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出院回家,需要注意些什么?
刚刚当上新手父母,真的是手忙脚乱,虽然自己也有所准备,但是面对孩子,突然间就意识到好像自己所学的并不是很够,或者说自己还停留在理论知识,实际操作起来还是有很大区别的,作为一个过来人,把自己的经验总结一下,新手父母们可以作为参考。
吃的方面按需喂养
孩子吃奶的间隔时间在1-2小时,孩子吃的频繁是正常情况,并不是说孩子没有吃饱。不要卡着时间喂奶,一定是孩子饿了就吃。
有没有吃饱,只要孩子排尿量在一天6次以上就是正常的。
维生素ad的补充
孩子出生半个月开始,就要进行维生素ad的补充,每天吃一粒,我们当时吃的伊可新,每天吃,直到孩子两岁。可以预防孩子佝偻病。
穿的方面注意温差
医院里不管是夏天还是冬天都会来空调,但是回到家,如果有老人不停地唠叨,其实孩子很容易穿多,穿多最常见的就是孩子可能会长湿疹。
但是新生儿不会说话,身上的动作也会比较小,平时孩子很难被大人发现,所以,最好就是每天去摸摸孩子的后背,看看孩子热不热。
穿衣要求
比爸爸多一件衣服就行,参考对象是爸爸,不是爷爷或者奶奶,因为新生儿对温度敏感,既怕热也怕冷,所以参考对象是成年男子。
护理方面注意黄疸
新生儿黄疸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一般出月子孩子就会恢复正常,但是要注意孩子的黄疸往往是回到家之后会越来越黄,过了半个月会慢慢退下去,如果快出月子了,孩子依然比较黄,最好去看医生。
孩子的肚脐护理
孩子的脐带会在两周左右退掉,但是前提是一定要额外护理好。不要见水,每天按时消毒,不要用纸尿裤摩擦,衣服要穿宽松一些。不要用手去抠。
孩子身上的奶痂
新生儿身上的奶痂是慢慢长上来的。记得我女儿月子里还没有长,到了第二个月满头都是奶痂。这个一定不能用手抠,小心感染,可以在奶痂上涂上婴儿橄榄油,等到这些奶痂软化后轻轻用棉签擦拭,一次擦拭不干净,可以第二天再去重复一遍,不要非得把奶痂一次擦干净。
洗完后及时清理鼻孔
新生儿鼻道狭长又窄,鼻毛又少,很容易堆积脏东西而堵塞了鼻孔,所以每次洗完澡后,在孩子鼻屎比较软的时候可以用棉签帮助孩子清理鼻屎,避免宝宝呼吸不畅。
另外,每天按时给孩子测量体温,确保孩子体温正常。
禁止做的事情给孩子挤奶头
新生儿乳房中有硬核是孕激素所致,孩子后期身体会自己吸收,千万不要给孩子挤奶头,小心伤口感染。
剃胎毛
民间有习俗要给孩子剃胎毛,孩子胎毛剃了头发才会越来越好,没有科学依据,很多孩子一两岁剃了很多次依然发量不多。因为孩子3岁后毛囊发育才会完善,和剃头发没有关系。
有的地方说剃眉毛,剃了会又浓又密,有个朋友给他女儿剃了,结果1岁前都是稀稀拉拉,所以最好不要剃。
绑腿带手套
孩子在妈妈肚子里空间有限,所以出生后会是M型腿,这不是O型腿,千万不要绑腿,这种情况在孩子1.5-2岁后会自己长好,强行绑腿容易造成胯关节脱臼。
有的家长害怕孩子抓伤自己,就给孩子带手套,这样并不利于孩子的手发育,而且手上触觉神经丰富,多去用小手,还可以促进大脑发育,所以不要带手套,给孩子剪干净指甲就行。
新生儿出院回家,需要注意些什么?
