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还是陋习?你怎么看?

婚闹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是近几十年来才兴起的陋习,实际上是现在社会出现的一种恶习。

当我们现在社会在男女方面出现一些保守思想时,有的人将这种思想归咎为受古代传统封建思想的影响,这是对的,封建社会就是讲究“男女授受不清”,这就是古代古代交际礼俗,委婉、储蓄,这种礼仪在汉族中表现得尤其突出。试想想在这样礼俗环境之中参加婚礼,男人们连挨都挨不着新娘与伴娘,甚至多看两眼都不行,如何像现在一些婚礼之中那样,摸了伴娘摸新娘,全身摸遍,有的地方甚至当众脱去伴娘或是新娘的衣服,做出各种令人作呕的下流动作来?

这中几千年来的封建社会是有很多陋习,主要体现的是对人与从之间的各种行为的禁锢方面,也就是我们经常批判的“封建礼教思想”。然而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不是垃圾桶,也不是农村所用的潲水桶,想让你装什么就装什么,把现在形成的一些社会恶习,装进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篓子里,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无知和亵渎。

在中华民族的传统婚俗中,唯一称得上“闹”的是“闹洞房”。有的民俗学家认为“闹洞房”是婚闹的一部分,在这里我不认可这种说法,尤其不能把现在一些地方出现的婚闹与传统婚俗的牵扯在一起更不应该,不配为民俗学家的头衔。当然,也可能一些地方有一些独特的婚俗,但绝不是现在婚礼中的这种恶俗。

如湖南地方的汉族古时闹房就有一套严格的程序,有喊礼仪的,有讲吉祥话的,有的地方为了增加喜庆的氛围,在洞房里唱花鼓调子,或者地方民歌小调,仅此而已。湖南苗、侗、瑶、土家等民族,在古代男女的交际比汉族要开放得多,很多村寨不讲究“封建礼教”那一套,但他们闹洞房时却规规矩矩的,一切都按传统的礼仪行事。这里的少数民族闹洞房最热闹的也是唱闹洞房歌,或者是唱山歌,都是一些祝福新婚夫妇的词。湖南不管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闹洞房都有时间限制,时间一到,所有人都必须退出洞房,再也不能打扰新婚夫妇。

过去,中华民族中不管哪个民族的婚俗中,“闹”是热闹的意思,而且是很讲究“礼”的“闹”,也就是说这种“闹”不能越“礼”,不能突破道德底线。而现在有些地方,婚闹的形式是越来越离奇,有的甚至因婚闹走进了法庭,群众斥责为伤风败俗。何谓伤风败俗?就是败坏社会风俗,说得更深一点,就是败坏过去社会上认可的社会传统习俗。事实上,这也就是否定了现在的婚闹恶俗与传统的婚俗没有任何关系。

现在的婚闹并不是古代传下来的,是一些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他们为“别出心裁”、追求“个性”、寻求刺激搞出来的花样。这种形式一经出现,很多人就跟着效仿,并传遍全国各地,只是形式上有所区别而已。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我亲眼目睹过一次婚闹。那时,我参加一个朋友的婚礼,在婚礼的举办过程中就出现了各种各样丑陋的表演。朋友结婚是在冬天,他家的左邻左舍的男人们,不管是结了婚的,还是没有结婚的,在新娘进屋后,将新郎的衣服剥光,让他穿上女人的裤衩和胸衣,然后用报纸做成一个圆锥形的高帽,高帽上书歪歪斜斜的字“我是新郎xxx”。然后将其双手反剪而捆,赤脚,由新娘在前面用一根绳索牵着游街,后面的跟着一群人,一人手上拿了一扇铜锣,走几步敲一下锣,让新郎高声叫一声“我是新郎xxx”,如果新郎不喊,后面的人就用竹枝抽新郎的小腿。如此场面,新郎哪里是新婚大喜,简直是在受酷刑,仿佛到地狱里走了一趟,场面惨不忍睹。这位朋友婚后对我说,后面那群人中已结婚的人,他之前也曾作践过他们,未结婚的人,以后他们结婚时,他也要去作践他们。

婚闹的恶习就是那些年形成的,也就是如我的那位朋友说那样负气传承下来的。

近几年来,有很多的年轻人人结婚时要求按传统的婚礼仪式来举办,看来这种婚闹恶俗终究还是会被文明社会所淘汰。

婚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还是陋习?你怎么看?

