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到底怕不怕热?为什么全球新冠病例还在持续增长?
病毒到底怕不怕热?这个问题应该用辩证法来看待,而不是盲目的是否怕热来评价病毒。
很多专家认为,新冠病毒的确是怕热的。钟南山院士说:随着气温升高,病毒的耐活性肯定会降低。
病毒一般在100℃时活不过5分钟;
在56℃时活不过半小时;
在25℃时只能活1-2天,即使是在病毒最喜欢的光滑表面,如不锈钢门把手或塑料盆表面,一般也只能存在3天。
实验室培养病毒时,一般用4℃,这时病毒活力较强。
以上观点都证明病毒的确是怕热的,最起码病毒在夏季的高温下传染性会降低,但是传染性会降低首先是有前提条件的,那就是温度必须达到一定的高度;第二,时间要够。
既然如此,蒸桑拿会不会传染病毒呢?一个多月前,江苏省淮安市某洗浴中心的1位有武汉接触史的新冠肺炎患者在浴场高温高湿环境下传染了8个人。
研究人员分析了江苏淮安第四医院于1月25日至2月10日收治的9名男性新冠肺炎确诊患者信息,这9人曾去过同一家洗浴中心。
洗浴中心面积约为300平方米,室内温度范围为25°C-41°C,湿度约为60%。它包含一个泡澡池,以及淋浴和桑拿区。
既然高温能够有效降低病毒的传染性,为什么在41℃的高温中,新冠病毒能够做到以一传8呢?
有专家认为,虽然在高温下新冠病毒的活力会降低,但是并不能代表新冠病毒的传播能力会受到洗浴中心环境的限制。
翻译过来,传播能力降低,不影响病毒的传播。
随着天气转暖,世卫组织发出这些提醒
- 新冠病毒会在炎热潮湿的地方传播吗?答案是会。
- 高温和冰雪能够杀死病毒吗?答案是不会。不管外部气温如何变,人体气温是不会变的。
- 新冠病毒会通过蚊虫叮咬传播吗?答案是不会。
- 晒太阳或在高于25摄氏度的温度下预防新冠肺炎?不能
- 洗热水澡预防新冠肺炎?不能
- 总结一下,高温会影响病毒的活性,但是高温不影响病毒的传播性。
4月22日,世界卫生组织(WHO)总干事谭德塞指出,新冠病毒将与我们长期共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此前央视《新闻1+1》采访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家王辰,他认为病毒可能回想流感一样,转为慢性的。
在4月14日,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接受采访时表示,尚无法断定新冠病毒是否会与人类长期共存。
张宏文医生认为在今年的11月份,可能会迎来病毒的二次爆发,我们需要提前做好准备。
因为目前没有特效药,没有疫苗,病毒无法根治,如果一直这样,病毒很可能与人类长存,所以现在研制出疫苗是阻断病毒最有效的方式。
新冠病毒到底怕不怕热?为什么全球新冠病例还在持续增长?
病毒到底怕不怕热?关于这个问题是有争议的。但直到目前研究数据表示,病毒还是对热是比较敏感的。李兰娟院士告诉公众:病 毒本身对外界是没有抵抗力的。将在温度56℃时30分钟是可以将其灭 活的。
对于病毒怕热这个问题,很多人表示并不赞同。
一、如果温度高可以杀灭病毒,那我蒸桑拿是不是可以杀灭病毒?我们说的杀死病毒的56℃30分钟,是指病毒暴露的温度和时间。并不是在这个温度病毒就会被杀死,而如果桑拿室内和你在蒸桑拿期间身体的表面都能达到56℃。如果此时有病毒的话,是可以被灭的。
但是有个问题我们不得不考虑:如果感染了病毒,病毒是存在我们身体内部的,并不是暴露在皮肤的,而且当我们人体的温度超过38℃时,就会感觉到不舒服。没等达到56℃,可能人就先扛不住了。所以不要期待蒸桑拿可以杀死病毒。
二、印度的温度那么高,不还是爆发了疫情?截止到今天印度现存确诊人数已经超过101万例,新增确诊病例6182例,可以说印度的疫情正在爆发中。而我们知道印度的温度比我们这边高。曾在19年,因为高温造成36人死 亡。温度最高达到48℃,在印度有的地区温度则高达51℃。打破了印度历史最高温度。
现在印度的温度也在逐渐的上升中。但是疫情还在扩散。是病毒不怕高温吗?
1、李兰娟院士说病毒在56℃保持30分钟可以被杀死。现在温度虽然在上升,可能会抑制空气中病毒的传播,但是在人体内的病毒,并不会被印度现在的温度杀死。
2、导致疫情在印度大爆发还有一个主要的因素,当地确诊的患者大多是无症状感染者。
这种情况是让人头痛,根本不知道谁体内携带了病毒,所以无法去预防。而印度国内的检测水平也比较落后。想要做到大规模的核酸检测目前来说也是比较困难的。
3、相信“神 药”的作用。
印度民间,把牛粪、牛尿,作为一种神 药,用来预防和治疗此次疫 情。他们也一直相信神药治疗的效果,但是在疫情如此爆发的情况之下,应该加强疫情防控,而不是一味的相信神药。
对于病毒怕不怕高温这个问题,一起来分享一下你的看法吧!新冠病毒到底怕不怕热?为什么全球新冠病例还在持续增长?
