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幼儿园的前半年,家长需要怎么教育孩子?
孩子上幼儿园的前半年,对于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孩子适应幼儿园生活的第一个阶段;也是孩子从家到学校生活的过渡阶段,对于孩子来说,这是他迈向成长的第一步。所以这个阶段还是很重要的。
我个人认为,家长教育这个时期的孩子,是为了让孩子更好的融入到幼儿园生活,更好的学会怎样来适应集体生活。 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其实是有侧重点的,拿我女儿为例,对于刚上幼儿园的孩子,父母要注意培养孩子这些方面的能力。
首先,让孩子学会敢于表达自己的需求。幼儿园是集体生活,3个老师要照顾二十几个孩子,不像在家里,好几个大人照顾一个孩子,但是很多孩子刚上幼儿园对陌生环境的害怕,经常不敢表达自己的需求。
我女儿刚上幼儿园的时候,每天晚上回家都要吃很多饭,问了原因,是因为老师给多少自己就吃多少,很少主动问老师要。有的孩子刚上幼儿园,向上厕所不敢叫老师,总是憋着,然后孩子就总是尿裤子。
对于孩子来说,让孩子勇敢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在幼儿园的生活中真的是很重要。这也算是孩子的一种独立适应的能力,所以,父母要经常的去引导孩子。
其次,让孩学会和大人分享幼儿园的生活。上了幼儿园的孩子,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学校发生了什么事,家长并不知道。但是作为父母必须了解孩子在学校的生活状况,最好的方法就是教会孩子和家长分享。
比如我女儿最近每天都会说,他们班一个男生每天都打她,今天打身上,明天踢腿,连着说了好几天,我直接告诉她:下次他在打到你,你打他两下。
如果孩子愿意和家长分享,我们就可以了解孩子每天的状况,每天和孩子聊天,也能够加深亲子感情。
第三,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上幼儿园对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真的要求挺高的,尤其是孩子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在幼儿园饭前洗手,吃饭,上厕所,睡觉前脱衣服,穿衣服,穿鞋子。这些都是孩子自己来做的,当然了不会可以喊老师帮忙,但是需要排队。
比如我女儿说,他们班有个同学每天中午起床就坐在床上,等着老师给他穿衣服,因为这个孩子自己不会穿,这冬天有等的功夫,孩子都可能感冒了。所以,一定要教会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干。
总结一下,孩子上幼儿园的准备,自己的事情自己干,自己想干的事情会自己说,自己干过的事情能讲清楚,只要孩子具备这三项能力,就可以上幼儿园了。孩子上幼儿园的前半年,家长需要怎么教育孩子?
昨日好友聊天,谈及她秋季即将送去幼儿园的二宝。深深焦虑,怕孩子不能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让我回忆起八年前我家大宝滋滋读幼儿园前我们的方法,分享给大家,希望每个宝宝都顺利快速融入幼儿园生活哦!
第一,平日多给孩子描绘幼儿园的美好生活,让孩子对幼儿园生活产生向往。我们隔壁小区就有一个幼儿园,平时放学的时候,很多家长来接小朋友,非常热闹。我们经常带滋滋在幼儿园门口玩。透过幼儿园的栅栏,滋滋看到小哥哥小姐姐在幼儿园里面玩滑滑梯,荡秋千,做游戏......经常把脖子升得长长的,恨不得自己也能从栅栏逢里钻进去,好和那些哥哥姐姐一起玩!每次都舍不得走!
第二,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幼儿园里一般一个班级有20-30名小朋友,老师的工作压力也非常大,不可能对每个孩子面面俱到。所以我们着重在生活自理能力方面对孩子加强培养。现在都一个孩子,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加上爸爸妈妈,一共有6个大人围着她转。很多孩子都是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公主小王子生活。滋滋也不例外。我们提前半年时间,用她最喜欢的动画片主人公巧虎,来引导她,让她学会自己吃饭,上厕所。
第三,引导孩子遵守社会次序,一边入园后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到了幼儿园后,孩子们就要过集体生活了。与家庭生活极大的不同在家里什么事情都是小朋友优先的,而到了幼儿园,所有的小朋友做任何事情都是要轮流来的。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如果到外面吃饭或是游玩,碰到人很多的时候,我们就告诉她,要大家轮流来的并和她一起唱起巧虎里的歌:耐心等待耐心等待,不吵闹......
