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过年了,大家能聊一聊如何增加年味,如何让年过的有趣又有意义呢?

过年了,要增加年味必须暂时停用两样现代化的东西,一是手机,二是电视机,只要这两样东西不开机,过年才真正有趣又有意义。

我这样说,也许读者朋友会骂我,说我是一个开历史倒车的人,要回到原始社会去。读者朋友先别急,我早就预料有人要这样骂我,所以,我才说春节期间“暂时停用”,并不是不用,都到5G时代了,现代化的东西还是要用的。下面我说说这样想的理由。

年三十的白话。没有电视机的年代,年味特别的浓。记得小时候,年夜饭以后,我们等着父母发压岁钱,这段等待的时间,父母把我们兄弟姐妹召集在一起,围着火塘对我们进行“白话”。“白话”是一种古老的说法,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总结”和思想教育,回顾一年来家庭成员为家庭做出了哪些贡献,谁的功劳最大,谁的缺点最多,来年要继续发扬什么,克服什么等等。

压岁钱与新衣服。“白话”完了后,父亲开始发压岁钱。那时家里穷,父亲年三十给我们的钱还是不少的,虽然,这些压岁钱只象征性的过一下我们的手,我们真正能用的很少,每年过了初一,母亲就会将我们手中的压岁钱收回一大部分,名为代为“保管”,实际上是“没收”。但是整个过程,我们还是很开心的。让我们更开心的是母亲,每到父亲发了压岁钱后,她拿出一捆很大的新衣服和新鞋子,一人一套,大年初一穿。新衣服和新鞋子与压岁钱不同,实实在在属于自己的。

自从家里有了电视机,三十晚上的“白话”和压岁钱与新衣服仪式让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代替了,火塘边只有父母依然如故地守着,我们则守着电视机。压岁钱和亲衣服依然有,但没有了那种过年时的仪式感了,也就失去了其中的乐趣。

拜年与“偷鞭炮”。没有电视机的年代,大年初一吃了早饭后,家里除父母在家留守接待来家里拜年客人外,家家户户的小孩子们都到院落内拜年,每家都要走到。拜完年后,我们就各显神通“偷”家里的鞭炮了。为什么说是偷呢?原来这是家乡的风俗,大年初一,父母要将鞭炮藏起来,但又不能藏得太隐蔽了,还要留一点蛛丝马迹让我们来识破,那是特意让我们找得到。家乡的讲法是大年初一家里的小孩“偷”鞭炮,越偷家里越发人越发财。

打秋千。年也拜了,鞭炮也放了,到了初一下午,孩子们聚集在凉亭里、古树下打秋千。秋千是大人们在年前给我们准备好的,是我家乡新年的一种习俗。有时大人们也来参加我们的活动。有双人秋千,也有单人秋千,大家相互比赛,看谁荡得高,荡得远,场面非常壮观。

舞龙灯。到了晚上,全院落的人开始舞龙灯。龙灯由大人舞,小孩子只能舞一些猴子、鱼、虾、蚌、鸟等小灯。舞龙灯有一个特点,人们认为小灯越多越热闹,因此,一个院落的龙灯队伍,仅小灯就有上百盏。小灯拿出来后,大家相互比较,看谁家的小灯手艺最好,最有趣。出灯时舞龙灯的队伍像一条流动的灯河,缓缓前行,更像天上的银河,在夜幕中闪烁。舞龙灯一般要到初一的深夜。

自从家里有了电视机,电视台的节目安排似乎要与院落里过年争流量,大年初一的时候,把最精彩的节目放出来,把大多数的人捆绑在电视机前面,家里的父母一个劲地催促,不仅孩子不肯动,大人们也入了迷。记得当年湖南电视台播放电视连续剧《渴望》,这部轰动全国创下当时最高收视率的电视作品,让人看得如痴如醉,连年都懒得去拜了。

我的印象中,那时乡村每年浓浓的年味就是让电视机给冲淡的。那时,大年初一,吃过早饭后,家家屋里传出电视机的声音,而路上拜年的人一年比一年少,且都是匆匆而行。在人们心里,拜年成了勉为其难的例行公事,心里惦记的是电视机。拜年冷淡了。“偷鞭炮”习俗没有了,你就是把鞭炮放在小孩面前,他们也懒得去放,注意力被电视所吸引。打秋千的习俗也没有了,没电视机那么有吸引力。舞龙灯找不到人了,人们都让电视机拉走了,灯会只好一年年停办,有的村寨一停就是几十年了,现在更是办不起来了。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智能手机普及了。智能手机对传统节日,尤其是春节的冲击更是灾难性的。人们手捧手机,低头看手机,在网上与人互动热火朝天,但当真人见了面又没有几句话可说了。有了智能手机,年三十央视的春节联欢晚会只有老人们还在看,大多数年轻人早就不感兴趣了,他们有更感兴趣的东西。大年初一,拜年的习俗还有,但已从短信拜年变成了微信拜年了,视频拜年,都是在虚拟的空间行走。亲戚与亲戚之间在网络上非常亲热,可到了现实的生活中,虽然不能说是冷漠,至少也可以说是平平淡淡。即便到亲戚家去拜年,没有了把酒叙亲情,他们是为了把拜年拍成视频炫耀,关注的是自己视频流量有多大,朋友圈里有多点个点赞。

智能手机向虚拟的世界敞开了大门,却向真实的世界关闭了大门。人与人之间的现实交往越来越少,越来越遥远,网络中的交往好像越来越“紧密”了。

我希望这个春节,人们不做加法,不要搞什么新花样,还是老老实实做一下减法吧,把手机关掉,把电视机暂时关掉,回归到真实的人世间过一个真实的亲情年,这样的年过的才有趣又有意义。

马上过年了,大家能聊一聊如何增加年味,如何让年过的有趣又有意义呢?

