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断奶后,基本上和大人一样吃饭,有哪些饮食上的误区需要家长注意呢?
很多家长以为孩子断奶以后就可以吃成人饭菜了,这些声音不少,其实断奶以后到吃成人饭菜是需要过渡的,如果盲目的给孩子吃成人饭菜,很容易引起宝宝肠胃虚弱,只吃不长,甚至个子矮小。
断奶后的宝宝为什么不能吃饭菜断奶的孩子大部分年龄在1-1.5岁,这个时候因为孩子的身体并不适合完全吃成人饭菜。
首先,孩子咀嚼力不够。宝宝想要完全吃成人饭菜,第一个要求就是要有足够的咀嚼力,孩子的牙齿还没有长全,并不适合过硬的食物。另外,如果食物过大或者过硬,很容易造成孩子吞咽困难被卡住。
其次,孩子的肠胃功能发育不全。如果食物颗粒过大,很容易出现消化不彻底,往往可以在孩子的便便中找到食物,经常这样,孩子容易积食。
第三,成人的调味品过重影响孩子健康。在《2016年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指出1-4岁的宝宝每天的盐不超过3克,过重的盐会影响宝宝发育。
家长在喂养上容易犯这些错误
误区一,给孩子吃过软的食物
很多老人觉得孩子牙齿比较娇气,咬不动比较硬的食物,经常给孩子喝粥。曾经有个育儿大V说他家老大是婆婆带的婆婆喜欢喝养生粥,甚至有时候一天三顿养生粥,所以他家老大特别讨厌吃坚硬的食物,连瘦肉都不愿意啃,每次在嘴巴里咀嚼了半天吐到桌子上。
孩子的牙齿需要通过坚硬的食物来磨牙,就好像磨牙一样,长时间给孩子吃过软的食物,孩子牙齿不能得到有限锻炼,就会导致拒绝退化,不喜欢嚼硬东西。
这还不是最严重的,咀嚼能力退化,肠胃经常吃易消化的糜烂食物,长时间肠胃功能也会退化。
误区二,给孩子吃过大的食物
1.5岁左右的宝宝,食物的长度应该在1-1.5厘米左右,很多成人觉得孩子可以消化没有问题,不要只看孩子是否能吃完,还要看孩子是否能够消化。很多孩子浑沦吞枣,最后食物不能消化都会原样再次出现在臭臭里。
误区三,给孩子吃有核的食物
我女儿2岁之前不会吐核,还特别喜欢吃樱桃,每次吃的时候都需要大人守在身边,结果有一次还是不小心把核咽了下去,还好没有被卡到。
有的孩子很小就会吐核,但是也不能掉以轻心,除此以外还有瓜子,花生等坚果不要给孩子吃完整的,吃得时候最好有大人陪同,小心卡到气管。
误区四,吃饭就可以不喝奶
很多孩子过了1岁后,或者孩子开始一日三餐后,就开始给孩子断奶,完全吃饭。1岁前奶是主食,饭是辅食。1岁后饭是主食,奶是辅食。1-3岁的宝宝因为身体发育特别快,想要营养跟得上,最好1天的奶量不低于500毫升。
有时候孩子饭吃得很好,却不见孩子长个子,很有可能就是阿姨营养跟不上。
除此以外,不要给孩子喝太多的乳酸饮料,乳酸饮料中含有过高的糖,孩子吃得多容易龋齿,还容易近视,糖容易产生饱腹感,糖吃的多容易造成饭量小,不长个。
孩子一生中有3个阶段是身高发育的关键时期,第一个是0-1岁的婴儿阶段;第二个是1-3岁的幼儿阶段;第三个是青春期,所以宝宝1-3岁的饮食很关键。吃不对孩子的身高就会打折扣,导致孩子的身高输在起跑线。
宝宝断奶后,基本上和大人一样吃饭,有哪些饮食上的误区需要家长注意呢?
