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对孩子不管用。怎样的批评最有效果?
批评对孩子有用吗?这要看父母的批评态度,如果是怒吼,谩骂或者威胁,恐吓这样的批评没有任何作用。
因为父母在批评的那一刻,自身的情绪已经伴随着语言一起喷涌向孩子。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有人对我们这样说话,我们最大的关注点在哪里?
不是我们做错事的本身,而是批评者的态度。也就是说,一旦我们吼孩子,或者威胁说:你这样做我只好没收你的玩具,孩子的注意力会集中在父母的态度上,就算做错事有羞耻之心,在孩子还没有察觉到自己的情绪的时候,就被父母的批评让这种情绪稍纵即逝。
我们应该怎样正确的批评孩子?在批评孩子之前我们可以问一下自己,我们批评孩子究竟是为了什么?
批评孩子是为了教育孩子,让孩子不要犯同样的错误。
批评孩子是为了发泄我们内心的怒气?
很多父母都会选择第一种,批评是为了改正错误,让孩子学会反思。既然是让孩子学会反思,那么在批评的时候就要让孩子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行为上。
方法一,父母少说话。
第一步,面对孩子的问题,父母首先要做的不是批评,而是倾听。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
我们应该关注孩子的行为,但是更应该关注行为背后的原因。比如3岁的孩子把热汤浇到了花上,大人看见,第一时间就是批评,不能这样呢!是不是想挨打!
正确的做法是问一问孩子,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原来孩子听家长说排骨汤有营养,想要花快点成长。
第二步,正视孩子的行为。不要直接批评,告诉孩子你这样的行为是不对的。
家长可以说,我知道你很想让花儿赶紧长大,但是滚烫的水只会让花死掉,你这样做不对。
第三步,给孩子其它的选项。可以告诉孩子给花浇水需要凉水,只有做正确了花才会更好的成长。
第四步,翻篇。父母不要抓住一件事情喋喋不休,批评完后,这件事情就可以翻篇了。可以说,我们现在去吃饭吧!
方法二,可以否定孩子的行为,但是一定要接纳孩子的情绪。
接纳孩子的情绪就是我们再和孩子沟通的时候一定要肯定孩子的情绪,比如孩子很难过,很多父母却说:这么一点小事,有什么难过的。父母对孩子情绪的否定,会在孩子认知情绪上起反作用。
我们应该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情绪。比如,女儿和朋友吵架很难过,你可以问到:你是不是很难过,因为你们吵架了。是不是还有一点不好意思,因为你做错在先。
这样可以帮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情绪,让孩子认识到自己内心的羞耻感。
方法三,批评孩子的时候客观叙述事实,不要说教。
如果孩子做错了,我们只需要陈述事实,目的是告诉孩子们我们看到了。
这样做的目的是,避免太多说教激活孩子的下脑,让孩子只关注父母的态度。第二,客观叙述的过程可以让孩子的上脑进行思考。
总之,父母在批评孩子的时候一定要记得,我们批评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进步,一旦比起谁声音大或者是想让孩子屈服,那么一开始我们就做错了,这样的批评没有任何作用!
批评对孩子不管用。怎样的批评最有效果?
小孩子都会做错事,我的原则是少批评,尤其是对于孩子第一次接触事没有做好,根本就不该批评,如果孩子在某件事上批评多次也不改,说明批评没有效果,家长必须马上换其他方式,不要在这件事上批评他了。
有的家长会说孩子做了错事,不批评不行啊?批评可以实施,但要谨慎,要少用。曾经有位老师提出一个量化概念,我们可以作为学习正确使用批评的入门参考:父母批评孩子一天最多不超过三次。
批评多了会让孩子与父母的关系变远,会让孩子害怕见到父母,一见到父母就紧张,从而疏远父母。所以,批评要慎用,而且要有原则和方法的用,怎样批评才有效呢?建议家长注意以下几项:
不要在公众场合批评孩子前两天在商场里,看见一个家长在批评孩子,无非就是孩子不小心,失手打烂了精品店里的水晶球,可能这个水晶球比较贵,孩子妈妈一顿批头盖脸的批评,什么“让你不要动这个,你偏要拿起看”“打烂了你自己负责”“这么大的孩子了,连个东西都拿不稳”之类的话,理性批评在公众场合很重要。在他人面前被自己最为亲密的父母教训后,孩子在反思自身错误前,首先感受到的是“被训了”的羞耻和强烈的不快。
只陈述孩子当时的犯错事实我们的家长在表扬孩子的时候,说事实这部分说的越详细越具体越好。而批评的时候恰恰相反,只说事实,你只要把事实呈现出来就好了。有一次,和大宝同学一起出去玩,同学过马路时不小心把墨镜掉在马路中间,让呼啸而过的车子压的稀烂,同学的父母立马批评她:”那么贵的东西,才戴第一天,你咋干啥事都不上心,去年也是,300多买的水杯也是不知道落在哪里了,不用钱买啊,你以为父母赚钱容易吗?你这个孩子总是这样,啥时候才能省心啊“。搞的同学手足无措的站在那儿,我拉着大宝在旁边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孩子犯了错,父母应该直接告诉孩子现在他做错了什么事,把他做错的事情说清楚,这是批评他的前提。千万别把过去跟这件事有关联的陈芝麻烂谷子的种种不是拉出来再唠叨一遍。