谢谢悟空邀请问答!在这一年一度的春节到来里,如何增加年味,如何让年过得有趣,又有意呢,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是全国各族人民统一节的大好节日,每个人都要回家大团圆,合家欢乐,吃大团圆饭,迎接春节的到来,老人小孩都非常高兴。

在这新春的到来,我们年龄又增长了一岁,又赚到了一年的岁数,日孑越过越好,生活越来越火红,又要尝试到各种各样的品味,快乐的观看各族人民,欢天喜地的各种文艺歌舞,春节时家家挂大红灯笼,门上挂对联,贴财神图或武神图,财神图迎接财神进家门,武神图辟邪,赶走烦恼忧愁,街上人山人海,小孩门跳跃欢笑着放鞭炮,真有趣。

在小学一年级课程书上,有一首春节童谣。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春节真热闹。

春节时要买很多东西,发压岁钱,买新衣服,也是要花很多钱,放烟花鞭炮迎春天,非常热闹,在家要吃团圆饭,在外要和亲朋好友吃团圆,又要拜年,又要到寺庙去烧香,忙里忙外搞不赢,烟花五花色,鞭炮声声,看到天地一遍烟雾,真是有味有趣有意。

在这春回大地,春光无限好,百花齐放,花香鸟语,即将到来里,提前祝福网游好友们,财源滚滚来,恭祝发发发大财,乐逍遥,吉祥幸福,事事顺心,如意平安,好运快乐,永远相伴随着你们。

马上过年了,大家能聊一聊如何增加年味,如何让年过的有趣又有意义呢?

少玩手机,多和亲人在一起聊聊天就能增加年味

马上过年了,大家能聊一聊如何增加年味,如何让年过的有趣又有意义呢?

马上过年了,今年过年打算带着宝宝一起回老家过年。我家那边每年除夕前几天都会赶集,买很多好吃的好喝的。然后过年那天长辈给晚辈红包。妈妈忙碌好几天只为准备除夕年夜饭,一桌丰盛的菜摆在面前,全家人举杯同庆。过年当天晚上全家人一起守除夕夜。因为我们烧火炉的,当天晚上12点前要烤火。还会看0点放的礼花。

马上过年了,大家能聊一聊如何增加年味,如何让年过的有趣又有意义呢?

马上过年了,如何增加年味吗?如何让年过得有趣有意义,很多人都在寻找年的味道,想通过过年换个心情。找到童年的感觉。

春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家家红红火火,欢聚一堂热闹开心,屋外是鞭炮齐鸣,彩灯斑斓,充满着喜悦的气氛,什么是年味?我的感觉就是在嗅觉上,煮肉加烧香加鞭炮的味道,就是年味,视觉就是人们忙忙碌碌回家,和家家的大红灯笼,还有满街的孩子燃放着鞭炮,烟花。这样的场景陪伴我四十多年了,感觉亲切。如今过年大家都感觉没有意思,平平淡淡的吃完年夜饭,基本就回家睡觉了,想要有年味就靠自己家的人活跃出气氛,屋里要装扮的有节日气氛,张灯结彩的满屋喜庆,这样会有点感觉。家里人坐到一起谈谈工作,开心的事。至于让年过得有趣和意义,我认为团聚就是开心,就是有意义。有很多家去饭店吃年夜饭,我感觉也很好,同一个大餐厅,多家一起过年,子时钟声敲响,大家共同祝贺,别有一番年的味道,过年为的就是热闹,这样的心情会很好,想过得有意思,每年的年夜饭都有个变化,就会有一个不一样的心情,比如今年在饭店吃年夜饭,明年全家旅游过春节,后年就回乡下过年,这样非常不错。能体现出年的味道和感觉,我曾经在火车上过年夜,乘务员和乘客大家一起吃年夜饭,也非常的有意思。

现在的生活节奏快,人的压力大,不重复性的过除夕夜,会给人以不同的感觉,有新鲜轻松的心情。我的记忆就是农村过年有浓郁的年味,大家串门拜年,一起聊天,还有传统的祭祀活动,农村的讲究多,很有意思,真正的传统春节,仪式感就在农村,看惯了城市的花花绿绿,霓虹闪烁,不如农村的大红灯笼门前挂。我是赵国峰zhaoguofeng,欢迎大家评论留言,转发

马上过年了,大家能聊一聊如何增加年味,如何让年过的有趣又有意义呢?

放鞭炮又喜庆又热闹有年味……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