第四,让孩子多和小朋友玩,引导孩子如何与人相处,锻炼孩子的语言能和社交能力。现在的家庭大多是一个孩子,也有少说是2个孩子。到幼儿园以后,一下子就要面对20-30个小朋友。如果之前没有集体生活的经验,孩子一入园就不知所措了。
平时我们经常带滋滋到游乐场和公园以及小区里小朋友多的地方去玩,鼓励她和陌生的小朋友打招呼,交流,一起玩耍。这样不仅使她的语言能力得到大幅的提升,同样也锻炼了她的社交能力。入园以后她很快就能和别的小朋友融洽相处了。
我们在以上这4方面对孩子进行引导,开学后,孩子就迅速地融入了幼儿园的生活,幼儿园的老师们对她的各项表现也是赞叹有加。亲爱的朋友们,孩子马上就要上幼儿园了,你们是怎样帮助孩子尽快融入幼儿园的生活的?欢迎通过评论,转发的形式参与讨论哦!
育儿路漫漫,所幸有你陪!我是有滋有味妈妈,家有学霸滋滋姐姐和萌宝味味妹妹,欢迎大家关注哦!更多的育儿欢乐和坎坷,大家一起来分享吧!
孩子上幼儿园的前半年,家长需要怎么教育孩子?
这个问题我这个幼儿园老师来回答一下吧。
其实在网络上可以搜集到很多这方面的内容,主要集中在自理能力的培养,包括能吃饭、会穿衣;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包括一日作息的调整等。这些我都不说了,重复没有意义,想说几个家长容易忽视的点:
1.有意训练孩子学会表达意愿。这个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想干什么知道给老师说。比如:想上厕所,会说,老师我想尿。感觉有点热,要会说,老师我热。家长们千万不要觉得这是一件小事情,不值一提。其实这种表达能力对很多孩子来说是有挑战的,假如你的孩子在这方面表达流畅,那只能说家长真的很棒。表达意愿的作用是什么呢?就是 解决孩子的需要,这样孩子才会觉得在幼儿园舒服,不会担心害怕。
这一点的训练方法是:做个懒妈妈,不去猜孩子的想法。比如:我的孩子想小便前会不自觉的跺脚,我一看就知道了,然后我就说:你是不是想尿尿?孩子一边点头一边和我去厕所,在这个过程中我会说,你想尿尿要自己说,你说一遍。就好像做游戏一样,厕所上完了,孩子也说出来了,经常这样做,孩子就会有意识的説。
还有一个方法就是移情,让布娃娃当宝宝,孩子当妈妈或者爸爸。妈妈说,布娃娃想吃饭,应该怎么说?让孩子教布娃娃说,并表扬和鼓励。这样练习可以转移孩子紧张的情绪,感觉是布娃娃需要,不是自己,更愿意去说。
2。自理能力培养不仅仅是为了自理。有的家长说,孩子不会吃饭,老师也会喂的,没关系。这么说没错,现在的老师都非常有爱心,一定会照顾好孩子。但是家长们想一想:一个会穿衣会吃饭的孩子和一个什么都不会的孩子在幼儿园的小社会里,哪个更得班级小伙伴的喜爱?一定是前者。那些自理能力强的孩子在以玩为主的托小班更容易在同伴中建立自信,获得小朋友的信任和喜爱,也会得到更多表现的机会。毕竟能力强嘛。
3.敢于和同伴交流。有些孩子常常被称为门背后的霸王。在家里天不怕地不怕,一出门就缩在家长身后不做声。到了幼儿园,别人拿了自己的玩具不敢作声,做了自己不喜欢的事不敢反抗,最后可能表现出来的是:不想上幼儿园,幼儿园不好玩等等。在这一点上建议家长一定要多带孩子和其他同伴接触,接触了才能发现孩子的问题和需要。
就说这么多了,太晚了有点累,希望我的答案对家长们有帮助,如果有其他疑问欢迎留言,也可以关注我,我的头条号里有许多用事例说明教育方法的小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孩子上幼儿园的前半年,家长需要怎么教育孩子?