让孩子看到该怎么做,而不是批评不能怎么做我们家长不能只指出孩子的错误,重点是一定要告诉孩子正确的方法是什么,甚至要跟孩子一起践行正确的方法。例如很多学步期的孩子都会经历打人的阶段。其实很多孩子可能是通过“打”来探究各种可能性,我们常见的是父母会批评孩子:“我们不打人”,看着被批评的孩子的表情,其实他并没理解父母的话,他仿佛在说:“不,我们打人,我们刚刚打过”。当孩子处于即将动手的状态时,父母要加强照管,要迅速地抓住孩子做出打人姿势的手,并说:要轻轻地摸。同时做给他看。
结束语:如果孩子感到你是成心与他过不去,你说多少也没有效果。孩子不接受批评往往不是因为家长的道理不对,而是因为他们不能接受家长咄咄逼人的态度和恐怖的肢体语言。
我是元宝爸爸,教育实践家,多平台原创作者,分享专业的育儿、教育知识!欢迎关注我,留言咨询或讨论。本文系原创,抄袭必究!批评对孩子不管用。怎样的批评最有效果?
“问题学生”几乎每个班里都存在着,他们经常性地制造麻烦,习惯性地拖班级后腿,,经常挨老师的批评。次数多了,脸皮厚了,胆儿肥了,于是家长和老师都抱怨:批评对孩子不管用了。实际上,不是批评不管用,而是批评的艺术性不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那么怎样的批评最有效果呢?
一、尊重学生,不要当众批评。
学生是有生命的活体,是有感情的个体,他们希望得到教师的关注。学生与老师有着平等的人格尊严和权利。在平时的教育生活中,老师应该尊重关爱每个学生。尊重学生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生命价值。我们应该和学生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部分学生思想上的不成熟,导致他们行为上的不规范,由此引来老师的批评。在多数情况下,我们的教师都是一发现就去呵斥、批评,全然不顾场合。特别在课堂上,很多教师都会停课去批评学生,认为这些学生干扰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如果不迅速制止,就会影响正常的教学。如果换一种方式,用你的一个眼神或者一个手势去提学生,课后再找他谈话,这样既尊重了学生,又能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二、理解学生,不要批评老账。
一般经常犯错误的学生最怕数落他以前的错误,而我们的教师在教育学生的时候,往往是学生越怕越要数落学生以前的种种“罪状”,常常把学生说得一无是处。其实不然,这里教师根本不理解学生,也没有遵循教育规律。教育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不能指望你的一次教育就能收到你所期盼的效果。要允许学生有一个反复犯错的过程,如果学生在你的威慑下暂时改正了,可过不了多久又反复了占80%,这时你应该看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是改正了占20%,你应该为你的教育感到高兴,替学生的进步感到高兴。
三、宽容学生,不要批评严苛。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其实,法国教育家卢梭早在三百多年前就说过,教育无非是要让学生“有节制的自由”。教育要培养的唯一习惯就是让学生没有任何习惯。我们宁愿慢一点,也要采用慎重的态度,用正确的教育方法来处理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无论孩子做什么,都要视之为是可教的。犯错是一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正常表现,老师要学会包容,要及时引导。“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我们的教师都明白这个道理,可就是难以做到。说好听点,这是连小孩儿都能做到的事情,我们的教师呢?讽刺、挖苦学生,漫骂、歧视学生的事情时常出现在我们的课堂上,特别是那些调皮生、学困生。恰恰是这些学生更需要我们教师去关注,更需要我们教师去关爱。
当然,宽容并不意味着放纵,不宽容,失去的是学生的尊重;一味宽容,失去的是自己的尊严。宽,应有度;严,应有格。
在对“问题学生”实施批评教育的时候,我们还是重温一下卢梭在(《爱弥儿)》中对人类教育的告诚吧。“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成些早熟的果实,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面且很快就会腐烂:我们将造成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
批评对孩子不管用。怎样的批评最有效果?