新生儿出院回家,宝妈宝爸就要担负起照顾宝宝的重任了,是不是有些手足无措呢?我生了两个宝宝,我谈一谈自己的看法,我认为照顾新生儿主要应该注意三个方面:
一、观察黄疸情况黄疸分为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一般出生后就会立马出现,生理性黄疸一般出现在宝宝出生48小时以后,一个星期左右,会达到最高值,然后逐渐消退。
生理性黄疸一般不需要特别干射,我家大宝的黄疸情况就比二宝严重些,因为是剖宫产,所以住院时间较长,医生会让我抱着孩子去晒太阳,出院的时候,医生也提醒要带宝宝多晒太阳。大概10天左右,宝宝的黄疸就退了。
二、肚脐的护理过去,老人的观点就是肚脐不能见风,不能碰水,一直用布包裹着,其实这样做并不科学。孩子出生后的第二天,护士就来给孩子洗澡,洗完澡,用浓度75%的酒精擦拭肚脐,就不用布包裹了。出院的时候,护士告诉我,回家后,每天用酒精给宝宝的肚脐擦拭三四遍即可。
我家大宝第15天肚脐脱落的,我家二宝第13天脱落的,脱落后还稍微有点出血,尤其是宝宝哭闹的时候,不用担心,继续给宝宝擦拭酒精即可。
三、不要给宝宝穿得太多,担心捂出湿疹宝宝出生后,宝妈总担心会冻到宝宝,尽可能地给宝宝多穿些衣服,结果宝宝的脸上起了很多红色的小疹子,这就是捂出来的湿疹。
我家大宝就出了不少湿疹,一开始不知道是什么东西,老妈告诉我,孩子出疙瘩才能长得快,后来疙瘩越来越多,我就带孩子去了医院,医生说是湿疹,当时是冬天,天气比较冷,见了风之后,宝宝的湿疹就好多了。
我们判断孩子冷不冷,常常会摸宝宝的小手,要知道宝宝的神经末梢发育还不是很成熟,手脚都比较凉,但这并不是宝宝冷,正确的做法是摸摸宝宝的后脖颈,若温温地,说明穿得正好。
照顾新生儿需要有很多细节,需要宝妈宝爸善于观察宝宝,才能更好的照顾宝宝哦。
新生儿出院回家,需要注意些什么?
新爸妈们,在经历宝宝刚出生的激动和喜悦之后,将面对的是为人父母的真正考验。一般产后2-3天出院回家,对于宝宝回家后的护理,就是新爸爸妈妈们需要学习的第一堂课。
宝宝回家后需要注意哪些?1. 哪些表现需要看医生:对于刚出生的新生儿来说,我想这个问题是最需要关注的,对于宝宝出生之前存在高危因素的宝宝来说更加需要密切观察宝宝的情况。判断新生儿健康与否需要每天问几个问题,宝宝哭声响不响?吃奶有没有劲儿?肢体力量好不好,活动多不多?如果以上问题都是肯定答案 “yes”。那么说明宝宝基本是健康的。如果宝宝出现吃奶不好,精神状态差(老睡觉,不哭少动),不怎么哭,肢体软,没劲儿等情况,最好需要医生做一个查体除外可能存在的健康问题。
2. 黄疸: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一般从48小时以后逐渐出现,5-7天是黄疸的高峰,一般10-14天消退,所以出院后观察黄疸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所以需要知道如何判断黄疸是否超出生理范围,而需要及时到医院检查黄疸值,医生检查孩子会有一些目测的方法来粗略判断黄疸程度,黄疸一般从脸部开始出现,逐渐向前胸—胳膊—前臂—手掌的顺序向远端发展,越是远端黄,说明体内的黄疸值越高(如图1),而每天的黄疸的生理值都是不一样的,在没有高危因素的儿童,需要进行蓝光治疗的值,24小时12mg/dl, 48小时15mg/dl, 72小时18mg/dl(如图2绿线)。密切观察黄疸的变化,如果存在高出生理范围内的黄疸,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测。