您好,我是「京妈说」,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宝宝断奶之后,家长也算松了口气,终于不用频繁的喂奶了,也不用担心宝宝只喝奶不吃饭,但这时候每天做给宝宝吃的食物就很重要了。
刚开始吃饭的宝宝,饮食主要是以主食、副食、鸡蛋、蔬菜、水果组成,主食可以吃点米饭、粥、面条等;副食可吃点瘦肉、鱼肉等;每天定量的牛奶和鸡蛋可以提供宝宝身体发育所需要的各种营养,而且营养丰富还容易消化,是宝宝断奶后每天的必需食物。
宝宝断奶后,基本上和大人一样吃饭,有哪些饮食上的误区需要家长注意呢?误区1:把零食当饭吃
有的家长认为:孩子不肯吃饭那就吃点零食吧,总比什么都不吃好,至少还对零食感兴趣。
其实,这个想法是错误的。
正因为给孩子没有节制的吃零食,孩子才不爱吃正餐的,零食只是零散的食物,在两餐之间补充一些能量的东西,如果在餐前30-60分钟给孩子吃零食,哪怕是两片饼干、一杯牛奶,都有可能减少孩子吃正餐的营养食物,毕竟孩子的胃容量特别小,餐前吃点零食会有饱胀感,必然影响孩子吃正餐。
误区2:乳饮料代替纯牛奶
去超市,各种乳饮料、乳酸饮料真是琳琅满目,而且大多因为包装好看、口感好、有玩具小赠品等,会更容易吸引孩子,不知情的家长觉得反正都是“奶”,孩子爱喝,也乐意买来给孩子喝。
其实,乳饮料、乳酸饮料≠牛奶,也不能代替牛奶。
它们只是乳饮料,与牛奶相比,营养差很多,看配料表就可以看出来,排第一位的并不是牛奶,而且还含有很多种食品添加剂,来调配的味道更好。
经常给孩子这种乳饮品的话,不但营养跟不上,还会因为太甜而容易蛀牙。
所以不建议家长们给孩子喝,或只要偶尔喝,千万不要再误认为“乳饮品就是牛奶,营养是一样的”,而每天给孩子喝,特别是在饭前1小时给孩子喝。
误区3:用水果代替蔬菜
很多小孩不爱吃蔬菜,因为蔬菜有种特殊的味道,不像肉类那么香,而且也不容易咀嚼。这时候家长就会觉得:不吃蔬菜也没关系,多吃点水果,也能补充维生素。
其实,水果和蔬菜中虽然都含有丰富的维生素,但具体的含量和其他成分是不同的。
如果只给孩子吃水果,可能会造成某些营养素的缺乏;而且水果大多比较甜,若是没有节制的吃,容易让孩子长胖,也会增加龋齿的风险。
所以,为了保证营养补充,不仅要每天给孩子吃各种新鲜的蔬菜,而且要控制水果的摄入量,尤其是糖分高的水果。如果孩子不喜欢吃茎类蔬菜,可以先从容易叶类蔬菜吃,逐渐培养孩子吃蔬菜的习惯。
误区4: 只要孩子肯吃饭,追着喂也没关系
也有不少小孩在一开始吃饭时就没养成认真吃饭的习惯,到了2岁左右就喜欢边吃边玩,那家长为了让孩子吃饭,就会各种追着喂、哄着喂,想着“虽然大人比较累,但只要宝宝吃就值得”。
其实,这种做法是最不提倡的!
