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你们家乡有什么民俗?

家乡湘西南的苗族村寨在正月十五这天有四大民俗。

一是烧门神纸。家乡有句俗话“正月十烧门了神纸,各人出门寻生死。”正月十五烧门神纸,意味着过的完结,人们可以出门到各地谋生。烧门神纸的意思是为了酬谢门神。烧门神纸一般分三处烧,一是在神龛前,谢祖先神。二是在堂屋门前,谢天地神。三是将堂屋存放的垃圾堆到河边去掉,谢财神。烧门神纸的仪式要在晚饭前完成。

二是过小年。湘西南的苗族村寨不称正月十五不为元霄节,而是称为小年,是相对于正月初一为大年而言的。因此,正月十五晚饭也是相当丰盛的,仅次于大年三十,且同除夕夜一样要祭祀祖神,全家吃团圆饭。

三是送龙灯。湘西南的苗族村寨正月舞龙灯从除夕开时,叫龙灯开光,又叫发灯。然后从正月初一开始舞龙灯,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正月十五这晚龙灯游寨后,要送到河边将龙灯烧掉,叫送灯,也叫收灯。

(图片为绥宁苗乡龙灯)

四是跳月。跳月是苗寨古老的习俗,在这一晚,月亮升起的时候,青年聚集野外,尽情歌舞狂欢,这种习俗称跳月求偶。寨子里很多青年男女就是通过跳月活动相识相爱,最后结为夫妻。不过,苗寨的跳月一年有两次,除了正月十五外,还有一次就是八月十五。《绥宁县志·诗》载了一古清代官员的古体诗中有“地僻蛮烟聚,林深犵鸟通。群苗欣跳月,庶草自从风。”的诗句,记录了当时苗寨青年跳月的情景。

正月十五你们家乡有什么民俗?

正月十五夜,月亮最圆,我们习惯吃汤圆,寓意团团圆圆,完完美美。

正月十五你们家乡有什么民俗?

谢邀请,

我们这里没有特殊,早饭吃元宵,中午或晚饭吃水饺,然后燃放礼花,人们纷纷走出家门到大街去走走、看看。

正月十五你们家乡有什么民俗?

谢邀,正月十五家乡过去是比较热闹的,回忆起小时候那真是兴高采烈的热闹节日。白天到文教单位或街道上猜灯迷,满大街都是儿童穿上新衣服,买鞭炮购汽球。到了晚上节日达到高潮,四乡八邻都拥到城里来看冲龙,这是一项挺吸眼球的精彩节目,烧得通红的铁水,一罐罐洒向空中,形成万道火星,稀稀洒洒地落在耍龙人身上,引起人们的惊呼声,前呼后拥,那是一种把心提到嗓门上的兴奋,耍龙人则是安然无恙,游刃有余,随着耍龙节目接近尾声,人们慢慢散去,据说龙耍得好,预兆着风调雨顺,是一个好年景。

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这古老的耍龙节目,已多年未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焰火,每到大年十五,天空中总是五彩缤纷的礼炮,把十五的夜空妆点成丰富多彩的图形,让人久久地产生无限的睱想,得到美的享受!

正月十五你们家乡有什么民俗?

己答了,请往上看。   ヘ⌒ヽフ

( ・ω・) 谢谢~~

 / ~つと)

正月十五你们家乡有什么民俗?

不知怎地,对近几年的元宵节灯会,龙灯,舞狮,都不感兴趣,或许是这辈子见得多了习以为常了?特别是加入了现代的声、光、电动的八仙、七仙女等历史故事,也习以为常了。静思之,童年的元宵节又浮现眼前。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人民政权刚建立不久,接的是一穷二白的烂滩子,物资短缺。我们这里过元宵节兴蒸面灯,面灯上按一个月揑上一个鼻,从正月至腊月。还要用面做成各种动物型状,如小狗型状的灯放在大门两边,一个盘蛇灯叫做“粮精“,放在粮食囤上,其余按十二属相的灯都有。盼着天黑了,各房间、水井、灶台等都上了灯,煞是灯火辉煌。孩子们按自己的属相各捧一面灯到街上玩,我们那时的灯是地瓜面做的,那是有一定工艺含量的,地瓜面用水煮了,做灯才能成型。煮瓜面的水正好够和面的,不可多也不可少。可这种加了食用油的灯,孩子们是舍不得让油耗干的,这时吃面灯有油,特香。听老人们说,正月十五天上管保祐人间眼睛的神,眼光娘娘下凡享受人间灯火,点过面灯的油抹在眼上,一年不害眼,不得眼疾。于是乎小伙伴们眼上脸上糊得滿是油腻,掺杂着燃过的灯灰,弄的黑脸白牙,很是滑稽。😄😄即便是这样,老人们也不责备孩子,今天就该这样!今天终于吃到带油的面灯啦!

那时的口感,应该是世上最顶尖的美食啦!

谢邀!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