闹婚几百上千年来就有的。闹婚又称”闹新娘”也称”闹洞房”是中国民间自古就保留下来的婚礼娱乐方式,在新人结婚时对新婚夫妇的一种祝福表现,可以说为了渲染结婚气氛 。闹婚在中国的婚礼习俗中由来已久。其主要目的就是:在封建时期用来增进因缺少婚前交往而“盲婚哑嫁”的新婚男女感情的传统婚俗从古一直延续至今。

所以坚决不能说中华民族的传统陋习,而是一种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是好的

现代的中国婚礼中闹婚习俗却从未中断,但是有些时候闹婚的实际意义丧失,甚至演变成为失控的低俗、恶搞游戏,甚至出现酒后强奸或者出了人命,这是实在不应该的。应该说是现代人的恶作剧使得这一美好幸福的传统变成让人误会、甚至谈其色变的陋习。产生了恶劣影响,难免被人误会,但是我们要知道这只是偶尔的现象,不要过分就好。

婚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还是陋习?你怎么看?

掌握个度。有文明底线的婚闹,延续一些良好习俗,增添喜庆气氛;不文明,超越底线就会成为陋习。

婚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还是陋习?你怎么看?

传统的是孩子们闹闹分点糖果类的就行了,现在变成成人及同龄猥亵的丑陋行为,在农村很渥浊。

婚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还是陋习?你怎么看?

婚闹,也许即闹洞房,是一种陋习,劣习,甚至是恶习,:为满足低级趣味,不问夫妻二人愿意不愿意,强追他俩做一些超限親妮的动作,,甚至是一些下流的动作,使他俩难堪,这是一种不可取的恶作剧,不值得提倡,!

婚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还是陋习?你怎么看?

闹婚——从习俗变成了陋习。

闹婚习俗从汉代就开始了,也就是闹洞房。那么那时候为什么要闹洞房呢?过去传统婚姻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就造成男女婚前连对方长什么样都不知道。拜完天地就要入洞房,难免有些不好意思。特别是新娘,此前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嫁进来是一个没见过面的丈夫,还有他的一大家人。初步了解,初步融入就从闹洞房开始。这时候闹洞房能起到活跃气氛的作用,闹上一通,新人忙着应付,彼此也就没那么尴尬了,这也许就是婚闹的初衷。

古代婚俗,主张闹洞房“三日无大小”,可以不讲辈分、不讲规矩。当然新娘也没有反抗的权利,毕竟嫁作他人要遵循三纲五常教诲“夫为妻纲”于是乎闹婚慢慢变了味。社会发展到现在各地都有沿袭“闹婚”习俗,方式方法也不尽相同,但热闹喜庆的中心主题亘古不变,而人一生最为喜庆的不过那一天。如今一些婚礼中婚闹的陈规陋习愈演愈烈,一发不可收拾,让“闹婚”彻底变了味儿。现在闹婚过程中可以说用“诡计多端”“心狠手辣”“别出心裁”等游戏来考验折磨新人不为过吧,丑化新郎新娘,对新娘动手动脚,有时还要新郎新娘当场做一些难为情的动作,恶搞新人,令很多新人十分反感,很容易出现玩的“火候”太过而乐极生悲。我们这个地区甚至闹新郎父母,俗称“扒灰”;文明一些场合的公公婆婆脸上被抹的全是锅灰,惨不忍睹,个别场合有些亲朋之间为了看大尺度的“扒灰”节目,拿出大把钱作为奖金,就是想看儿媳妇与公公之间的亲昵。很多人都说,婚宴上闹公公和儿媳,用一些暧昧不已的节目暗示公公扒灰,是当地人的保留节目,也是延续已久的婚俗,如此解释来披上合理的外衣。

“闹婚”要文明理性,不要将老祖宗留下的良好习俗变成陋习,闹婚过程中讲究个“度”,随着社会不断进步,我们要树立文明操办婚庆的观念,只有文明的婚礼才是留给新人、家人和朋友们珍贵习俗。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