,能考上状元喜跃龙门,进入国家政权服务,皇帝是龙的化身,入龙门就是成为皇帝的臣子,进入皇家为皇家做事。
求婚为什么送鲤鱼,有何文化渊源?
讨个好彩头
我们传承下来的文化,使我们在做某些事的时候,会讨点口彩,给自己一些心理暗示,这事事好事,这事能成.
而鲤鱼,谐音"利余","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皆为利往",可见,利余事符合我们的心里预期的,婚姻之事,大家都求个美满富足.
其次,还有"鲤鱼跳龙门"的说法.一跃成龙,发生质的变化,龙是民族的象征,直接讲龙的话,人们会认为太过招摇,于是,退而求其次,借鲤鱼来表达成龙成凤的愿望.
当然,婚姻之事从本质上来说是繁衍生息,而鱼类,大家都知道,籽特多,所以,也有多子多福的寓意,所以用在求婚或者结婚,都是很合适的^^
求婚为什么送鲤鱼,有何文化渊源?
求婚送鲤鱼,要说到文化渊源,里面的确有不小的讲究。
中华民族传承至今,出现许多跟鱼有关的民俗文化,这其中又以鲤鱼为代表。虽然现代人有点看不上鲤鱼了,但在以前的时候,这东西可是备受推崇的。
相传鲤鱼幸得宋代科学家沈括“赐名”,在其著作的《梦溪笔谈》中说道,“鲤当助一行三十六鳞,鳞有黑纹如十字,故谓之鲤,文从鱼,里有三百六十也。”
这段话什么意思呢?大概就是说鲤鱼的侧线上有三十六片鳞,从它侧面看,有黑色鳞片组成好像“十”字一样的纹路,(36×10=360),而古人将三百六十步看作是“一里”,所以就叫它“鲤鱼”了。
鲤鱼跟人类一起生活的几千年,其身上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也极为深厚。
关于它的象征意义有很多,我为大家来说几个。
寓意吉祥这层寓意应该算是最广为人知的,过年的时候,很多地方都有贴年画的习俗,年画上经常能见到鲤鱼的身影,一个大胖小子怀抱一尾金色祥鲤,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充满喜悦。因为鱼和“余”同音,所以先民们为他赋予了“年年有余”的美好祝愿。
中国人其实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吃不饱的,家有余粮,本就是天大的吉祥。此外,这个“余”字还有很多别的美好愿望,比如“余钱”、“余福”等等等等。
此外,鲤还与“利”同音,不光有人们对利益的诉求,还有顺利的意思在里面。
多子多孙生殖崇拜的从远古时期就有的,在那个莽荒野蛮的时代,氏族中人丁兴旺就意味着有更多活下去的机会。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中,“子孙福”一直都为人们所孜孜追求。
鲤鱼作为一种繁殖能力超群的生物,自然备受追捧,很早就成为“多子多孙”的隐喻,结婚时鲤鱼的寓意跟莲子桂圆什么的差不多,所谓“莲里(鲤)生子”,就是这个意思。
功名前途“鲤鱼跃龙门”的神话传说家喻户晓,所以鲤鱼也就有了祝福人“金榜题名”的寓意了。现在虽然没有了科举制,但学业有成,升迁发财,人生的某一方面有重大突破都可以用鲤鱼跃龙门来形容,所以这层寓意也是深受大家喜爱的。
鲤鱼不仅仅是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其身上还承载着浓郁的华夏传统文化,也正是有了这些东西,我们的生活才变得,更加有趣,更加丰富多彩。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