如何正确批评孩子:
(1)所谓文明批评,取决于听话者的体验。父母们进行批评时,要注意孩子的感受。若你的批评,让孩子感到不舒服了,产生抵触心理了,那么即使父母处于占理方,也起不到作用。
教育家简·尼尔森提出过“正面管教”的概念:
“在纠正孩子的行为之前,先建立情感联结。因为孩子只有先感受好,才会做得好。‘让孩子感觉好’,并不是说妈妈要对孩子有求必应,而是学会对孩子说‘我爱你’,但答案是‘不’。”
(2)所谓文明批评,是就事,论事不议人。有些父母在这一点上做得不到位,或者说他们没有意识到其中的微妙区别——
我们来看两组句子:“你真差劲”,以及“你做了一件非常糟糕的事”。
显然,前者是对孩子个人的全面否定,只会让孩子产生自卑等消极情绪;后者则只针对某件事,孩子习得的是经验教训。成长过程里磕磕碰碰,大人们都难免会做错事,何况身心都还稚嫩的小孩。
(3)姿势正确的批评,态度端正的受批态度,也熬不住说个没完没了。
孩子吸纳信息的能力本就还弱,超时批评的结果只会给孩子留下心理倦怠的印象,而非父母批评中的可取之处。点到为止的批评,才是把人生的感悟和自愈权交回孩子。亲子从来是半程关系,有些错误还得让孩子自己总结纠正。父母是最初始的引路人,而不能成为步步紧跟的紧箍咒。
小结:批评与表达爱意并不冲突,后者甚至能缓和批评的压抑底色。什么才算文明批评?不让孩子心生抵触、双方不起冲突、理性解决才是正道。
批评是为了让孩子得到有益教训,而非对自我的否定。什么才算文明批评?论事不议人,批评孩子在某件事情上做错了,而不要否定做错某件事情的孩子。
批评对孩子不管用。怎样的批评最有效果?
批评对孩子不管用,我们首先要考虑这样的批评方式是不是适合孩子。
毕竟有很多种类,究竟什么样的批评方式对孩子不管用呢?不妨考虑以下这样几个因素:
一、批评的时候,有时候语气轻重缓疾,都可能对批评效果产生巨大的影响。批评的情境,比如周边有没有人,是不是在集体面前的批评?还是1对1的批评?不同的场合,不同的语态、神气,效果都是不一样的。
二、批评的理由:还要考虑我们为什么要批评,批评的理由是什么?孩子能不能心悦诚服的接受?有没有摆道理?讲事实?有些批评的话语,如果连我们自己心里都没底,也不是基于事实,因为孩子做错了的批评,甚至有些家长为只为了自己发泄心中的不满,这样的批评是不会有效果的。
三:批评有没有和惩罚相结合:批评其实是惩罚的一种,但一般批评以后,尤其是孩子犯了错误以后,要责令他改正,必要的时候要施以一定的惩戒。当然这种惩戒不是体罚,千万不是体罚,不能体罚。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如果批评没有效果,一定要考虑我们的惩戒措施有没有跟上,孩子有没有真正从内心接受批评并决定改正错误。
四:批评的方式方法:批评孩子的时候,要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尤其是个别自尊心比较要强的孩子,轻易不要在集体面前当众批评他,责骂他。要蹲下身子,站在和孩子平等的角度,与孩子摆事实,讲道理。我的女儿做错的时候,我经常帮她分析错在哪里,她为什么会犯错?这些错误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今后应当怎样防止再犯这样的错误?每次和孩子心平气和的交流,心平气和的批评她,她也都能接受。除非犯的错误很严重,我的语气一般不会很严厉。当然,像对待我的小外甥,一个很调皮的孩子,他有错误的时候,我都很严厉的批评他,偶尔也会采取惩罚措施。不同的孩子采取不同的方法,才能收到一样的效果。
批评对孩子不管用。怎样的批评最有效果?
批评孩子从家长的角度就是对孩子的一种爱,让他们少走弯路,但是
缺乏理解的爱是糊涂的;
缺乏尊重的爱是专利的;
缺乏包容的爱是苛刻的;
缺乏温情的爱是冷漠的;
缺乏信任的爱是屈辱的;
缺乏惩戒的爱是畸形的;
缺乏尺度的爱是可怕的......
因为孩子在成长过程会出现很多状况,我不能一 一例举,就拿一两件事情来说说吧!
曾经我的孩子起床不整理被子,我每天早上就追在他的屁股后面不停的唠叨“要整理床铺哦。”其实我说的烦,他听的也很烦,到我发脾气后才会去整理,而且效果还很差,叫10次可能最多整理了5次。我选择了他心情很好的时候,我和他聊了聊关于“一个家庭需要我们家里每一个成员去维护,当然你也有一份责任,现在你已经能力自己整理自己的房间了,希望你也担起这份责任......”同时,我用厚纸板在上面写了“请整理床铺”放在他起床能看到的地方,我也没有再唠叨。现在基本每天能完成整理床铺这件事情。
当然孩子的情况不一样,可能我的方法只能对我的孩子有用,但是希望家长们用心去了解、理解自己的孩子,孩子也会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