3. 脐部护理: 出院时,宝宝脐部残端一般还没有脱落,一般脐带脱落需要7-10天左右,但是有一部分可能会持续脱落延迟现象,一般脐带超过21天未脱落我们称之为脐带脱落延迟,可能需要医生来处理。脐部出院之后,需要做一些消毒,清洁护理,避免脐部的感染,建议用医用酒精围绕脐带及周围,由内向外擦拭消毒,将分泌物尽可能清楚(脐带根部潮湿是脱落延迟的主要因素),如果是脐带脱落,则从脐窝深处由内向外擦拭,1~2次/天,保持脐部干燥。注意,如果脐周红肿,或者渗出物有臭味,考虑脐炎,需要尽快上医院治疗。
4. 新生儿红斑:新生儿红斑的主要原因宝宝体内来自妈妈的激素水平高造成的,是新生儿的一种正常生理现象,但是当环境温度高时,宝宝的红斑皮疹就会相应多,所以控制室内温度,对于红斑的减少有帮助,即使出现皮疹,因为这些皮疹一般没有什么自觉症状,孩子一般不会有明显的不适感。
5. 保暖过度:很多家长害怕宝宝着凉,从而,将门窗关紧,室内不通风,包裹很多很紧,致使保暖过度,新生儿由于基础代谢率很高,更容易产热怕热,常常出现体温升高,一般为37~38℃,后脑勺潮乎乎的感觉,那宝宝一定是过热了,需要将室内温度调节在适宜的温度,一般新生儿适宜温度在24-26摄氏度。
6. 髋关节健康:胎儿向新生儿过度期间,新生儿由于体内激素水平比较高,髋关节还处于不稳定状态,所以,需要注意髋关节护理,避免髋关节包裹过度,避免“蜡烛包”式的包裹,下肢需要有一个自由外展的空间,尤其臀位剖宫产或则家族中存在髋关节发育不良或则髋关节脱位的成员家族史时,更加需要注意髋关节保持正常外展体位。
7. 新生儿喂养:我们倡导纯母乳喂养,纯母乳喂养的好处就不赘述了,一般妈妈母乳在宝宝生后3-4天乳房逐渐有涨的感觉,一般5-6天大多数都能够满足宝宝的需要,而在宝宝前3天,事实上宝宝需求量并不高,而且这期间宝宝体内水分过多,会有个体内水分丢失过程,所以前3-4天,体重会逐渐下降大约7-10%之间,如果确实体重下降过多,或者有任何可能需要加奶粉的医疗状况(比如低血糖,黄疸上升较快,宝宝脱水热等),而妈妈母乳还没有完全下来等,可以酌情添加奶粉过渡一下。 宝宝的喂养一般以按需喂养为原则(吃多少,什么时候喂,以宝宝需求为准)。一般规律,出生后第一天喂养量(5-10毫升/次),第二天喂养量(10-20毫升/次),此后每增加一天,每顿可能增加10毫升直到足量,一般7-10天宝宝的喂养量达到足量。
关于新生儿的注意事项比较多,以上是主要的一些内容,需要父母不断的学习和增强科学喂养的知识。
新生儿出院回家,需要注意些什么?
宝宝刚出生,哪些事情要特别注意?
宝宝出生后,首先应该确认健康状况,包括基本的身体检查是否正常,黄疸值是否在正常范围内,卡介苗和乙肝疫苗第一针是不是已经注射完成。如果宝宝和妈妈的状况都良好,就可以办理出院手续了。出院时医院会对宝宝和妈妈的身份进行核实,以免抱错。如果开私家车接回家,应该提前为新生宝宝准备好安全座椅或提篮。在回家路上,注意别让新妈妈和宝宝受风着凉。当然,也不要把宝宝捂得太严,以免空气不流通导致窒息。记得提前给家里的房间通风,确认室内环境舒适,温湿度适宜。
宝宝回家后,要留心观察他的身体状况。尤其要关注体温是否正常,体温下降或低体温比发热更危险。还要注意观察他的黄疸情况,肚脐是否有感染的现象,吃奶是否有力,体重增长是否正常,哭声大小等。发现宝宝:出现发热或体温降低;有脱水迹象,24小时排尿少于3-4次;呼吸过快或不规则;口唇或脸色发青;肚脐感染,发红、出水、流脓、皮肤温度变热;出生5天后黄疸没有明显减退;没有精神或异常地哭闹;看上去明显地不舒服等,应该及时带他去医院就诊。
另外,要提醒新爸爸妈妈的是,产妇和宝宝什么时候可以出院,应该以医生的评估为准,不能擅作主张。如果医生建议继续留院观察,应听从医生的建议。
关注芝麻育儿专注于0-8岁孩子家庭在健康、养育、教育方面的需要。芝麻大的孕育问题,关注我们就有答案!新生儿出院回家,需要注意些什么?