这样的做法,不仅不利于孩子良好饮食习惯的养成,而且也会破坏孩子的胃口,别看孩子吃下去那么多米饭,但对消化是非常不利的,还可能引起消化功能紊乱。
所以,作为家长就应该从小培养孩子坐在饭桌上吃饭,让孩子动手自己吃;另外,家长也要给孩子做个好榜样,不要在吃饭的时候看电视、手机、报纸等。
误区5:多喝汤、汤泡饭有利于吸收
很多家长觉得汤是食物的精华,孩子多喝点汤少吃点肉也是能够吸收营养,或者是不爱吃蔬菜的孩子,给孩子吃菜汤泡饭也是一样的营养,而且还更容易被消化吸收。
其实,这也是错误的认识。
首先,炖肉时,肉的营养并不是全部到汤里,想要补充营养,还是得吃肉。而且现在的家禽基本是用饲料喂养,汤里面含有的激素比肉多,汤中的脂肪和嘌呤也都含量较高,这些都不利于孩子的生长发育。
误区6:便秘的孩子要多吃香蕉
孩子断奶后吃的主食多了,就容易出现便秘的现象,这时候很多家长就会让孩子多吃点香蕉润肠通便。
其实,很多家长印象中的“香蕉润肠通便”的认识是错误的。
首先,断奶后吃的食物多了,孩子出现大便次数减少的情况是正常的,这并不是“便秘”;其次,孩子出现便秘,与平时的饮食喂养、营养补充有关系,比如给孩子吃的过于精细,缺少纤维素,大便就容易干硬;另外,给孩子喝水少、运动少等,也会影响孩子的胃肠蠕动,可能出现便秘。
所以,想要缓解孩子的便秘情况,就应该适当多吃富含纤维素的食物,比如芹菜、白萝卜、韭菜等;而且要每天给孩子喝水,适当运动等。
以上几点就是孩子断奶后,在喂养方面,家长容易出现误区的几个方面。在孩子学习吃饭的阶段,家长就要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孩子在吃饭问题上养成拖拉、耍脾气的坏习惯。
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的饮食习惯?1. 不强迫,让孩子主动爱上吃饭
首先,小孩子的饭量并不是根据吃米饭的量来衡量的,因此,也不要过分的要求孩子吃过多主食。
其次,孩子不想吃或不爱吃的时候,家长不要强迫孩子去吃,不然容易让孩子“讨厌吃吃饭”,出现“厌食情绪”,这样就容易闹脾气。
所以,妈妈们要学会观察,如果孩子不想了就不要再强迫孩子吃了,对于孩子不爱吃的食物,要循序渐进的引导,多让孩子了解这些食物,先喜欢上这些食物,再去引导孩子喜欢吃这些食物。
2. 选择孩子喜欢的餐具
孩子不爱吃饭,家长就要多在一些细节上下功夫,比如餐具、摆盘等。而且在学习吃饭、学习使用餐具的阶段,不要对孩子有过多的要求。
在8个月后,有些孩子开始喜欢自己抓着吃,那就做好卫生工作,让他自己抓着吃好了,也利于孩子触觉和抓握能力的培养,也利于让孩子认识不同性状和味道的食物,让孩子爱上吃饭。
同样,在使用勺子和筷子的时候,也要正确的引导,积极鼓励,避免因为孩子用的不好,就生气指责而打击孩子的积极性。
3. 养成饭前洗手、饭后漱口的习惯
在吃饭之前,爸爸妈妈要带着孩子去洗手,养成吃东西之前要先洗手的卫生习惯,如果孩子不愿意洗手,那爸爸妈妈可以想个办法让孩子知道细菌的存在,以及细菌是如何传播的,对人体有什么危害。
另外,饭后要漱口,确保口腔卫生,预防口腔疾病及龋齿等。
其实,要想孩子在吃饭问题上不让大人操心,那大人就要从小培养孩子对吃饭的正确态度;要想让孩子吃的健康,大人也要注重孩子饮食的营养和一些卫生习惯,还有就是上面说到的这些喂养误区也要提前了解,在喂养过程中注意避免。
京妈说:医学专业、营养师妈妈,母婴原创作者,分享专业实用又接地气的孕产育儿知识,帮助您做靠谱家长,欢迎点赞、关注和转发。
宝宝断奶后,基本上和大人一样吃饭,有哪些饮食上的误区需要家长注意呢?
