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38周,睡觉起来发现流出液体,测试不是羊水,之后每天都有,是要生了么?

38周有液体流出,不是羊水,也有可能是要生了,作为一个过来人,我自己曾经就有过这样的经历。

怀孕38周多的时候突然见红,在等待宫口打开的时候突然发现下体有液体涌出,而且量比较大,我自己以为是羊水,就叫来了护士,等进了便当之后医生再次检查之后发现根本不是羊水,因为羊胎膜没有破,然后就让我下床走了进去。然后我就问:不是羊水为什么感觉有很多水涌出来。医生说是因为到了临产,分泌物增加的原因。

所以说38周有液体流出,而且不是羊水也代表着快要生了。

38周分泌物增加就是临产症状

怀孕期间我们的身体会提前做出一些变化来保护胎儿,那就是怀孕初期,会有宫颈粘液栓来封堵住宫颈口,宫颈粘液栓有点像果冻,会堵住体外的细菌进入体内。等到快要生的时候,宫颈口会逐渐开放,为临产做准备,这个时候宫颈粘液栓会自行脱落。

进入孕晚期之后,女性的身体开始为临产做好准备,宫颈口打开,宫颈管变短,这个时候下体分泌物就会增加,正是因为子宫颈和产道正在打开软化造成的。每个人的分泌情况不同,有的人可能想平时的量,有的人量会比较大,不过分泌物都是无色无味的,持续的时间通常在3-7天,接下来就会进入产程。

所以如果过了37周,分泌物开始增加,而且这种分泌物无色无味,就要做好准备,可能随时会临产。

正常分泌物和羊水的区别

羊水和分泌物是不同的但是很容易被搞混,尤其是在临产前,对于孕妇来说,羊水和分泌物还是有去别的。

羊水和分泌物的区别

量上有区别。羊胎膜破裂后,羊水会持续不断的流出来,相对来说,羊水的量会比较大,分泌物会比较小。一旦羊胎膜破裂,孕妇走动的越多,羊水量也会越大。

从时间来判断。一旦羊胎膜破裂羊水会持续不断的流出但是分泌物是间断性的,并不会持续不断。

从颜色来判断。羊水中能看到胎脂,羊水颜色也偏向于乳白色,而分泌物相对会更粘稠,羊水会更稀。

分泌物激增要做好两个注意

注意宫缩

分泌物的增加会伴随着宫缩,如果宫缩越来越厉害,分泌物的量也会越来越多,所以如果分泌物增加,还有不时的宫缩,就要小心肯定是要生了。

注意见红

观察分泌物的颜色,见红有可能出现在分泌物之前,也有可能出现在持续了就好的分泌物之后。如果分泌物中有血丝,毫不犹豫,第一时间尽快去医院。

怪物37周之后,除了观察羊水,见红和宫缩之外,分泌物的增加也可以当做临产的症状。所以要额外注意。

孕38周,睡觉起来发现流出液体,测试不是羊水,之后每天都有,是要生了么?

题主要特别注意了,你的情况跟我当时的情况一模一样,我也是38周开始,内裤经常湿湿的。我来说一下我当时的情况。

我是38周左右回到河北待产,生产前,我一直觉着我身体很好,争取顺产,对自己和孩子都好。可是我在38周的时候,大夫指测说我开骨缝了,要生了。可是当时医院没有多余的床位,只能在楼道里加床,自己家离医院5分钟的车程,如果真要发动也来得及,所以就跟大夫说,我还是回家待产。

回了家,把老公招呼回来,都等着我发动了,可是我这边又没了消息了,去产检宫缩又不明显了,就这样每天我都爬楼,遛弯就等着发动,可是一直没有发动。

预产期这一天,我说无论如何我也要看一下,到底该不该生了,我要求我要照B超。11点才轮到我,B超室里,大夫一看就发出了疑问:"你咋没有羊水了呢?”

"怎么会没有羊水?没有羊水我孩子怎么样了?”我当时就喊出来了。

“羊水太少了,而且孩子的胎心现在也弱,才一百零几。”大夫回复道。

“那我还要做什么B超,我应该赶紧去剖腹产啊!”

当时真的是,马上就站起来,就差小跑着就赶到住院处,联系剖腹产,那边的护士听说我的情况,也赶紧给我安排输液、吸氧,大夫也过来看我的情况,并给我做思想工作。

“你先稳定一下情绪,我们会安排,但你也要做好心理准备,不排除孩子有宫内窒息的风险”大夫的原话。

当时真的体会到了,母亲的不容易,我都希望越过那些繁琐的手续,赶紧给我一刀,把孩子剖出来,我只要他平安就好。

后来通过输液,吸氧孩子的胎心升上来了,下午就给我剖了,孩子出来的那一刻,眼泪不由自主的就留下来了,真的感觉怀孕到生子太不容易了。对孩子的期望就只有平安,健康就行,好在我的孩子各项指标都正常。

孕晚期,宝妈千万要注意,我就怀疑我当时就是每天的分泌物里可能就有羊水,我就是没有见红,也没有破羊水,但就是在最后的时刻,羊水很少了,孩子差点窒息的情况。希望各位宝妈都能平安产子!

孕38周,睡觉起来发现流出液体,测试不是羊水,之后每天都有,是要生了么?

孕38周,睡觉起来发现流出液体,测试不是羊水,之后每天都有,是要生了么?

怀孕晚期,孕妇对于身体的变化都会特别的敏感,怀孕38周,孕妇睡醒后发现阴道有液体流出,但是测试后发现不羊水,而且每天都会有液体流出。

其实不只是羊水是液体,还有其他的症状也会预示孕妇快要生了,孕妇要小心区别。

为什么怀孕38周经常有液体流出?