病毒到底怕不怕热?从武汉疫情爆发以来,国内经历了2个多月的艰苦抗疫,4月底疫情已经基本稳定下来,这跟钟南山院士是预测是一致的。
原本我们因为国内战胜了病毒,以后就能恢复正常的生活了。然而,让我们意想不到的是,国内疫情进入了疫情防控的第二阶段,世界各国却开始了疫情大流行的第一个阶段。
病毒会在高温的情况下,逐步消失吗?张文宏教授曾经提过,高温对于病毒的蔓延有一定的遏制作用,但是如果我们期望高温天气,让病毒消失,显然这是个不切实际的想法。
以巴西,印度等等这些温度比较高的国家,疫情并没有因为高温而得到缓解,相反很多人都是易感染人群,显而易见,病毒不怕热,疫情在这些国家蔓延得非常快。巴西病例超过52万人,昨日新增1万多人,印度病例超过20万人,昨日新增7761人。
为什么全球病例还在持续增长?全球病例在持续增长,一方面是因为各国的经济水平的差异。一些落后的贫穷国家,可能检测试剂的不充足,所以显示的病例人数增长比较慢。一些国家经济发达,积极检测,那么病例人数增长会比较快。
还有一个方面是,国内和世界各国,对于疫情防控的力度和措施的不同。
国内对于疫情的防控,境外人员进行闭环管理,对于疫情比较严重的地区,我们进行小区封闭式管理。国外对于疫情防控,每个国家都略有差异。疫情如果没有得到控制,那么病例人数和死亡人数都会出现暴涨的趋势。
在疫情大流行的第一阶段,只有国家进行有力的管控,才能扭转疫情蔓延的趋势,扼杀疫情暴涨的可能性,比如:武汉封城,筛查出潜在的感染者。
对于一个地区连续多天出现聚集性疫情,还有一些隐藏感染者,武汉果断进行全民核酸大筛查,900多万人,筛查出无症状感染者289人,不管是武汉封城,还是进行全市全民核酸检测,这都是国外一些国家,很难去复制的疫情防控的措施。
钟南山:病毒可能会长期存在,常态化抗疫是常态钟南山院士提过,病毒已经适应在人体内生存,它的传播力度很大,是不是每年都出现,这个没人能预测。根据全球抗疫的力度来看,这个病毒很难铲除得一干二净,病毒或许存在长期传播的可能性,我们要保持常态化抗疫,我们要控制在很小的范围内,不出现大爆发就可以了。
新冠病毒到底怕不怕热?为什么全球新冠病例还在持续增长?
可以肯定的是,新冠病毒确实怕热,而且非常怕热,但这个热最起码也要56度以上才行,试问全球有几个地方能够达到56度呢?
所以,病毒并不会受现有温度的控制,只要人们不保持社交距离,那么新冠就会一直持续增长。
右上角关注帮忙点一下,每天推送有意思有知识的文章给您!全球新冠病例持续上涨的原因是很多国家重视程度不够病毒即使怕热,也不怕普通寻常温度,空气中最高气温只能达到40多度,还在撒哈拉沙漠里,那地方几乎没有人生存,所以肯定没有病毒的传播。
适宜人生存的地方,通常都都是温度恒温变化不是很大的,这类地区也比较适合病毒的繁殖,所以如果不加大控制力度,那么新冠会持续发展。
还有就是,因为自转角度的问题,地球南北两个半球并不是同步的,一边是夏季另外一边就是冬季,而冬季是容易发生新冠的,因此目前南半球的新冠很严重。
新冠病毒不怕寻常温度其实早在疫情刚刚发生的时候,大家对新冠怕不怕热就有了初步的断定,印度起初疫情就比较严重,但是检测能力不足,所以每天增长的人数并不多。
印度难道不热么,炎热的时候温度甚至和热带没有什么区别,他们疫情都如此严重,可以证明寻常高温对新冠没有什么太大影响。
另外,目前非洲和巴西也被新冠肆虐,非洲不用说就,肯定很热,巴西有热带雨林,也是非常热的,但是依然还是被新冠肆虐了,由此可见,寻常40多度的高温,对新冠完全不会产生影响。
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做好防疫工作,不要因为夏季到来就忽视了防疫,新冠很有可能在不知不觉当中就出现在你我身边。
喜欢的话,帮忙点一下赞,每天推送有意思有知识的文章给您!
新冠病毒到底怕不怕热?为什么全球新冠病例还在持续增长?
高温环境或者炎热的天气并不能减缓新冠病毒的传播,但是新冠病毒对温度是非常敏感的。因为新冠病毒的传播不受气温高低的影响,以全国各地都有疫情影响,也就非常合理。
目前科学界比较确认的情况是新型冠状病毒怕热,在56°C条件下,30分钟就能被彻底杀灭;但是是否病毒在自然界高温环境下传播性锐减?
根据近期《加拿大医学协会杂志》所刊登的一项研究表明:纬度和温度与新冠肺炎疫情传播的关联很少甚至没有关联,湿度与疫情传播的关联性也很弱。
也就是说炎热天气并不能减缓疫情传播速度,公共卫生干预措施是目前唯一有效的措施。
全球病毒还在传播和蔓延,与当地气温高低没有直接的关系。要控制和阻断病毒的传染,最为直接和有效的方式就是早发现、早隔离,并实施最为有效的防控措施和公共卫生干预措施。
因为从本质上来说,新冠状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接触传播或者飞沫传播。这也就意味着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和最小密度的人流量而最有利于新型冠状病毒的控制。
目前全球各国新型冠状病毒还在迅速扩展,其实美国确诊病例已经达到180万人,死亡病例也接近10亿万人口。
主要还在于,美国缺乏举全国之力来抗击新冠病毒的决心,也没有迅速反应和严格防控的公共卫生力量,缺乏壮士断腕来做出很大牺牲战胜病魔的态度……
也是很多欧美和西方国家目前新冠并不依然很严重的根本原因之所在!
希望有所启发。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