孩子刚刚上幼儿园,作为父母避免不了一些担忧,在这个阶段,与其说让父母怎么教育孩子,不如说,让父母更加关心一下孩子。
首先,安抚孩子的情绪。很多孩子刚上幼儿园的时候,会有些哭闹,这都是正常的现象,一方面是因为一下子离开了家中舒适的环境去一个陌生的环境生活,难免有些焦虑,另一方面是因为学校的纪律性让孩子会有些不习惯,因此,父母在家里还是要安抚孩子的情绪,不要刺激孩子,让孩子慢慢地接受去幼儿园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父母可以跟孩子讲讲《我爱幼儿园》这样的绘本,减少孩子的焦虑。
其次,尽早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毕竟孩子如果能够自理的话,父母就能少一些担忧,尽管现在的保育阿姨还是很负责任的,不过每个班级的孩子还是比较多的,难免会有疏忽的时候,因此,如果孩子能够自己上厕所、穿衣服,能够照顾好自己,那么父母的担忧会减少许多,而且会自理的孩子更能够得到老师的青睐,在幼儿园里受到表扬,也会让孩子有自信,更愿意去上幼儿园,更愿意表现自己。
最后,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特别是中午的时候,幼儿园一般12点要午睡,对很多孩子来讲,要做到这一点有些难,主要是平时在家吃饭晚,可能下午1-2点才开始睡觉,这样的话,到学校就会出现睡不着等情况,因此,父母在家里要安排好孩子的生活习惯,尽量保持与幼儿园一致,帮助孩子较好地过渡。
希望以上的经验能够帮助到你。如果觉得我的答案有用,也欢迎转发、点赞、留言。
孩子上幼儿园的前半年,家长需要怎么教育孩子?
不请自来的回答,望担待!
我是一个在幼儿园工作了五年的孩子王,深知宝宝初上幼儿园时,宝爸宝妈和宝宝一样,都会面临各种烦恼和挑战,乃至焦头乱额不知所措。宝宝不爱上幼儿园哭闹不止;宝宝刚上幼儿园就生病了;宝宝在幼儿园吃不饱饭;宝宝被别的小朋友咬了……家长在工作的同时还要担心宝宝的一日生活,这个幼儿园上的可真糟心!
上幼儿园,对于我们年幼的宝宝来说,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宝宝离开父母的怀抱,独自到陌生的环境生活,不适应与害怕是意料之中的事情。所以家长们一定要和老师们沟通好,一起协助宝宝顺利度过可怕的幼儿园之初,让宝宝过上幸福的集体生活。
宝宝上幼儿园之初,宝宝会遭遇好多未知的第一次。只有让宝宝完美体验了这些第一次,才能让宝宝逐渐适应幼儿园生活。那我们应该怎样帮助宝宝呢?
宝宝上幼儿园的第一天,妈妈的态度与决心很重要。宝宝第一次离开父母的怀抱,没有妈妈的陪伴,宝宝会焦虑不安,大哭大闹。家长可以给宝宝带上他平时最爱的玩具或物品,舒缓宝宝不安情绪。给宝宝一个大大的拥抱,让宝宝知道妈妈依然爱他。然后果断离开,不要拖拖拉拉。切忌悄悄离开,不与宝宝打招呼。以后每日按时接送宝宝,风雨无阻。
宝宝第一次独立面对老师。这就考验宝宝与人交往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了。早晨看见老师打招呼“早上好”,老师一般都会给予小朋友一个拥抱或微笑,第一次师生互动完美亮相!妈妈再给小朋友适时的表扬,社交小达人就要诞生了哦!
第一次独立面对诸多同龄小朋友。说实话,不但家长烦恼,久经考验的老师也很头疼啊!因为那是一群独立自主的“愣头青”啊!可不可以求放过!各种不经意的“暴力事件”层出不穷,家长和老师需要严密配合共同引导孩子们如何交流,遇到矛盾如何解决等。
宝宝第一次独立睡午觉。对于新入园的宝宝们,老师一般都会给宝宝适当的陪伴,帮助宝宝逐渐适应。
宝宝第一次集体入厕,会感觉到羞羞!甚至宁可尿裤子也不去大小便。家长要在孩子入园前就要有意识的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如果入园后才发现问题,遇见负责的老师还好,否则会给孩子增加很大的负担,适应过程也会延长。
这一时期宝宝特别需要父母的关注与关爱,良好的亲子教育会对宝宝的心灵和心理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对家长来说是一道必须功课的难关。父母的爱与帮助可以让宝宝减少害怕、恐惧与挫折等不安全的感受,增强自信心,进而更快的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加油!可爱的宝爸宝妈们!