在宝宝回家之前,家中应先通风换气,被褥等清洗晾晒。室内温度保持在26-28度宝宝感到最舒适,湿度控制在60%-70%左右,不能过于干燥闷热。
宝宝回家后,要根据当地的天气情况给宝宝穿好衣服,避免着凉。有风沙、强光时,可以戴帽子防风防晒。一般来说应比大人多穿一件到两件,可以摸下宝宝后脑勺,如果是热的宝宝就不冷,如果冷冰的话说明他冷了要加衣服,如果有出汗的话就是热了,要适当减少衣服。
一般宝宝出院时脐带都还未脱落,回家后要注意脐带护理。应当保持脐带断端的清洁干燥,不要覆盖过多的纱布、护脐带、衣物,干燥的环境有利于脐带的尽早脱落。在脱落前,不要让宝宝泡在浴盆内洗澡,可以先洗上半身,擦干后再洗下半身,或者进行擦浴。要避免纸尿裤和衣服对宝宝脐部的刺激,尿布、尿不湿不要捂在脐部,以免尿液粘在伤口处引发感染。脐带一旦被水或被尿液浸湿,要马上用干棉球或干净柔软的纱布擦干。如果脐带有脓性分泌物、恶臭味、发红等异常情况就需要去儿科请医生看一下了。
宝宝普遍会出现蜕皮的现象,家长不必过于惊慌。因为宝宝出生前是处在温暖的羊水中,出生后受寒冷和干燥空气的刺激,皮肤收缩,也更容易脱皮,尤其是脚踝、脚底和手等皮肤干燥的地方容易出现。只要注意对宝宝皮肤的清洁护理,避免外来的感染和损伤就可以了,切记不要撕没退干净的皮。要注意宝宝脱皮部位的卫生,可以抹些婴儿油试试,一般在半个月到一个月左右就会好了,每个宝宝的情况不同。
为宝宝准备的衣服建议最好选购白色或贴近肤色的浅色衣服,要柔软、透气、吸汗、纯棉布料为上选,衣服上不要带珠子亮片及金属扣子、拉链等,以防宝宝误食。其次要选择方便脱换、样式简单的系带和尚服或者长款的对襟睡袍,所有的衣服在给宝宝穿之前都应用开水烫洗后在太阳下暴晒杀菌,清洗的时候注意衣服的洗涤说明,最好手洗,并使用婴儿专用的洗衣液或天然成分的洗衣液。
此外,也要注意保存好宝宝的疫苗接种记录。要观察宝宝黄疸的情况,按时复查。注意宝宝的体温、大小便、精神、食欲等生理状况,出院异常现象或者家长不能判断的现象就需要及时就医。
新生儿出院回家,需要注意些什么?
在宝宝出生的最初几天,在出院前父母要请医生给婴儿进行一次详细的检查,通过检查可以及时发现新生儿的疾患以便加强护理和及时治疗。
1、测量宝宝的头围,检查囟门,并用手指触摸口腔顶部,以证实腭部完整,无腭裂现象。
2、用听诊器听婴儿的心脏和肺部,以查明这些器官是否正常,同时检查婴儿的脉搏。
3、用手触摸婴儿的肚子,以检查腹部各器官大小是否正常。
4、检查生殖器官有无异常。男宝宝要检查两侧睾丸是否下降到阴囊。
5、轻轻地来回活动宝宝的四肢,并检查两小腿和两脚是否对称,两腿是否等长,两脚有无畸形。
6、把婴儿的两腿向上弯起并轻轻地让两腿做兜圈活动,以查两侧髋部有无脱臼。
7、用拇指在婴儿背部由上向下顺序触压,以确认脊椎骨是否排列正常。
以上检查有些宝妈自己也可以做,有利于配合检查。做好这些检查让宝宝和家人一起健康放心的出院。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