说真的对于宝宝吃饭一事,当时的我的确太盲目了,导致犯了很多的错,也对宝宝有了不可挽回的后果,下面我来分享下,可以让宝妈避免进入误区。
宝宝断奶后,饮食虽然和大人的接近,但三岁前最好单独给宝宝做饭,因为家长们往往会犯这些错误。误区一:制作不够精细,宝宝营养摄入不足,影响发育甚至不长个。 1-3岁是宝宝一生中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对营养的需求相对比成人高,特别是对蛋白质、铁、锌、钙及多种维生素的需求量较大,而我们成人基本上是以米面为主食,吃饱为主而不是吃好,宝宝就要吃好,这个好要注重营养均衡搭配。
误区二:宝宝咀嚼能力弱,和大人吃一样的饭,无疑会增加肠胃负担,引发便秘、腹胀等问题。虽然宝宝1岁左右已经长出几颗牙了,但实际上宝宝在2岁半~3岁左右才能完全出齐,没有牙齿的帮助,宝宝的咀嚼能力还是相对比较差的,我记得很清楚,有段时间比较忙,没有单独给宝宝做辅食,每次吃面时和我们一起吃,那时孩子一岁八个月,我们一起吃饭的那一个周,每次面煮的特别绵软,也没有过多的调味品,老公都觉得不好吃,而孩子吃的时候都不咀嚼直接咽,过了几天去娘家浪时,弟媳说:“我发现你儿子都不会咀嚼食物”。我才意识到我犯了很大的错误,觉得软烂就可以忽略了锻炼宝宝咀嚼能力,此后我一直单独给他做饭吃,慢慢的孩子习惯了咀嚼。
误区三:大人饭的安全性比较低,宝宝容易引发危险。我们不可能一直为了满足宝宝只吃软烂无味的食物,比如我们吃鱼、排骨等时,骨头,刺等对宝宝都很危险的。而且我们成人的口味比较重不适合宝宝,并且和成人一起吃饭,容易使宝宝挑食、偏食。
宝宝断奶后,基本上和大人一样吃饭,有哪些饮食上的误区需要家长注意呢?
感谢邀请!
宝宝在刚刚断奶之后,便在餐桌上马上进入成人的角色?这未免有些操之过急了吧?我觉得,这之间是必须有一个过程的。
众所周知,小孩子各器官都还很稚嫩。特别是消化器官,肯定是不可能与我们大人想比拟的。如果,这么小的孩子,就开始进食跟大人一样的饭食,对他们的消化系统来说可是不小的负担。
其次,在味觉上也将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我们成年人,很可能在口味上有着比较特别的嗜好,比如咸一些,或者辣一些。这样的饭菜让小孩子一起吃,那自然也是不适宜的。
除此之外,在用餐的气氛上,对孩子也有影响的。有些大人在吃饭时高谈阔论,特别是在男人们喝酒的时候,一不小心就原形毕露,那对孩子的生活习性也有一定的消极影响。
记得我在小时候,邻居有个小孩子,还没上学的年龄,但却酒量惊人。家长带着他四处参加各种酒席,喝酒时竟也让孩子代饮。而且,这个时候每每都会引起阵阵喝彩,短视的家长也是引以为傲。他的酒量也就是这样练成的。
时隔多年,我不知道那孩子后来长成了什么样子。不过,我的孩子肯定是不让她们这样子的。
宝宝断奶后,基本上和大人一样吃饭,有哪些饮食上的误区需要家长注意呢?
宝宝小,最好不要和大人吃一样的饭菜,大人口重,油盐配料都比较多,宝宝还小肠胃也比较弱,最好不要和大人吃一样的饭菜,有时间,最好能给宝宝单独做一份适合宝宝吃的饭菜!
宝宝断奶后,基本上和大人一样吃饭,有哪些饮食上的误区需要家长注意呢?
小孩子在一周岁半以前都不适合跟大人吃一样的米饭更不要说菜了,所以建议还是分开做,一周岁半以前还是吃软的米饭,菜的话我个人觉得还是不要放盐和其他调味料,否则以后口味比较重,对肾不好。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