孩子上幼儿园的前半年,家长需要怎么教育孩子?
孩子第一次上幼儿园,白天需要离开妈妈一段不短的时间,参与到群体生活。这个阶段,对孩子来说,的确是一次不小的挑战。爸爸妈妈可以从提升【自理能力】和【心理安全感】两个方面帮助孩子过度这个阶段。
【自理能力】
孩子上幼儿园前半年,建议爸爸妈妈带领孩子学会自己如厕,自己吃饭,自己穿衣服等等。孩子上幼儿园的年龄在3周岁,做这些事是能力范围内的,只要教育得当,孩子很快就能学会。
在家太宠孩子,事事不舍得让孩子动手,孩子上幼儿园后会吃亏。你想想,一个班几十个人,只配有两个老师,一个保育员,不可能对孩子照顾得事无巨细。
「吃饭」,这个问题让很多家长很头疼,包括我在内。我孩子上中班,吃饭经常吃到保育员姨姨要收拾了,还没吃完,老师就让他们拌汤吃,每次看到都很心疼。没办法,只能每天回家就锻练孩子认真吃饭,在规定的时间内将饭吃完。幼儿园的进餐是有时间限制的,你做不到,可能会稍微延长一点时间,但不会太久,毕竟等下还要安排散步和睡觉。靠自己是最好的。
还要培养孩子不挑食,大集体的伙食肯定没有家里的好,挑食的话,今天的鸡肉不爱吃,明天的青菜不喜欢,时间久了定会影响健康。毕竟孩子上幼儿园后,一日三餐,有两个正餐是在幼儿园里解决。
「上厕所」这个也独立拿出来说,是因为这件事对小孩来说,影响也比较重要。如果孩子上幼儿园没有学会自己如厕,到园后,因为刚到陌生环境,尿裤子的事件会发生很频繁。
孩子虽然小,但他们也爱面子,知道尿裤子不好。其他小朋友都会自己上厕所,只有自己会尿裤子,担心别的小朋友会取消他,有可能会比喜欢上幼儿园,或者对上幼儿园恐惧 。
还有比如穿衣服,自己换鞋,礼貌打招呼,听老师指令,这些都是需要孩子们一步步去学习,这些都重要,能提前学好最好,如果还没有准备好,也没关系,老师在幼儿园也会教。我个人认为最重要的是,培养好孩子的动手能力,基本的自理能力要有,能在大集体生活中自己照顾好自己,比是否学到知识重要。
【心理安全感】
孩子第一次上幼儿园,会面临跟妈妈分离的焦虑情绪。这种情绪在孩子3周岁左右比较明显,是他们最后一次为成为「心理上的独立」做准备。
在孩子上幼儿园前半年,尽可能多陪陪孩子,给孩子更多的安全感。其实妈妈不用刻意做些什么,只是简单在孩子孩子身边陪着就可以了。这个阶段的孩子不会像2岁左右的孩子一样粘人,他们需要你抱的时候,你抱下他,然后他又能够放心地跑开玩耍。
上幼儿园就是社会化的活动,平时爸爸妈妈可以多带孩子出门接触不同的的人,和小朋友一起玩耍,从实践中领悟到交朋友的技巧。同时,爸爸妈妈也可以借助这些机会,教育孩子一些社交的技巧。这些在上幼儿园后都是很重要的技能。
孩子能否适应幼儿园,跟他们能否顺利交到好朋友有关。交到好朋友,体会到友谊带来的乐趣,孩子自然就愿意去幼儿园,因为那里好玩。
需要提醒一下的是,爸爸妈妈也要管理好自己的焦虑情绪。开学季的分离焦虑情绪,不仅发生在孩子身上,同样会发生在父母身上。如果孩子感觉到爸爸妈妈对孩子上幼儿园这件事过于紧张不安,孩子就会认为这是一件特别严重的事,也会产生害怕和不安的情绪。
孩子上幼儿园是成长路上的一个必经阶段,父母不需要太担心,只要提前教会孩子如何学会照顾自己,保护自己就可以了。只要你跟孩子的亲子关系融洽,孩子们都会在放学后滔滔不绝地跟你分享在幼儿园的事。你到时候在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应对也不玩。
我们要相信孩子有能力做好这件事,也相信,幼儿园的老师们可以照顾好孩子们!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