1.孕妇阴道分泌物增加。

怀孕晚期,越接近孕晚期,孕妇的子宫颈会慢慢张开,宫颈会分泌透明或者是白色粘稠的液体,分泌增多,意味着孕妇快要临产了。

2.孕妇尿频。

胎儿会在怀孕36周开始入盆,有些胎儿在怀孕38周才入盆,胎儿完成入盆后,胎头会挤压到孕妇的膀胱,导致膀胱的尿容量变少,孕妇会经常感觉到尿频,如果孕妇憋尿太厉害,或者是咳嗽,就会有尿液不受控制地流出来。

3.孕妇阴道炎。

如果孕妇平时不够注意卫生,或者是同房时没有做好保护措施,孕妇容易患上阴道炎,平时阴道不但感觉到阴道瘙痒,而且因为出现炎症,所以时不时会有水样液体流出。

孕妇临产还有哪些症状?

临近预产期,孕妇身体还会出现一些临产的征兆,这3个征兆一旦出现,就表示孕妇进入产程,孕妇需要马上到医院待产。

1.见红。孕妇阴道会出现红色或者是粉色的少量液体。

2.规律的宫缩,它的宫缩强度会越来越强,间隔时间越来越短,孕妇会感觉到越来越疼。

3.羊水先破。孕妇会感觉到阴道有一股水流涌出,动的越厉害,那么水流出会越多。

孕38周,睡觉起来发现流出液体,测试不是羊水,之后每天都有,是要生了么?

在回答问题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胎膜早破的概念,胎膜早破指的是分娩发动前,胎膜破裂,主要表现为阴道流液。

孕38周,睡觉起来发现流出液体,测试不是羊水,之后每天都有,是要生了么?

题主孕38周,睡觉起来时发现阴道里有液体流出来,此时需要排除的就是破水,因为破水后存在感染的风险,需要及时终止妊娠(虽然大部分宝妈会在破水后自行发动),对于破水后2-12小时未临产的宝妈,可以选择缩宫素针静滴引产(大家讲的催产)。

鉴别阴道里流出来的液体是羊水还是阴道分泌物,临床上常用的是使用PH试纸和镜下查找羊水结晶,如果PH试纸变蓝色提示破水了,如果镜下找到羊水结晶提示破水。

其实孕晚期很多宝妈会出现阴道流液,而这种流液也不是羊水,只是阴道分泌物,孕期阴道分泌物会增加,有些宝妈甚至每天都会出现内裤上一小滩湿湿的液体。温馨提示在阴道分泌物增多时,排除羊水后,还是需要做个阴道分泌物来了解是否存在阴道炎。

总结,孕晚期出现阴道流液,首先需要排除破水,再排除阴道炎,如果一切都正常,那么就是生理性阴道分泌物增多,随它去好了。至于是否要生了,这两个是不相干的。祝好孕。

知识创造价值,专业产科医生为你的孕期保驾护航,每日更新孕期科普,不定期孕期疑惑解答。专业推算孕周,评估胎儿体重,规化产检。带给你们一个愉快的孕期体验

孕38周,睡觉起来发现流出液体,测试不是羊水,之后每天都有,是要生了么?

越到孕后期准妈妈们往往会越紧张,特别是总会感觉有什么东西流出来,怕破水,怕有什么其他异常。

其实孕晚期发生流液现象,多数是漏尿。

越到后面胎儿长得越大,压迫膀胱越严重,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尿急尿频,严重的就是漏尿。特别是咳嗽或者打喷嚏的时候,蜜汁尴尬。

漏尿和破水最直接的区别是,破水一般会砰~一下流出来很多,像气球装水突然破了一样,我当时早产就是这样的情形,而且会不间断的一直流。而漏尿就是偶尔会漏,不会一直流的。

除了漏尿和破水还有可能是分泌物增多,这一般也是正常的,不用太担心。

当然也要注意是否有炎症,自己搞不准的去检查一下稳妥一点。

不过孕38周也很可能快要发动的,随时做好准备。

要发动的迹象一般是:见红,出现规律的宫缩。

如果先破水了,建议打120,然后平躺把屁股垫高,这样更安全。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我是一个混迹育儿圈10年终于得以自己施展拳脚的双胞胎宝妈,是朋友圈中的辅食达人,育儿小百科,爱生活爱分享,正能量爆棚的我期待与您一起同行,在育儿育己的路上共同学习成长哈。记得帮我点赞关注哦哈,谢谢!

孕38周,睡觉起来发现流出液体,测试不是羊水,之后每天都有,是要生了么?

差不多了。我就发生过这种情况,也是38周左右,感觉有液体流出,一天两三次,比白带多、比尿少,不像尿,也不像白带,清澈透明,预产期还没到提心吊胆的,一天躺着,希望娃娃可以多在肚子里呆几天,不是说娃娃在肚子里呆一天相当于在外面十天么!流了两三天还是忍不住去医院了,做了B超医生说看不出来,没生的迹象;做了胎心监护,也正常;又去找医生,用测羊水的试纸测了,医生说没变色,应该不是羊水。向医生再三确认,她说不是羊水,但不排除高位破水的可能,还是要注意。

我们那个小县城医疗条件差,老大剖腹,想着老二要去个好点的医院,开车要四个小时左右,回家收拾东西,计划第二天去医院。结果早上做的检查,晚上十一点多羊水破了,又下大雨,连夜开车赶去医院。到医院的时候五点了,提前联系的医生,内检发现羊水已经浑浊,老大已经六岁,本来老二打算试试顺产的,怕孩子有危险,只能再次剖了。

所以一旦发生这种情况,一定要及时就医,不要拿自己和孩子的生命开玩笑!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